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ZT:中国围棋故事10b
送交者: 好奇的人 2003年02月27日23:17:43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北京的茶馆棋座

北京自明朝建都以来,一直是全国政洽、文化的中心,围棋比较盛行。民国初期,由于段棋瑞的赞助支持,全国高手纷纷云集北京,一时成为全国围棋活动的中心。

私人棋会在一 段时间内热闹兴旺,但也往往因为个人的种种原因,关张倒闭。而大众化的下棋场所会长期存在,更能体现老北京的围棋传统。民国期间,在北京各处的公园和茶馆中,多有围棋设置。分「棋局」和「白盘」两种类型,每一局棋有彩金的称 「棋局」,无彩金的称「白盘」。象宣武门内的「海丰轩」、 东安市场的「德昌茶楼」,北海公园的「漪澜堂」、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大众化的下棋场所。

「海丰轩」的门面是一间清茶馆,后院的三间北屋内, 备有老式的方桌、方凳和棋具,环境幽雅清静,非常适合下棋,棋迷们天天聚在这里,下棋都是赌彩的,客人从赌金中,抽出一定比例作为入席费付与店家。吴清源10岁时常随父亲去海丰轩,并且在那里结识了顾水如、汪耘丰、刘棣怀等名 手。吴清源初次和他们下棋,被让五子左右,但不过两三 年,这些名手就已不是他的对手。

北海公园的「漪澜堂」、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环境幽雅,格调超俗,老北京的棋迷们都喜欢来这两处以棋会友, 聚乐消遣。一些阔绰的棋迷往往自愿提供赏金和奖品,那些 自命不凡的棋士都可以自由参加,为夺取赏金而角逐高低。少年吴清源在段祺瑞下野以后,也常去这两处下棋,并且赢得了许多彩金。

有一天,《北京晨报》登载吴清源抱着大批奖品的照片和报道。于是,围棋神童出现了,吴清源的名字顿时响遍了北京城。

从清末到民国期间,出入北京茶馆棋室的名手,先有刘云峰、汪云锋,京城素有大峰、小峰之称。后来则有吴清源、顾水如、刘棣怀,其它还有金亚贤、崔云趾、雷溥华、雷葆申、王幼宸、伊耀卿、汪振雄、魏海鸿、吴涤生、胡沛泉等人。大扺 这些人多属职业棋手,他们去茶馆棋室不仅为满足棋艺方面 的嗜好,而主要是为了谋生,即以彩金来维持日常的生活。

这里想特别谈谈崔云趾,因为他曾长期经营茶馆棋室,他的经历,对于了解民国时期职业棋手的生活状况,颇有典型意义。

崔云趾以下棋为生,出名后,曾在燕京、北大等学府担任围棋课教师,但津贴微薄,生活十分清苦。他 也曾出入段祺瑞公馆,但是段氏下野后,他就以经营茶馆棋室度日,先后开办过「四宜轩」、「三义轩」,以及酒醋局、火神庙等几处茶馆。以「四宜轩」(位于中山公园内)为例,仅正房一间,约能放下十几盘棋,地方不大,收入也很有限。那么茶馆掌柜如何营利?一般是靠棋客赌彩抽头获取利润。这又分两种形式:一种叫作「盘彩」,棋客每下一局棋,无论输赢,双方都需交出一定比例的钱给茶馆掌柜。一种叫作「子彩」,即棋客买门票进入茶馆,而对局彩金则按输赢的子数计算。比如双方约定输一子算一个铜子,输二十子就算输二十个铜子。

崔云趾为人小心谨慎,长于情打细 算,在他经营的茶馆中,都采用「盘彩」的方式。为此他雇用一个叫贾鹤龄的人做账房先生,此人在当年也很有名气。 茶馆中往往会听到如下的对话:「贾先生,我又赢了一盘, 您给记下了!」,「好了您哪,给您记下了,李先生今儿个赢了三盘啦。」但是崔云趾是名手,他与人对局则采用「子彩」,多多益善。 1936年,南方名手过惕生来到北京,借了200块钱盘下四宜轩茶馆,他采用收门票的方法,棋客进门只交两角钱,即可边喝茶边下棋,从早下到晚。他每月付20块钱房租、20块钱雇一 个茶房,10块钱雇一名厨工兼杂役。除去他自己的生活开销, 每月多少还能攒点积蓄。当时围棋名手的生活于此可见一斑。

