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3赛季结束后的夏天,当马刺参与到追逐新泽西天皇后卫杰森基德(Jason Kidd)的行列,只有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冷眼旁观。一名记者很不识相的上前询问正在停车场准备回家的他:“帕克先生,你对于基德的到来有什么看法?”帕克(Tony Parker)冷峻的面容毫无表情:“没有看法,没有任何看法,这会是一个错误,仅此而已。”然后便上车扬长而去。
帕克在恼火,尽管不露于声色,可是,谁都知道他在恼火,而且,他也有足够的理由恼火:管理层漠视了他的存在价值。这个被忽略的指挥家,究竟带给了马刺什么?稳健的后场?稳定的助攻?稳固的防守?稳妥的发挥?这都是看得到的数据,还有很多隐含在数据背后的故事,藏匿了一个影子般的杀手辉煌。
浮云对清风
如果要在现役的控球后卫群体中挖掘出最佳的人选赋予“天下第一”的名号,候选人会有很多,首先映入脑海的无疑是新泽西的基德,紧随其后的似乎还有纽约的马布里(Stephon Marbury),新奥尔良的戴维斯(Baron Davis),森林狼的卡塞尔(Sam Cassell)和达拉斯的纳什(Steve Nash),不过经过这一番搜肠刮肚的冥思之后,人们似乎还是会想起马刺的后场还活跃着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个子帕克。和上面列举的大腕不同,帕克似乎永远不会显山露水,而唤起人们对于他的记忆,也更多是和马刺的大寨主“石佛”邓肯(Tim Duncan)联系起来。默默无闻的帕克之所以被冠以马刺二当家的名号,似乎更大程度取决于马刺除了帕克之外挖不出更有“二当家”潜质的大将,而并非真正由于帕克独当一面的实力得到公众认可。
帕克的能力究竟在何处?如果脱离了NBA官方网站言简意骇的书面化介绍,刨出一些深层次的数据也许可以说明问题。简单而言,对于控球后卫而言,助攻失误比是衡量完成组织任务质量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必须和助攻次数一起分析,才会显示出助攻的价值。而失误的定义一共可以分为四大类:进攻犯规(Offensive Fouls),传递失误(Bad Passes),控球失误(Ball Handling Turnovers)以及其他失误(Other Turnovers),其中传递失误的含义就是在将球传给队友时候因为对手的防守缘故造成的攻防转换。如果笼统使用助攻和失误的比例来分析控球后卫的组织质量显然并不严谨,真正的助攻失误比指的应该是助攻次数与传递失误的比例。基德在2003-04赛季前62战奉献587次助攻,相应的失误次数一共是200次,其中进攻犯规11次,传递失误153次,控球失误34次,其他失误2次,助攻传递失误比为3.84;“独王”马布里的助攻次数为74战663次,失误总数231次,其中进攻犯规16次,传递失误154次,控球失误61次,助攻传递失误比为4.31;“蜂王”戴维斯64战累计助攻492次,失误213次,其中进攻犯规23次,传递失误120次,控球失误70次,其他失误1次,相应的助攻传递失误比为4.1;“外星人”卡塞尔73战539次助攻,200次失误,其中进攻犯规31次,传递失误105次,控球失误62次,其他失误2次,助攻传递失误比为5.1;纳什69战贡献助攻591次,累计失误191次,其中进攻犯规14次,传递失误134次,控球失误42次,其他失误1次,助攻传递失误比为4.41;而帕克在本赛季前65战贡献出了365次助攻,同样出现了148次失误,其中进攻犯规14次,传递失误76次,控球失误58次,助攻传递失误比为4.8。(此处列举参照的仅仅是大多数球迷第一时间反应想到的一流后卫,全联盟助攻传递失误比最强的后卫也许有点出乎意料:“手套”佩顿,前66战助攻传递失误比接近6.5)。
