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自由塔和世界貿易中心
送交者: 圖釘 2005年08月19日19:18:00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世界貿易中心的重建,終於推出了最終的方案。“最終”只是到今天為止還算準確的用詞,在沒有封頂以前,任何設計上的變化都將在人們的意料之中。不過有一樣不會再變,那就是即將矗立在原世界貿易中心原址處的建築物的名字,無論建築物的設計變成什麼樣, “自由塔”(Freedom Tower)都將會是人們對它的稱呼。

自由塔的建造,是紐約新聞媒體最熱衷的話題之一。誰都知道,自由塔不僅僅意味着一個建築,更是對911遇難者的追念,同時也是紐約人對世界貿易中心感情的延伸。畢竟世界貿易中心本身就帶着濃厚的感情因素。三十多年前,它和現在的自由塔一樣,也是紐約最熱門的話題,每天伴着人們的茶餘飯後,風風雨雨了走了近十個春秋。

與紐約市的其他建築不同,世界貿易中心部分屬於政府工程。六十年代初,紐約變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成為世界貿易的集散地,但是當時很多機構分散在市內的不同角落,這樣便給申辦各種貿易手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大通銀行董事長大衛洛克菲勒於是建議政府,建造一個中心,把不同的機構移到一起,以促進自由貿易的發展。他的提議很快得到他時任州長的弟弟尼爾生洛克菲勒的首肯,隨即便責成紐約港務局實施這一計劃。由於他們兄弟倆所擔當的角色,所以有人戲稱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塔為洛克菲勒兄弟塔。

當時紐約港務局也正在考慮收購一個破產的新澤西鐵路公司,這條鐵路通過隧道連接着新澤西和紐約市,並且在曼哈頓下城有兩幢建於1908年的車站大樓,如果重新裝修車站得化很多錢,不裝修的話,車站又太破舊不堪,有礙瞻觀。但是同時展開兩項工程,顯然會在預算上遇到一定的困難,這也是港務局猶豫的地方。於是在世界貿易中心的設想還沒有進入實施之前,爭論就圍繞着錢該用在什麼地方展開了。直到1961年的十一月,港口發展局局長理查德蘇里丸提出世界貿易中心建在車站處,把兩個工程變成一個,爭論雙方才快速達成一致。

一個爭論的結束,並不代表以後的觀點都相同。1962年3月7日紐約參議院通過建設貿易中心的草案後,人們又開始爭論建設的範圍是否太大。按照規劃,這個建設要撤遷13個街區,摧毀165坐建築,這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原來座落在該處的商人的反對,也引起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擔心,雖然計劃答應避開證券交易所,但是這片金融中心的地主們則擔心這個貿易中心的興建會影響到周圍的房地產的繁榮,從而給他們帶來一種不利。於是商人和地主們聯合在一起,把港務局告上法庭,試圖阻止這個計劃的實施。紐約法院很快做出了有利於港務局的判決,1963年12月,美國最高法院也拒絕了進一步審理這個案件的請求。法律上的障礙清除後,貿易中心便進入了操作階段,當出美籍日本人山崎實把兩座110層的建築設計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又在紐約引起了軒然大波。

我有個叫亨利尼爾遜的同事,三代都是紐約人,他說他清清楚楚 地記着那些爭論的日子,當設計照片登在報紙上的時候,紐約城泛起了一片聲討聲,人們討厭這個與周圍建築形式格格不如的設計,討厭那種方頭方腦的造型。亨利尼爾遜的爺爺在曼哈頓下城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對於新設計幾乎到了痛恨的程度,他不明白為什麼要推倒那些樓頂檐邊有着精美雕刻的建築,而用造那麼個楞頭楞腦的東西代替。 響亮的反對聲還來自那些利益集團,特別是帝國大廈的擁有者,他們擔心世界貿易中心的興建回改變整個紐約的景觀。因為反對聲太大,紐約市議會便特別舉行了公眾聽證會重新檢討方案的可行性,最後得出了個結論,說是這兩幢樓完工後,僅會嚴重干擾坐落在帝國大廈上面廣播天線的信號發射。於是協商決定,樓可以造,不過要把廣播天線移到新建築的樓頂。