吴清源东渡蓬瀛

吴清源名泉,福建闽候人。祖土世代作官,但是到他父亲一辈家道中落。其父吴炎曾在日本留学,因为喜好围棋,经常出入本因坊村濑秀甫创立的「方圆社」,后向着名棋手中川龟三郎学棋,以后迁居北京。

吴清源八岁起学棋,后拜青年名手顾水如为师,经常在北京西单海丰轩茶馆和当时名手汪耘丰、顾水如、刘棣怀、雷溥华等对弈,11岁时一些老国手如汪云丰已 不是他的对手,因此被誉为神童。

当时在北京有个「日本人俱乐部」,闻听吴清源的声名,邀请他去下棋。对手是个有职业初段棋力的人,结果吴清源获胜。在观战者当中有一位日本商人,名叫山崎有民,与日本著名棋手濑越宪作熟识,他写信给濑越,说北京有个围棋天才少年。后来他作为吴清源的代言人,与濑越之间书信往来多达五十余封,商讨吴清源赴日本留学事宜。

1926年夏天,岩本熏六段、小杉丁四段访问北京。吴清源与他们下了几局棋,与岩本受三子两局全胜、受二子一局输两目,与小杉丁受二子一局胜。结果吴清源的实力被大大证实。日本棋手回国后,日本棋界元老濑越宪作发表文章盛赞吴的棋艺。因此,日本棋界人士热切希望他到日本留学。

濑越积极奔走,向犬养术堂、大仓喜七郎等财、政界人士游说。最后由日本国内发出指令,委托驻北京公使芳泽全权交涉办理。芳泽去找吴清源的义父、刚从北京政府国务次官宝座上退职的杨子安商量,告诉他日本方面的决定:由日本棋院副总裁大仓喜七郎作保,以两年为限,每月发给吴清源 200元生活费,并彻底考察其才能之深浅。但杨子安以「清源尚是幼童,身体亦非健壮」为由,希望等两年再说。

1927年,吴清源执白胜刘棣怀,名副其实坐上国内第一把交椅。那年夏天,井上孝平五段来北京,指名与吴清源对局,目的是想试探一下他的棋力。先让二子一局,井上大败,他自认没有力量让二子,又改为让先下三局。

第一局弈于青云社,仅137手,井上已明显劣势,被迫封局。第二局弈于于李律阁宅,吴清源快胜。第三局弈于张伯驹宅,井上使出混身解数方始获胜。

井上回国后,称赞「吴清源有胜过传闻之才能」,引起日本棋界的高度重视。山崎有民还将吴清源的一些对局谱寄给濑越先生,濑越经仔细研究之后,认为吴清源的棋风与棋圣秀策极为相似,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应尽早予以培养,将来一定能取得杰出的成就。这一年秋天,濑越先生给吴清源发来正式邀请书,内容如下:

  谨启,前几日,通过山崎氏收到了你的来函,谢谢!我虽未有与你直接见面的机会,但过去从岩本氏那里听说你年纪虽幼,但棋力高强。这次,我又看了你与井上氏对弈的三局棋谱,更加敬服你的非凡器量。若是敝人的健康与时间允计的话,我真想去拜访贵地,与你亲切切磋棋艺。然而事情可能不允许,我深感遗憾。

  我急切盼望你身体强健,完成大礼后,到日本留学,从而共同不断地研究。愿你能在不久的将来荣升为名人。我的拙劣之作一二册已守到山崎氏那里,在你来日之前,若肯为我研究一下,我将感到十分荣幸。你和刘氏下的二局棋谱,加上我妄下雌黄的评论,已在《棋道》六月号上登载,同时综述贵国棋界现状的文章也冒昧登载于于上。因此,务必请你谅解。

  搁笔之时,谨拜托你向贵国的棋伯诸贤们转达我的问候,遥祝你身体健康!

