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老骨董: 老骨董講故事(七)
送交者: 老骨董 2012年03月05日11:50:42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看到有人談到了馬屁專業,正好點到了我的題目,今天趁着沒事的時候講講故事。

 

先解釋一下溜須拍馬,溜須的來歷是當年寇準在吃飯的時候,有米粒沾在鬍子上,有個叫訂位的就過來溜他的鬍鬚,清理清理;拍馬本來是兩人見面的時候,都拿對方的馬說事兒,拍着馬屁股說“你的馬很壯實啊,毛色很漂亮啊”等等,就跟現在老中碰了面就說“你家孩子很聰明啊,都上了藤校啊”,或者老美碰一塊兒都說“你的狗很聰明啊,都能懂英文了”等等,都是一個意思。我理解,溜須說明那個丁渭和寇準很近乎,沒那麼多講究,他肯定不敢給皇上溜須,那不是溜龍鬚,那是溜虎鬚啦。拍馬這個禮節其實對和諧共建也是非常有益的,如果一見面就說“你這馬誰塞給你的,這是凶馬,妨主,趕緊換了吧”,這該多添堵呢。

 

拍馬專業真的是非常有用,總結起來有三個大方面的要求:態度,技術,能力。接下來我就挑幾個小故事說明一下,一如既往,先從太后老佛爺那兒起頭。

 

“誰家過年還不吃頓餃子”。這是一句老話兒了,那時候吃餃子可是個很隆重的事情,就是因為生產力還不是那麼發達麼。咱們勞動人民吃肉很少,吃白面也少,能踏踏實實坐下來一起包餃子的機會就更少了。太后老佛爺不怎麼吃餃子,不是因為吃不起,不是因為沒時間,那是因為吃餃子的規矩不知道該怎麼算。皇上、太后用膳都是有一定規格的,多少盤多少碗的,這個餃子不算菜,又不能算點心,更不是冷盤。所以呢,老佛爺跟咱們差不多,也是過年時候吃餃子。

 

過年吃餃子有個習俗,就是在餃子裡包上些錢幣什麼的,誰要是吃到帶錢幣的餃子就預示着誰能在這一年裡有好運,老佛爺吃餃子的時候也不例外。不過,皇家往餃子裡包的錢幣就不能是銅錢兒之類的這麼棋譜的,而是金子做的小如意。

 

話說戊申年正月初二的時候,老佛爺把家裡人都召集起來吃餃子,在一起吃飯的有光緒皇帝,帶着皇后和瑾妃,還有葉赫那拉氏那邊的幾位親戚,邊上有李總管伺候着。飯桌上大家都說着吉祥話,拉着家常,氣氛還比較和諧。到了吃餃子的時候,老佛爺發話了:你們都仔細着點兒啊,今天可是包了金如意的,看誰有福氣吃出來啊。

 

大家都答應着,互相看了看。以往的好東西都是太后吃到的,這就是圖個讓老人家高興嘛。老佛爺高興了,咱們大家就高興了,咱們大清不就安生啦。有人會說了,要想讓慈禧太后每次都吃到如意,在餃子上做個記號就好了。我還跟您說了,當時的餃子確實就沒有記號。為嘛呢?老佛爺對記號是很敏感的。當年慈禧剛當上太后的時候,宮裡的這套班子還不是那麼聽話,有些時候有些事情下邊就有些糊弄。慈禧就一直琢磨着拿誰開刀,立一立威風,後來她盯上了每天傳上來的這堆御膳了。

 

按規矩,御膳房做好的菜端到太后面前擺好,等太后用完之後,如果太后說剩下的賞給某某,那就再端到某某處。如果沒有指示,這些菜就都得扔了,下頓再做新的。可是有些擺樣子的或者可以留住的鹹菜之類,御膳房就沒處理,而是下頓飯的時候再端上去,報賬的時候還是每頓飯需要多少多少,這就是個小外快了。當然了,地溝油是絕對不敢用的。一般來說,皇上不會那麼計較這桌菜是不是有上次擺過的東西,可一旦有人要拿這個做文章了,那就出人命啦。

 

有一回,慈禧把一粒花椒悄悄嵌進一塊醬豆腐里,再把這塊醬豆腐翻過來,粗看起來,這醬豆腐就沒動過。等下頓飯的時候,慈禧先就叫把醬豆腐的碟子放到面前,親自把醬豆腐挾開,挑出那粒要命的花椒!登時,伺候的太監從餐桌開始一溜的跪到了御膳房,磕頭如搗蒜。慈禧心想,晚啦!你們就是頭磕碎了也沒用。拉出去,亂棍打死!

