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汽車評論 央視在3.15晚會上曝光了大眾DSG變速器的問題,之前在網絡上持續發酵的大眾7速雙離合變速器存在的問題終於登上了台面,曝光在中國廣大的電視觀眾面前,大眾汽車也許是國內最受爭議的國外汽車品牌,關於大眾汽車的爭論從未停止過,支持者頂禮膜拜,反對派嗤之以鼻。當然,在中國也不乏對大眾品牌有着理性認識的人士。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大眾汽車,它是中國汽車產業的開拓者?還是憑藉民眾對品牌的信賴去獲取巨額利潤的“奸商”?還是兩者兼有?
作為大眾汽車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中國市場為大眾貢獻了將近一半的企業利潤,中國對大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眾在今年1月份中國國內的銷量也出現了大幅上升,上海大眾1月銷量達到160018輛,一汽-大眾的銷量則達到140638輛。儘管兩家企業都將去年12月的部分銷量預留到了今年1月份,但對於其他的合資品牌來說,大眾在中國的市場地位暫時還是無法撼動的。
在中國,大眾旗下多款汽車都需要提前預定,等幾個月並非新聞,4S店加價提車現象相當普遍,傷害了中國消費者對大眾品牌一直以來建立的好感,近來,新車型的簡配更一些人士對大眾汽車這種好感漸漸消減,追捧逐漸演變為“討伐”。大眾的高價低配讓網友戲謔大眾最值錢的就是掛在車頭的那個商標。更有網友拿出北美市場大眾的銷量遠不敵日系的銷售數據來說明大眾汽車並不咋地。大眾在北美市場的表現的確不如日系廠商,很多業內人士也在分析其中的原因,但不管怎麼說,市場份額少並不能說明產品的性能、質量有問題。這牽扯到大眾汽車在全球的市場資源分配問題,水土不服可能也是大眾在北美銷量欠佳的原因之一。
大眾汽車取得在中國的霸主地位並非一日之功,在中國深耕30多年的大眾總算應了那句老話:“付出總會有回報”。作為第一批來到中國的世界級汽車品牌,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大眾在賺取高額利潤的同時,在客觀上也為中國汽車產業以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抹殺的貢獻。
不要忘了,1984年,北汽和克萊斯勒開始合資生產的北京Jeep切諾基因為產品質量和油耗高等問題並沒有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同。與此同時,桑塔納和捷達穩定的質量卻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
長期以來,日系廠商的海外戰略尤其專注北美市場,對中國市場重視不夠,並沒有在中國紮根的誠意,只是以出口汽車為主。1982年,本田就開始在美國生產汽車,而到了1999年本田才和廣州汽車公司合資生產雅閣轎車。此時,大眾已經在中國紮根20年了。
在1980年到1984年期間,標緻汽車的虧損已經達到15億美元,經營出現了嚴重危機。1985年,法國的標緻來到中國就有轉嫁歐洲市場的經營危機的意圖,誠意不足的標緻讓中方合作者廣汽以及中國的消費者吃盡苦頭,最終合資公司以停產的結局而終止合作。即使這樣,中國市場標緻轎車的使用者不得不繼續高價購買標緻進口的零部件,而標緻汽車公司在合資終止之後還在輕鬆地賺取中國消費者的錢。
正是大眾汽車在30多年前的一個重要決策和紮根中國市場的誠意,讓大眾在當前歐洲金融危機的陰霾下能獨善其身。在中國,即使對汽車一竅不通的普通消費者估計也知道桑塔納,這就是大眾的資本。也許美國消費者對大眾所有車型都一個面孔深惡痛絕,但中國消費者對大眾的“套娃”卻相當買賬。也許你對加價買大眾車的人不可理解,但這就是大眾在中國的成功之處。
當今的中國消費者對大眾產品的認知已經不再停留在桑塔納、捷達的階段。大眾對新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也是不遺餘力的,中國消費者對德國製造的嚴謹態度也是深信不疑。從這幾年大眾對市場的妥協來看,大眾也在改變,一些車型的做工不再那麼嚴謹,各種簡配的出現、用料也不如從前,消費者終於明白了,企業都是為了賺錢的,厚道總是相對的。
30年前紮根中國的決心讓今天的大眾汽車賺的盆滿缽滿,而憑藉中國民眾對大眾品牌的追捧,今天的大眾卻在冷落中國的消費者。有媒體指出大眾是在吃老本,但這種老本是吃不了幾年的。DSG出現問題對年銷售量達百萬級別的大眾來說算是小概率事件,但對消費者來說可能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概率事件。就在3.15晚會曝光大眾DSG質量問題後,大眾立即就致電央視,表示要聯繫車主妥善處理問題車輛。雖然央視憑藉自身官方媒體的身份讓大眾承認了DSG存在問題並作出維修承諾,但如果汽車質量問題要經過國家電視台曝光才肯解決,那麼消費者的處境就可想而知了。
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廠家處理問題的態度和決心。大眾的DSG事件說明,產品出現問題,光靠廠家的良心是遠遠不夠的。從目前DSG問題的處理情況來看,大眾算得上是“奸商”,但是又誰在縱容大眾成為奸商呢?任何企業都要遵守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但如果法律法規不嚴,有法不依,消費者又該如何面對呢?
聲明:本文系鳳凰汽車獨家稿件,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鳳凰汽車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