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粉缨
万维读者网 > 恋恋风尘 > 帖子
香港.十年.印象(转贴)
送交者: 星驰周 2007年06月27日21:25:50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文/失地农民
  
  前几日凌晨出来吃麻辣烫,街边的小摊生意很好,排着队点了一堆吃的和一瓶啤酒,老板用一张报纸垫在板凳上,我坐下去的时候扫了一眼,《南方周末》香港回归十年的专题,拿起来放到桌子上,喝一口冰凉的啤酒,香港回归十年了,真的很快啊!
    
  十年了,少年可以变成青年;
  十年了,青年可以变成中年;
  十年了,中年已经成了老年;
  十年了,又有多少老年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喝一口酒,给自己的年少时光,十年了……
    
  香港和内地,香港和我们普通人,好像距离还是那么远,好像还是没有多少关系,可是事实到底香港离我们有多远,香港回归这十年香港队伍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影响,众多纷纭,我觉得应该有关联,请让我慢慢说来。
    
  我没有去过香港,不过我对于香港并没有感觉到陌生,这些年来,从电视到报纸,从小说到八卦,“香港”这个地名出现在我们普通人面前的几率比诸如甘肃宁夏青海都内陆省市名称多的多,所以我们不应该对香港这个名词感觉到陌生。但是我们又感觉到香港很陌生,因为去香港对于我们很多老百姓来说,就好像去西藏一样的机会渺茫。
  但是这不并能够组织我们对于香港回归十年的纪念,就好像我们很担心伊拉克局面,我们很关注美国大选一样,世界上所有的大事件我们都有权关注,我们都要议论,更何况我们国家版图以内的香港,中国的香港,想想都会有一种自豪的感情在里面。
    
  谁说我们小老百姓不关注香港回归十周年,谁说我们不关注政治?
  当我用小老百姓的观点看待香港回归的时候,您千万别信,我心里还有笃信的另外一套。可是我就是不说,我在喝一大口冰啤酒。
    
  关键词一:香港,离我们有多远?
    
  香港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可以一起回忆一下女歌手艾敬的歌曲《我的1997》,节选部分歌词:
    
  (什么时候有了香港香港人又是怎么样)
  他可以来沈阳我不能去香港
  (香港香港那个香港)
  (小候说应该出去闯一闯)
  (香港香港怎样那么香)
  (听说那是老崔的重要市场)
  让我去花花世界吧给我盖上大红章
  1997快些到吧八百伴究竟是什么样
  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 kong
  1997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勘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场
  1997快点儿到吧八百伴衣服究竟怎么样
  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香港
  1997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勘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和他去看午夜场
    
  从歌词里可以看到,许多年以前,香港在我们心目里是个很神秘的地方,虽然它离我们的地域距离很近,可是主权却又属于遥远的英格兰的女王,歌词里唱到的红勘体育馆 午夜场 八百伴 午夜场 等等都是曾经存在与报纸上面的描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我们可能不会明白什么是红勘体育馆,为什么那里的歌迷会那么的疯狂;我们也很难理解午夜场,曾经的印象里午夜场是不是放映三级片的时间段;还有八百伴,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一度让我很迷惑,是饭店还是茶馆,后来才知道只是一个商场而已。
  我们知道红勘体育馆是经常举办演唱会的地方,而我们身边的演唱会也很多很多,世界各地的表演我们都有机会在北京在上海在其他城市看到;我们身边的电影院虽然越来越少,可是大片却越来越多,午夜场便宜的票价也越来越多的被我们所熟知;还有八百伴购物,上海的八百伴早已经不是最盛名的购物中心,越来越来的本土百货也做的越来越精致和豪华,香港的欧洲的美国的连锁商业机构越来越走近了我们的身边,香港离我们越来越近。
    
  从深圳到香港,可能只是抬脚的功夫;
  从上海飞香港,只要2。5个小时;
  从北京飞香港,只要三个半小时;
  可以说从距离上香港离我们越来越近,从心理上我们也越来越接近香港,你没有觉得吗?
  十几年前我们在港剧里看到香港黑社会的打斗情形,我们在港剧里看到通宵排队买楼炒楼的情形,我们在港剧里看到的股市疯狂涨跌的情形等等都开始在我们身边重演,香港的昨天越来越象我们今天。
  我们身边也开始有黑恶势力,并且好像比电视剧里的还要狠毒;我们也开始为了房子而发愁,房子的价格一天比一天高,我们也开始排队买房子,摇号买房子;我们也开始经历了股票价格的高涨,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就进入到了全民炒股的时代,所有的人都渴望在股票上赚一笔,就好像曾经的香港人一样。
  我们和香港,生活方式越来越接近,我们也越来越能够理解曾经只是在电视剧里才能出现的情形。
    
  可是,香港真的离我们近了吗?
  