 

具體打死了幾個人我不知道,反正這回大家是都知道了:慈禧太后不好糊弄。

 

說了這段的意思是:用做記號這種手法給老佛爺吃金如意是行不通的。至於用了什麼法子,李總管沒跟我說。

 

回過來大家接着吃餃子。餃子都快吃完了,可是還沒有人吃出來,大家都有點不安。這時候,隆裕皇后回身把李總管招呼過來,說你去廚房看看,是不是餃子煮破了,如意掉鍋里啦。說話的時候,李總管就覺得皇后是意有所指,低頭一看,隆裕的手裡正是拿着一個小金如意。李蓮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拿過如意就出去了。在外邊打個轉回來,看大家都吃完餃子等着呢,於是他拿着如意跟老佛爺匯報說:餃子煮破了,如意掉鍋里了,奴才這就去責罰他們。

 

老佛爺什麼都明白,她也沒讓小李子去責罰御膳房的太監。這天的聚會早早就散了。

 

戊申年就是1908年,老佛爺就是這年駕崩的,隆裕就是這年成了太后。天命啊,一個小小的金如意早就把歷史的走向向大家提示過了,呵呵。這段故事是唐魯孫寫的,提這個故事的意思是大家在對待長輩對待上級的時候,行動中已經很自然的有取悅奉迎之類的各種招數,說好聽的是有眼力勁兒,會來事兒,就是最基本的態度問題。

 

態度端正了,還要有些技術、才情,比如對乾隆爺搞這種吃金如意的小把戲就沒什麼效果了。乾隆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的事跡咱們就不提了,相對那些大事跡來說,乾隆皇帝在文壇的影響還是有一些的。比如他的《御製詩》就留存有十萬餘首詩歌,絕對是特別的高產。很多人都對乾隆的詩詞大加貶損,也有質疑這些作品裡有多少多少代筆的,總之,就是看不上。有個傳說的故事特別能說明這一點。

 

話說乾隆某次下江南的時候,正好是冬天趕上下雪。文人雅士有個特別熱衷的活動叫踏雪尋梅,就是下雪的時候出去看梅花。乾隆皇帝遇到這個機會,當然不會放過,帶上幾位文學侍從就奔了梅林。白雪飄飄,紅梅綻放,此時不可無詩啊。大家都以期待的眼光注視着皇上,皇上自然也要表現一下。於是,乾隆爺開口了:“一片一片又一片,”

 

眾人心想,起句樸實無華,下一句必是奇峰突起。

 

第二句是“兩片三片四五片。”

 

“嗯?”大家有些暈。。。

 

第三句:“六片七片八九片,”

 

WK,這這這,這下邊怎麼接啊,大傢伙你看我,我看你。

 

乾隆自己也沒詞兒了,面帶微笑看着大家。。。此時不知從哪個人那裡出來了一句:“飛入梅花都不見。”

 

就這一句還算有些味道。於是這首詩就成了“御製詩”。

 

其實,乾隆皇帝的文藝作品水平如何大家可以商榷,但乾隆爺的博聞強記確實是不容質疑。歷史上對乾隆時期大興文字獄有很多批評,這個問題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乾隆皇帝並不是一味地羅織罪名上綱上線,而是通過搞文字獄統御官員,他特別要突出的一種效果就是“天心難測”。

 

話說乾隆四十三年時候山西出了這麼個案子。武鄉縣一個土財主叫李掄元的給他爺爺修墓,請了一位叫王爾揚的舉人寫墓志銘,請另一位舉人趙擴書寫。一般在墓碑上都是寫“先考XXX之墓”,有些來頭的會題上“顯考XXX之墓”,不知道這位王舉人怎麼想的,他給搞了個“皇考XXX之墓”。這個碑立在那裡,屬於比較偏僻的地方,沒什麼人知道。直到有一天,一個認字的看到了“皇考”二字,當時就一激靈,這老百姓敢用皇字,這不是找死嘛。他馬上報告了官府,知縣江廷泰報到了巡撫巴延三,巴延三再報告到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就報告到了乾隆皇帝那裡,順帶還提出了處置辦法,邀功嘛。原本由這些官員定性為謀逆的大案,結果乾隆皇帝批示:“此系迂儒用古,非叛逆也。已有旨了。”在另一份奏摺里,乾隆還稍微掉了一下書袋,解釋了“皇考”的來歷,最後又批了:“覽彼既迂腐,而汝之不讀書及幕賓之不曉事,又可知矣。”唉,不會辦事啊,如果隨便就把王爾揚砍了,朕不讀書的說法豈不讓後人恥笑嘛。

 

所以,伺候乾隆爺的還是需要一點墨水。還是乾隆下江南的時候,這次是到了揚州,遊覽獅子林。獅子林有許多奇石,很符合古代文人要求的“瘦,皺,漏,透”,乾隆看過之後手就痒痒了。馬上,筆墨伺候,待到靜下心來,乾隆題了三個大字“真有趣”。

 

這也太直白了,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以前那個“一片一片又一片”也不是沒可能啊。看到這個,有位機靈的馬上跪下,說是求皇上把那個“有”字賜給微臣,嘴裡不停的白唬這個“有”寫得如何如何筆韻生動氣象萬千。。。。。。,經這麼一提,乾隆明白了,立刻把“有”賜出去了,現在獅子林的題字就是“真趣”。

 

獅子林多次易主,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他爸還曾經買下了獅子林,老貝當年絕對是大款,央行的總裁。後來他給小貝找了個後媽,這位後媽原來和張學良交情不淺,張學良恢復自由之後到美國玩了三個月,有二個月就住在貝家,此時老貝早去世了,趙四小姐住舊金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阿黛: 讓我們來談談愛情
2011: 折騰一下: NFL的選秀策略
2010: 突然想起來了,年也過完了,元宵也吃了
2010: 老北京基本搞定了
2009: 南二樓:無題
2009: GO,小蜜蜂! 打倒小牛!
2007: 蟲,在飛---FNBA第18周周報
2007: FNBA十八周力量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