濑越先生求贤若渴的远见卓识、虚怀若谷的非凡雅量,在这封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928年,濑越先生又派遣高徒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北京,正式考察吴清源的棋力。吴清源执黑弈了两局,以六目和四目获胜。 这样,在中日两国有关人氏的尽力促成之下,吴清源赴日留学一事最后决定下来。日本方面的安排是由望月圭介先生作保,吴清源入濑越先生门下修业,并由大仓喜七郎以两年为一期限,每月支付200元生活费。

有关吴清源赴日之陈,还有一段插曲。当时在北京维持治安的靳云鹏将军曾答应送吴清源1000元路费,但在吴清源即将动身时,这位北洋将军正在河南与国民军打仗,不想突然犯了烟瘾,满地打滚,结果一败涂地逃回北京。原答应给吴清源的钱因此降为500元,虽说少了一半,但对吴清源到日本后的生活也很有帮助。

1928年10月18日,14岁的吴清源在母亲和兄长吴浣陪同下,从天津塘沽上船,告别祖国,向日本进发。当时中日两国棋界都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而他也 没有辜负这种期望,到了日本后,勤学苦练,棋艺大进。二战后,吴与日本高段棋手对局,取得27胜7负3和的优异成绩。1950年日本棋院正式授予他九段棋手的称号。他在日本棋坛连续称雄30年,被誉为「昭和棋圣」。

吴清源初到日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日本棋院究竟授予几段称号?獭越先生坚持说他完全有三段的实力,但大多数棋士认为顶多授予初段。于是决定按三段资格进行,试验对局。

这次「试验对局」充满浓烈的国际比赛气氛,这是因为吴清源只是一个14岁的中国孩子,而日本的棋士14岁能入段的都极少,如果吴清源一来就定为三段,许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

吴清源第一局对筱原正美四段,执黑中盘胜。第二局对秀哉名人(受二子),此战关系重大,因为按当时的规定,九段让三段三子,只让二子已经是破格对待,这盘棋也就成为年轻棋手们极为注目的一局。对局过程中,他们曾络绎不绝地前来观战,结果吴清源四目胜。秀哉名人评论说:「黑棋态势极其庄重坚实,成功地将优势保持到了最后,布武堂堂,未给白棋以可乘之隙,此二子局可作为快心之杰作。」随后,吴清源又与村岛四段黑先五目胜,被正式定为三段。

从1929年至1932这三年时间中,是吴清源来日本后最热心学棋的时期。那一时期,吴段位不高,执黑棋为多,以秀策流为主体,战绩辉煌,获得了「黑先无敌」的美誉。例如1932年的对局成绩是44胜5败1平,升为五段。升入五段之后,吴清源执白增多,由于当时无贴子的规定,若仍然照昔日的小目定式,白棋无论如何会落后于人。 吴清源开始打出三三或星的布局,一手占据角地,尽快向边展开。这种思路在吴清源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以小目缔角为传统的日本棋界却受到巨大震动。

这一时期的木谷实,布局总是投在低线位上,但战绩不佳,便不断地改为高线位上投子,开始「比角地更重视中央势力」的摸索阶段。这样吴清源和木谷实这两位年轻的俊杰,在各种棋战中都有意识地打破常规,在布局阶段即占据 高位,使对手大惊失色,当时被称为「新布局」,在日本棋界掀起一场革命。

吴清源和木谷实运用「新布局」,胜率很 高,从而鼓动起人们对它的热情,棋手们纷纷模仿。 从幕府初期本因坊算砂开始,日本拋弃中国座子制 度,开创自由落子。但在3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以 「小目」为基础的模式。「新布局」的诞生,使小目定 式所束縳的布局又得到解放,棋手布局的思维方法获得自 由,棋盘上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写「新布局的青春」一文,赞扬说:「 木谷实、吴清源创造新有局的时代,不仅是二人盖世天才的青春时代,实际上也是现代围棋的青春时代。」

