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弯刀
万维读者网 > 竞技沙龙 > 帖子
紫荆棘鸟: 闲扯几句方言:从周老虎打篮球说开去 (下)
送交者: 紫荆棘鸟 2013年08月05日11:36:29 于 [竞技沙龙] 发送悄悄话
继续无知无畏地胡掰。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批评、补充,包括潜水的。歪?记得曾经在某个地方见人解说什么是“倒犯”,我看得一愣一愣的,全然不得要领。我知道那是真功夫,而解说倒犯的是那位平素不怎么发言的。

上次没整完,准备第二天续写的。当然,若像上次那样比较官话和南方方言哪个更像中古汉语的承传者 (矮子里面拔高子),对入声字的追踪比较,自然是少不了的功课。可惜芹泥随后说,江淮官话的入声分为阴入和阳入两调,假老道又说粤语的入声分为阴入、中入和阳入三调,而且像 p、t、k 那样的清辅音尾巴消失了但是要说得“吞吞吐吐”,弄得我头都大了。这里只说几个简单的事实,草草应景,然后看能否八卦一番。

上次最后说到了声调,今天继续胡掰声调。上古汉语如何发音,是很难弄明白的,但是中古汉语 (大体对应隋唐宋时期) 则不一样,这得感谢那些韵表,特别是切韵和广韵。写过古诗词的至少都听说过这切韵和广韵,因为诗韵的正宗平水韵、词韵的正统词林正韵,实际上就是从切韵、广韵等“简略”而来的。,而整个中古韵的主线,实际上就是
        切韵 ----广韵
切韵成于隋代,如果说它是“民科”的产物,那么成于宋代的广韵则是大而全的“官科”产物。如果将主线“切韵 ----广韵”稍微扩充一点内容,那么基本上就是:
        切韵 ----唐韵 ---- 广韵 ---- 集韵

切韵虽然不是官府制定的,但是参与切韵制订的是当世几位知名学者,所以它一直享有汉语韵书“开山祖师”的地位,而广韵就是当世 (宋代) 的“集大成者”,它收录了几万个汉字,将它们分成了 206 个韵部。而现在更为人所熟悉的平水韵、词林正韵,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广韵的简略版本,我猜主要原因是广韵过密 (共 200 多个韵部),而平水韵只有 106 个韵部,少了一半。对格律要求宽松 (相较于唐诗) 的宋词而言,词林正韵的韵部更少,只有十九个 ----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十九个,考虑到唐诗宋词平仄韵不混押的特点,词林正韵前十四个韵部是同时包含平韵和仄韵的 (包括上声和去声,在宋词中通用) 的,后五个韵部只含入声 (算仄声),所以就押韵而言,词林正韵实际上有 2*14 + 5 = 33 个韵部,无论如何这比平水韵的 106 个韵部宽松多了。

前文说过,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 (例如阴)、阳平 (例如阳)、上声 (例如好)、去声 (例如去),有时也叫作一、二、三、四声 ---- 说句题外话,其实这里“上声”这个名词取得不好,即使对中古汉语而言也是这样,因为“上”字在切韵、广韵里是个多音字,其一是上声,另一是去声 (并且主要是去声),当然这是题外话,尽管我有些纳闷古人为啥称这个声调为上声 ---- 在切韵、广韵中也有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看到区别了么?除了具体的汉字声调变化外 (例如“上”字,中古韵是多音字,上声、去声,现在普通话里是去声,而在湘方言里是“坏声”;“隐”字在中古韵里是上声和去声,现在成了上声),整体上的主要区别是:

