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的故事】第一回 蔡振华勇斩二将 谢赛克力敌三军 |
送交者: 溜肩膀 2005年07月29日08:34:17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
话说1979年第35届世乒赛,中国队兵败平壤后回来,大动手术,全面换血。连出国穿的中山装制服,也拿到王府井百货大楼,经红都公司总设计师之手一改革,成了前胸开放,四周照旧的中式西装。港澳同胞称之为“表叔”装。各位看官不禁要问,这个“表叔”是何来历啊?“您听我说!” 这年十月的一天下午,伦敦西城梅达威尔街旁的一片草坪上,陆陆续续围过来一群穿这种衣服的人。相互握手寒暄后,一个操山东口音的中年男子郑重地说:“家里范大夫的电话号码改了。新号是:妻留舅,儿舅留舅咬陵寺(769-2969104)。”大家记好后,三三两两分头散开。这,便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向各个大学的留学生、访问学者代表传达文件。“范大夫”,是生活费的暗语。这些话的意思是,现在每月零用和三顿饭钱的标准依次为7.69、0.29、0.69和1.04英镑。这个镜头,几乎在同一天、在全世界各大国首都重复着。如果有星外来客研究地球人的话,一定会象梁加辉研究昆虫一样,就此写出几篇论文。可是近几十年里,港澳同胞们早已司空见惯。他们按样板戏《红灯记》里地下交通员传递密电码的剧情,送给我们一个雅号┄┄“表叔”。 表叔穿表叔装。中国队穿表叔装。有一个人不穿。他叫谢赛克。谢赛克的穿着打扮,当年在海外引起了轰动,洋人形容起来,居然用了“exotic”的字眼。为此,几个只在伦敦Soho的红灯区见过这个字的“小表叔”说,这小子不正经,回去一定会受处分。结果他不但没挨处分,而且名字见报的频率见长。一夺南斯拉夫公开赛冠军,二获斯堪的纳维亚公开赛亚军,转眼之间名声在外,到了1981年第36届世乒赛时,谢赛克担任决赛主力已经是世人皆知、唯有《人民日报》还要向国人严守的“国家机密”了。 多年后,笔者巧遇过一位曾在现场的英国记者格林先生,向他打听,“谢赛克到底穿的是啥衣服啊?”“夹客衫,一件米黄色的夹客衫!”看到我不解,他说,这是相对论啊!我愈加糊涂,不明白这跟爱先生有什么关系。格先生大笑“呵呵,你想到哪里去了。是牛顿的相对论:站台上看火车往前走,火车里看站台向后退。”可不是吗?二十多年难得见到身着便服的中国人,偶然见一回,自然就惊讶得不可形容了。在那举国上下一片灰蓝的日子里,这米黄色侠客衫,就象九十年代初大款们手里的“大哥大”,是身份的标志。北京胡同里的小伙子、姑娘们有句话,“狂不狂,看表黄”。“表黄”,指的就是这米黄色的侠客衫!一件普通的衣服,拉近了跟观众的距离。 两年后,谢赛克再次来到诺维萨德参加第36届世乒赛时,成了最受欢迎的外国选手。观众们打着小旗子,把唱舒尔贝克的歌“Sur-bek,Sur-bek,Sur-bek!”换上“Sai-ke,Sai-ke,Sai-ke!”的词,自动为小谢加起油来。 在世人期待的中匈再次决战到来时,除了给小谢加油的观众外,更多的人却举着牌子“老乡,加煤!”。从贝尔格莱德乘发往布达佩斯的火车向北走,第一站便是诺维萨德,第36届世乒赛赛址,也是两年前谢赛克获南斯拉夫公开赛冠军的地方。 虽然小谢的“表黄”厉害,但是他敌不过这里正是匈牙利队主教练别尔切克的故乡。别尔切克出生在诺维萨德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少年时代随父亲工作调动而北上入籍匈牙利的。洋人的乡情虽然不如我们重,但是毕竟血浓于水,过去跟他一起拾煤渣的小伙伴们,自然就为他加煤啦。 这个别尔切克,曾是中国队的第一大宿敌,早在1957年他一出道就被中国队纳入了重点对象名单。那时欧洲队伍受到海绵拍的冲击,技艺落伍,所以别尔切克一口气夺得四个公开赛冠军,打遍欧洲无敌手,成为第24届世乒赛夺冠的最热门人选。然而在世乒赛上,他却在日本人手上屡战屡败,功亏一篑。 与此相反,与其交锋的中国队员们,却被其名声震憾了心脉,惨败而归。为了掩饰其中的尴尬,中国体育媒体造出了“起重机都拉不起来”的神话。这个神话,持续了两年。第25届世乒赛上八进四时,容国团一举突破别尔切克的防线后,老别就再也没有赢过中国人了。后来退役,当上了匈牙利队的主教练,以打败中国队为己任。1977年第34届世乒赛上,匈牙利三员大将被黄亮的长胶倒拍搞得洋相百出。回去后,老别命令匈牙利的板凳队员克莱茨改练长胶倒拍作为匈队的练兵靶子,提高了三大主力对付长胶倒拍的能力和自信心,因而在平壤两次大败中国队,出了老别十几年的怨气。然而,看到约尼尔日渐稀少的头发,老别深感后继无人。只好盼望眼前的辉煌能够多持续几天。 中国队主帅李富荣心潮膨湃,如倒海翻江。全世界都在等着,不需要27年,到底需要多久?他心里明白,其实只要27个钟头,却不得不等两年之久。虽然向记者解释了诸多客观原因,但是其中不可泄露的国家机密是中国队输球的真正原因是个怕字。犯怵,依赖惯了宝刀宝剑,不敢打硬仗和不愿意打硬仗,成了中国队的特征。两年后,新一轮的秘密武器即将交付使用。年轻人,心理承受得了这么大的压力吗? 两边啦啦队的造势,双方主帅凝重的神情,衬托出大决战的气氛。在南斯拉夫举行的世乒赛啊,回回都是这么有滋有味儿!
