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勾起很多我对童年的回忆或者想象,另外还有些沾沾自喜,感情我们穷乡僻壤的孩子和首都军区大院的孩子有着如此相似的童年。不过说到我自己,这样的童年来得迟了些,我是上小学时候才过上这种“看上去很美”的集体生活的,在那之前都是由俺慈眉善目的奶奶带着在农村里过活。虽然迟到了可是我一点儿不遗憾,因为那段放羊般的日子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更美。
我上的是一个庞大企业的子弟小学,都是企业职工的孩子,规模么,一个年级10个班,每班40多名学生。子弟小学毕业了进入子弟初中子弟高中子弟技校子弟中专大专然后进厂工作,制造下一代子弟,这是我们那里很多人的生活轨迹。
“为什么不给我小红花,为什么为什么。。。”几乎是我整个童年最耿耿于怀的事情,似乎学校里所有规矩和纪律都是专门对付我的,上课时“小手背起来,小嘴不讲话”不难,难的是一节课长达10+35分钟;眼看着别人一次次拾金不昧,我从来就捡不到一个值得思想斗争后才能决定是不是该据为己有的东西;到了周末该上交挖来的苍蝇蛹了,可我的蛹都争先长了翅膀飞走了;作业本交上去了又被恶狠狠地退回来,原来一不小心那一页已经在前一天晚上变成了楼下院子里的纸飞机;考试成绩就更别提,60分及格,我总是58、59甚至59.5,谁定的标准啊,拼音和声调还能分开算,各占半分,而这么关键的时候四舍五入法则不起作用,竟然!
迫不得已,我一边努力周旋于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之间,一边开始苦练剪纸和书法。剪墙上评比栏上的小红花,临摹爸爸妈妈的签名,为此欺骗行为付出的惨痛代价,唉,不提也罢。
一天又一天,日子在希望失望交织中有气无力不紧不慢地过着,终于过到了我人生转折的那一天。
那时候我十岁。(待续)
哦,好歹找着个与村主题有关的照片,分享一下。小兵一辈的就不用看了,看了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