1933年,正当「新布局」的旋风席卷日本棋坛之时,《读卖新闻》社举办「日本围棋选手权战」,并规定棋战的优胜者可以执黑与秀哉名人一决高低。由当时实力最强的16名 棋士参加单淘汰比赛,结果吴清源在最后关头连胜木谷实、桥本宇太郎而获优胜。日本各新闻报刊都以「不败的名人对鬼才吴清源的决 战」那样醒目的标题大肆宣扬,引得全国无数围棋爱好者倾心注目。

当时,吴清源正处于用「新布局」下棋的颠狂时期,思想无拘无柬,开局便按照三三、星、天元顺序打了出来。不想这种下法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从而轰动朝野。

原来吴清源的这三手棋与本因坊家的布局教条格格不入,尤其是三三,在本因坊一门中被定为「禁手」,因此坊门弟子个个怒气冲天。社会上的棋迷们也分为截然两派,一派连连喝采,另一派则认为岂有此理,「是对名人的不礼貌」。剎时间抗议信雪片般地飞到《读卖新闻》社。 恰恰就在那个时侯,日本策划和挑起了「满洲事件」,中日关系异常险恶。因此这盘棋从始至终笼罩着「中日对抗」的强烈色彩,社会上的阴风冷雨阵阵向吴清源袭来。正 是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年仅19岁的吴清源与日本第一高手展开世纪性的决斗。这局棋从1933年10月16日开始,经过漫长的冬天,直到次年1月19日宣告给束。按当时的规矩,名人有视情况暂停的权利,因此对他绝对有利。例如第8天,秀哉一开始便将预先考虑成熟的一手棋打出,吴清源仅考虑两分钟便应下一手,而后秀哉长考3个半小时也未落子,即宣告暂停收兵回营。每一次暂停后,秀哉召集弟子们彻底研讨局面。事关日本和本因坊家的荣誉,坊门弟子全部积极行动、出谋献策, 必欲将吴清源打败而后快!

秀哉身材非常瘦小,然而一旦坐在棋盘前,却又显得无比高大庄严,自有一种震慑人心的气势。面对吴清源的新布 局,秀哉依旧采用传统的小目套数,步调略给人以缓慢的感 觉。但是他毕竟技艺精湛、老谋深算,因此棋到中盘时,黑棋也只是略微优势。但是在关键时刻,秀哉打了出第160的 「妙手」,吴清源终以二目败而终局。 关于第160的「妙手」,传说是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四段(当时)想出来的,但也一直未能得到证实。只是在对局的最后一天,吴清源抽空去厕所时,看到对局休息室中, 秀哉的弟子们黑压压一片,手中拿着许多棋谱,都是将收官至终局的各种下法彻底研究透的记录。这也说明秀哉与弟子们已经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第160的「妙手」无疑是集体智能的结晶。

事隔15年,1948年时濑越宪作在一次座谈会上说:「这是一桩秘密事。那时被吴清源打过一手之 后,苦思具想的秀哉回府后立即召集弟子们,为考虑下一手棋研究了各种打法。结果采用了还击的那一手(即指第160 手),是前田这个弟子想出来的......」

尽管濑越先生声明此话非正式,不得发表!但《读卖新闻》仍旧登报泄露出去,结果惹得坊门弟子们勃然大怒,严厉向濑越追究责任, 濑越无奈只好辞去日本棋院理事长的职务。

总之,这局棋影响之大,在近代日本围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不仅显示了吴清源的盖世才华,也预告了「吴清源时代」即将来临。

1936年,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这是听从山崎有民等友 好人士的劝告,他们认为,在当时中日战争巳无可避兔的情 况下,吴清源若想继续学棋修业的话,不取得日本国籍,终归难以在日木立足。

1945年日本战败后,吴清源又恢复了中 国国籍。这说明吴清源在日本棋界始终处于「客籍棋士」的特殊地位。日本人从未忘记他是一个中国人,而中国人也从未忘记地是自己的亲人,并为他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欢欣鼓舞。尽管有濑越宪作、山崎有民等友好人士的关怀支持,吴清源在日本的处境仍十分艰难。「吴清源时代」的到来虽然给他带来巨大声誉,但同时也使他成为整个日本棋界的对立面。「打倒吴清源」已成为所有日本专业棋手的座右 铭。

