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的最高境界 |
送交者: 彎刀 2003年09月16日07:46:47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
論金學的境界(碩士論文摘要) 彎刀 2003年9月13日
。。。。。。
。。。。。。 第二章 金學的七重境界 。。。。。。 (以上諸節先前已在沙龍登出,故此略) -------------------------------------- 第三章 金學的最高境界 金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學術金庸了。 毛主席當年對許世友說,《紅樓夢》要讀三遍才有發言權。 但若只讀了十遍金庸,練到了七重境界,恐怕還是對正經的金學研究不能有太多發言權。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標準金學全套共計15部長、中篇,出版社發行的有25開精、平裝本一套36冊的,也有特48開庫藏本一套72冊的。要一口氣讀完是不大容易---問題是為什麼要那麼做呢? 一般從第四重境界以上,讀金庸就漸漸進入由厚及薄的階段,書越讀越薄。 但金學在更高一層次的境界上,隨着功力的加深,讀金庸就要由厚變薄,然後再由薄返厚。 記人名,對武功,理關係,談好惡,論是非,斗口舌,掰手腕,在最初的幾重境界中,金迷就這麼較勁兒的。 但到了學術金庸的層次,人們對此可能已不再感興趣了。 另外,在通讀第十遍之前,搞學術金庸的人大概是不會讀正規出版物中其他人的評論的吧。 因為儘管有那麼多評論金庸的,但其中誤導的也不少。有一次金庸到台北去參加一個座談會,本來說是討論金庸小說的,結果四分之三的問題卻在問關於韋小寶的事情,弄得老金回不過神來。關於韋小寶的事其實文章不少,但評得最好最精練的卻數金庸本人的。他用七個字就概括了韋小寶其人:適應環境,講義氣。 說金學的最高境界是學術境界,是指的不僅要在沙龍茶館砍一砍,還要認真準備論文,到金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去宣讀,那才見真功夫。要準備論文,資料自然就越積越厚羅。 還有,真攻金學的,不僅要讀中文的,還要讀英文的,才便於同老外同好切磋武功噢。中、英文一加起來,自然是書越讀越厚拉。然而前面提到的那些即使練到了第七重境界的高人神人異人牛人,也未必就讀過英文版的金庸。 先簡單提一下金學的外譯情況。金學的翻譯開始並不久,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金學首先風糜東南亞,計有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韓國以及日本等國引入。近來據說法國,德國等歐洲諸國也正着手翻譯。英譯本中,最先翻譯的大概是《雪山飛狐》(1972年由Robin Wu 譯作“Flying Fox of Snow Mountain”;1993年 由Olivia Mok翻譯成“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然後是《書劍恩仇錄》(1995年,Graham Earnshaw:“The Book and the Sword”),然後有《鹿鼎記》 (1997年,John Minford:“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等等。 這裡再稍微談談Olivia Mok翻譯的《雪山飛狐》。 插圖:本書分節成10章,每章前配一碳筆素描圖,象小人書的那種。 兵器:圖示本書使用的14種主要兵器,如棍,劍,鞭,錘,戟,鏟,弓(2種),短插子(2種),刀(4種)等。有了這些兵器圖對武功的理解有幫助,奇怪為什麼中文的金庸沒有兵器圖呢。 穴位:主要是“paralytic points”。在前言中作者提到360個穴位,又提到其中36個是死穴。但在插圖裡,本書只顯示了8個大穴:正面(如Heavenly Butte,膻中?)4個和背上(如Gustry Mere,大椎?)4個大穴。 人名:有的人名連彎刀也看不懂,因為作者有時音譯,如田青文(Sign Tian);但更多的時候意譯,如胡一刀(Gully Hu),苗人鳳(Phoenix Miao);但譯的糊塗的就不少了,如胡斐(Fox Hu,這怎麼回事?),鄭三娘(Third Zheng,連性別都看不出!鄭老三啊),范幫主(Fan the Ringleader,什麼跟什麼?),杜希孟(Wish Tu,譯得真夠猛的),寶樹大師(Tree the Great Master,有這樣的樹麼?),平阿四(Quad,花樣滑冰的四周跳啊)等等。 書吶,能有咱中文的讀起來那樣會心會神嗎?不可能地。有時讀來簡直是受罪,呵呵。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