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勾起很多我對童年的回憶或者想象,另外還有些沾沾自喜,感情我們窮鄉僻壤的孩子和首都軍區大院的孩子有着如此相似的童年。不過說到我自己,這樣的童年來得遲了些,我是上小學時候才過上這種“看上去很美”的集體生活的,在那之前都是由俺慈眉善目的奶奶帶着在農村里過活。雖然遲到了可是我一點兒不遺憾,因為那段放羊般的日子無論什麼時候想起來,都更美。
我上的是一個龐大企業的子弟小學,都是企業職工的孩子,規模麼,一個年級10個班,每班40多名學生。子弟小學畢業了進入子弟初中子弟高中子弟技校子弟中專大專然後進廠工作,製造下一代子弟,這是我們那裡很多人的生活軌跡。
“為什麼不給我小紅花,為什麼為什麼。。。”幾乎是我整個童年最耿耿於懷的事情,似乎學校里所有規矩和紀律都是專門對付我的,上課時“小手背起來,小嘴不講話”不難,難的是一節課長達10+35分鐘;眼看着別人一次次拾金不昧,我從來就撿不到一個值得思想鬥爭後才能決定是不是該據為己有的東西;到了周末該上交挖來的蒼蠅蛹了,可我的蛹都爭先長了翅膀飛走了;作業本交上去了又被惡狠狠地退回來,原來一不小心那一頁已經在前一天晚上變成了樓下院子裡的紙飛機;考試成績就更別提,60分及格,我總是58、59甚至59.5,誰定的標準啊,拼音和聲調還能分開算,各占半分,而這麼關鍵的時候四捨五入法則不起作用,竟然!
迫不得已,我一邊努力周旋於分子分母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之間,一邊開始苦練剪紙和書法。剪牆上評比欄上的小紅花,臨摹爸爸媽媽的簽名,為此欺騙行為付出的慘痛代價,唉,不提也罷。
一天又一天,日子在希望失望交織中有氣無力不緊不慢地過着,終於過到了我人生轉折的那一天。
那時候我十歲。(待續)
哦,好歹找着個與村主題有關的照片,分享一下。小兵一輩的就不用看了,看了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