  
关键词二:哦,我们的香港?
    
  罗大佑是个很好的诗人,一直以来认为他并不是一个歌者,只是这个时代诗人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现在还有能够流传的诗歌吗?所以诗人罗大佑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歌唱事业上来,并且成为一代音乐教父。
  其中《东方之珠》是写给香港的:
    
  小河弯弯向东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而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这首歌意味深长,细细的品位,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很多。首先香港是个美丽的地方,所以我们用东方之珠来形容它;其次香港回归前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我们不知道香港到底是怎么样,所以要问问现在是否浪漫;再次说明香港离不开大陆,因为船儿弯弯最后要入海港,离开大陆香港会怎么样,用屁股想也可以知道;最后,永远不变黄色的脸,香港,从来没有脱离过华人世界这个大家庭,从来都没有,不论它曾经是日本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它的皮肤都是黄色的,上面写着三个字“中国人”!
    
  我们的香港,中国的香港,我们不应该忘记回归前夜的一个老人。
  10年前,回归前夜,一位老人离开了我们,而他的愿望是1997年7月1日到香港亲眼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的上空才能闭眼,他就是邓 小 平,一位伟大的中 国 领 导 人。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学校正进行香港回归的文艺活动的筹划,还有各种各样的征文和朗诵比赛在进行中的时候,电视里播出了小 平辞世的消息,当时应该说为香港回归蒙上一些阴影。2月19日,我们聚集在学校里举行了辞别老人的仪式,据老辈人说,当年毛泽东 和周恩来 逝世的时候,人们也是同样的悲伤。在这里无意评说他们的功过,邓 小 平的离开应该说让我们告别了开国元勋那一代人。
    
  2007年6月30日,几乎所有的国人都端坐在电视机前,在那个下雨的日子,我们看着国家领导人们集体踏上了香港这块土地,这块离开我们100多年的土地。那一天,会有多少人无眠,那个夜晚,盛大的回归仪式,我们看着英国国旗的降下,我们看着英国政要们要哭泣的眼睛和灰溜溜的离开,我们看见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飘扬,我们听见香港领导人们集体用普通话宣誓,对着国旗宣誓。那一刻,永远的保留在祖国的记忆里,那一刻,也永远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第二天,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全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游行,人们举着国旗唱着歌,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心情。回忆离开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候的心情,好像是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事实不是那样。
  被压抑了很久的心情,被压抑了很久民族自豪感在那一刻爆发了,那是我们的香港,我们中国的香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香港。
    
  十年了,我们的香港应该挺不错。我们支持它,金融危机,我们用人民币支持它;SARS来临的时候,我们用物资支持它;香港经济慢了,我们用免税来支持它;香港的 军 队也是用的我们纳税人的钱,我们没有用香港的一点钱,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持了香港。
    
  确实是我们的香港,可是香港人怎么看,香港是不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不应该是自由的乐土?
  据说香港法X功还在活动,据说香港有些人还梦想着独立。。。
  我们的香港,香港还不是我们的。
    
  香港何去何从,你说我说大家说!
  香港只能是我们的!
  

  
关键词三:香港,比我们更中华!
  

  
  曾经和一个没有读过的人说孔子,这人没有读过任何一部儒家的书,但是在那里大肆对儒家对孔子放着一些乱七八糟的话,最搞笑的是他竟然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安在了老子的头上,当时我就无奈了!为什么,对于这些无知者,说什么也没有用,儒学或者孔子并不是不能批判,但是批判前你最起码要了解一下,最起码你要知道什么是儒,孔子是做什么的?如果只是人云亦云,就难免让人感觉到可笑吧.
  
  一直以来,应该说是从接触过一些民族化特别强的民族,就很纳闷我们中华民族或者说是汉族的民族特点是什么?我们的民族服饰是什么?我们的民族风俗是什么?我们的民族有没有什么特性?
  
