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矮嫌自己的名字不好听,不想玩了,这个心情可以理解。起名字这个事情历来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老矮的书读的不多,净起那些乱七八糟的名字,难怪要饱受批评,呵呵。
前几天我说了几句关于姓氏的问题,今天借着老矮的事情接着扯几句关于名字。
姓氏一般都不变的,除非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名是出生之后长辈给起的,很郑重的过程,所以叫“命名”。等长大了,认识几个字以后,就可以给自己起个‘字’或‘号’,这个风气起码有上千年了。在正式的场合或文书之中,都用姓名;在一般社交场合,多会用到字号。
在相互的称呼上,长辈(或高阶的)称呼晚辈(或低阶)的字表示尊敬;晚辈(或低阶的)不可称长辈(或高阶)的名;平辈之间大多就称兄道弟了。这种习俗看起来属于小节,有时候搞不好也会出乱子。民国时候有个军阀叫韩复榘的,原来是冯玉祥的手下。此人粗通文墨,绝不是坊间流传的那样不堪,闹出很多笑话的样子。老冯是个粗人,在平时交往的时候称呼起来没什么讲究,大家也不当回事。可老韩心里总觉得别扭。后来,老蒋到北方来拉山头,特意携夫人会见老韩,一见面,“向方兄长,向方兄短”的,很是热乎。老韩那见过这待遇啊,立马有那种知遇之恩的感觉,后来他还真的投到老蒋那边了。
回来接着扯怎么给老矮起个字号。古人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这个德,粗略说来就是志趣啦,爱好啦,待人接物啦,总之就是最能反映这个人形象的。老矮的形象是什么呢?大家集思广益啊,嘿嘿。
如果有人说这个‘字’啊‘号’啊什么的,忒雅,跟老矮这种劳动人民挨不上,起个外号就得了。这也没错,外号起好了,同样能震耳发聩,‘号’传青史。举例来说,当年西北的马鸿逵(?马步芳?)带着儿子去见老蒋(怎么又是老蒋)。出于对等的礼节,老蒋带着小蒋接见了马家父子。见面的时候,老蒋介绍道:“这是犬子经国”。老马一听,心里一哆嗦,暗地琢磨着:您这都犬子了,那我这还不得是猪崽儿啊。于是就把自己的儿子介绍成:“不好意思,这是X子某某。”哈哈,别笑,是真事。
其实是老马理解错了,犬子这个叫法大有来头,最早是大文豪司马相如的小名。司马家原来也就是个看马的,可这个‘犬子’发愤图强,投机钻营,最后出人头地了(关于司马相如的发家史另有论述),所以说: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还是重在表现啊。老矮的表现,组织上是有结论的,呵呵呵呵。
说到底,给老矮起个什么字号,大家出主意啊。特别是道长,把翻字典的功夫发挥发挥,咱们共同挽救老矮啊,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