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彎刀
萬維讀者網 > 競技沙龍 > 帖子
季茛琺: 嘰嘰歪歪 - “某國首都口音”之由來 - 略與體育有關
送交者: 季茛琺 2013年04月11日21:17:12 於 [競技沙龍] 發送悄悄話

前幾日與夏伯陽兄討論英語學習,想起寫點這方面的經歷。


在“春夏秋冬”之中,曾提到“過去學習英語只重口語”,無詳細敘述。又道“某國首都口音”,更是語焉不詳。這次把來美國後前幾年中學習英語的經歷嘰嘰歪歪一下。


我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全歸功於我的導師劉易斯教授(以下稱“劉導”)的鼓勵鞭策幫助。劉導是半德國血統,愛好文學,年輕時喜歡參加話劇演出,對語言甚是看重。他經常提醒我學好英語的重要,並給我切實的指導。劉導之外,有兩位女性對我的幫助也很大。一位是七十多歲的志願英語輔導員拉芳老師,還有一位是我的師妹瓊。時間上來說認識瓊早,所以先從她說起。


瓊來自密蘇里。她的的父母都是德裔,所以她是全德國血統。瓊來後就成了我的同桌。我們之間的關係比較特別。不了解的人以為我們是好朋友,因為我們總在一起說話,打球總是同隊,等等。其實我們相互了解很少,說話都不談自己如何,都是些空想幻想或“哲學”類的東西。我LD跟瓊算得上朋友。我對瓊個人的了解基本都是從LD那裡來的。


瓊在跟我說話時有一個習慣:我一句話中如有英語錯誤,她會把這句話用正確的語法和詞彙重覆一遍。這個可能跟她的父母都是小學英語老師有關。我則會把她這句正確的話再重覆一遍。我們在一起說話的時候很多。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我的話被瓊糾正的次數越來越少,我們之間輕鬆的笑話玩笑話逐漸增多。這是我英語進步的初始階段。


後來我LD通過政府某部門聯繫到一位志願英語輔導員(一法國血統女孩),每星期教她兩次課,一段時間學下來覺得收穫很大,建議我也試試。我用同樣方法,聯繫到了拉芳老師。拉芳老師只在周日白天教課。我向劉導請示,可否工作時間去學英語?劉導說這是好事,如何不可以。我於是開始跟拉芳老師學上了。


拉芳老師七十多歲,比她年長很多的丈夫已去世多年。她是挪威血統,卻有個法國名字,並且對法國特別感興趣。她爸爸一次世界大戰時是軍人,被派往法國作戰,對法國有非常好的印象,所以給她起了個法國名字。她家裡有一輛精心保養的老舊自行車,是她丈夫1924年巴黎奧運會參賽用的。可惜她自己沒有去過法國。也沒有去過挪威。


拉芳老師慈眉善目,很有耐心,教課十分認真。開課後她認為他們的統一課本對我來說程度不夠,於是決定每次用15分鐘學完1小時的課,餘下的時間學別的。她那時正在寫家史,就把家史拿來跟我討論,告訴我寫作的思路,如何遣詞,等等。她又特別關心許多社會問題,政府政策,等,經常就這些給議員官員寫信。如何寫這些信,以及分析收到的回信,也成了我的學習內容的一部分。我也是從那時候起大量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也迷上了英文歌。再次潛移默化,日積月累,我的英語進步進入加速階段。


師妹瓊因某種原因終止學業,離校而去。我的同桌變成了一位華裔小妹妹。小妹妹高中時就在某有檔次的數學/科學大賽中取得佳績。其人甚是誠實可信,又聰明勤奮,彬彬有禮。她總是來去匆匆,坐下來的時候不多。她偶爾坐下,我也不去打擾她,讓她安靜看書。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這都是由她的形象引起的。這小妹妹高個子,鵝蛋臉,柳葉眉,大眼睛,臉上總是帶着燦爛的微笑。她又是網球滑雪高手,其身材可想而知。她來後不久,每天就都會有若干男孩以種種藉口,前來串門,我屋門坎開始不堪重負叫苦不迭。可是小妹妹經常不在。洋人撲空,往往說聲“古德拜”就走。亞裔撲空,還要跟大哥我客氣禮貌一下,寒喧幾句,更試圖向我探聽小妹妹動向。有一華裔小弟,幾乎每回都撲空。後來我覺得他是故意的。因為他口吃,不敢與小妹妹說話。可是他又要來看看。一定是很矛盾的心情。一次華裔小弟見我跟老中說話,眉飛色舞, 後來問我:你中國話說得真好,是從小就學的嗎?我大驚。這是第一次有人把我當ABC。當然因為他口吃,我們之間的對話都很簡短,他還沒有機會發現我真實的英文水平。但這一件事對我仍然是極大的鼓勵。


於是,英語學習更加努力。內容加上小說朗讀詩詞朗誦。最大的進步,是來自“電影學習”。把電影看熟,掌握每一句對話,最後分段加以模仿。第一部攻克的是“飄”。過程十分艱苦,但收穫是巨大的,一舉打下我南方口音的基礎。重點攻關的還有英國奧斯卡獲獎片“烈火戰車”。特別喜歡主人公李愛銳。這個“蘇格蘭飛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巴黎奧運會冠軍和華北運動會冠軍,在影片中的形象十分感人。當時曾將片中李愛銳的話大量背下,再進行模仿。有時想,不知拉芳老師的丈夫和李愛銳在巴黎是否曾相遇?是否看過彼此的比賽?學完“烈火戰車”後,朗讀英國小說就一律模仿英國口語。


某日飯館就餐,遇郡長候選人。候選人來吃飯,順便與選民及潛在選民打招呼寒喧親切交談。他問我是否投票。我說我不是美國公民,自然不投。他說:“你果然不是美國人。聽出你口音來了。”我說:“正在努力學習美國口音。過幾年你就聽不出我口音了。”他說:“為什麼?難道你覺得美國口音好聽?你不覺得你的口音讓你顯得與眾不同嗎?我在倫敦生活過五年,就喜歡上了你這種口音,可惜自己沒學會。”這是第一次被人當BBC。那次沒有投票權的我跟候選人着實聊了不少時間。


我的學習英語的努力,隨着網絡時代的到來而停止,英語水平迅速退步。網上的大量中文的東西,吸引力太大了。


去年一從事文化工作的美國朋友說想寫小說,問我有無興趣參與,我表示無興趣。我說我的英語水平下降太快了。畢竟是很大歲數了才自我強行灌輸的,根基不牢。


想當年初識“小秋”,不僅是力和美的碰撞,也有倫敦口音和紐約口音的碰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啼血之戰:牛腰 vs 密瓦雞
2012: 老骨董: 老骨董講故事(十):說茶
2011: ShunShun: 還是八卦一下我和小扎的親密
2011: 傳謠:日本核電站事故升級到7級,和切
2010: 折騰一下:《太平洋》前五集小感
2010: 嗎的歌吧的,還有人在嗎?
2009: 一覺醒來看排名,姚飯夢想要成真。
2009: 萬維記者傅芮嵐,一個極膚淺,譁眾取寵的
2008: 4月9日我們緊跟火炬--舊金山奧運火炬接
2008: 再回 自由人安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