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跟帖
崔瑜琢:我看大军师(剧透慎入!巨长慎入!)
送交者: xxlfm 2017月07月20日11:33:42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断裂:中国男足U23队客场逼平....nngzh 于 2017-07-19 11:59:38
作者:崔瑜琢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739911/answer/1876543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开个分集简评。



第一集——



1、片头曲开头就是司马懿的“狼顾”。正片开篇字幕+解说,讲许劭和他的月旦评。许劭最著名的点评,当然是那句说曹操的“治世能臣、乱世奸雄”。



2、第一集于和伟版曹操即正式亮相,表现基本精彩。这哥们儿在高希希的新《三国》里还演过刘备。



3、华佗出场,最主要作用还是引出官渡大战前夕的衣带诏事件。剧中设定,华佗既在衣带诏上签字,又在曹操面前说什么“远避山水”“心病不除”,自然是作死——这也就增加了曹操杀华佗的合理性。说到华佗,这两天知乎上有个特火的话题是“和华佗同年代的张仲景到底存不存在”。



4、由给司马家儿媳妇刘涛接生的华佗引出衣带诏事件、引出董承、引出司马氏兄弟对杨修一族的“误会”,再引出司马家的危机,从这条线足见剧本打磨算是很精细。



5、衣带诏事件发生时,曹丕大概十三岁,李晨出场有点儿早了…但没办法,连郭女王(唐艺昕)都出场了…溜冰的甄姬出场大概也不远了吧…



6、回到“月旦评”,很明显,第一集月旦评起的是武侠小说里“武林大会”的作用——让诸多势力亮相、第一次引爆矛盾。吴秀波司马懿当场反驳杨修,那就是小一号的张无忌现身光明顶了。可巧曹操也在现场,英雄遇合,风云将起。





第二集——



1、曹操对汉献帝提到自己当初讨伐董卓的救驾汉献帝的功劳。实际上,汉献帝乃是董卓所立。当初关东诸侯讨董,给董卓的最主要的罪名就是擅自废了汉少帝刘辩、立了汉献帝刘协。很多年以后,刘协面对曹操,不知是否会怀念董卓更多一点…



2、曹操在广场上威逼献帝,气势咄咄地先搞引蛇出洞,再搞血腥屠杀,同时出现官员吓尿裤子的特写镜头。很多年以后,高平陵政变之后面对曹芳、曹爽这些曹操的后辈们,不知道司马懿会不会想起多年前的这一幕…



3、曹操下令捉拿所有“汉官”,荀彧对曹操说自己也是“汉官”。关于有功于曹操又因反对曹操而被赐死(或是忧死)的荀彧,实则非魏臣,而是汉臣的讨论,也算是历史类论坛上常见的话题。



4、郭嘉是在三国史爱好者当中人气颇高的角色。本片既名“军师联盟”,那么曹操手下的军师祭酒郭嘉一定是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会在剧中对司马懿起到引导作用。这样的话,司马懿也就有机会“感谢郭嘉”了。



5、杨修肯定是重要的大反派了,他与曹植交厚,多年后他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卷入了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所以毫无悬念“夺嫡”将是重头戏——话说有哪部历史剧不把“夺嫡”当重头戏的…日后的较量中,杨修、司马懿无疑会各自扮演曹植、曹丕代理人的角色。



6、曹操要把众多汉官捕到“大理寺”,汉献帝年间,确曾有将“廷尉”改名为“大理寺”。此处“大理寺”的称呼当无误。剧中游侠“汲布”的名字是致敬“季布”,此人是太史公《史记·游侠列传》中的重要人物,算是游侠群体的老祖宗,有“一诺千金”典故传于世。





第三集——



1、司马懿托其妻张春华的关系求汲布帮忙,需要用到剑;郭女王求曹丕帮忙需要用到剑鞘。第三集其实讲的是女子能顶多半边天。张春华在片尾提到“师儿”“昭儿”,实际上司马师、司马昭都是官渡大战之后很久才出生。不过,与张春华的提前出场相比,这两位的年龄都不算什么了。衣带诏事件发生时,张春华也就十岁左右吧。然而毕竟是刘涛出演,她需要戏份,需要很多戏份。且赤壁战前,能在朝臣中间引起如此大的风波的事件,也就是衣带诏了。所以…无论从剧情冲突还是卡司考量,这样安排也算能理解。



2、郭女王去找曹丕,当场念了几句诗,“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等等,是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这首诗很长,开头两句更有名一点:“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二十多年前有部琼瑶剧《青青河边草》,咆哮马教主主演,相信很多人还有印象。



3、《饮马长城窟行》,最后一句是“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这其实也是诗中信件的结尾,翻译过来是:“要多吃啊,我很想你”。所以这首诗用在郭女王和曹子桓打情骂俏现场,很合适。乐府体,喜用“加餐食”“加餐饭”这些词,朴实、真切又深情,所以汉乐府诗我最喜欢,仅排在唐诗之后。荀彧和杨修念的那首“公无渡河”也是汉乐府诗。建安诗人、三曹父子一出现,中国诗歌由乐府民歌进入新的时期。剧中由诗歌引出浪漫青年曹丕的“诉衷情”,这是比较合理的。



4、郭嘉、汲布、曹丕、荀彧,这是一条线,还没买优酷会员,看的安徽卫视,虽然还没看到第四集,但是能预感荀彧对司马懿的暗杀,其实另有隐情(不知道对不对),毕竟在魏朝灭亡那一年,荀彧被追赠太傅,换言之,是被当时掌权的司马氏给予了认可。



5、历史上,被满宠拷打的其实是杨修的爸爸杨彪。满宠此人后来在东南战场出力甚多,屡战屡败的孙权被网友损成“孙十万”,这军功章上面有张辽的功劳也有满宠的功劳。





第四集——



1、第四集开头,刘涛向农家托付孩子,身旁家人捧着布帛,此处的布帛当是货币。汉代货币多元并行,帛、铜皆有之。剧中既出现,则是服化道的加分项。



2、张春华未来会真的变成河东狮么?现在看起来司马懿、张春华还温情脉脉,但是假死不跟人家提前讲,害的人家又是托付后事、又是冒险劫狱,司马懿这死鬼的账,张春华难道不会默默记下等待来日爆发?



3、司马懿最终法场挫败杨修,步步行动丝丝入扣,虽然全出剧本虚构,然诱杨修签名一步实在是设计得可称巧妙、关键。



4、本集曹操有句台词,说自己“一怒,伏尸百万”。此句典出《战国策》中的《唐雎不辱使命》一篇。原文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也就是说,于和伟的曹操已经隐隐在把自己当成天子了…霸气归霸气,就是有点儿太不低调了。



5、杨修在狱中和荀彧的对话,说自己要“精卫填海”“肉身投虎”等等,前者是出自神话,后者是佛经典故。这段对话,或者说是自白,是杨修角色的加分项。剧本给司马懿编排了一个好对手。



6、曹操跟荀彧说他们俩像“民间夫妻”。这剧深谙网民所好。此台词一出,大家估计都要赶着凑曹荀CP去了。



7、曹操烧掉竹简。官渡战后他还会烧掉自己臣下私通袁绍的所有书信,以此来抚慰、收买臣心。汉光武帝刘秀好像也做过类似的事。





第五、六集——



1、曹操行苦肉计使杨修骗袁绍——这故事脑洞越发得大了。曹操既然现在晓得用苦肉计来赚袁绍,竟不知后来要烧赤壁的周郎黄盖也在使着苦肉计乎?



2、曹操跟曹丕谈到他重用荀彧的原因,除了荀彧的才智以外,还有荀彧背后的“颍川氏族”。谈曹操崛起,就不能不谈在背后支撑他的颍川士人(荀氏、钟氏等)和谯沛武人。而这一点在之前的三国题材影视剧中却鲜被提及。《军师联盟》剧本能谈到这些——主创确曾下了一番功夫。厉害了。



3、司马懿为避免被曹氏征召为官,自断双腿。四十多年后,他还会用到类似的手段——装病。第五集的编排算是为后面他的装病做个铺垫吧。顺带提一句,老奸巨猾的袁世凯也曾以“足疾”为借口,逃离朝廷漩涡。



4、第五集后半段,曹真出场。这个角色在以后戏份当不会少。未来他会在魏国西线与司马懿并肩阻挡诸葛亮的军团。再后来,司马懿还会把他的儿子送上断头台。两人算是相爱相杀?



5、第六集把玩乌龟的司马懿台词“我又不属龟,怎么会把雨招来”。然后大雨就来了。所以,谁说你不属龟?网络上的日本战国史爱好者喜欢把忍到最后统一日本的德川家康比作司马懿,然后给德川家康的绰号就是“老乌龟”。此时看到把司马懿的隐忍做主题的《军师联盟》里的多半集乌龟、还有应验的大雨,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吧。



6、郭女王一脸甜蜜地念曹子桓的诗的时候,连配乐都变了。看来这部剧接下来的爱情线要靠唐艺昕和大黑牛两位来担当了。但若要把爱情戏拍热闹,仅靠两个人缠绵怎么够,所以官渡之战一笔带过、像大河剧一样会省钱的《军师联盟》里,甄姬突然出场了。甄阿宓出场,放了一个凝泪成冰技能,就定住了曹丕、减速了曹操和在人家窗外弹琴的曹植…



7、第六集,曹洪出场,此人的不检点以及与曹丕的冲突,在本集都有提及。后面在曹洪身上当还有同主题的重头戏。



8、刘涛追击校事府密探,在雨中兔起鹘落,动作倒是利落。仅从此处看,单论动作戏的话《军师联盟》恐怕要好过在比武招亲擂台上翻跟头的《琅琊榜》。



9、关于被曹洪送上的那堆密信的处置,曹丕、曹植辩论甚是精彩。当然,辩论什么的,其本身从来都不会成为重点,重点是辩论背后,反映的继承人问题因兄弟两个的交锋而被正式摆上台面。



10、郭嘉在第六集死去。讲真,虽然知道他是短命的人气王,但让他在第六集就被安排去世,这确实挺让我措手不及。郭嘉死前对曹操说司马懿不能为他所用就杀掉他,这段当是来自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的典故。郭嘉想要压制、收服司马懿而不可能,这当然是郭嘉自己的遗憾,也是故事本身的遗憾。





第七集——



1、第七集开头,郭嘉死前劝曹操一定不能让司马懿“为孙刘所用”。按当时刘备尚且寄身于刘表麾下,不能称其为一方诸侯,天下所余的需要曹操去荡平的诸多势力中,恐怕刘备还排不上号。当然,若这里的“刘”是指刘表、刘璋,恐怕也能说得过去。又或者,“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和他的亲信对还未自立的刘备时时念叨,也说不定。