1) 入声字在北方官话中的逐渐消失。入声字的消失,是在近代汉语这个时期发生的 (元、明、清)。不过南方方言大抵还保留了入声字的部分特征,少数官话体系的分支也保留了这个特征。举例 (根据网友们提供的一些信息):
    1a) 湘方言保留了入声字的声调,但是 -t、-p、-k 等清辅音尾巴完全消失;
    1b) 粤语 (假老道提供信息):入声进一步分化为阴入、中入和阳入三调,三个清辅音尾巴要说得“吞吞吐吐”;
    1c) 江淮官话 (芹泥MM提供信息):入声进一步分化为阴入和阳入两调。不过据我所知,江淮官话在官话体系中属于很特殊的一类,其归类介于官话体系和南方方言之间;
    1d) 日语、越南语因为曾受汉语的熏陶,至今还保留了不少入声特征。

2) 中古韵中的平声字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调。中古韵是没有阴平阳平之分的,例如切韵中的巴、麻的声调和韵母都完全相同,而现在一个是阴平、一个是阳平。平水韵虽然有“上平”、“下平”之分,但那和阴平、阳平毫无关系,不过是因为平声韵部有三十个,相对于上、去、入韵部多了点,而人为地分为上平(十五个)和下平(十五个)而已。有的地方称阴平为上平、阳平为下平,这是不对的。阴平和阳平的兴起和入声的消失,大体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 (亦即近代),区别是,平分阴阳几乎渗入到汉语的每个地方,而入声的消失大抵局限于北方官话地区。

累死了,管它是不是显得嘎然而止,俺都得打住了 ---- 其实打住的根本原因是俺写不下去了。想来想去,俺还是决定布置道思考题来做个结尾。这道思考题就是,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利弊。这个问题一直有些争论,尽管以支持推广的占据上风。不过它既然能引起争论,这就表明强行推广普通话是利弊皆俱的。若从更具体一些的层面看这个问题,那么“结论”会更加让人信服一些:
1) 从语言和文字在表达和交流功能 (也应该是主要功能) 来看,“交流”无疑是支持普通话推广的,表达则未必。实际上,表达还应该偏向于否认普通话的推广;
2) 从其它方面看,例如历史文化传承,包括诗词等,答案似乎是否决的。

现在就另一简单得多的问题:汉字书写的简化 (由繁体字简化为大陆现在的简体字) 的合理性,其实都有争议,何况复杂得多的语言。事实上,汉字从繁体字简化到现在的简体字,并不改变汉语本身什么,因为那种简化基本上是一对一的简化,纯粹书写上的简化。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何朗诵毛泽东在文革前写的“念奴娇•井冈山”。因为篇幅,这里只说韵脚的发音,一共八个字:岳、阁、跃、绿、肉、覆、昨、礴、落。这八个字,若用新韵、普通话朗诵,就完全不押韵了,而且平声、仄声都混杂了。但是在词林正韵 (基于宋代的广韵) 里,它们却是押韵的,那就是通押第十六韵部:入声:三觉十药。这些字都是入声字,在唐宋中古韵中大抵发音如下。注意这些字的声调都是一样的:入声,都带有个清辅音尾音 -k (大抵类比于现在北京的普通话中的 -er -儿 这个尾音)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ngak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gok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jok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liok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可能是 fok)
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dzhok
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bok
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luok

在湘方言中,除了“跃”大部分人念去声 (yao-4)、一部分人念入声 (yo-*,* 表示入声),以及“昨”大部分人 (特别是年轻人) 念阳平 (zo-2)、少一部分人念入声 (zo-*)外,其余的字都是念入声。另外“跃”(对绝大部分人而言)、绿、覆的发音 (韵母) 和其余的字有所不同。其余五个字的韵母和中古韵一样:-o,但跃-ao,覆-u,绿-ou。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2: 中国女排第1局反超险胜韩国,不容易啊
2012: 看直播的来这吧
2011: 王蒙接受央视采访说了:领导先动的手
2011: 绿草茵茵: Lessing's AJGA Classi
2010: 来一个话题:为什么很多国家要去参加
2010: 靠,真猛啊。。。
2009: 扎伊尔^: 风云再起(4)
2009: 昨晚宾州GYM杀人有感
2008: 快乐园丁:《三国演义》访谈录
2008: 剑宁: 奥运的主场优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