世界貿易中心在1966年3月25日開工。開工以後,這個項目依然是紐約人的關注點。當然,人們每天談論的已經不在是項目正確性的問題,他們發現,建築物設計本身乏善可陳,但是施工上卻在創造着一個有一個的奇蹟。雖然曼哈頓下城多是岩石,這為世界貿易中心的建造提供了地質上的可行性。然而在這處三面環水的小島的頂端蓋這麼高的樓,就要考慮三面水的壓力和滲水的可能,於是施工者決定用泥石漿把周圍封起來,當時人們叫它是做浴缸。為了做這個巨大的浴缸,9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和岩石被挖了出來,在什麼地方堆這些被挖出來的土石於是便又成了一個新難題,後來紐約州長靈幾一動,提出來一個圍海造田計劃,把那些泥土倒在曼哈頓島頂端的哈德遜河中,造出了現在的炮台公園。

建築花了八年多的時間才完成,就在人們開始往裡搬的時候,又發生了一見轟動全美國的事。法國雜技演員菲理普派太,1974年8月6日帶着六個同伴,躲過警衛分別溜上南北樓的樓頂,趁黑夜用鋼絲把南北兩樓連了起來,第二天天大亮的時候,他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走起鋼絲來。 這件事幾乎占據了美國幾乎所有報紙的頭版。再過一天,尼可松被彈劾下台,離開白宮的時候說:這下子,我可以和那個法國人一樣出名啦。

世界貿易中心建成後,成了真正的世界貿易的中心。它不僅是紐約人最關注的地標建築,也成了美國自由貿易的象徵。當然它在紐約人心中的地位,也讓它變成恐怖襲擊的對象。1993年2月26日,它的地下車庫發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1000多人受傷。接着,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又劫持兩架飛機撞向雙塔,這兩坐花了近十年才建成的建築,帶着兩千八百多條生命,瞬間之內便灰飛煙滅。

可以體會那個電視裡反覆播放的大樓倒塌的鏡頭,給紐約人心理帶來的是怎麼樣的衝擊和震撼。人們面對那片沒有了大樓的空曠顯得有些魂不守舍,人們無法接受原本溶在自己生活里的東西一下子消失。於是紐約州議會快速通過一項世界貿易中心重建的草案,由紐約港務局,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州政府,市政府聯合組成一個委員會來負責實施。2002年夏天,開始向全世界徵求重建方案,總共收到了超過400份的計劃書。委員會從這400多份計劃中甄選了九種設計,於2002年12月向公眾發布,並徵求公眾的意見。在這九種設計中,以“世界文化中心”和“自由塔”最引人關注。世界文化中心是原世界貿易中心的翻版,同樣的四面柱狀雙塔結構,這個設計得到很多人的青睞,其中包括最大的地產商唐納川普。很顯然這種青睞是來自對原來世界貿易中心的懷念。2003年12月,紐約州長帕特基督促要儘快拿出最終方案,趕在2004年九月,共和黨人在紐約開年會的時候奠基。同月19日,委員會便公布了“自由塔”被選中作為世界貿易中心遺址重建方案。

自由塔由丹尼爾里伯斯堪設計,高度為1776英尺,數字是美國獨立的年份。設計和座落在哈德遜河中的自由女神像遙相呼應,用同色的銅綠玻璃牆幕,頂部是帶斜面的錐狀塔尖,對應着自由女神上伸的手臂。設計建在原址旁邊,留出很大面積的原建築的“浴缸”部分供人憑弔。這個設計象徵性含義很強烈,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但是不久,它卻受到了消防局和保險公司的質疑,他們認為設計離主要馬路太近,防恐措施不足。於是再將要開工以前,委員會要求重新修正這個設計。

今年6月29日,修正方案被公布出來,這個方案也被認為是最終方案,去掉了原來的象徵性,而把特點放在牢固性和安全性上。上面去掉了對應自由女神手臂的錐狀頂,下面加了200英尺的無窗的鋼筋混泥土基坐,基坐表面加以金屬裝設。和世界貿易中心剛公布的情況一樣,這個最終方案也招致了大量的批評,紐約時報建築評論員說,這是政治優先戰勝建築靈感的標誌。芝加哥論壇的評論員說這個建築是防禦和美學不成功的揉和。同是紐約時報的弗蘭可里奇說得更絕,他說“自由塔”根本就應該改名叫“自由碉堡”。

對這個設計感到很沮喪不僅僅是媒體和建築界,圖釘也覺着這個建築已經和世界貿易中心沒有了任何聯繫,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理念上。可以牽強地把它視作為“9·11”的紀念塔,但是它卻切斷了現在與過去的聯繫。雖然新建築的名字是自由塔,但是看不出它裡面的自由含義,反而讓人隱隱地感覺到一種恐懼的概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為什麼有海外兵團
2004: 雅典奧運會游泳--第六日賽事前瞻
2002: 特魯西埃拒絕中國百萬薪金明確回絕國足
2002: 中國雙星”閃亮英超不值鼓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