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粉缨
万维读者网 > 恋恋风尘 > 帖子
长哮
送交者: 南京客 2004年09月26日19:58:42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长哮
- 前妹子

  十二月十三号,一个极其平常又普通的日子。可对于南京人民,今天是不能忘
记的南京大屠杀66周年祭日。

  我因为有事外出,只身来到市中心。上午十时突然听到响彻市区的警笛声,我
浑身为之一震。本来并没有上心今天这个日子的我,即刻反应过来,这是为纪念六
十多年前在南京死难的三十多万同胞而发出的长哮。

  我匆匆赶出室外,来到大街上,以再次感受这悠远刺耳的长鸣带来的凝重。尖
厉的警笛响彻云霄,如雷灌耳,令我有些不寒而栗。

  清风拂面,和煦的阳光充溢着大街小巷,报摊和小卖在小街道的拐角仍成其为街景,轻松和自然随处可见。

  可能只有我是专程出门听警报声的。当那长长的警报响起,我看到行人都在急
急地赶路,大声说话的伙伴也停止了交流,似乎全持有同样肃穆而庄重的表情。

  我有意地压低了迈步的节奏,以缓和由于周围环境的突然紧张而带给我心头的
颤动。

  我静静地品味着这尖厉的长哮,此时才真正体会到66年前,脚下曾流淌的鲜
血是多么烫人,眼前恍惚着日本人的杀气是多么刺人,而耳旁尤如中国百姓苦难的
哀嚎又是多么撕心裂肺地逼人。

  我左右扭头寻找着这催人的长哮,它持续的嘶叫声越来越大,可以钻进每一位
南京市民的肌肤里,血液里,骨髓里;又能回荡在每一位南京市民的记忆里,情感
里,意志里。

  我此时找不到这声音的起点和方向,想必蓝天白云也说不出这凄厉声来自何方
,要奔向何处。若不是在汽车行人川流不息大白天,我想我很可能会非常害怕。

  我庆幸自己由于晚到世上三十多年而躲过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我也为
自己民族66年前所遭受的空前的凌辱而心痛不已。中国人太善良,太软弱,承担
的苦难太多!

  晴好的冬天同样能感受到的浸心的凉意,就在那天,就在我走在当年日本人杀
进南京城的第一条道路上的当时,就在耳畔回响着震荡南京全城的警笛声那一刻,
我才真正感觉到我是一个南京人,我的肩上担负着热爱南京的责任。

  那之后,我常常会问起自称在南京住过五、六十年的长者,有关南京城的过去
,我非常希望亲耳听到他们叙说南京当年的历史和悲愤。

  有一位长者,他很少笑,自述是没有什么值得开怀的事。快七十岁了,他说,
儿时遍地尸骨的记忆让他六十多年来竟然不再爱笑……

  我走近报摊,买了两份南京当地的报纸,头版头条黑色的大字映入眼帘:

  “南京继续带着痛史走在二十一世纪”

  “写在30万同胞遇难66周年这一天”

  “白骨为历史作证”……

  如今的南京与60年前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南京人却在不断地修建大
屠杀纪念碑、馆,出版有关史料、书籍,为大屠杀幸存者做公证,在互联网上建起
“南京大屠杀”网页等等事宜,为的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报上有这样一件令人关注的事:一个打扮入时的女孩,陪同两个日本留须男人
在庄严肃穆的南京江东门纪念馆遇难者陈列室,高声地说着日语,旁若无人;出得
门来小女孩从那一块块象征遇难者遗骨的鹅卵石上走过,惹来一位大学生用英语问
道:“Are you Japanese?”

  回答“不是。”

  再用汉语问:“为什么在万人坑上走过?”

  答:“我害怕那骨头才走上面的,我是中国人。”

  那学生说:“是中国人就更不应该从这上面走过,更何况是在日本人面前!”

  报上还有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奥斯维辛集中营陈列中心成为‘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日本广岛和平中心也
入选取了,但江东门纪念馆连申报的资格都不具备……”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风儿你看到了吗?
2002: 说平仄--(兼答艾小及F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