随着中日战争的逐渐深化,一些怀有民族情绪的日本人不时向吴清源发动攻击和咒骂,更有甚者,投寄恐吓信、往家里扔石的事件也发生过。

「吴清源时代」的到来是与秀哉名人的引退联系在一起的。1938年,秀哉决定引退之后,将世袭300余年之久的「本因 坊」名位转让给日本棋院。秀哉引退之后,日本棋坛八段位上空无一人,七段位除濑越、铃木、加藤三长老外,年轻的棋士只有木谷实和吴清源。谁是日本棋界最强者?《读卖新闻》就此举办「吴清源、木谷实擂争十局棋」。为了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 决定主要选用座落在镰仓的建长寺、圆觉寺等作为对局场所,这就是日本围棋史上著名的「镰仓十局」

1939年9月28日,「镰仓十局」第一局揭幕。木谷实执黑,一改「新布局」的风格,占低位坚实取地。吴清源则捷足先登,构成大模样,黑棋就此陷入苦战。谁知吴清源在第120手时,不慎走出失着,木谷实猛烈反击,造成大劫。此时双方均呕心沥血,殊死拼杀,忽然木谷实鼻孔流血侧身昏倒,而吴清源由于棋势不妙,只顾绞尽脑汁思考,竟没有注意到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有的读者投书报社质问吴清源说:「当木谷七段鼻血流出,异常痛苦之时,你却佯作不知,只顾继续下棋, 这简直太残忍了。你为什么不马上休息一下?你为什么不能说几句照拂的话?你简直是个不懂武士侠义、残无人道的赌棍!」这样的质问自然带有较多的感情色彩,旁观者无法理解在这样重大的比赛中,对局者已经进入「无我」的境地, 在他眼前出现的只是棋子、棋盘所构成的变幻纷绘的局面, 而无心顾及其它。 打劫的结果白棋凈损七目,败局已无可挽回。不想,在收官的紧要时刻,木谷实也走出失着,吴清源再次挑起劫争, 终于实现逆转,获两目胜。这是一场势均力敌、从始至终苦战不休的胜负大较量。

「镰仓十局」至1940年10月第六局下完后,吴清源五胜一败,将木谷实的交手棋份降为「先相先」(即三局中两局执黑)。 「十番棋」可以说是一场悬崖上的决斗,特别是在争夺棋界第一把交椅的擂争胜负中,胜者名扬四海、誉满天 下,败者棋士生命就此断送。对于吴清源来说情况更为严酷,因为他是客籍棋士,一旦被人打下擂去,就将 身败名裂,东山再起的机会实际上微乎其微。 尽管如此,吴清源在10多年时间内,与日本当代所有的 最强棋士轮番决斗了10回,下了近百局「十番棋」,将他们 一一降服于脚下。可以说他的无与伦比的光辉业绩,正是在「十番棋」中建立起来的!

继「镰仓十局」之后,1941年,吴清源与雁金准一八段再次进行「十番棋」角逐。雁金准一是当时在野的棋界长老,德高望重,有「力战之雄」的美称。这次决斗是应雁金氏的要求举行的,由于吴清源当时只是七段,交手棋份应为 先相先,但雁金表示,想与吴清源以分先对弈。以长老的身份,承诺与后辈的棋手分先对局,即已表明他的不平凡的雅量。但是到第5局结柬,吴清源4胜1负,遥遥领先。有关人士考虑到雁金先生的名声与健康,决定将以后的对局全部终止。

接着《读卖新闻》社又物色藤泽库之助六段与吴清源对垒。藤泽的棋风简朴坚实。若执黑先投,从不给白棋以可乘 之隙,因此被赞扬为「黑先无敌」。但他与吴清源相差两段 (吴清源此时已升入八段),故按规定对局为藤泽常先(即 始终执黑)。赛前大多数人估计,黑棋会以压倒优势获胜。 结果吴清源4胜6负,保持「让先」的棋份不变。

中日战争的最后两年,吴清源为生活和信仰所驱使,终日颠沛流离日本各地,完全脱离了棋艺生涯。

战败后的日本一片凋蔽,然而有志之士也在废墟上计划复兴大业。1947年七 月,《读卖新闻》社派人寻访吴清源,敦请他出山回归棋界,并希望他与桥本宇太郎八段进行「十番棋」。

