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季茛珐: 叽叽歪歪 - “某国首都口音”之由来 - 略与体育有关
送交者: 季茛珐 2013年04月11日21:17:12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前几日与夏伯阳兄讨论英语学习,想起写点这方面的经历。


在“春夏秋冬”之中,曾提到“过去学习英语只重口语”,无详细叙述。又道“某国首都口音”,更是语焉不详。这次把来美国后前几年中学习英语的经历叽叽歪歪一下。


我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全归功于我的导师刘易斯教授(以下称“刘导”)的鼓励鞭策帮助。刘导是半德国血统,爱好文学,年轻时喜欢参加话剧演出,对语言甚是看重。他经常提醒我学好英语的重要,并给我切实的指导。刘导之外,有两位女性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一位是七十多岁的志愿英语辅导员拉芳老师,还有一位是我的师妹琼。时间上来说认识琼早,所以先从她说起。


琼来自密苏里。她的的父母都是德裔,所以她是全德国血统。琼来后就成了我的同桌。我们之间的关系比较特别。不了解的人以为我们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总在一起说话,打球总是同队,等等。其实我们相互了解很少,说话都不谈自己如何,都是些空想幻想或“哲学”类的东西。我LD跟琼算得上朋友。我对琼个人的了解基本都是从LD那里来的。


琼在跟我说话时有一个习惯:我一句话中如有英语错误,她会把这句话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重覆一遍。这个可能跟她的父母都是小学英语老师有关。我则会把她这句正确的话再重覆一遍。我们在一起说话的时候很多。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我的话被琼纠正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们之间轻松的笑话玩笑话逐渐增多。这是我英语进步的初始阶段。


后来我LD通过政府某部门联系到一位志愿英语辅导员(一法国血统女孩),每星期教她两次课,一段时间学下来觉得收获很大,建议我也试试。我用同样方法,联系到了拉芳老师。拉芳老师只在周日白天教课。我向刘导请示,可否工作时间去学英语?刘导说这是好事,如何不可以。我于是开始跟拉芳老师学上了。


拉芳老师七十多岁,比她年长很多的丈夫已去世多年。她是挪威血统,却有个法国名字,并且对法国特别感兴趣。她爸爸一次世界大战时是军人,被派往法国作战,对法国有非常好的印象,所以给她起了个法国名字。她家里有一辆精心保养的老旧自行车,是她丈夫1924年巴黎奥运会参赛用的。可惜她自己没有去过法国。也没有去过挪威。


拉芳老师慈眉善目,很有耐心,教课十分认真。开课后她认为他们的统一课本对我来说程度不够,于是决定每次用15分钟学完1小时的课,余下的时间学别的。她那时正在写家史,就把家史拿来跟我讨论,告诉我写作的思路,如何遣词,等等。她又特别关心许多社会问题,政府政策,等,经常就这些给议员官员写信。如何写这些信,以及分析收到的回信,也成了我的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我也是从那时候起大量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也迷上了英文歌。再次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我的英语进步进入加速阶段。


师妹琼因某种原因终止学业,离校而去。我的同桌变成了一位华裔小妹妹。小妹妹高中时就在某有档次的数学/科学大赛中取得佳绩。其人甚是诚实可信,又聪明勤奋,彬彬有礼。她总是来去匆匆,坐下来的时候不多。她偶尔坐下,我也不去打扰她,让她安静看书。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都是由她的形象引起的。这小妹妹高个子,鹅蛋脸,柳叶眉,大眼睛,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微笑。她又是网球滑雪高手,其身材可想而知。她来后不久,每天就都会有若干男孩以种种借口,前来串门,我屋门坎开始不堪重负叫苦不迭。可是小妹妹经常不在。洋人扑空,往往说声“古德拜”就走。亚裔扑空,还要跟大哥我客气礼貌一下,寒喧几句,更试图向我探听小妹妹动向。有一华裔小弟,几乎每回都扑空。后来我觉得他是故意的。因为他口吃,不敢与小妹妹说话。可是他又要来看看。一定是很矛盾的心情。一次华裔小弟见我跟老中说话,眉飞色舞, 后来问我:你中国话说得真好,是从小就学的吗?我大惊。这是第一次有人把我当ABC。当然因为他口吃,我们之间的对话都很简短,他还没有机会发现我真实的英文水平。但这一件事对我仍然是极大的鼓励。


于是,英语学习更加努力。内容加上小说朗读诗词朗诵。最大的进步,是来自“电影学习”。把电影看熟,掌握每一句对话,最后分段加以模仿。第一部攻克的是“飘”。过程十分艰苦,但收获是巨大的,一举打下我南方口音的基础。重点攻关的还有英国奥斯卡获奖片“烈火战车”。特别喜欢主人公李爱锐。这个“苏格兰飞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巴黎奥运会冠军和华北运动会冠军,在影片中的形象十分感人。当时曾将片中李爱锐的话大量背下,再进行模仿。有时想,不知拉芳老师的丈夫和李爱锐在巴黎是否曾相遇?是否看过彼此的比赛?学完“烈火战车”后,朗读英国小说就一律模仿英国口语。


某日饭馆就餐,遇郡长候选人。候选人来吃饭,顺便与选民及潜在选民打招呼寒喧亲切交谈。他问我是否投票。我说我不是美国公民,自然不投。他说:“你果然不是美国人。听出你口音来了。”我说:“正在努力学习美国口音。过几年你就听不出我口音了。”他说:“为什么?难道你觉得美国口音好听?你不觉得你的口音让你显得与众不同吗?我在伦敦生活过五年,就喜欢上了你这种口音,可惜自己没学会。”这是第一次被人当BBC。那次没有投票权的我跟候选人着实聊了不少时间。


我的学习英语的努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停止,英语水平迅速退步。网上的大量中文的东西,吸引力太大了。


去年一从事文化工作的美国朋友说想写小说,问我有无兴趣参与,我表示无兴趣。我说我的英语水平下降太快了。毕竟是很大岁数了才自我强行灌输的,根基不牢。


想当年初识“小秋”,不仅是力和美的碰撞,也有伦敦口音和纽约口音的碰撞。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啼血之战:牛腰 vs 密瓦鸡
2012: 老骨董: 老骨董讲故事(十):说茶
2011: ShunShun: 还是八卦一下我和小扎的亲密
2011: 传谣:日本核电站事故升级到7级,和切
2010: 折腾一下:《太平洋》前五集小感
2010: 吗的歌吧的,还有人在吗?
2009: 一觉醒来看排名,姚饭梦想要成真。
2009: 万维记者傅芮岚,一个极肤浅,哗众取宠的
2008: 4月9日我们紧跟火炬--旧金山奥运火炬接
2008: 再回 自由人安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