与此相反,中国队的阵容却要费一番琢磨。除了打第一主力的谢赛克以外,上场的还有“新式秘密武器”蔡振华。蔡振华跟谢赛克同时成名。据ogo考证,1979年访欧时他的胜率比谢赛克还要高。但是由于其打法有邪门嫌疑,没有引起欧洲人的重视,都以为被人适应后,他会象英格兰怪球手希尔顿一样,自动退下擂台。他们哪里知道“九阴真经”和“九阴白骨爪”的区别!等到小蔡成了气候,只好改规矩。这是后话,暂且不表。第一盘事关重大,小蔡的球,对于接发球不好、或脾气急躁的人威胁较大。 鉴于小组赛对瑞典时蔡振华首场输给本格森,决定蔡振华打Y位,避开约尼尔。X位上谁呢?对于中国队排阵有研究的人很容易猜中:施之皓。原因是头一年的访欧,施之皓曾在意大利和南斯拉夫公开赛上分别轻取约尼尔和克兰帕尔,正好用他来抓这二位。 然而,比赛的胜负,不是由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某一次比赛的战绩所决定的。约尼尔擅长一手跟大臂扣杀差不多的前冲弧圈球,施之皓的反手生胶挡弧圈是一绝活,挡过去的球常常不出台,令对手的连续拉无从下手。上次交锋时约尼尔因为不适应,平均每局只得了10分。这回重新比试,老约自然有了对策。所以两人打得难解难分,比分交错上升。终局时,方显出世界冠军的过人之处,只见老约果断起板,连得两分,赢下第一局。第二局,施之皓改变策略,猛抢先手,中局时领先七、八分。然而约尼尔毫不放弃,奋起直追,施之皓略有疏忽,老约就到了身后。小施心慌手软,丧失大好局面,20平后再丢两分。约尼尔为匈牙利队拔得头筹,别尔切克的战术初见成效。 果然,小将蔡振华感受到了压力,一上来就连续几个发球失误。一贯风度翩翩的李富荣也沉不住气了,急得大叫。小蔡从地上拾起球,在台边跑几圈,稳定了一下情绪,再发一个,克兰帕尔吃了。又发一个,老克采取保守接法,被一板打死。原来蔡振华的拍子,一面反胶、另一面防弧。用类似的动作拉的弧圈球,旋转差别很大,对手往往来不及反应,所以在接发球时必须争取主动抑制其抢攻。这样正中小蔡下怀。蔡振华集中国队几代人发球的精华于一身,发起球来,同样的动作,有击球部位、摩擦方向等多种区别。为了不让对手听出击球声的区别,甚至把十年前梁戈亮的跺脚发球连本带利地使了出来。克兰帕尔是个乒乓天才。站在台前,步法跟郭跃华相比象个笨拙的大猩猩。因为脚步不到位,所以击球的动作十二分不正规,常常是最后手腕一拧,跟我们的老师们强调的“手腕相对固定”南辕北辙,却又让对手感到几分神出鬼没。即使这样,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七十年代的第一高手非其莫属。之所以没有更高的作为,跟其性格紧密相关。譬如在场上接发球时,如果他认定某种方式可以接,常常连续失误也不变招,非得赌气接到不可。对付一般高手,他试一两下也就没有问题了。但是对付黄亮、蔡振华这样的“非典型”高手,他就是自取其辱了。如此几番来回,蔡振华赢得一分,把大比分扳平。 谢赛克是中国队的天才。他左手直拍,是直板正胶“非典型推攻”打法。这个“非典型推攻”何讲?原来他的推,跟传统的不同,背面三指弯曲得厉害,拍型前倾,动作完成时拍头略朝上,推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摩擦。显然,这是针对弧圈球的,跟后人说的“快带”、“快剃”原理相同。他的正手攻球技术中最著名的也是盖打弧圈球。据ogo考证,谢赛克从小在黄统生、李卓敏、梁戈亮等前辈广西老乡弧圈高手中长大,练就了一身对付弧圈球的功夫。除了对付弧圈球,他自己还拉得一手外国人叫“loop”,中国人过去称弧圈,后来又说不是弧圈、顶多算正胶小上旋的不是弧圈的弧圈球。其特点是出手快,冲力大,虽然不拘旋转,但是却往往使得惯于对付反胶弧圈球的欧洲人判断失误。 盖尔盖伊来自于匈牙利铁路工人俱乐部,是别尔切克的嫡系。1973年第32届世乒赛首次代表匈牙利出征以来,一步一个脚印。1975年和约尼尔合作,获得第33届世乒赛男双冠军,到了1978年获得欧洲冠军时,已经独树一帜,成了一代宗师了。他的特点是,出台和半出台球必抢,两面开弓。所以可以说,他是九十年代“不讲理”打法的先驱。