转而言之,帕克在组织质量这一项上,仅仅稍逊于老而弥坚的佩顿与卡塞尔,甚至还遥遥领先于基德和马布里。如果把助攻传递失误比抛在一边,仅仅观察单场的控球失误率,基德的0.55,马布里的0.82,戴维斯的1.09,卡塞尔的0.85,纳什的0.61,会发现帕克为0.89差距不小,可这个差异的存在,分析帕克的得分手段就不难得出答案。
分解球员的得分结构,无非两大类,一种为非常规得分,也就是比赛停钟阶段的罚球得分,另外一种就是比赛进行过程中的常规得分,而比赛进行过程中的常规得分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其一,跳投得分,指的是球员所有中远距离投篮得分;其二,内线得分,也就是禁区内得分,通常包括强打,内线空手接球上篮和带球突破三种,反映在后卫身上主要是空切得分与突破得分;其三,扣篮,这是有别于一般得分的得手手段,命中率相对要高。基德的得分结构划分为:跳投得分占78%,内线得分占21%,扣篮得分占1%;马布里跳投得分占67%,内线得分占32%,扣篮得分占1%;戴维斯跳投得分占70%,内线得分占27%,扣篮得分占3%;卡塞尔跳投得分占89%,内线得分占11%;纳什跳投得分占75%,内线得分占25%;而帕克的跳投得分占68%,内线得分占32%。
帕克在内线得分上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控球后卫,可以和弹跳高度惊人的马布里并驾齐驱显示了他的得分手段很大程度依靠突破,而事实上帕克的弹跳素质上并不如马布里和戴维斯这类可以空中随意扣篮的黑人球员,只是凭借地面移动速度与娴熟的技巧强行切入,这势必形成突破过程中受到大个子球员干扰较多的现象,因而不难得出帕克单场控球失误率较高的结论。
数据的表面化,掩盖了帕克的真实效率,从帕克本赛季的14.7分5.5助攻的确没办法和基德等顶级后卫做参照物,可事实上,正因为这个法国小伙子能够更顽强的高效率完成教练交付的组织任务,才会有马刺冠军梦想的实现。而客观而论,和那些一力承担全队成败的后卫们相比,帕克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关键时刻的发挥和稳定性上,毕竟,他还年轻,还只不过是联盟中的“新人”。
以静制动
对于帕克来说,马刺是有“知遇之恩”的明主,2001年首轮28顺位的帕克能够不到20岁就带上无数球员梦寐以求的冠军戒指,马刺的栽培提拔不可低估。而马刺带给帕克的,除了戒指之外,还有经验与大局观的培养。应该说,2001年是一个新秀的灾年,从状元布朗(Kwame Brown)带头开始,大多数新秀球员不知所谓,和帕克同一辈参加2001年选秀的球员中,仅有加索尔(Pau Gasol,探花,目前为孟菲斯灰熊首席内线),理查德森(Jason Richardson,第五位,勇士队,依靠全明星周末两度荣膺灌篮王出名),杰弗逊(Richard Jefferson,第13顺位,目前和基德、马丁一起组成新泽西铁三角),伦道夫(Zach Randolph,第19顺位,现在作为开拓者首席球员,得分篮板领袖全队)这四位球员的成就可以被称之为超过帕克或者和帕克并驾齐驱。但是不同的起步基础决定了帕克出人头地的难度更大。加索尔,理查德森效力的都是新兴球队,灰熊和勇士的年轻化让每一个参与球队建设的新人都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本身实力不俗的他们在球队中位置得以迅速稳固;杰弗森效力的新泽西网队使用的是小个子速度阵容,基德马丁虎视眈眈但第三点基德尔斯(Kerry Kittles)球风偏软,杰弗森到来刚好对号入座,且快打旋风的球队战术体系入乡随俗,自然而然适应得更快。