8月26日,第一局拉开战幕。吴清源虽然执黑先行,但棋艺毕竟已荒废两年之多,结果稀里胡涂败下阵来。棋界人士大失所望:当年的吴清源哪里去了?第2局吴清源执白仍不见起色,尽管他在心里大声疾呼;「绝不能输!」但弈至中盘,行将崩溃的白棋七零八落,已呈必败无疑之势。

谁知桥本宇太郎突然开始失常,错着缓手迭出,吴清源终于枯木逢春、乾坤倒转,饶幸获一目胜。濑越宪作当时十分生气, 说;「桥本简直是异常,这样好的棋要是再输掉,马土给我赶出门去!」从第3局开始,吴清源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势如破竹,至第八局结束,6胜2负将桥本打到先相先。 1948年,《读卖新闻》社又举办吴清源对岩本熏的十番棋。岩本棋风清淡强韧,有「撒豆棋」之称, 当时他从桥本宇太郎手中夺得本因坊桂冠,正值春风得意之时。但吴清源毕竟技高一筹,战至第6局时已5胜1负, 将岩本降了一格。

1949年,藤泽库之助在棋士升段大赛中由八段晋升九段,成为秀哉去世后,日本仅有的九段。由于战前吴清源曾在将他打败过,因此日本棋院不得不考虑将吴氏升段。于是决定举行「吴清源对六七段选拔十盘棋」,即集中10名年轻的高段棋手(4名六段、6名七段),让他们轮番向之挑战,作为吴清源的「九段升段试验比赛」。按照规定,吴清源除对高川格、前田陈尔两位七段执黑外,于其它 8名六七段高手均执白棋,而且当时没有贴目的规定。结果:吴清源8胜1负1平,被日本棋院赠授九段,时年36岁。

这样,《读卖新闻》社以「争夺真正的名人位之决斗」为题,立即着手筹划「吴对藤泽十番棋」的计划。这对吴清源来说无所谓,但藤泽却迟迟不肯应战。《读卖新闻》社无奈,只好又匆忙制定吴清源对桥本宇太郎的第二次十番棋计划。当时桥本刚从岩本手里夺回了本因坊,正积极创立关西棋院,是风云一时的实力人物。由于第 一次十番棋吴清源多胜一筹,所以这一次的交手棋份仍规定为先相先,结果吴清源5胜3负2平。

然而自从吴清源和藤泽库之助升入九段之日起,就命里注定要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经过两年时间的交涉,藤泽终于同意应战。这次十番棋,曾被称为「昭和二十年代最大的争棋」。结果吴清源7胜2负1平,将藤泽降为先相先。为此,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人士呼吁说:「早该授予吴清源名人位了!」这虽然只是一部人的意见,并未得到广泛响应,但实际上吴清源巳成为日本棋界的第一人了。

1952年,吴清源与藤泽库之助再次进行十番棋,交手棋份为先相先。弈至第6局,吴清源5胜1负,将藤泽击退到定先的地位。据说第6局时,藤泽害怕被击败后有损日本棋院的名誉,故而怀揣辞呈前来对局,如此重大的比赛对棋手产生的沉重压力,于此可见一斑。

1953年,《读卖新闻》社继续主办吴清源对田荣男的 「十番棋」。当时的田八段是后进棋士中的杰出代表,在各项棋战中都取得超群的成绩,他那剃刀般犀利的棋风、略带苦涩味的坚忍意志,都预示着他的全盛时期即将到来。广大棋迷也都热切期望,吴清源与田进行一场正式的生死决斗。在这场举世注目的棋战中,吴清源以6胜2负的成绩将田降格到定先而高奏凯歌。

至此,吴清源巳横扫日本棋坛。但还有一个人当时已四次获得本因坊冠军,他就是高川格。高州的棋风被人称作 「流水不争先」,但严谨的大局观和良好的均衡感觉,使他也前后共获得9次本因坊头衔。战后吴清源丧失日本国籍以及日本棋院正式会员资格,只被赠予「名誉会员」称号,因此他不能参加每年一度的「本因坊」战的角逐。但人们常说:「吴清源若参加本因坊战,肯定是稳操胜券!」