2、郭嘉最后遗言,恨不能再与曹操“饮马黄河、醉酒高歌”,要曹操念及他时,“以酒酹地、需好酒”。我在写第六集简评的时候,说让郭嘉这样死,太遗憾。但看到本集的诀别,那么上一集的遗憾,则差可补之矣。从前央视版的《三国演义》,除去几位主角,文官大多无神,具体到郭嘉这个级别的文臣,如这样豪气干云的表现,是几乎没有的。



3、诸葛孔明在台词里登场,然后他的丑媳妇黄月英就被司马懿吐槽了…玩梗玩得不错哟。诸葛亮比司马懿小两岁,两人算是同龄——的确,跟朝廷上的老头子们有什么可争的,引同龄人作对手才叫热血,才算好玩嘛。



4、曹操大军回许都。看剧情,这是官渡战后第一次回朝。实际上,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只是击败了袁绍,此后袁绍和他的儿子们势力尚强大得很。曹老板彻底消灭袁氏、荡平河北,总共又花了五六年的时间。中间曹操是肯定回过许都的。曹丕初见甄姬是在官渡大战四年后。郭嘉是死于官渡大战七年后。所以,本剧从官渡战前到赤壁战前的时间线,略有点乱。编剧有虚构的自由,正史上的进程,大家了解就好。顺带说一句,甄姬年纪比曹丕大。



5、《琅琊榜》江左梅长苏被诸位皇子争相延揽,《军师联盟》司马懿就只被一个曹丕求来求去。看来司马还是不如梅郎吃香…



6、曹操要试出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之相”,用了在人家屁股后面扔棋子的法子。此段剧情设计得很妙。所谓“狼顾”,按写司马懿的《晋书·宣帝纪》所载,是“面正向后而身不动”,也就是说脑袋转180度向正后方,身子不用动。这有点像拍恐怖片了。一般的人,头只能转90度吧。从面相说,能狼顾之人,性情猜忍,有不臣之心。跟脑后有反骨差不多。在古代,这可以直接被当成一个杀头的理由了。



7、司马懿回家路上,对着镜子照啊照。照吧。因为他确实也开创了一个男人喜欢照镜子擦粉的时代。魏晋士人,出了名的重视仪容。“貌似潘安”等等,潘安就是晋朝人。写汉末魏晋名人八卦的《世说新语》,有专门的“容止”一篇。



8、“一人一口酥”,大家在课文里都学过。杨修对曹植独白,要“大破大立”,要建立“新制度、新时代”。这大段台词被翟天临念出来,相当得荡气回肠。剧中“新制度、新时代”之说,毫不突兀。只因汉魏之际的曹氏父子,当然肩负了“革命”的使命。虽则,“革命”之后的答卷如何,又是另一回事。这段戏,由轩昂而紧张再到暂时轻松,值得多回看几遍。



9、随后,在“一人一口酥”现场大放光彩的杨修,又去养马的司马懿那里做诗朗诵。两个人一个马上、一个马下,一个意气风发、一个低眉顺目,对比鲜明。更重要的是,马上的那位对马下的那位也毫无轻视之意,而是将其当成劲敌。剧中说“前路坎坷”——在这坎坷路上,两个人还要同行好久啊。



10、崔琰出场。清河崔氏、博陵崔氏,由汉末而至大唐,曾先后领袖天下士族。崔琰与曹植虽有姻亲之交,但其实是支持曹丕的。





第八、九集——



1、曹丕、甄姬成婚,甄姬手握的团扇上诗句是班婕妤的《怨诗》(《团扇诗》)。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班超、班固等人的祖辈。后来因被赵飞燕姐妹陷害而失宠。剧中此处引班婕妤典,照应甄氏此后命运。传统上的看法,甄姬最后也是遭到了郭女王(郭照)的陷害,而遭赐死。当然,本剧因创作上的需要,目前的第二女主角郭女王的形象会有大改善。说到团扇上的诗文。承知乎网友@洛水凌波 提醒赐教,上一集曹操所刮削的竹简上的文字,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里面最有名的句子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2、甄姬生子曹叡,在曹丕死后继位为曹魏第二代皇帝,谥号为魏明帝。之前一百年,东汉第二任皇帝,谥号也是明帝(孝明皇帝)。知乎有话题“两汉四百年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有网友提到汉明帝晚年的一个梦:“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此处的“先帝”即明帝之父光武帝刘秀,“太后”即明帝生母阴丽华。和甄姬一样,阴丽华亦是美女,刘秀微时曾说过“娶妻当娶阴丽华”这样的话,后来竟然如愿。明帝夜梦父母恩爱,此刻为子的悲伤之中当也有幸福吧。而曹叡,生为皇帝、母为美人,却也只能在十几岁的时候看着母亲被父亲赐死,死后下葬时“批发覆面、以糠塞口”…



3、曹冲之死,曹操悔杀华佗、指责曹丕的两句台词,在正史《三国志》中皆有载——“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魏书·方技传》)和“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曹冲死于赤壁之战那一年,时年13岁。死时被配冥婚,合葬的女子也姓甄。



4、徐庶由刘备投奔曹操,又在第八集携母逃离曹操,此处为虚构。徐庶一旦进了曹营……就一直在曹营。



5、曹真带兵入司马府。手下兵士所持的刀皆为直脊直刃,而非往常三国剧中常见的弯脊鬼头刀造型。这是剧组在道具上相对考究的地方。其实我见过的三国影视剧,服化道考证最严最优的还是吴宇森的《赤壁》。



6、曹操对许褚说到自己被马超追杀,割须弃袍;自己许褚裸衣斗马超等等。这些台词也吓我一跳。因为这些事件,是发生在赤壁战后。而第八、九集,时间线都是在赤壁战前。



7、第八集、第九集,徐庶、汲布引发的风波,全出于虚构。但由这一系列风波,引起丕、植之争的继续白热化,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也确实考验编剧功力。最终的了局,是仁义搭台,曹丕唱戏,一场带有曹丕公子个人品牌营销性质的、含有道德绑架意味的show.问题由发生而解决,情节热闹、能自洽,这剧情设计得很不错。





第十、十一集——



1、第十、十一两集,最重要主题是司马懿与曹丕的进一步亲密。第十集开场,借着兄长司马朗的责问,上一集“仁义搭台”一场戏的谋划被复盘。商鞅“立木赏金”式的官方大型营销,在百姓“谢丞相恩德”的山呼声中,“仁义搭台,曹丕唱戏”变成“曹丕搭台,曹操唱戏”。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2、第十一集,曹操与荀令君又一次关于继承人的谈话,里面提到刘表、袁绍的废长立幼。经历官渡之败、袁绍之死,以当时河北之富强,袁氏势力仍然是令曹操头疼的劲敌,怎奈袁绍生前未能处理好继承人问题,诸子相争,让曹操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将他们收拾干净。之后,曹操将继承人问题提上日程,在剧中时时刻刻的担忧、踌躇,当然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3、本剧对汉乐府、诗经、曹丕诗能信手拈来。引用时倒也很少刻意,多能与剧情相配合。前两集的“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这两集的“仰看星月观云间”都是曹丕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和前文提到的“枯桑知天风”一样,也是出自《饮马长城窟行》,由此诗的“鲤鱼”引到司马孚手里的“鲤鱼”,编剧也真是费心了。



4、这两集中,曹丕见郭女王说的“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司马懿和曹丕作伴骑马之后念的“于皇时周、陟其高山”,都是出自《诗经》——于是,仲达、子桓、女王,你们之间是友情还是爱情,连我也分不清楚了,无怪乎司马孚问曹丕“你会对她好吗”这种问题的时候,曹丕和字幕都会将“她”误会为“他”。



5、再提一个道具上的考究之处,是张春华剑柄上的“环首”。曹操手下武士所持大刀,刀柄上也都有“环”。环首刀取代长剑成为军队制式武器,恰是在东汉末年。不过曹操削去汲布头发一段,他手上兵器锋利程度却略夸张。形容宝刀之宝的所谓“吹毛断发”,最多也就是这样了吧。



6、曹真借酒装逼,司马懿装醉了事。这整个事件下来,自然是要让人佩服后者的能“忍”。当时同席的几位,除曹丕、曹真、司马懿外,还有刘桢、吴质、陈群。刘、吴两位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甄姬一眼,分别获罪。关于吴质,曹丕篡汉的前一年,曾给吴质写信,即《与吴质书》,内中提到刘桢等人的病死,“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行文情真意切。因此郭女王和曹丕说什么“留下真心”,其实并不算违和。



7、第十一集还有重要的线索是郭女王和曹丕的感情线。我古典时代大汉朝的女子,正该如此豪爽。张春华,你管好你的老公就好,干什么又来管我的终身大事?于是郭女王先墙头,又马上,最后还小心翼翼、当个秘密一样地告诉曹丕自己的小字——郭女王——其实千七百年后,这“秘密”大家早就知道。两人谈“留下真心”。随即曹操任务下达。这任务被司马懿解读成“输赢对错”的抉择。输赢、对错,孰轻孰重,和你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无关。和所谓的“真心”,倒大有相关…





第十二、十三集——



1、第十二集、十三集,是上一集“输赢对错”剧情的延续。这几集作为一个单元,可被视为是主角司马懿洗白路上的重要一步。在殿外等候的曹丕,听见曹彰、曹植封侯的消息,内心之懊恼焦躁,实在让人感同身受。曹丕上殿说“不愿忤逆而生”,这就是直说曹植是忤逆的那个了。这样的话都能说出来,可见其焦躁还未褪去。



2、丕、懿入狱之时,钟繇对曹丕说什么“潜龙勿用、无咎”,算是摆明立场,自己还是支持这位公子的。钟繇是汉魏之际的书法家,后来和邓艾一起灭蜀的钟会是他的儿子。颍川钟氏是和颍川荀氏齐名的世家大族,《世说新语》里关于他们家的段子很多,有兴趣的可以查查。



3、曹丕、司马懿入狱,两人终于有机会同床不共枕,然后发一些“再涉险地,我一定在”、“没有你,不知如何面对”这样虐狗的山盟海誓了。



4、曹操让曹丕下狱,是有敲打老臣之意,而非一定是贬曹丕、挺曹植。只此一事,并不能就说明曹植是已经被钦定的了。如蛇一般蜿蜒,每一段行事的目的皆不同;若依其每一段行事推测,也难推出其最终目的、终极想法——奸雄行事,大抵如此。



5、荀攸管荀彧叫叔叔,但其实年龄比荀彧还大六岁。



6、司马懿梦话“夫人”,甄、郭两夫人营救曹丕一事顺承而出,可见剧本圆润精致之处。曹丕学谭嗣同狱中题壁,“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这自然是出自他的作品。这两集当中,还有“春非我春、夏非我夏”,是出自《郊祀歌》,相传是汉武帝所作,相对冷门;“一尺布、尚可缝”,是《史记》所引的民歌,用来形容丕植关系,也合适得很。



