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期
弈秋是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棋手,大約生活在戰國初期,由於棋術高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為師。他有兩個學生:一個誠心學藝,十分專心;另一個大概只貪圖弈秋的名氣,雖拜在門下,並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心不在焉,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想着鴻鵠什麼時候才能飛來。飛來了好張弓搭箭射兩下試試。兩個學生同在學棋,同拜一個師,前者學有所成,後者未能領悟棋藝。這小故事說明了專心致志是下好圍棋的先決條件。
春秋戰國之時,諸子百家各執己見,到處遊說,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已經十分風行的圍棋開始在諸子的言論中出現,或褒,或貶,或以圍棋為例,或直接論述圍棋。其中有不少有價值的論點,這對圍棋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士大夫階層最初是瞧不起圍棋的。孔夫子在《論語》裡說,下圍棋的都是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成不了賢人達士,把圍棋看做無聊消遣的東西。此觀點影響深遠,以後有人攻擊圍棋時,常說些類似的話。
孟子師承孔子,曾說:「下圍棋的人嗜好飲酒,甚至能夠不顧父母養育之恩,不盡孝敬之義。」他把下圍棋算作五不孝之一。不過,《孟子》裡還有這麼一段話:「學習圍棋如果不專心於自己立足的一方並致力於攻克對方,就不能領會圍棋的精髓。」這裡,孟子不僅承認圍棋是門深奧的藝術,必須專心致志才能學會。
以後,圍棋的地位逐漸提高。《關尹子》裡指出:「射箭,駕車,操琴,學棋,沒有一件事是能夠輕而易舉學會的。」顯然,圍棋這時已提高到與射箭,駕車、操琴同樣的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