为此,主办「本因坊」战的《每日新闻》社决定:自1952年起,每年举办吴清源与「本因坊」无贴目的三盘棋对局。到 1955年,吴清源与高川格在「三番棋」中,共角逐12局,吴清源11胜1负。因此吴清源又成为高据本因坊之上的超 级棋士。在人们的印象中,高川格只要与吴清源交手是上来即输,因此普遍认为他不是吴清源的敌手。但是纵观日本棋坛,巳经找不出能与吴清源分庭抗礼的人,因此《读卖新闻》只得将高川格拉出来,作为吴清源「十番棋」的最后压轴大戏。这一次决战的结果,吴清源在第8局结束时,巳经6胜2负,将高川本因坊降服。吴清源自战前的「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 年,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这16年,是他建立辉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被称为「昭和之棋圣」!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当今超一流棋手如加藤正夫、武宫正树、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等人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虽然也有人举出道策、秀策,但他们一致认为吴清源最强!因为在他全盛时期是所向无敌的。武宫正树曾推崇吴清源是代表昭和时代的伟大巨人。他说:「吴先生富于独创性,他创造的新手、新定式不胜枚举。如果说现在我们作为职业棋手感到很光荣,有一半是托了吴先生的福,那也并非言之过份。吴先生给予现代围棋界的影响就是这么巨大!」

吴清源、木谷实访问中国

三十年代,中日围棋交流日渐旺盛。中国棋手比二十年前高部道平来华时,棋艺水平已大大提高,从双方的多次对局成绩看,我国的一流高手已可与日本专业四段棋手相抗衡。此 时国内的一流棋手大量向上海集中,日本棋手访问上海也很 频繁,因而上海的围棋活动较之其它地区愈显繁荣。

1934年5月至8月,国内掀起一股围棋热潮,棋界也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以创造「新布局」而名震扶桑的吴清源五段、本谷实六段联袂访华,同行者还有安永一、田冈敬一。

当吴清源一行乘船扺达上海港时,但见欢迎的人万头攒动。许多令吴清源想念、倍感亲切的面孔夹杂在人群之中,吴清源甚至看见了幼年教他语文的杨先生的身影。上海举行了一场盛大棋会,顾水如、刘棣怀、雷溥华等中国高手与吴清源、木谷实欢聚一堂,切磋技艺。吴清源和木谷实当时正狂热地运用新布局,投子都在高位,对此中国棋手惊诧不已。

当吴清源、木谷实在上海时,无锡棋社社长薛汇东专程到沪邀请。吴与木谷遂赴无锡,与当地棋手薛汇东、薛寿萱等人下三子指导棋,后又合下一局联棋,刊于当时的《锡报》。其时,年迈的段祺瑞正在上海当寓公,特意与吴清源会见并下棋,以叙旧好。吴清源此时仍旧感恩戴德,与段氏对局时有意相让,双方遂弈成各胜一盘的局面,段氏深为感动。

吴清源一行先后访问了上海、无锡、青岛、北京、天津,与我国知名棋手进行了广泛的对局和交往。我国一流高手与安永、田冈尚能周旋,但对吴清源、木谷实则无法扺挡。一方面,吴清源、木谷实虽在日本只是青年高手,段位相对讲不算高,但是从各种大型比赛的战绩讲,他们实际上已代表了日本第一流的水平。我国棋手的实力与他们相比,存在较大的距离。另一方面,我国棋手尚不能脱离中国传统布局的束縳,他们虽然竭力学习和引进日本新法,但缺乏深入的研究,还处于模仿的阶段,因此交锋未久,反觉处处掣肘。