7、曹丕搭台,曹操唱戏。从上两集的汲布到这两集中的门吏,曹丕每次冒险的个人秀之后,曹操都能借机收买人心,顺坡下驴得一死士,父子俩配合得不错。



8、这几集的出城送军令啊、给曹操送行啊,这些段子都是出自《三国演义》“曹阿瞒兵退斜谷”一回,部分内容被入选到课文里面之后叫《杨修之死》。给曹操送行,曹植朗诵自己歌咏游侠的《白马篇》,这是本剧的发挥;之前的出城送军令风波,洗白司马懿的“输赢对错”一说,比《三国演义》中的解读更有格局。关于丕、植夺嫡的这些段子,在后来爱新觉罗·奕詝和爱新觉罗·奕訢那里也出现过类似的事,前者的老师杜受田是扮演了本剧中司马懿那样的角色,最后前者胜出,就是咸丰帝。“以退为进,司马懿的套路”——杨修总结得极是。



9、司马朗和司马懿的兄弟之争,让人想到《真田丸》里的“犬伏”一集。真田氏分家,两头下注。司马氏却不能。好在兄弟间的争端和为难,在春游中结束。我看大河剧,《龙马传》《花燃》《真田丸》一类,实在羡慕里面温情脉脉的家庭戏,平淡温暖,令人感动;而国产古装片中的家庭戏,多是苦大仇深、或者阴谋诡计。如今终于在国产古装片里也看见了这矛盾偶现之后的温情一幕,心旷神怡啊,难得难得。



10、之前有观众吐槽,按本剧的时间线,在那样医疗技术落后的年代,司马懿腿伤恢复得有点快。剧中可交待他是练五禽戏,所以好得快,但可惜那几集并没有司马懿练五禽戏的镜头。然而这几集却多了起来,到这集连司马孚也加入到土法健身的行列中来了。提一句:司马懿、司马孚兄弟两个都很长寿。



11、从赤壁败归的曹操被册封魏王,比正史提前好多。关于封王,曹操是汉朝自从韩信彭越等人和吕后亲戚被诛杀以后,异姓封王的第一人,连当初的王莽,称帝之前也只是安汉公、假皇帝而已。





第十四、十五集——



1、第十四集开头,邺城的全景。按剧情,邺城此时已是魏王国的都城,朝廷实际上的政治中心。邺城地名在唐宋之前的中国古典时代出镜率很高,曾是魏王国和东魏、北齐王朝国都,大体位置在现在河北临漳一带。邺城、建康(建邺),一在黄河北岸,一在长江南岸,相互对称而立,分据河北、江南之险要与雄豪。可惜前者在隋唐以后衰落。



2、司马懿畏甄姬如虎、不敢抬头一场戏,主要担当这一集的笑点。在这场戏中,丕、懿的“七年之痒”正式到来。曹丕那句“你明白了什么了”大抵如情侣吵架常用的“你wuli取闹”。之后司马懿重回曹丕府上,一句“来了不需要理由”,听起来则和那句“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么”差不多。



3、曹操头戴冕旒出场。我数了一下,他的冕旒前后各十二串串珠。这是天子的规格。古代身份不同,头戴冕旒的规格也应不同。曹操是魏王,诸侯王应是九旒,即头上所戴冕旒前后各为九串串珠。但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左慈掷杯戏曹操”一回,“操乃拜命受魏王之爵,冕十二旒”。所以剧中此处无误。



4、门上添一“活”字,乃“阔”。这仍是读过“杨修之死”一节的人都知道的谜语段子。不过本剧并不满足于猜谜语式的解读,剧中杨修的对答又加深了一层,他当众念了曹植《铜雀台赋》里的“扬仁化于宇内(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此句的关键词是“尽肃恭”。不“肃恭”,那就是不肯跟着曹老板咯。而本集中,称病不朝的荀彧就变成了这样的人。他的“入门方活”的解释,更直接、更准确。当初的屠龙勇士变成了恶龙,做了魏王的曹操忘了他的初心。恐怕此时,他便已经做着赴死的准备了吧。此处亦与全剧开始时,荀彧在殿前广场上自称“汉官”的台词遥相呼应。



5、在建起铜雀台的邺城,入门之前,念了曹植《铜雀台赋》的杨修为曹植求情。曹丕亦顺势求情。所以这剧里,大家擅长的哪里是什么“以退为进”,明明是“顺坡下驴”。



6、一声“嫂子”很多故事。然后是曹植醉闯司马门,这两集风波由此而生。“醉闯”一事,出自《三国志》中的《任城陈萧王传》一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另,卞夫人为曹植求情,提到早夭的曹冲。实际上,曹冲并非卞夫人所生,而是环夫人所生。也就是说,曹冲并非曹操的嫡子。



7、丁仪威胁崔琰,提到“时乎时乎”一句。在剧中崔琰接受贿赂自污以保身。按正史,他最后仍是因此而死。崔琰、荀彧在这两集中全都陷入困境。曹操在向夫人解释为什么不能做主饶恕曹植的时候,提到“群臣”,也即仍旧终于汉室的“汉臣”和还在观望的人。有汉臣在,曹操行事便不得不有所收敛。从本剧开头的“衣带诏”事件开始,包括立储,所有的大事件都有曹操对汉臣的可以概括为“忌”的情绪贯穿在内。然而这种形势迟早要终结,也许就在此时——腥风血雨要来了。



8、陷于彷徨的荀彧、急于救家人的司马懿,两人促膝长谈一场戏,很带感,很正,在近几年国产古装剧中不多见。形势、人心大于权谋、心机,此剧格局继续看涨。



9、曹丕、曹植即使各自以志向为名而争斗,最后也难免于背离初衷。而曹操,也让荀令君由希望而失望。失望之后,在剧中被设定为伟大理想主义者的荀彧便只能和“封王拜相”路上的曹公诀别了。同时这场戏中,本来只想做周文王却被暗指为“不忠不孝”的曹操同样伤心。“今日错、明日错、何日不错”——大家一天天一年年误会其为奸雄,他就只能永远是奸雄——今日是奸雄,何日不奸雄?





第十六、十七集——



1、此剧在十四、十五集之前,衣带诏事件也好、汲布私放徐庶事件也好、曹丕司马懿被关入大牢也好,都是依一大事件发生然后获得解决的单元剧形式向前推进。但到十四、十五集,司马门事件未解决,而崔琰受胁自污,再而荀彧死,再而曹丕下狱。众多需要解决的生死大事搅在一起。曹丕下狱原因,除了封面上写了“子桓白”的那封信以外,还伴随了司马门事件发生后曹操对曹丕不肯为曹植求情一事的恼怒。



2、荀令君在第十六集开头就领了盒饭。空的。俄罗斯套娃一样被打开的三层食盒,臣子颤抖的手,然后是“终无汉禄可食”的慨叹。“终无汉禄可食”,这句作为荀彧对自己接下来自尽行为的注解,已经讲得很清楚。自己是汉臣,不肯做魏臣。所以只能食汉禄,并无魏禄可食。但如今食盒空,这其实是曹操在向他昭示:汉朝气数已尽。所效忠的朝廷亡了,荀彧不会像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那样,等首阳山上的草籽尽了再饿死,他选择了主动殉国。



3、本剧观众,已经看过了郭嘉之死,到现在又要看荀彧之死。两人死时,一个要曹操想念自己时以好酒酹地;另一个则让家人通报司马懿,自己“有负所托”。两人之死,都含有古道热肠的况味。荀彧是自尽,却被宣布为病逝——几千年来多如此。司马懿前往吊唁,在大门外叩头。前文说过,在晋朝代魏的那一年,时已去世五十多年的荀彧被司马氏主政的朝廷追尊成了太尉,他获得了更大的哀荣。



4、曹操吊孝,痛哭流涕。人皆言是曹操赐死荀彧。按本剧设定,倒也有可能是曹操赐空食盒,只是暗示汉数尽矣而已,却没料到荀令君如此刚烈,竟索性随汉朝去了。第十五集曹操所说的“何日不错?”,或也照应了此处,也就是说荀彧的刚烈赴死,也许真的是曹操意料外的事。



5、荀彧追悼会现场。杨修念荀彧儿子的名字,是念了错别字。荀恽,“恽”读作“运”。翟天临念成了“辉”。



6、此剧借剧中人台词评价荀彧之死:一个时代和很多人的希望都结束了。因为朝堂之上,再无汉臣。“汉臣”这词已和汉室复兴的希望一起成了文物。



7、司马防让司马懿带妻儿回温县老家。温县属河内郡。河内郡是司马氏的郡望之一。后来的北宋名臣司马光,曾被追赠为“温国公”。



8、这两集中,钟会出场。钟会在《世说新语》里的段子不少,这人物很亲民。但他实际上是曹丕称帝后才出生(所以对这剧的时间线可以继续批判一下了)。他后来和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有对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和“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被杀、广陵散绝,和他也有关系。此人精明,有才思,但最后还是被自己的野心和姜维一起给坑死了。



9、说一下第二次在剧中出现的曹娥碑。曹娥碑位于会稽,现在的浙江。曹操、杨修没到过那里。《世说新语》里杨修、曹操猜谜语的段子恐怕本就是出于杜撰。曹娥碑为邯郸淳所写,邯郸淳是东汉末年的笑话大王,编过《笑林》一书。评价碑文的“黄绢幼妇”八字谜语,是蔡邕所写——这有可能也是段子。



10、钟会第一次出场时,钟繇、钟会父子对话中的“审时度势、不争而争”的主题,和这剧之前强调过的“以退为进”“形势大于权谋”是一脉相承的。



11、钟会第一次出场时,钟繇座位后面的句子是出自《韩非子》。丁仪在这两集心狠手辣,表现非凡。他形象不好、在《三国志》里也没有单独的传记,据说和他子孙不肯向《三国志》作者陈寿行贿有关。不过这段公案虽然是被同样是正史的《晋书》所记载,但很多史学家并不相信。



1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子桓《典论·论文》中的句子可称振聋发聩,可称震地绝响。子桓、子健各以志向的名义夺嫡,格局本来不低,然而在漫长争斗中,却各自忘了初衷。到这两集,一个忽然想起自己还有比“年寿”“荣乐”都更久长的文章,一个则主动向父亲承认醉闯宫门的罪责。都算是回头之举。可惜环境、形势使然,这样的“回头”恐怕都是暂时,人,还是得向“前”看。



13、钟繇在剧中的官职是“大理寺卿”,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大理”。汉献帝年间有由“廷尉”改过来的“大理”,但到底有无“大理寺”,则尚无资料。



14、钟繇是书法家,审问以笔迹为线索的案件,确实是得心应手。他审问被假冒名字写下辱骂父亲之信件的曹丕时,曹丕所说的为父亲称王一事做辩解的台词,是活用自曹操《述志令》里的名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假冒别人名字发表文章的做法确实挺讨厌的,不管这个被假冒的人是白岩松、杨绛,还是这两集里的曹丕。