  这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困饶着我,为了弄明白这些东西,我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应该说我们没有民族服饰,所谓的汉服也只是一些怀旧的哥们用来意淫的事物,现在的老百姓绝对不会接受这些服装的;民族风俗在许多地方也好象民族服饰一样也消失的差不多了,如果硬要说民族风俗的话,或者那些保留下来的传统节日可能算是风俗传统吧,可惜现在我们并没有特别的重视这些民族节日,甚至发生了被韩国抢夺端午节起源的怪异事件,我们需要这些传统节日,我们需要保留些许的传统,所以从政府都个人都应该努力的保留这些传统的节日和少许的风俗习惯.
  
  我们民族的特性是什么?在许多年以来没有人能够说出个一二三出来,我们的民族特性应该来说是复杂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化着,但是,现在看来,中 国 内 地民族精神上的缺乏是很明显的,虽然祭奠祖先的活动越来越盛大,可是却没有让我们感觉到民族精神的回归,反而让更多的人感觉到悲哀,越来越多希奇古怪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发生,而一切都和精神无关,只和”钱”或者”权”有关,当山西发生奴工事件的时候,即使处理的在即使,也会让我们感觉到绝望,民族精神没有了,民族存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感谢香港这个弹丸之地,让我们能够感触到民族精神.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仅仅是金庸老爷子一人就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民族精神之一的”侠”!曾经有人分析说上个实际因为各种情况一大批国内的国学人才和大师到香港定居,并且把他们的学识留在了那里,虽然英国殖民政府对国学有所压制,但是香港甚至台湾依旧成了国学和民族传统的保留地.
  
  小时候看香港电视剧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人保留的传统,缝年过节的风俗,到什么节气吃什么东西,还有祭奠祖先和一些神灵等等,其实都是在我们身边消失的风俗.还有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小市民一些亲戚关系的变迁,后来也逐渐发生在我们身边,现在的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失去了原来的滋味,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春节已经没有了气氛,越来越多的人只能感受到回家之路多么拥挤而已.
  
  跑了,继续说金庸老爷子. 金庸老爷子肯定不仅仅是一个武侠小说的作者,就好象有一些80后想革金庸的命是不自量力一样, 金庸的小说里包含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不是现在的孩子能够理解的,现在孩子们生活在一个民族精神消失的时代,而且也生活在一个传统逐渐消逝的时代,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可能写出来超越金庸老爷子的文字,无论故事或者文字多么的优秀,没有那种内在的东西,谁也不可能超越金庸.
  
  感谢香港,感谢金庸,让我们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能够解读到中国许多许多的传统文化,感谢他们,让”侠”成为上个世纪华人世界的一个符号.什么是”侠”,不是好勇斗强,而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永不退缩,一种奋勇向前的民族精神,从金庸的小说,到香港早期的武侠电视剧,都是在宣扬这种文化,这种精神.侠并不是孤立在小说里,等等都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到了周润发,上海滩又或者英雄本色,义气或者那种侠气都保留了下来.
  但是到了06年李连杰的,只能看见为了打斗而打斗,”侠”被忽视了.香港也没有传统了,还是华人没有传统了?
  
  红楼,论语,国学回归等等口号喊的震天响,可是仔细看看,曲解红楼,炒作论语的那些人都不是为了传承传统,而是一些其他目的的别有用心者.
  当代华人世界,最值得尊敬的国学人应该是香港的金庸,或者加上台湾的南怀谨,国内我们看不到谁!
  
  香港,比我们更中华!
  是幸运还是悲哀!
  


  关键词四:香港,并非西式民主的乐土!
    
    
  香港是个自由的地方,香港是个法制的地方,香港是个民主的地方?
    
