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影視作品裡大家會看到張作霖管張學良叫“小六子”,這個叫法不太正常,因為張學良是長子,前面只有一個姐姐,從哪兒數也不會排到第六去。難道張作霖在外邊已經有幾個了?
實際情況是這個叫法跟老百姓給孩子起賤名的習俗有關。大家都知道,以前的醫療衛生條件都很差,兒童死亡率很高,老百姓覺得給孩子起個賤名就容易養活,什麼石頭啦鐵蛋啦狗剩啦。。。這都是沒錢沒文化的法子。有錢有文化的怎麼辦呢?他們也有類似的動作,《金瓶梅》裡專門有一段講西門慶得了兒子之後,大費周章在一處道觀里給兒子辦“寄名”,當然,起的名字還都是好名字,主要是希望佛祖玉帝之流給接着點兒。這套程序一般小戶人家都不會明了,潘金蓮就大驚小怪地說怎麼把姓氏都改了。
回來該說到小六子了。張學良出生的時候,老張還是民團的幹活,在當地小有名氣,可也沒到了那種一跺腳讓方圓多少多少亂顫的程度。老張念過幾天書,對文化人的一些做法並不排斥,而且還有些模仿的意願。他帶人,抱着張學良到當地的廟裡(具體哪個就不知道了),也想來個“寄名”儀式。由於資料不足,這個過程可能的狀況有兩種。
一種是,張作霖那時候還不顯貴,那廟方主持業務荒疏,他給張作霖的建議是“你現在出門,聽到的第一個叫孩子的名字就是這孩子(張學良)的小名了。”於是,老張一出門,聽到有人叫“小六子,回家吃飯啦。。。”。嘚,張學良就成了小六子了。
另一種版本是,老張到廟裡的時候排場比較大,比如旁邊跟着幾個掛盒子炮的,那廟裡的主持也是久歷紅塵的人物,寒暄幾句便知道了大概。他心裡琢磨着,這孩子不能接啊,如今這亂世,這當爹又是幹這兇險的勾當,這孩子不光閻王爺會惦記,多少人都會惦記啊。一旦這孩子有點什麼,他們還不把我這廟拆了啊,這孩子絕對不能接。想清楚了這些,主持的應對方案就有了。先是誇了一通老張,接着再夸一通小張,然後鼓搗鼓搗什麼法器,最後揭開謎底:這孩子將來貴不可言,他的名字這廟都出不來,天意是“你現在出門,聽到的第一個叫孩子的名字就是這孩子(張學良)的小名了。”於是,老張一出門,聽到有人叫“小六子,回家吃飯啦。。。”。就這樣,張學良成了小六子。
幸虧,那大媽沒喊“六王八”,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