15、司马懿、司马孚因司马孚欲出仕一事的对话。司马懿说司马孚是“淳良之人”。后来,司马孚始终以“魏臣”自居,要一生效忠曹魏,即使自己哥哥、侄儿夺了大权,即使自己侄孙做了皇帝,一如只想做“汉臣”的荀彧——也确实对得起“淳良”这个评价了。





第十八、十九集——



1、从衣带诏事件至司马门事件至荀彧之死,其中最重要的线索之一,是奸雄曹操与他口中的“群臣”的博弈,这群臣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荀彧、崔琰这样的“汉臣”,亦包括钟繇这样的摇摆之人,还包括嫡长子曹丕的属官司马懿。参与博弈两股势力,做世子符合礼法的嫡长子曹丕和群臣是一边,曹操和他所爱的儿子曹植是另一边。从这几集来看,曹操这一边虽手握枪杆子,但势力稍显孤单。曹操以“孤”自称——这样看,他真是名副其实的“孤”了。



2、杨修、丁仪威胁崔琰。崔琰竟有后招来反击。崔的反击策略是类似于苦肉计的自污之计。这整个事件的模板颇像《史记·赵世家》里的“赵氏孤儿”。“赵孤”的主人公是程婴和杵臼,在两人约定之下,程婴以告发杵臼而自污,借机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复仇,然后再以死报友;杵臼则携冒充赵孤的自己的儿子,在被挚友“告发”以后一起先赴死。而在《军师联盟》的处理中,先死的荀彧是公孙杵臼,待杨修等人入狱以后亦赴死的崔琰则是程婴。崔琰这样有后招的“受人逼迫”,也实在大快人心。“赵氏孤儿”一事,虽为《史记》所载,但可信度并不高;然而因与东周春秋质朴壮烈的气息相契合,因此这故事的传播度却很高。《军师联盟》中,荀、崔的反击虽然较“赵孤”之事短而简,但质朴壮烈之气亦有继焉。



3、虽然,放远时空,一边荀、崔,一边曹操,谁输谁赢,很难说清楚。但荀、崔计谋中却能见精神、能见光亮——这“光亮”是崔琰在狱中所提的那种“光亮”。荀彧与曹丕属臣司马懿谈形势人心,崔琰教曹丕的属臣司马懿要“放大眼界”;而曹操教曹植,则不离“权谋”二字,按这剧情走下去的话,魏武王是真有可能会被晋宣帝(即被洗白的本剧主角司马懿)、魏文帝给比下去。



4、“不以康乐而加思”,这好几天了,大牢里郭照写、曹丕念的居然还是那篇《典论·论文》。



5、按《三国志》所写,崔琰是因与杨训的那封“时乎时乎”的书信而死。剧中司马懿感叹说写青史的人难知详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不是史书几行字能说清楚。实际上,史书所记,本来很多就只是个结果,欲求因、求深、求隐、求转折,则还要靠历史学家,或者写故事的人。比如正史里写崔琰护持曹丕,一句“琰以死守之”,值得脑补万千言。



6、剧中人喝酒都是浊酒,这与当时酒的过滤技术有关,“一壶浊酒喜相逢”、“浊酒一杯家万里”,这剧中浊酒可为此剧道具考究之证。“冬葵”一节,冬葵也确实是当时重要的常见蔬菜,所谓“青青园中葵”。崔琰、司马懿两人谈“冬葵”时说自己家庭怎样挨饿受苦,大致意思就是地主家也没余粮。而河内司马、清河崔这种,还是当时最大的地主…可见不单百姓渴望安定,地主同样也渴望安定。可惜司马氏的晋朝,给天下带来的安定的时间也并不久。华夏几千年,战乱太多,安定太少了。



7、曹操对司马懿说,将来的曹丕会更严苛。这也许是为未来剧情埋下伏笔。在第十九集,曹丕终于以一句“不能失去你”,答应帮司马懿救司马朗。但司马懿后来又对司马朗说“走着走着,人就变了”——曹丕未来人设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8、司马朗获救,绵延五六集的司马门事件终获解决。然而,杨修亦出狱。崔琰、荀彧以死为代价的布局效果被削弱。不过若从让曹丕“不忤逆”曹操的角度权衡,也只能如此了——毕竟曹操是个强人,而杨修等人手里真正的牌,其实不是司马朗,而是曹操对曹植的偏爱。好在从曹操对曹丕一句“暖则痛不发”可以看出,这纷纷扰扰一系列事件,终于让曹操心中天平有了变化。



9、司马朗口鼻出血病倒。按史料,他是死于公元217年的大瘟疫。这十年间,公元208年、公元217年都发生过史料可查的大瘟疫。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病死,那年的赤壁,按《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因此有人认为导致曹操赤壁战败的,不是周瑜的火攻,而是大瘟疫。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刘桢、司马朗、王粲等人病死。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内中的“昔年”,就是这一年。





第二十集——



1、重病的人说自己饿了,有可能是要病愈,也有可能是回光返照。司马朗说“饿”的原因,无疑是后者。司马朗之死在漫天大雪中被带过。然后,和侯吉一起,司马懿就看见了流星。“观星”,是《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落星必有大事发生。随着流星的陨落,本剧时间就转到了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即陆机《悼魏武文》“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一句所说的那一年,曹魏最艰难的一年。那一年,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于汉中、曹操进军汉中但难有进取只好撤兵、孙权在合肥继续骚扰、忠于汉室的魏讽等人在许都组织反曹活动、荆州关羽向北进军威胁许都“威震华夏”、中原群盗响应关羽,形势突然对以复兴汉室为旗帜的刘备大好——这,也可看作是大汉王朝的“回光返照”吧,因为再过一年,东汉,就灭亡了。



2、杨修其实是死于曹刘汉中争夺战,曹操在汉中前线不得进取,此战对他来说,成了“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而在本剧,汉中之战被直接略过,直接跳到了关羽北伐一事,杨修得以多续命几个月。



3、和汉中争夺战不同,抵抗关羽一战,曹操并未亲临战场一线。他先遣于禁、再遣徐晃,而后只是由关中返回洛阳遥控战事。与刘备进位汉中王几乎同时,关羽挥兵襄、樊,剑指宛、洛,威震华夏,“假节钺”的他有擅自行动的嫌疑。不过,“假节钺”本来就可以被视为有自行行动的特权。关羽的行动目的,恐怕并非剧中曹操说的,要到许都去劫走汉献帝、好让刘备学他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4、本集和下一集可以被看作是杨修的谢幕表演,其实也可以说是他死前的“回光返照”。编剧略去汉中争夺战,而把杨修的最后演出由汉中移植到襄樊战场,我私下猜测编剧的用意,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借助曹魏政权的最危急时刻,铺陈故事,更有紧张感;二是襄樊战事进行中,曹操欲迁天子于邺城之时,史籍所载司马懿确实曾建言曹操,不能迁都示弱、可连结孙权,后来孙权果然出手坑了关羽,这建言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很精彩的表现,与杨修正相匹敌——杨修的谢幕演出总要有个好对手吧;三,则是有可能为了方便让剧情在杨修死后就直接跳到曹操的死——曹操死于次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5、杨修对司马懿拱手并举酒,说是“酒逢知己”。其实把这“知己”一词解释成“对手”恐怕更准确。本剧不惜通过略过汉中保卫战、给杨修续命,来为两人设置最后的角斗场。这危急时刻,两人就好比以前武打电影结尾高手在大火焚身关头的打架,如果不能是一个人打死另一个人,那么就只能两个人一齐死。



6、本剧以不得已的“迁都”对应夺嫡,也算挺有创意,不过看看地图的话应该知道,其实洛阳和许都一样危险。杨修和曹植的诀别,他要“从其游,而为之死”,虽有曹洪对曹植的不要成了杨修的棋子的提醒,但那热血俊杰的形象仍然鲜活,杨德祖的谢幕演出仍然算得上豪壮。如今他要退场,还须对他道一声“辛苦了”。



7、曹操对杨修说“借汝一物,以安军心”,这话其实出自《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欲借汝头以示众耳”,被借头的人是王垕,同一回曹老板还有一句台词人气更高,那就是他对死前的王垕说的“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





第二十一、二十二集——



1、杨修被囚禁,出局。曹操问司马懿是否可以去辅佐曹植,司马懿当然婉言拒绝。曹操说“迟了”,隐含意是如果一开始就让司马懿去给曹植当谋士该多好。联系到剧中曹操对曹植的偏爱,可以看出曹操心中对杨修、司马懿孰高孰低已有评判。



2、 在杨修和司马懿这两位冤家兼知己的诀别中,司马懿说两人争斗之始是“含章殿前对望那一眼”。像歌词所唱,“只是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中你一眼”,然后“传奇”始焉。“命运好起来了”、“说有酒,酒便来了”,杨修退场,用辞依旧一派豁达之态,可他眼中,明明有泪——这是遗憾之气。遥想第七集,两人一在马上、一在马下,说前路坎坷,却同向而行。到而今,这坎坷的路,两人已共同走过十几年、走过了青年时代——司马懿当时四十岁,当然还算是个青年。



3、杨修对司马懿说曹丕阴刻。司马懿未做否定。所以杨修死后,曹丕会成为他的中年之敌么?如前几集中曹操评价曹丕的“严苛”,未来剧情或许就是在这些评语中现出端倪。



4、曹操梦“三马同食一槽”,然后喊“杀马”并举剑。他梦醒后拿剑要砍人的动作是活用了“好梦中杀人”的梗。“三马同时一槽”,“三马”即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槽”则是“曹魏”之“曹”。



5、司马懿出使东吴一事,全属杜撰。他和张春华的对话,“魏国的使臣相貌平平,而使臣的侍卫却是玉树临风、英姿飒爽”——这是活用自《世说新语》里的“捉刀人”一段,当时的当事人是曹操、崔琰和匈奴使者。



6、张昭对孙权说司马懿是“三十余岁的小儿”。当时孙权也是不到四十岁,岂不也成了张昭口中的“小儿”;陆逊伯言比孙权小一岁,也是“小儿”——其实司马懿倒有四十岁了。



7、 第十四集简评中提到曹操封魏王后,头上戴的冕旒前后各有十二串串珠,这“十二旒”是天子的规格;剧中孙权则是“七旒”,侯伯的规格——倒是没有越礼。



8、司马懿说服孙权,所用的是三张牌:孙坚和曹操当年的战友情,刘备、关羽与东吴的矛盾冲突,还有就是自己和未来魏主曹丕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被视为是一种保证,因此是最大的牌。所以虚构的这场戏中让司马懿来出使,挺合情合理的。