  香港人很自由,尤其是言论方面;香港人很讲司法独立,所以廉政公署让我们内地人艳羡不已;香港民主吗?如果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香港绝对不是西方民主的乐土,也不会成为中国民主的急先锋,试验田,香港人是经济重于政治的,所以大多数香港人肯定是想要经济上发展,至于政治层面上复杂的博弈,很多普通香港人可能并不是十分的关心吧。
    
  “以史为鉴”,说香港的政治不能离开整个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大发生应该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香港对于自由和法制的建设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的,香港的变革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特点,就是香港的政治基本可以说是精英政治,社会变革也基本上是遵循从上至下的一个过程。无论是是以香港总督为主导的上世纪发展经济,建设廉租房等等策略,在到香港回归,其实都是从上至下的。
    
  并不是说香港人没有从下而上实现变革的愿望,香港也不是没有暴力渴求变革的前例,香港上世纪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群体暴力事件,而且都是针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但是都没有成功。香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从上至下的变革,追究其原因可能是很复杂而且具有其特殊的大背景的。
  香港的福利社会其实还没有真正形成,因为变革都是从上至下的,所所谓自由不干涉经济也只是肤浅的认知。
  当然,我也不是政治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也知道西方民主不适合我们,估计也不适合香港。
    
 “只谈八卦和经济,不谈政治”,或者是未来香港人的信念吧!
    
  简单的说一下,关于香港的民主和政治,大家可以去一些专业的媒体或者论坛去看看,应该有所收获!
  

  关键词五:全民八卦,娱乐至死~!
  这是香港和内地结合最好的部分。
    
  八卦,娱乐,炒作,黑幕,诽闻,狗仔队……
  当这些名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所有的中国人包括香港和台湾人都不会陌生,虽然经济政治或者大家的生活环境都不相同,可是当某个娱乐明星吸毒了,或者是和谁发生了情感纠葛,又或者是互相之间吐口水了,总之只要是娱乐八卦事件,总会在第一时间传播到二岸三地,这就是全民八卦的时代。
    
  经过港台更多是香港娱乐圈的熏陶,内地经历了初期的好奇陌生,然后是模仿和追随,到现在的创新和超越,可以说香港的娱乐八卦事业到了内地以后就好像一滴墨水进入清水水里一样,很快的就扩散开去,并且迅速发展壮大了。八卦也早已经超越了经济政治文化,成了华人世界最流行最时尚的一种吸引关注眼球的事情,当娱乐遇到八卦,就造就了华人世界毫无隔阂的关注八卦事件的集体特性。
    
  最初内地是没有八卦的,娱乐也很少,所以当香港影视作品大规模进军内地市场的时候,内地电视台播放港台作品成了一种时髦,从《上海摊》到《射雕》再到后期的《大时代》等等,无不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局面;而香港电影的大规模进入内地市场则造成了在某一时期内录象厅在我们身边如雨后春笋般册出现着,于是我们每个人都终于看着讲义气的周润发和无里头的周星弛等等,在香港的影视剧中完成了对于大部分内地人的精神洗礼,可以是好,也可以是坏。坏的比如《蛊惑仔》成为第一代内地暴力团伙的指导影片,在很长时间内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从影视剧到流行音乐,香港首先带来了这些内容方面的东西,然后开始就是娱乐八卦。我是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香港的八卦开始占据了那些媒体的版面和时段,但是依靠八卦生存的电视节目和媒体版面是越来越多,于是各种各样的八卦成了一种很平常的事情,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大伙仿佛对于那些娱乐和非娱乐的事件,都要扣上一个炒作的帽子,这就是全民娱乐时代的典型特征。
    
  香港的影视歌的衰落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八卦和内地想结合以后形成了巨大的一个产业连并且拥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内地的八卦在初期的模仿和跟随以后,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新和大发展,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各种选秀活动的八卦,就是青出于蓝的表现。至于网络八卦,内地更是先有芙蓉姐姐,后有无数接班人,而香港只有一个阿士叔独撑门面。内地八卦,和香港八卦融合趋势越来越清晰!
  八卦的流行和发展自有其原因,我们不去深究。只有娱乐八卦才让内地和香港感觉到没有任何的隔阂,八卦是真正属于双方的。
    
  全民八卦,娱乐至死~!
  无疑是真理!
  


  关键词六:港农?香港发展之忧!
    