对于吴清源来说,这次中国之行是他到日本后的初次还乡,心中留下深深难忘的印象。

濑越宪作、吴清源访问中国

1942年10月,日本濑越宪作(当时八段)、吴清源(当时八段)、桥本字太郎(当时七段)、井上一郎(当时四 段)等一行六人访问上海、南京。10月11日,濑越等日本棋手连同当时已在上海的上田一郎四段、仲田见三段,与中国 棋手顾水如、陈藻藩、王幼宸、董文渊、朱郇膏、吴浣(吴清源之兄)等6人分别对局,双方鏖战近六个小时,仅有2局结束,可见双方棋手对这场比赛都极为重视,全力以赴。其中有一些趣闻,后来被棋界传为佳话。如濑越让陈藻藩二子局中,陈利用先占两个空角的优势,一连走了近30步模仿棋。陈藻藩这盘棋也就成为让子棋中的「奇局」。再如吴清源让王幼宸二子局中,双方弈了6小时仅下了70手,这倒不是双方 都比较谨慎,实际上吴清源思路敏捷,下子较快,而王幼宸则苦思焦虑,踌躇再三,故耗时较长。他的善于长考,也因此大大出名。

16日,日本棋手到达南京。此时在南京的北京棋手金亚贤、邵继廉、王德深与当地棋手联合应战。在两场11局比赛 中,除金亚贤受二子战和濑越以外,其余十局均告失利(打挂二局)。其中年方17岁的青年棋手邵继濂以出色的棋艺而引人注意。邵乃北京求实中学学生,与吴清源、桥本宇太郎对弈均受二子。日本棋界评论他的棋有天赋,也有俗着,倘能精心磨砺,将来可成大器,因此建议他赴日留学深造。但邵继濂最终还是放弃了围棋,而选择专攻学业的道路。

10月下旬,日本棋手返回上海。29日,中日12名棋手欢聚上海魏家花园,举行联棋友谊比赛,盛况空前。 11月4日,吴清源与桥本宇太郎在上海青年会作公开快棋表演,入场券立刻被抢购一空。比赛时,会场气氛异常热烈,两位围棋艺术家的高超技能,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直到10年以后,濑越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感叹不已;「听讲者来临,拥挤一堂,几无插足之余地。」这次濑越宪作、吴清源等人来访意义不比寻常。吴清源巳成长为日本举世瞩目的第一高手,以他是中国人和他所得的成就,在日本侵占的沦陷地区,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因此所到之处,倍受热烈欢迎。此外,凡在这次访问中正式上场的我国棋手,都被日本棋院授予段位证书。1916年本因坊秀哉访华时,曾授予顾水如、段骏良等人段位。1926年日本棋院也曾授予张澹如、王子晏、陶审安三段证书。但这次访问被授予的人数最多。统计如下:

四段:顾水如、刘棣怀、张澹如、魏海鸿、王子晏、雷溥华。

三段:王幼宸、金亚贤、陈藻藩、吴浣、邵继濂。

初段:董文渊、朱郇膏、范德民、王德深、陆曙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段6人,是在日本棋手来中国之 前已被内定要授予四段。其它棋手则根据这次访向时的战绩分别授予段位的。

1937 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长城内外战火连天,各地的围棋组织纷纷瓦解,棋手们各散东西。后来在沦陷区上海、汉口、青岛、开封等地又相继建立了一些零星的围棋组织。此外还有两个以汉奸政权名义建立的棋院:

1941年,东北满洲国推出「满洲棋院」,又称「日本棋院满洲别院」,棋院的理事长等均由日人出任,曾举办过「全满围棋选手权战」。1943年,伪华北临时政府又搞了个「华北棋道院」,由王克敏挂名总裁。

大致可以说,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一流棋手尚无一人达到日本专业五段的水平。这次日本棋院对我国棋手授予段位,潜在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内仍以这次段位获得者的棋力水准,作为比较棋力的,「尺度」,用以衡量其它棋手所 达到的棋艺等级。濑越、吴清源这次访问以后,由于抗日战争接近最后的关头,日本棋手不再访问中国。据记载,11943年间魏海鸿、 王幼宸曾战胜居住上海的日本上田一郎四段。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都遭受严重破坏:日本面临着重建国家的向题,而在中国,又开始新的内战。由于这种种因素,中日两国的围棋交流暂告中断,从1945年至1949年间,中日围棋界基本没有什么交往。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遭遇尴尬
2002: 继海,祝你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