9、好像是张昭的台词:“寿亭侯关羽,乃天子亲封之汉寿亭侯”。这句台词属于错漏。关羽的“汉寿亭侯”,里面的“汉”不是“汉朝”的“汉”。目前一般认为,“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位。所以,“汉”和“寿”不能断开。可以读作“汉寿侯”,也可以读作“汉寿、亭侯”,但就是不可读作“汉、寿亭侯”或者“寿亭侯”。另外,剧中有“江南富庶之地”一说,实际上,三国时代的江南,开发程度尚低,还谈不上富庶。说到江南富庶,那是唐朝以后的事了。



10、“吾其为周文王”,这是曹操的名言。他把去当天子的任务留给了“周武王”,也就是未来的魏文帝曹丕,而自己,要一直做个臣子而已。忠邪?奸邪?殊难评判。曹操第七次想杀司马懿,是因为自己的噩梦。也难怪司马懿会猜错——我能揣摩你的心,却难以猜到你的梦,因为前者猜心是权术,后者猜梦,则是巫术。



11、司马懿前脚在东吴拿曹操已经六十五岁的事实当说辞,言外之意是这老人命不久矣;后脚就对着曹操喊“千秋无期”——我懿真是越来越擅长口不应心啦。这也算是一种成长…曹操让司马懿要有胆量和气魄,好让魏来统一天下。阻诸葛、诛曹爽、布后事,司马懿的胆量和气魄终有一天会合乎其所望。但可惜曹丕寿浅,是无福驾驭他了,最后的统一大业,只好由魏的继承者晋来完成。



12、雕刻关羽身躯的镜头中,有工匠洒泪的细节。



13、曹操由洛阳出城巡视,对司马懿提到自己往昔的少年岁月——和袁绍一起嬉游。剧中没有提到他的政治生涯之始——担任洛阳北部尉,处死宦官叔父以立威。始于洛阳,老来又回到洛阳。他要在这里定都,应是隐含着要重建如大汉王朝一样伟大时代的宏愿。重建洛阳,重建辉煌。而洛阳,将在这宏愿的发酵下,成为未来九十年最重要的政治舞台,属于“三马”、“一槽”的舞台。



14、第二十二集难得出现战争场面。在“十五从军征”的歌谣中,须发皆白的老将军、被追赶并丧命的年轻士兵,此类镜头,对战争残酷的表现力很有匠心与力道。



15、更正第二十二集结尾处台词里的几个错误,曹操去世距离官渡之战不是“十二年”,而是二十年。从征黄巾算起,到他去世,不是“二十年”,而是差不多三十年。



16、魏武挥戈、曹公横槊,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喝酒、他举槊(真正的槊其实要长得多),我们就知道,念诗的曹操要来了。念诗过后,我们也将迎来他的谢幕退场。





第二十三、二十四集——



1、第七集郭嘉死,第十六集荀彧死,而后崔琰死、杨修死、关羽死,将来我们还会在这剧里看到甄姬死、曹丕死、诸葛亮死…在第二十三集,我们迎来奸雄曹操的死,他死前的演出,是本剧目前为止最劲道的铺陈,也是最有表现力的行为艺术。



2、关于杨修之死,需要对前文更正一下。杨修按《三国演义》是死于建安二十四年春的汉中争夺战,但按《典略》,他是死于当年秋天,大约略等于关羽北伐之时。杨修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的传记,死时情状难以具体知悉。《三国演义》中却铺陈详细,影响很大,但却是出于虚构。因此本剧的处理,并不算是给杨修续命。本剧关于杨修之死的时间线是符合历史记载的。感谢知乎网友@谢竞超 指正。



3、本片一共四十二集,第二十三集、二十四集基本位于中段,两集剧情始于曹操去世,终于曹丕继位,整体可被看作是此剧的过渡之章。经过这两集,剧情时间线由汉末迈向三国,而三国故事中大家最熟悉的人物,如曹操、关羽、刘备等,都在这段时间里纷纷退场。经过这两集,主角司马懿的任务、对手都将发生改变,但像杨修那样长期活跃的固定对手恐怕难觅了。



4、上一集洛阳城外的孩童念诗“十五从军征”,这一集洛阳城里的曹操念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何时可掇?他要“掇”的不是明月,而是天下安定。从“十五从军征”的反战,到“何时可掇”的疑问,到对“天下归心”的期盼,安定统一成为这几集的主旋律。在本剧中,他的横槊赋诗,成了对自己心中要安定天下之宏愿的表达。顺提一句,鲍国安版《三国演义》和陈建斌版新《三国》,里面都有曹操朗诵这首《短歌行》的段落。



5、曹操口中所说的“善为君”者是曹丕,“善领兵”者是曹彰,“善作诗”者是曹植。他叮嘱曹植要好好活着。不负所望,曹操提到的这兄弟三人中,曹植虽然算不上长寿,但好歹是在最后一个去世。



6、曹操遗嘱在本剧中被细致展现。遗嘱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一是丧葬从简;二是关于他的婢妾,要“善待之”,并可学做鞋卖钱。作为君王遗嘱,竟然兼顾到侍妾,这是很有人情味的事情。要知道,中原政权,到十五世纪的明宣宗时代,还有着君王死后嫔妃殉葬的陋习。



7、电视剧中出现洛阳城的全景,画面中南面的河流,应是洛河。河水之北为“阳”,洛阳由此得名。在第二十四集结束的时候,士兵背后城门上有“阊阖”二字。阊阖门是北魏洛阳城的宫门,已有遗址被发掘出来。鲜卑族北魏王朝的洛阳城是在汉魏(东汉、曹魏)洛阳城基础上建成,因此汉魏洛阳城里有阊阖门,当无误,且在剧中出现,和前文提到的环首、浊酒一样,颇显考究。说到曹魏、北魏的洛阳,不能不提周董唱的《烟花易冷》,里面的歌词“而青史、岂能不真、魏书洛阳城”,这“魏书”,虽是写北魏历史的史书,但里面的“洛阳城”却可看作是属于包括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在内的整个古典时代的帝都洛阳城。



8、“贾大夫”不是贾诩,而是贾逵——人气很高的贾诩,在三国题材电视剧里出场率很低。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9、丁仪做了出卖曹植的真小人。实际上第二十三集曹彰带兵上殿,丁仪几个表情,已有将来会出卖曹植的预兆。正史上丁仪兄弟两个是被曹丕下令诛杀满门男口。曹植伤心欲绝,作诗悼念——丁仪并没有背叛曹植。



10、曹彰持刀的朝堂上,程昱挺身而出。本剧让程昱出头,大概是因为此人知名度和荀彧相当,且曾被曹操评价为“程昱之胆,过于贲育”。孟贲、夏育都是先秦的勇士。而游戏《三国杀》中程昱的技能,也是“贲育”。程昱指责曹彰之时,曹彰背后的手指一直在敲刀柄。这是很有意思的镜头。



11、夏侯惇台词“别自绝于社稷祖宗”,被错念成了“别自绝于社稷宗祖”,这是要气死强迫症的节奏。



12、司马懿讲到自己的兄弟们“司马八达”,说大家能相互扶持,这就属于立flag了,要知道八十年后,西晋王朝“八王之乱”,一堆姓司马的王爷自相残杀,比此剧这两集虚构的曹氏兄弟刀剑相向、朝堂见血的大戏要热闹多了。



13、在第二十四集,曹植总算自己做主做了一件事,一件正确的事。这是本剧之前所未有的。曹植对少年时代自己和曹丕吃甘蔗、曹彰喝酒的回忆,应是这两集最感人的场景。





第二十五、二十六集——



1、曹丕开场说先王曹操“所征必克,艰难开国”,后半句的“艰难开国”是真的,前半句“所征必克”就是吹牛了,毕竟有赤壁逃奔华容道、潼关割须又弃袍。不过虽非战无不胜,但曹公是个英雄的事实却不能否认。怪只怪刘玄德、孙仲谋这些对手太强。而等到魏蜀吴开国,曹刘关张纷纷退场,再到诸葛亮去世,“三国”却又进入另一个时代,一个像竹林七贤里阮籍所说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时代,于是三家归晋时,便显得太顺利,难见汉末群雄竞逐时的多姿多彩。



2、曹丕对在剧中被黑惨的丁仪说他是沽名钓誉,但“史书不会上当”。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晋书》里所写的丁仪兄弟俩的后人不肯向《三国志》作者陈寿行贿,因而陈寿不肯为丁仪兄弟俩立传的段子。



3、给曹植、曹彰安插“监国谒者”,要“监国谒者”时时上报植、彰的消息,以慰曹丕和卞王后的思念——这等于判了曹植、曹彰终身监禁。“七步诗”在剧中被略过,也还好,不然调子就忒不搭了。



4、被曹丕训斥的“仲德”,就是前两集里在洛阳朝堂上直斥曹彰的程昱。这实际上为后面曹丕和老臣,尤其是姓夏侯、姓曹的那些老臣们的冲突埋下伏笔。



5、曹丕、司马懿一起登铜雀台看曹操的寿陵,对应的是前两集曹操死前遗令里的“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6、按正史,曹丕登王位的时候,司马懿之父司马防其实已经去世。



7、本剧赏赐东西,都是赐绢帛。这挺好,因为一来绢帛有时本就可以承担货币作用,二来绢帛略轻,能抱得动。



8、曹丕篡位称帝是迟早的事,也是他这种二代三代不得不做的事。原因电视剧里有提到,他一堆手下在等着主子称帝,自己好跟着抬升地位,封王封侯,如果主子不称帝,手下人的人心迟早会散,曹操、宇文泰、高欢这些二代的老爹不称帝可以,因为他们阅历多、气场厚,能震得住手下人,他们的儿子们不称帝,却不行;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不称帝的话,万一手上的傀儡皇帝重新掌权,那么自己一家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典型的例子是霍光。



9、司马懿口口声声推士族上位,士族在魏晋政治中作用甚大,可以理解成英雄们背后的大boss。编剧兴许是看过田余庆的书的。推荐大家看一下田老的书,很开眼界。田老首先是个特别聪明的人,只有聪明人才能写出那样的书。



10、剧中,从蔡文姬那里得来的字帖很搞笑。关于蔡文姬和司马昭——是的,你没看错,两个人其实有关系。蔡文姬原本的字是“昭姬”,后来司马氏建立晋朝,要避讳晋文帝司马昭的名字,就把“蔡昭姬”改成了“蔡文姬”。



11、钟繇、钟会再次出场。按正史,钟会出生于曹操死去第五年,当时他爹钟繇已经七十多岁。不要怀疑老人家能力,因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鬼故事,是说钟繇老年被女鬼勾搭,不肯上朝——能和女鬼过招,老人家其实还是挺老当益壮的嘛。



12、陈群好歹也算颍川陈氏的领袖人物,片中形象却有点儿太老实。“九品官人法”,在历史课本上叫“九品中正制”,著作人其实是陈群和曹丕。九品中正制,主要解决的还是天下大乱造成的流离,大家都离开家乡到处流浪了,以前各个地方上考察、选取人才的“察举制”自然就派不上用场了。当然,夏侯、曹们反对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九品中正制让大乱以后的选官制度重新变得正规了,他们以前在军队里趁着各种混乱而获得的人事权便会被剥夺。



