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谣唱:“说山东,道山东,山东有个地方出大葱。莱阳的梨,肥城的桃,即墨的地瓜干子切得好......"这肥城的桃,估计就是你说的那个”泰安的桃”,因为肥城跟泰安同属鲁西南,肥城不出名而泰安出名所以你可能把两地弄混了。
肥城的桃是不是贡品我不是很清楚,我吃过一次那还是很小的时候。记得那桃不用咬,撕开一点皮,拿嘴就可以基本把整个桃吸干,汁水甜美。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报纸社论成天“战果辉煌”,我爷爷看了“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标题忍不住说“好屁”,把我和我哥哥吓的,生怕老爷子出门也胡说八道给家里惹麻烦,就希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说服老爷子,问他现在不好那什么时候好,我爷爷说当然是解放前好啦,解放前什么都有卖的,现在什么都凭票供应,“连个熟透了的桃儿都吃不上”。后来我父亲知道了这事,专门托人给弄了几斤。
跟肥城的桃齐名的是胶东半岛上的莱阳县的梨。肥城在鲁西南距离青岛太远,所以我对肥城的桃知道的不多。而莱阳梨却是就在眼前。据说莱阳的梨也是就几亩地的树结的果儿特别好,那是摘下来用卫生纸包好要送给中央的仆人们吃的,国家的主人,包括梨的出产地的胶东半岛的人们,凑合着吃点外围的吧。
其实就是外围的梨也很好吃,莱阳梨和其他的梨比如洋梨、香水梨很不一样,品种很独特,说起来肉质还比较粗,皮也很厚不好看,但就是甜,汁水多。普通的莱阳梨也不贵,70年代到了下梨的季节,一毛钱可以买一堆,足够俩10来岁的孩子啃一气的了。
莱阳梨跟你说的肥城的桃一样,据说也是那几亩地特殊,所以离开那几亩地就不行了。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要宣泄宣泄我的汉奸情结,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个满足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民族,因为历史悠久,所以总能观察到一些自然现象,这是无论谈到外国什么发明时中国古书都有记载的原因,但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没有人深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因此发展出磁学。莱阳梨、肥城桃也是这个样子,如果是洋人,那洋人一定会研究化验那几亩地的土壤,看看跟其他土壤有什么特殊的成分,然后改造其他土壤就可以大面积推广,让主人仆人一起吃上同样口味的梨。而咱们,却宁愿生活在神秘之中,皇上因为有好梨吃所以没必要知道为什么其他地方不可以长出同样味道的梨,而黎民百姓也为皇上可以吃好的而自己天生就不是龙种所以吃差的也天经地义也没兴趣知道原因。
说回来谈到沙龙里以及其他中文论坛里谈论吃,我不是反对大家吃顺口的东西,而且反感某些人说到吃的时候那种无限神往的表现。那个吃就那么重要?如果国人有了钱不象现在这么讲究吃的话,中国的腐败现象恐怕要比现在好得多,中国官场在饭菜上的浪费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非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