他身体素质好,弧圈球攻击的力量大,状态好时,没有几个人能够抵挡。针对其特点,小谢采取以短球为主,抢先上手的战术,以21:17相对轻松地拿下第一局。第二局的整体状况差不多,但是终局时稍有不慎,被老盖追成20平。随后,小谢一个起板被老盖打了回头,一个高抛发球被老盖直接冲死,丢掉第二局。决胜局,谢赛克抢得先手,一路领先至19:14。然而盖尔盖伊锲而不舍,追至19平,随后一个滚网获得赛点。可是有如神助,盖尔盖伊紧接著打飞了一个机会球。关键时刻,小谢抓住机会连夺两分,抢下了这几乎丢掉了的一分。 一轮下来,中国小将经受住了考验,从惊险里爬出。 第二轮首盘,施之皓出战克兰帕尔。同样的绕场握拳跑圈,不知怎的,由文质彬彬、睡眼惺忪的施之皓来表演,总让人感到不大对。果然,赢下第一局后,被克兰帕尔翻盘。到第三局时,小施简直不会打球了,连连失误,比分没有过10。大比分变成2:2。 第五盘谢赛克和约尼尔争夺中场。小谢打得积极主动,连抢先手,虽然比分接近,但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方,以微弱的优势2:0打败约尼尔。 第六盘,蔡振华和盖尔盖伊针锋相对,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第三局酣战至15平。如果赢下这一局,大比分成4:2的话,基本上就赢定了。但是如果输了,比分打成3:3。第七盘惯于打顺风球的克兰帕尔难以对付,第八盘输了两阵的施之皓出战盖尔盖伊只怕凶多吉少,第九盘小蔡还要面对不大吃发球的约尼尔。后果不堪设想。说时迟、那时快,蔡振华关键时刻拿出发球绝活儿,一连喂了老盖五个! 面对2:4的劣势,克兰帕尔深感回天无术。尽管他垂死挣扎,那里抵挡得了谢赛克火气正望?5:2,失去两年的斯韦思林杯,再次回到了李富荣手里。 在外人看来,比分5:2,似乎有一定的差距。但事实上,却是每一盘、每一局的差异都只是在于两三个关键球。任何一点点的不同都有可能导致全场完全相反的结果。真可谓是惊涛骇浪,想起来后怕。这也是中国队历史上唯一的一回团体决赛全用新手的战例,在三个队员的运动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独得三分的谢赛克,从此红得发紫,跟二十年前的庄则栋一样,连生日都被减了两岁。我始终闹不懂,小两岁,就能够表示更“神童”一点吗?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作为中国队的头号人物,他是各门派研究的重点。由於直板正胶本身变化不多的特点,年轻的谢赛克从此背上了包袱。36届单打第一轮输给林德,37届团体决赛丢给阿佩依伦一分,单打首轮被南朝鲜的金琦泽淘汰。38届团体决赛他没有出场。为此,笔者曾向一位内行朋友打听“谢赛克到底怎么了?”友人说,“他心理素质太差”。我一直不明白,关键场次能够赢下20平的球,怎么会“心理素质太差”呢?1985年第38届世乒赛后,25岁的谢赛克退役出洋。 蔡振华,虽然躲过了“捧杀”,但是这场惊险的拼杀显然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其担任主帅后的历次用兵,都可以看得见一条尽量用老将的思路。 施之皓的运动员生涯,因为这两盘把赢球打输的经历而终。1978年,20岁的施之皓出道,虽然获得全国冠军,但是因为访欧时对付匈牙利人成绩不佳而漏选35届世乒赛之五虎将。36届时,又由於他1980年对约、克二人的成绩突出而入选决赛。正是从这时候起,中国队开始了一直持续至今的上场人选基於某场比赛成绩的做法。运动员们从此背上了害怕输球的包袱。退役后,施之皓痛定思痛,经过二十年的琢磨,自创了一套专打后半场的高招,传给了徒弟王励勤。您不信?且看46届世乒赛大王夺冠后施之皓的说法:决赛时我们已经作好了孔令辉领先的准备……。 他的上海话,当时我没有听懂,可是沙主席却听到了其精华。下令:我们改规矩,从此只比前半盘!因此,一个大王,被活生生地调了下来!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