13、本剧把“九品中正制”的功劳转移到司马懿身上,借此给他加戏、加对手,可见编剧还是很善于在史料中发现矛盾的。



14、夏侯氏、曹氏的老人家们倚老卖老,这在新君曹丕眼里无疑显得讨厌且碍手碍脚。不过,夏侯惇显得老成持重、夏侯玄显得头脑清醒,这一老一少表现还是不太一样。夏侯玄在曹魏时代声望极盛,后来还曾改革“九品官人法”,他有可能会成为未来司马懿在剧中的对手之一。



15、第二十六集片尾,邓艾登场了。说他“敢犯众怒,得有硬骨头”的司马懿应该是联想到了这两集中他自己“犯众怒”的经历,于是对这年轻人心有戚戚焉。



16、这样,“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后三国时代几位勉强可以称之为英雄的年轻一辈人物,钟会、邓艾、夏侯玄、司马师、司马昭,在这两集中几乎全都亮相。





第二十七集、二十八集——



1、承接上集,邓艾出场。邓艾身上最大的特点是,口吃。现在看,对“口吃”这一点,演员表现得不错,就是不知道在将来老这么说话的话,观众会不会接受不了。说人说话不流利的成语“期期艾艾”,“艾艾”就是由邓艾而来。剧中,“艾艾”成了众同事用来嘲笑邓艾的称呼。小女孩叫邓艾“艾哥哥”,一瞬间恍如红楼…



2、曹洪带兵大闹司马府。《三国志》里写,曹洪后来因手下人不法之行,差点被曹丕杀掉,多亏卞太后干涉,才只把他免官削爵。而同时《三国志》还有记载是曹丕曾向曹洪借钱,曹洪未借,于是曹丕怀恨在心——不知道这是不是用来黑曹丕的段子,被正史误记了。关于曹洪和曹丕的矛盾,此剧第六集有曹丕和曹洪的对峙,当时曹洪手下正在街头劫掠。《魏略》里写,曹丕要杀曹洪的时候,曹真对曹丕说“你要杀他的话,曹洪一定会以为是我在背后进谗言了”。所以,真实的曹真和曹洪的关系可能很糟糕,但我没找到其他证据。



3、众士子讨论新政一段,可以被看作对“九品官人法”的科普。



4、钟繇的“大理寺卿”改为“廷尉”了。之前关于本剧有过到底该是“大理寺卿”还是“大理”的争议。不过到这儿改成“廷尉”,还是有史可考的,虽然钟繇的“大理”改“廷尉”,应是在曹丕称帝以后。



5、曹丕洗脚,天子使者进来宣旨,他继续洗脚,这肯定是不符合礼法的,可见汉朝廷在他心中已毫无份量,所以汉帝的使者迟疑了一下,但好在他还能站着念。在这一集,到这位使者第二次来给曹丕念圣旨,就只有跪着念的份儿了。四百年前,刘邦也喜欢一边洗脚一边见人,结果被他接见的郦食其很不高兴,两人互喷,最后刘邦认怂。



6、曹丕洗脚见完汉帝使者,钟繇入见,曹丕赶紧从洗脚盆里跳出来,这是官渡之战曹操赤脚迎许攸的梗。钟繇代表士族,他带来太学生、士族都支持曹丕称帝的好消息。



7、曹丕说汉献帝居住的宫殿狭小。这宫殿是许都的宫殿,第二集曹操威逼汉帝、大开杀戒的地方,也是司马懿、杨修“只是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然后开始相爱相杀的地方。不知道这几集大家有没有想念杨修。



8、汉献帝和曹丕基本是同龄人。第二十八集汉帝的大段台词,展示了一个傀儡皇帝的辛酸和尴尬。“蓬莱文章建安骨”,汉献帝本人无存在感,但以他年号命名的建安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时代。汉献帝刘协退位以后又活了十四年;而后来司马炎灭魏建晋以后,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又活了快四十年。新王朝接受旧王朝禅让却不杀害旧王朝的末代皇帝,这种善良的事,到魏、晋就是绝唱了。有人说宋太祖也没有杀禅位给他的柴宗训,但其实柴宗训也是死得不明不白。汉献帝刘协与诸葛孔明是同年生、同年死,网上有脑洞文说刘协、诸葛亮其实是同一个人,论证的逻辑很严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



9、曹丕终于称帝。他那句台词“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大意是,他由曹氏威逼刘氏禅让的事,大略推知出了当初尧舜禹禅让的真相。这个中二青年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到不久之后的西晋,一位盗墓贼从古墓里挖出来一堆竹简,后世称之为《竹书纪年》。里面写到尧舜禹的“禅让”,都是威逼、放逐、囚禁这种事。虽然《竹书》里面的记载未必是真的,但也作为一种论据,从侧面印证了曹丕的这句名言。



10、曹丕与葡萄。这集里葡萄出镜率挺高。之前也有过曹丕和司马懿一起吃葡萄的剧情。曹丕喜欢吃葡萄,他写过不少和葡萄有关的话,比如“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11、曹丕跟夏侯惇解释为何要以新政争得士族的支持,说士族有“笔”,笔能用来骂人。其实魏晋六朝士族,还真不只是手握笔杆子那么简单。他们要笔有笔、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甚至于在后来要兵有兵。



12、昨天有人问到如何评价张钧甯的“柏夫人”。这几集中,柏夫人基本还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实际上这几集中柏夫人的戏份,可以被视作是一个隐喻。战争让女人走开,古代乱世中的女子,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扮演旁观者身份,其中有名有姓者,则多是在默默旁观之时,突然被强迫背锅,比如杨贵妃。







第二十九集、三十集——



1、第二十九集司马懿被柏夫人调戏了大半集以后,后来被追尊为大晋朝宣穆皇后的张春华终于前来抢夫,到第二十集,基本便是司马懿、张春华、柏灵筠三个人的大乱斗了。所以这两集大致可以看作是司马懿的热闹家事。



2、有人介意剧中司马懿和张春华相濡以沫的设定,嫌这夫妻感情被编排得太亲密、太不符合史实。要知道,在《晋书·宣穆张皇后传》里,被柏夫人迷了心窍的司马懿可是在张春华去探望生病的他的时候,骂过张春华是“可憎”的“老物”的。



3、剧中,张春华闹得很痛快,司马懿也会以“夫人这样急躁,我如何能解释得清楚”“夫人说话为何如此难听”这样的话来温柔回击。等到张春华拿刀追杀司马懿,司马懿突然回身一句“夫人请继续闹下去,好闹走她”的时候,紧张关系又变成了夫妻双簧。剧情再这样下去,那些史书里写的“老物可憎”“老物不足惜”很大可能会在这电视剧里被洗白成夫妻之间的日常吵嘴甚至打情骂俏。



4、柏夫人给司马懿讲那个统率六十万大军的王翦不断向秦王要房要地好让秦王放心他只是贪财好利所以并无其他野心的老人家的故事,其实还是在提醒司马懿应该接纳她,好以“好色”来自污、自保。



5、张钧甯柏夫人虽然被设定成一个聪明的角色,但在前几集说话语速太慢、字咬得用力,总是给人一种在端着的感觉。好在到这一集,终于有所放开,她的动情、调皮、调戏,让这个角色开始生动起来,甚至让人有了久别了杨修以后司马懿的新的知己兼对手终于又要出现了的感觉。



6、曹叡对曹丕说自己刚读完“四书”,实际上,“四书”的说法要到南宋朱熹之后才会出现。曹叡和他父亲曹丕半年不见,可见曹丕是因不喜甄姬而不免连自己的儿子都疏远了,所以他要让郭女王赶紧给他再生个儿子,好取代曹叡。剧中闪过曹叡看郭女王的眼神,又狠又恨。所以这两集中,司马懿家庭戏之外,这段皇帝的家庭戏也够热闹。曹丕这次又玩了一回在郭女王手心里写字的调情把戏。



7、张春华骂司马懿“忘八端”。“八端”者,“孝悌忠孝礼义廉耻”等等。据说“王八蛋”这个词就是由“忘八端”而来。曹丕的圣旨“攻克乃还”、他俩所说的“无力举兵”,大抵都可以理解成是污段子。



8、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跟着张春华一起对柏夫人喊打喊杀。两个人向着自己母亲,也是有史可据的。《晋书》里写的司马懿骂张春华“老物可憎”之后,张春华不吃东西要自杀,她两个儿子于是也跟她一起绝食。司马懿只好道歉。事后又说“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好儿”,就是那两个好儿子。



9、实际上,司马懿的妾除了柏夫人以外,至少还有伏夫人、张夫人。柏夫人给他生了司马伦。司马伦后来亲手夺了自己侄孙司马衷的皇位,是西晋灭亡的最主要责任人之一。



10、曹丕让司马懿休掉张春华。这种皇帝因为大臣怕老婆而出手干涉的事,最出名的是来自房玄龄的经历。李世民赐给房玄龄美女,房玄龄不敢要,李世民生气,赐给房玄龄妻子毒酒,房的妻子就喝了,喝完才知那不是毒酒,而是醋。写到这里需要提一句,房玄龄和李世民都是《晋书》的撰稿人。







第三十一、三十二集——



1、第三十一集,钟会去拜访邓艾,说邓艾是“手握灵蛇之珠、荆山之玉”。灵蛇之珠,是说春秋的隋侯救了一条断成两段的蛇,蛇后来衔来明珠以报答,就是灵蛇珠;荆山之玉,就是被卞和发现的和氏璧,“荆”即“楚”,卞和曾两次分别向两代楚王献和氏璧,都被不识货的楚王误认为是他拿普通石头来欺君的,先后砍掉了他的两只脚。结合邓艾这几集的碰壁经历,拿“荆山之玉”来比喻他,还是挺准确的。



2、呆萌陈群去和张春华讲什么三从四德,然后,被抓伤脸的他就成了这两集的喜剧担当。



3、被送出司马府的柏夫人上了马车之后,拉开车窗,对司马懿挑明他们使的是“苦肉计”,是双簧;她之前给绝食的张春华送饭,出门时的眼神颇硬;后来再进司马府,还会笼络侯吉。有预兆这个人终会变成一个狠角色。



4、司马昭对司马懿提“上中下”三策之后,又说自己母亲在绝食,司马懿担心张春华身体出问题,司马昭暗示父亲这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即“上上策”。这兄弟俩自成年以来,一直是脸盲症患者的噩梦。到这一集,总算出现了两人性格上的差异。这位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主角,无疑小聪明更多,人格走向也会更腹黑一些。