    
  港农!一个曾经和朋友一起打趣时候用的词语,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好像是出自一部很小众的电影,用来形容香港人在某些方面的缺陷,被我们用来互相打趣,用来形容香港的经济发展可能有些偏颇,可是香港的发展肯定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也不要埋怨回归,而是要认清楚自身的局限。
    
  1, 香港的发展过于依靠外界
    
  香港是一个岛屿,面积不是很大。
  香港的引用水,香港的电力,香港的粮食供给,香港的食物供应等等关系到香港人最基础的生活保障都是依靠外界尤其是内地的供给。
  如果说那个地方人最希望内地安稳和平发展,那么首先就应该是香港人,仅仅从生活最基本的需求香港就无限依赖内地,所以香港人现在说爱国并非空话,而是切身的体会。
  香港的经济过于依赖祖国大陆和美国,大陆和美国的经济发烧,香港经济估计就会感冒;而香港经济如果出现问题,大陆或者美国可能仅仅打个喷嚏。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香港经济的外向型,香港本身的内需远远不能支撑香港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以香港人会有一种焦虑感,受外界影响太大,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的复苏发展都可以看出这种迹象。
    
  2, 香港产业布局不合理
    
  香港早期发展制造业还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可是种种原因导致现在香港服务业空前的发达,现在的香港更多的是依靠房地产 金融 旅游 物流 贸易等等服务业来支撑,而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的缺乏让香港丢失了很多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香港大发展阶段,香港人都盯着房产 ,股票等等快速生成财富的渠道,而很少关注制造业尤其是需要高投入的高科技产业,所以造成了香港经济过于依赖外界的局面。
  许多香港有识之士有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香港在高科技经济时代能否屹立不倒,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3, 香港发展问题?
    
  和祖国大陆一样,香港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下面引用南方周末的一部分内容:
  “香港人均收入在1997前已超过一些欧洲大国,但在环保、节能、社会保障方面却远低于欧盟水准,在城市保育、文物保护、教育理念、民主生活方面更显得落后。空气质素达不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而七百万居民的排污,连内地城市的污水处理标准都达不到,以至要长期封闭西岸沙滩及取消年度渡海游泳比赛。
  同时,凡不能稳住生产业的全球化城市,都可能有一个危险趋向,就是市民收入两极化,以及伴随而来的结构性失业、开工不足与转业后收入下降。香港就算在近3年的所谓经济复苏期,仍挥之不去的一个异象,就是贫富差距加大,实质的低收入者愈来愈多。香港家庭收入的中位数,至今还比1996年的水平低了10%以上,说明至少一半以上的居民实际收入降低了,而月收入在1万至4万港元的家庭占全港家庭的比例由1996年的61•2%掉到2006年的55%,又说明中产阶层在减少。最低收入家庭的跌幅更大,现竟有超过50万户家庭每月收入少于8000港元,这个阶层占全港家庭的比例由96年的13%增至05年的22%。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层的收入更高了,富豪们当下的消费话题不再是买什么样的游艇,而是买什么型号的私人飞机。
  1997年前香港是水涨船高,人人实际收入有增长,所以大家觉得坐在同一条船上。但这一次,大部份人没有分享到总体经济好转的甜头,这情况不改进,下次经济衰退时就再不好说什么同舟共济。现在香港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0.533,名列世界前茅,远大于同样受全球化压力的亚洲发达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甚至跟香港同构型最高的新加坡。
  这些都足以令香港蒙羞,影响社会和谐、宜居程度及整体经济发展。”
  香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束语: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香港未来会很美好,这不是一个祝福,而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抛开政治经济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因素,最后只来说说香港精神!
  最近媒体集中报道的香港新特首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 “我会打好这份工!“
  其实,这就是香港市民精神的一种体现。就好像周星弛《喜剧之王》中的那句‘其实,我是一个演员“一样都可以代表香港精神。
  有人说周星弛《喜剧之王》是对自己演艺生涯一个回顾和写照,其实部电影也代表了香港人面对世界的一种精神。
  做为一个香港人,周星驰对于香港的变迁肯定有着自身的认识,并且他的发展也是和香港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所以他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其实,我只是一个演员!“
  无论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跑龙套演员,还是生活的坚信,周星驰扮演的角色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演员,并且一直都在默默的学习准备,等待机会发展。
  这和香港的发展一样,从被边缘化到成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果断的抓住,并且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打好这份工!”
  相信,香港人会做好自己,会成为中国香港的一个公民。
    
 “其实,我只是一个演员!”
  放在香港一样适用“其实,香港就是香港”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选哪个为妻
2006: 上海男人是真正的绅士
2005: 香蕉皮上的烟灰
2005: 何西我还是和你结婚吧
2004: 两个失败“二奶”的教训
2004: 水月梅花簪(七)
2002: 风筝,你和我
2002: 流年似水,怀一个执着的梦想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