而帕克来到马刺却注定不可能有当家作主的机会。经历了2000-01赛季季后赛惨败给湖人,马刺痛定思痛,总结阵容缺陷的关键在于后场的薄弱,或者说,马刺的后场缺少的不是火力点,而是一个能够带球,能够远投,并且能够在内线球员受制于包夹的时候杀入内线撕开对手防线的后卫。可对于马刺而言,帕克是完全陌生的名字,所有的新秀报告与球探情报都显示着这名球员在法国的经历,1999年之前效力法国蒙圣安南队,同年签约法国PSG赛速队一直呆到了参加选秀,被认为是欧洲篮球未来的希望,同被认为是法国篮球史上最强的球员之一,而根据NBA对于缺少美国本土篮球经验的海外球员选秀历史来看,很多海外的辉煌一旦踏足NBA之后都会化为泡影。把赌注压在不过19岁的小个子后卫身上是一种胜算并不大的赌博,成功的话,马刺将会为邓肯装备值得信赖的外线装甲,一旦失败,则可能一年心血付诸东流。
在帕克到来之前,马刺执行的战术方案是“双塔”,邓肯与罗宾逊(David Robinson)联手海拔足够让所有的内线组合折腰,就算是禁区无敌的鲨鱼奥尼尔也需要忌殚几分。在进攻上,邓肯为主罗宾逊为辅,无论任何一个站到高位投篮,另外一个都可以在挤入内线伺机进攻篮板,并且牵制对手防守球员不敢太过倾巢跟进到外线,“双塔”杰出的篮板能力与牵制能力不仅仅保障了进攻篮板与二次进攻得分,更让对方的内线往往顾此失彼应接不暇;防守上,邓肯有非常强的单兵篮板能力,而罗宾逊尽管不复当年之勇,也依然保持了良好的防守状态和篮板经验,一旦进入双塔开始互相补防,就会把马刺禁区化作金汤铁桶,任何打算凭借一己之力蹂躏马刺的痴心妄想都被证明是镜花水月。这种古老而传统的战术,从1998年邓肯加盟马刺并且获得新秀年总冠军戒指开始,几乎每场球都在雷打不动的忠实执行,直到2000-01赛季,征战NBA达到12个赛季的罗宾逊开始状态下落,特别是进攻稳定性上慢慢显出疲态,这才给其他位置实力平平的马刺敲响了警钟,更是季后赛阶段冲刺后继无力的根源。必须未雨绸缪建立以邓肯为首的全新核心团体,一方面可以让伤病累累的老将罗宾逊少许喘息,另一方面平稳的过渡防止罗宾逊退役后邓肯立刻陷入孤掌难鸣的危机,且球队绝对不可以等到球员断层的现象浮出水面才致力于解决问题而更应该把致命伤扼杀在摇篮。帕克就在这样的微妙大气候下步入马刺的更衣室。
帕克的处子赛季并不能够完全交出满意的答卷,场均29分钟内9.2分4.3助攻勉强不让人失望而已,可是波波维奇对于自己的眼光深信不疑,帕克将会是马刺后卫线上的一颗重要棋子。从帕克开始担任先发组织后卫的那一刻开始,罗宾逊更多的走向后台提供经验支持,在场均29.5分钟等同于2000-01赛季的29.6分钟的前提下,出手次数由原来的10.2次下降到了8.6次,命中率方面却从48.6%提升到了50.7%,邓肯出手次数却从17.1次上升到了18.4次,命中率也从49.9%提升到了50.8%。内线双塔转型为石佛为首的大手笔一促而成,依然保持着内线垄断性优势却获得了更高的进攻效率,而这个过程的执行者就是帕克。当罗宾逊相应的往三秒区外移动为邓肯拉出无球侧单打空间的时候,帕克需要用最直接最完美的手段把球送到邓肯的手中然后迅速内切或者横向移动,以便单兵进攻能力一流的石佛可以选择进攻抑或重新把球送到空手切入的队友手中完成得分。
这是一个传统篮球范畴而言非常容易的举动,至少,80年代早期大多数围绕内线大个子展开阵地战的后卫都可以把这一手功夫玩得驾轻就熟,可是,当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全联盟内线球员空前匮乏的时刻开始,绝大多数后卫更多习惯于反复外线倒手或者突-分的快速传递,却忘记了阵地篮球战术应该如何高效率的执行,尚不到20岁的帕克可以把这种稍具复古意味的战术执行到位,不得让人对于其篮球悟性击节叫好。同时,教练波波维奇的得意神情溢于言表,大有恨不得分身一个自己拍着自己的肩膀大声表扬:“老波,真有你的!眼光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