5、曹丕两下圣旨,司马懿痛哭流涕,以事业为名,最终获得张春华谅解,同意柏夫人进门。纵观整件事,张春华没错、司马懿好像也没什么错、柏夫人决定不了自身命运似乎也没错,那错的就是曹丕咯。至于司马懿的痛哭,是表演还是真心,电视剧是留了个白,让观众去见仁见智。



6、这两集中张春华的绝食,应该就是《晋书》第三十一卷里被司马懿骂作“老物可憎”之后的“惭恚不食”的那一次——希望两个人以后能一直和睦下去,不要给《晋书》里的那两句骂人话以登场的机会。实际上,在那一卷,也写到了张春华亲手杀掉不小心看见司马懿站立行走的婢女之后,司马懿“由是重之”。我理解“由是重之”,就是他对她感情很好的意思。对了,张春华杀婢女那段,《军师联盟》里也有提及,在第六集。只是婢女被改成了校事府的密探。



7、钟会、邓艾参加尚书台的面试,两人一个俊采风流,一个木讷持重。这曹魏未来的双雄,命运之路已经铺开,两人最终一起合力灭亡蜀国、掐灭大汉王朝最后一丝命脉,做到了曹操都未能做到的事,随后又因不和,而几乎同时死于非命。邓艾口吃,要和自己心上人一起才能稍微正常地说话,这段剧情挺励志的。只是,如果这位姑娘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话,那么等待她的命运将是,丈夫被杀、儿子们也被杀,而自己,则会以老迈之身被流放到遥远的西域。







第三十三集——



1、被贬为山阳公的汉献帝的两个女儿被曹真送进宫。曹丕关于辈分的顾虑是该有的。不过以前,帝王家这种事太多。比如汉惠帝刘盈,曾在母亲吕后的安排下,娶了自己的外甥女为皇后。剧中入宫的献帝两个女儿中,年长的那位颇傲慢。甄姬应该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赐死。历史上的郭女王不管有没有谗害过她,在本剧中是都不能那么演的。那么,甄姬之死的首要责任人…就需要好好找找了。而这两位公主,背害甄姬这锅的可能性相当大。除非郭女王生不出孩子,甄姬先给背了锅…



2、曹真、司马懿在丕、植夺位之时,也算战友。因为两人后来都曾出现在魏国西线抵抗诸葛亮的战场,所以我还曾希望看到他们俩的惺惺相惜,并肩出力,起码像司马懿和杨修那样。然而到曹丕胜出继位,曹真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大反派,处处与司马懿为敌。而拿曹真的段位跟杨修比,又太低。所以…可惜了。



3、宗亲阵营的夏侯玄被任命为谯县县令;邓艾则被任命为屯田令,先驻谯县。所谓“颍川士人”、“谯沛武人”,曹操兴业两大支柱。谯县,是武人的老家,利益攸关,在这里,势必因邓艾、夏侯玄上演一场大戏。之前说过,曹丕、曹植之争,台前的是司马懿和杨修。到这一段,邓艾、夏侯玄则成了司马懿和诸夏侯曹的代理人。



4、司马懿给邓艾做媒,回来的路上,跟夫人提到崔、荀这些世家大族,说了一句“他们不姓司马”。言外之意,邓艾这些亲自被他提拔的寒微之人才姓司马。这新政说是为了曹丕,实际上,起码客观上也起到了帮司马家培植势力的作用。



5、柏夫人提示司马懿和张春华,郭女王断绝与张春华的关系,司马懿才能成为被曹丕信任的忠臣。这个还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曹魏承自东汉,通常来说、简而言之,东汉就是亡于宦官和外戚。西汉其实也是亡于外戚,就是王莽。所谓外戚,皇后的娘家人也。剧中的司马懿:我这也成外戚了啊。



6、邓艾一到谯县,就深入田间地头,妥妥爱下基层的好干部。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里,想要效劳秦国的卫鞅,也是先下乡调查了好久。古今一理。邓艾这样的好干部,也难怪下乡的马向阳会喜欢。







第三十四、三十五集——



1、第三十四集开头,曹丕除了写诗、吃葡萄以外的另一大爱好上线——弹棋。弹棋是从两汉开始流行的游戏,曹丕为其写过《弹棋赋》。



2、卞太后一场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卞太后作为家庭中的婆婆,撑自己儿媳妇甄姬,训斥儿子曹丕,这古代好婆婆,在电视剧中还是挺难得的。而曹丕台词,也是尽显天子之神威、之大略,对这个近几集来不太讨喜的人物有增色作用。



3、第三十五集,曹丕去祭拜夏侯惇,同样颇显威仪。此剧用夏侯惇的谥号“忠”来做文章,给曹丕设计台词“这样的忠臣不可再得了”,狠狠打了在场众臣的脸。



4、但因历史问题和性格问题而对兄弟不信任,导致曹丕的孤立,这确是事实。从魏文帝始,经魏明帝,到齐王曹芳,曹氏皇族无权,以至于司马氏坐大,只三十年便名存实亡。后来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司马氏诸王,结果西晋更乱……



5、刘贵人挨板子事件中,宫人念诵的所谓“怨歌行”,其实改编自曹植《七哀诗》。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入曹丕后宫的汉献帝两公主,对未来甄姬之死的“背锅”之路的开始。宫斗戏份加重,年岁稍大的那位汉公主,成了甄姬遇害的第一责任人。当然,关于曹植给甄姬写东西的事儿,传说里还是有的,就是那篇《洛神赋》。



6、夏侯惇俨然一副被不肖子侄坑了的大家长形象,这种老爷子在电视剧好像也很常见。身体不好,还被子侄们推到前台去开枪、挡枪。于是,作为杨修死后截至目前的最大反派的曹真等人,面目便愈加可憎了。关于夏侯惇的离世,大家都喜欢拿来做文章,《三国演义》里是要证明因果报应:夏侯惇到殿前看见被曹操杀害的伏皇后、董承等人,然后就一病不起了;到《军师联盟》里夏侯将军则被卷入了宗亲与士族的矛盾。



7、夏侯惇对司马懿说得罪宗亲,就没人能调兵遣将了。司马懿反驳。实际上,曹真、夏侯玄之后,夏侯氏、曹氏也确实就和军旅绝缘了。未来的曹魏军团,是属于司马氏,属于钟会、邓艾、郭淮这些外姓人的。



8、夏侯惇病死司马府,坑死司马懿。诸夏侯曹氏与司马氏从此难容,这也就为后面司马懿杀曹爽、夺曹氏权提供了一定的正当性。



9、司马师对夏侯玄说,娶了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之后,会对她“白首不离、恩爱不移”。然而后来并没有。从正史上我们看到,这段婚事,也是一桩令人发指的悲剧,尤其是对于夏侯徽而言。








第三十六、三十七集——



1、第三十六集开头,故事转向寿春。寿春在汉末属九江郡,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春在战国末期曾为楚国都城,自秦汉至五代十国,每逢南北分裂,便成为江淮之间兵家必争的重镇。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此地。曹魏年间,寿春出镜率很高,当地发生的最重要事件,当属后来王凌、毌丘俭、文钦等人反抗司马氏的“寿春三叛”。



2、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在《三国演义》里大致就是一个无能的二代的形象。到《军师联盟》剧中,因为父亲猝死在司马家,所以他要为父报仇,这是无可厚非的行为,因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的《春秋公羊传》,就是鼓吹“血亲复仇”的,“不复仇,非子也”,不为父亲复仇,不配做儿子。血亲复仇的议题,在古代引出过很多案例。夏侯楙为复仇出剑,却不杀死司马懿,并提示司马懿说邓艾有危险,这表示这个人还是有是非观的。



3、而在夏侯楙剑下的司马懿,也充分发挥了他嘴炮利于刀剑的优点,对夏侯公子指出“夏侯惇是被宗亲们架在了炉火上”。



4、邓艾受冤,被架上断头台。这片子里发生在法场上的一分钟救援已经不少,司马防、司马懿、邓艾,都是最后关头被从刽子手刀下救出来。但邓艾这次,却发生了流血事件。流血的是邓艾的新婚妻子。这姑娘虽出场不多,但是设定很出彩。就这样离世,可惜了。不过,这样死去,可能还好于很多年后眼看着丈夫死在遥远的西川——那可能是邓艾的另一位妻子吧。



5、曹丕惦念司马懿病情,更多还是为了自己的新政。按儒家礼制,官员父母死后,官员需要离职守丧大约三年,是为“丁忧”。很明显,司马懿去守丧,新政便无法推行。



6、司马懿这次出门,柏夫人出力很多。张春华似乎也开始接受她。柏夫人对曹丕说“帝王之术,乃术之小者”,这话说得够有个性,也是本剧历史观的一部分。《军师联盟》,有自己的历史观,且对历史细节有考证和展现,这是它作为历史剧的值得称赞的地方。



7、曹丕更爱郭女王,他巴望郭女王能生下孩子好立为太子,但是因为这个“太子”,他又不得不提防两汉那样的外戚干政,所以就不得不提防司马懿一家。这样来看,这几集,曹丕对司马懿家送美女、压制张春华等等行为,也就能理解了。其实为了防范外戚在未来干政,还有更狠的。比如汉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便处死了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经历东汉之亡、夺嫡之困,曹丕布局不可能不小心,真可谓步步维艰。



8、《军师联盟》到目前为止出现的三场婚礼,曹丕和甄宓、邓艾和子夜、司马师和夏侯徽,三场婚礼的女主角都非善终。司马师、夏侯徽婚礼上,曹真等人向司马防专横敬酒,意欲置司马防于死地,司马师看出端倪,这件事为这对夫妻未来的关系走向埋下伏笔。



9、曹真对众位宗亲说曹丕“中年吐血,岂能长久”。这句话表示他俩的兄弟之情已经荡然无存,他开始乐见于曹丕早死。他要“争将来”。然而除南北朝外,历朝历代开国之后,军功、宗室集团的后代人才必定凋零。像周亚夫这样能统军且能大胜的军功二代,实在寥寥。曹真等人的“将来”,更不乐观。





第三十八、三十九集——



1、第三十八、三十九集,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两次出现“杀妻”(在这里也勉强把非正妻的柏夫人算作司马懿之妻吧)的情节,两位被“杀”的当事人:张芷溪的甄夫人、张钧甯的柏夫人,在这两集中,也都有非常精彩的表现。



2、甄夫人被赐毒酒时念的诗是《塘上行》,作者正是她自己。她与曹丕交心对话,两人十几年心结俱都和盘托出。既蒙君王赐死,虽得久违的亲密,但夫妻情分俱都无存矣,何况她还只是曹操为了引起夺嫡而布下的“一枚怨恨的棋子”。在司马府,甄夫人男装学男人歃血,也真是帅呆。



3、柏夫人和司马懿池边对话,司马懿那咸猪手确实是要动杀机。幸好张氏春华出现,用喜剧性的方式将两个人的尴尬及时打断。柏夫人提到的信陵君,是汉高帝刘邦的偶像,他和侯嬴、朱亥合力,窃符救赵的故事,是后世侠客文化的典范。李白《侠客行》“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 即是讲信陵君故事。柏夫人在司马懿被张春华拉着离开的时候,提及侯嬴,是以侯嬴来自喻,表明自己是一定要助司马懿的;但她又提到侯嬴的死,则是希望司马懿能信任她,她愿意做和魏公子惺惺相惜的侯嬴,但不愿意做她所说的“为了自证清白”而自杀的侯嬴。



4、当然,这两集中柏夫人表现最出色之处还是在调戏司马懿那几段。要他附耳过来、要他教自己学五禽戏等等,机灵,蛮有笑点。



5、曹丕要杀入宫的汉献帝大公主,被施阿翁劝解,曹丕说念在刘协情分上,饶她不死。实际上,魏文帝曹丕和汉献帝刘协算是同辈,且尝称兄道弟,两人关系可能确实不错。对了,算上曹丕杀汉公主这件事,这两集就是出现三次“杀妻”了。



6、曹丕让曹礼喊郭女王“娘”,是有将曹礼过继给郭女王的意思。曹丕为立郭女王为皇后进而为皇太后,也算绞尽脑汁、用心良苦。所以他对她,应该是真爱吧。



7、曹丕安慰郭女王说,等“河清海晏的时候要带你走马天下”balabala,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典型的立flag了。塞上牛羊空许约,只因子桓寿短。



8、未来的魏明帝曹叡对自己母亲甄夫人夸司马懿说他是忠臣,以后要报答他。抛开电视剧平心而论,曹魏从曹操起的武、文、明三代,对司马懿其实都挺不错的。



9、甄夫人进司马府。司马一家之内,夏侯徽、司马昭、柏夫人侍女、管家侯吉都各有动作,这简直比后宫还乱。侯吉说“咱们这个院里,睡不着觉的人越来越多了”。可不是嘛。这宫斗都斗到家里来了。第三十八集前半部分,从宫中回府的司马懿夸侍女小沅“丹青好啊”,就是说她画画好,这是为后来小沅画甄姬私会司马懿的镜头做伏笔。画画可不就是剧中校事府密探的必备技能。



10、小沅和侯吉一起在厨房吃东西。这样看起来,俩人其实还挺配。忘了之前哪一集,侯吉让司马懿给他做媒,也不知道后来怎样了。侯吉跟小沅讲茱萸这种调味品。茱萸“味辛而苦”,要知道,辣椒这种东西是到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明朝以前,比如三国吧,没有辣椒,想吃麻辣烫了怎么办?那就得靠茱萸了。



11、司马懿给张春华跪搓衣板之前(并没有搓衣板),先把簪子放到旁边桌子底下,这一段戏也是好评。



12、第三十九集结尾,邓艾现身,因为不再口吃,所以他的成长太显而易见了。他和钟会现在看起来还算亲密,但两人关于“先灭蜀还是灭吴”问题的不同回答,却也预示了他俩后面的龃龉、决裂。





第四十、四十一集——



1、第四十、四十一集,《军师联盟》接近尾声(下一部的名字叫《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甄夫人之死一段,司马懿之智勇、甄宓之决绝、曹丕之狠刻、施淳与郭照两人之大义,群像出彩。甄宓在这几集里,蒙两次赐死,此可谓跌宕。



2、关于曹叡身世,历来有异说说他是袁熙之子。为袁熙之妻的甄宓先有孕,而后曹丕纳之。关于异说,先不置真伪之辨,因为古代这样的传说很多。比如有传说秦始皇是吕不韦之子、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明成祖是元顺帝之子、丰臣秀赖是石田三成之子、还有《书剑恩仇录》里的乾隆帝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等等。所以本剧编排谗言说曹叡是曹植的儿子,也算有依据。



3、张春华和司马懿一起睡觉的时候会仍旧捏他的耳朵。



4、司马懿跑进宫去求情,曹丕不见他,让他“滚出去”。司马懿长跪。他在剧中动不动长跪、坐牢,想必每次进宫之前都会吃饱一些、提前解了大小便吧。



5、曹丕对甄宓说不愿死后和她相对,据说甄宓死后下葬时披发覆面,此处也算照应。甄宓说,“如果有来生,我不愿意再见到你”,这是现代情侣分手诀别时爱说的话。只不过,现代情侣说这话,只是从此陌路;而在古代帝王家,这话一说,便定生死。因为君王对自尊必会更看重一些,何况曹丕还是一位偏感性的君王。诀别之后,洛神归去。她死前吃了曹叡在街头给她买的蜜饯,夫虽刻毒,有子足慰,于是含笑;司马懿赶到,甄宓又以口边血暗暗向其重复之前的歃血动作。这几处细节让临死之际的她,“翩若惊鸿”。



6、司马懿和曹丕说“永生永世”“此生此世”时,四个字四个字总结曹丕继位以来魏国是如何富强、曹丕怎么比他父亲强,这是对曹丕大帝的认可,也是电视剧对司马懿功劳的暗赞。而后面曹洪又说曹丕是丢了曹操的脸,两个人智商情商都是高下立判。



7、司马懿入狱,柏夫人召来钟会邓艾分兵点将,这又是她形象出彩的一集。



8、“七步诗”故事原载于《世说新语》。到本剧中,曹丕、曹植有七八步距离时,曹丕要他这距离中陈述清白。这“距离”之说,较原文,多了一层暗喻,少了几分刻薄。实际上,原来故事中的兄迫弟作诗,除了刻薄狠毒和嫉妒外,还有几分捉弄的意思。相较来说,《军师联盟》的处理更有人情味。甄宓已死,《军师联盟》前半部最重要的兄弟相争戏的余韵到此彻底消散。五年后,曹丕死,曹植为他作《文帝诔》,以作祭奠。不知中间两人是否真如曹丕所言,永不再见。



9、曹丕要册封郭照为皇后,面对臣下谏言,拂袖大怒,天子之威尽现。剧中截取的是栈潜上疏内容中最难听的那部分。曹叡看郭照被册立为后,眼中含泪,不过,他后来还是有机会将自己亲生母亲追尊为文昭皇后的。他含泪一幕为曹真看见,估计到后面他会借此来做文章。



10、五禽戏继续为本剧喜剧戏份立了功。





第四十二集——



1、《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第四十二集,大结局。这一集,曹真彻底被黑化。夏侯尚去找曹真,央他想办法搭救曹洪,曹真毫不积极。后来曹丕要大赦天下,借此释放曹洪,曹真又翻白眼。他对曹洪一口一个“叔”,其实却把曹洪当棋子,把曹洪当个反司马的急先锋。在他那里,只要搞死司马懿,让曹洪陪葬也无所谓。父既已黑化,下一部中,曹真的儿子曹爽对司马懿开怼,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2、钟会打邓艾耳光,两人未来分道扬镳之伏笔再现。邓艾去曹丕那里给曹洪求情,然而曹丕即使想找台阶下,也不屑把邓艾当个台阶。正如后来即使邓艾于功如魏晋之柱石,司马昭还是会对他父子杀尽杀绝。可怜这寒族出身的邓士载。



3、三重牵制。杀曹洪,则司马懿不得活;杀曹洪,则郭皇后被废。于是不能杀曹洪,司马懿也获救。这一段,大抵来自《三国志》里的“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剧中又加了一层翻转,是说郭皇后直接找卞太后演了这场戏。郭皇后的目的是救司马懿。而曹丕正好顺坡下驴。顺坡下驴,这剧里已经用过好多次。



4、《军师联盟》的设计,以本来无关的司马懿牵涉曹洪差点被杀一事,而司马懿之所以能牵涉其中,又是因为他涉足了甄夫人被赐死一事。这虽是给他加戏,但一步一步环环相扣,让这戏加得很令人服气。



5、司马懿在这最后一集念的“帝力于我何有哉”,出自《击壤歌》,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最后结局,司马懿确实是去过这样的生活了。他跟张春华说自己养的乌龟,从许都到洛阳都是悠哉悠哉。这是《庄子》里“曳尾于涂中”的梗,大体意思也是不欲庙堂受拘束,只愿自由在江湖。



6、不过司马懿还是被柏夫人和司马昭戳穿了。柏夫人看透司马懿,认为他还是会回来做官,所以要为他作一枚留在京都的棋子。司马懿对的她言语中,又是“终老一生”,又是“此生足矣”,这算是变相表白了。其实这一段蛮有惺惺相惜的荡气回肠,但同时又蛮别扭。齐人有一妻一妾。此剧一方面要展示司马懿与原配的恩爱,另一方面,又要让司马懿在最后关头与柏夫人欢好,讲真,在这样的框框里,要想把故事讲得通顺、得体、不别扭,实在太难。



7、曹叡不忍射杀小鹿,史书上所写是“文帝射杀鹿母,使(明)帝射鹿子,(明)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曹丕是因为这件事而下决心立曹叡为太子的。而在本剧中,又把这件事复杂化,让观众由“陛下已杀其母”联想到前两集刚被赐死的甄夫人。



8、曹丕上殿时,眼神撇向群臣一角,可能是在寻已经田园归去的司马懿,也可能是不经意地一瞥而已。到下一部,司马懿势必会重返这群臣中间,并以辅佐魏明帝一朝为要务。只是不知他会重返于何时、不知他重返之时还能否再见到曹丕。当然,奄奄一息的曹子桓,于病榻前紧急召回司马懿以托孤的可能性也很大。



9、《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结束。四十二集简评,于此亦终焉。感谢微博、知乎,以及在其他平台上给我留过言、打过赏的网友的支持。大家的支持是我二十多天以来坚持每天更新的动力。泪目拜谢。终于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虽然总是说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累的一部剧,但还是很开心。将来《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或者其他电视剧上映,若有精力,也许还是会这样“好剧相与析”的。



10、这样分集更新,实际上是受了去年知乎网友@鬼君 的影响。2016年大河剧《真田丸》开演,他会每周每集一篇文章,介绍分析关于电视剧的方方面面,写得极好。前天,b站日剧下架,所有翻译组的《真田丸》全部未能幸免。怀念亦惋惜。
0%(0)
0%(0)
    绝对木有,三国演义是戏说正史,大军师是戏说演艺  /无内容 - 马科长 07/20/17 (602)
      呵呵,可改名为司马演义:))  /无内容 - xxlfm 07/21/17 (593)
      在大军师里,华佗竟然给司马懿夫人接生。。。  /无内容 - 马科长 07/20/17 (592)
        还是刨妇产,烤。  /无内容 - 马科长 07/20/17 (607)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周老虎:絮叨:行山
2016: 巴西奥运会。。。场馆还没完工
2013: 转一篇供村民们批判-美媒称HH组合挡拆
2013: 老骨董: 说说小六子
2012: 甜瓜的麻烦才开始(1)
2012: 阿黛: 铁杆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