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股市風云:德國和日本
作為二戰中的主要戰敗國,德國和日本股市表現會如何?兩個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其股市也同樣充滿智慧。
一、德 國
1、德國戰前經濟
自19世紀末卑斯麥執政以來,德國開始靠舉債建立軍事能力,而靠戰爭掠奪的戰利品償還債務。到1914年,德國是個富強的國家,擁有強大的海軍,世界最強大的陸軍。因此,皇帝和財政部都有信心能夠迅速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們認為以前那種舉債—軍武—還債的模式能夠繼續下去。只有股市充滿智慧,毫不掩飾的懷疑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隨着戰爭陰雲的逼近,股價一路暴跌。1914年1~12月,德國股市實質大跌41%,年底完全休市。
德國金價計的股價指數1918~1930年
資料來源:全球金融資料公司
事實證明,股市的預測完全正確,1918年德國作為戰敗國簽署停戰協定。此時,德國政府負債纍纍,還要支付戰爭賠款。於是德國開啟印鈔機,自然逐步陷入惡性通脹。德國股市此時重新開張,但短暫回升之後,迅速崩盤。1923年底,通脹已經完全失控。但此時,股市卻已見底回升,主要因為股價已經跌得太多,早就把經濟危機納入考量。可以說,投資大眾早就明智地預測到德國會在一戰中失敗,進而預見德國會支付巨額賠償導致國家破產和惡性通脹。
二十世紀初德國兒童在玩一文不值的紙鈔
惡性通脹導致社會動盪,百姓以手推車運錢去瘋狂搶購糧食,盜搶打殺、無處不在。大眾極度渴望社會秩序和穩定,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最終促成了希特勒的崛起。1929年~1932年大蕭條發生後,德國股市暴跌74%。
希特勒上台後,社會恢復了表面的秩序,股市開始回升,投資人開始預期新的德意志帝國即將誕生。希特勒對經濟一無所知,但他懂得交給專家來管理。由於德國工業基礎本身就實力雄厚,精於管理,精密製造為世界典範,加之軍事訂單,德國經濟在1938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二戰中的德國股市
在二戰初期,隨着德軍征服歐洲,大量戰敗國的財富湧入德國,德國股市大漲,到1941年秋,德國股市實質上已超過1910年的高點。
就在德軍大舉進攻蘇聯之前,更精確的說是在1941年秋季,德軍攻進莫斯科郊外、締造那場經典戰役之際,德國股市已經達到高點。雖然,此後的1942年軸心國打了不少勝戰,但德國的投資者卻早已失去熱情。難道是因為他們聽到東線士兵傳來的可怕故事嗎?但那時德國的媒體新聞遭受嚴格管制。還是因為希特勒的獨裁讓他們感到不安?抑或因為持有股票的德國上流階層對希特勒和納粹政權越來越不抱希望?
後來,我們通過史料得知,早在1941年秋季,就有高級將領策劃罷黜希特勒的行動。事實上,德軍進攻莫斯科是在1941年12月才真正疲軟,但在10月時,蘇聯的惡劣天氣就已經對毫無準備的德軍開始形成壓力。這時,德軍將領開始對攻勢感到不安,並和希特勒產生爭執。倫德斯特元帥就是在這時偷偷寫信告訴妻子:蘇聯的遼闊吞噬了我們。
顯然,投資者肯定是聽到或者察覺到了這些疑慮,並把這些疑慮考慮到股價中——雖然1942年夏秋,德軍仍是屢戰屢勝。當然,普遍的破滅是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才開始,此時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那場敗仗的重大影響。
斯大林格勒戰敗的消息傳出時,納粹政府擔心大家信心崩潰,立即宣布掌控股價,一直到戰爭結束。德國投資者想要賣出股票必須要向央行出價,央行給投資者支付的是國債——相當於資金還是存放在央行。到1943年春,德國經濟走向以物易物。人們開始聽到返鄉的士兵談起西線的可怕戰事,還有集中營的傳聞。大家愈來愈慌,開始擔心蘇聯攻入德國會採取可怕的報復,自然對希特勒也越來越不滿,但當時的德國是依靠蓋世太保的威脅恐嚇治國的警察國家。
德國CDAX指數1930~1950年
資料來源:全球金融資料公司
可以說,德國股市一次次具備驚人的先見之明,這就是群眾智慧的體現;即使在警察國家,股市亦然可以作出冷靜的判斷。1948年夏末,德國股市重新開市時,股價暴跌90%,損失相當驚人。投資人為國家元首的罪孽付出了慘痛代價。
3、戰後的德國股市
經歷苦難之後,1950年起,德國股市開始強勁反彈,此後十年實質飆漲10倍以上,每年以驚人的24.6%複利上漲。即便從頭算起,德國投資者從1900~1960年,每年仍有2.4%的回報率。這對一個連續兩次輸掉世界大戰、經歷殘酷的獨裁政權,又遭到蘇聯報復的國家來說,這個回報率依然驚人。很多老字號的優良大企業熬過戰爭,在1960年代蓬勃發展,如西門子和拜耳。重建期間,也有很多新興企業成立,幫助德國恢復了經濟實力,成為未來財富的創造動力,德國人民再次富有起來。
1950~2000年50年間,德國股市每年的實質回報率是9.1%,債券是3.7%,德國馬克兌美元升值50%,這真是驚人的逆轉!這種投資顯然需要耐心、信心和強大的勇氣才能支撐。
二、日 本
日本股市在戰前、戰中和戰後都與德國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日本是個混合高度資本主義及神道教傳統的矛盾國家。他們主張日本是唯一優越的民族,2600年以來沒有吃過敗仗。榮譽和勇氣是推動日本大眾生活的主要動力。當時,日本政治黑暗兇殘,首相、財務大臣、產業巨子被暗殺是常態。軍隊的訓練強調侵略和進攻,陸軍作戰手冊沒有章節說明如何撤退。
1、二戰中的日本及股市
1941年7月,英國、美國、荷蘭對日本實施禁運,切斷了日本的石油供給線。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開始計劃太平洋行動,先摧毀停在珍珠港的美國艦隊,然後趁着美國重建艦隊期間,奪取東南亞。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
隨後,英國最先進的兩艘戰艦在馬來半島被日軍飛機擊沉,眾多身經百戰的英國海軍不幸遇難。丘吉爾坦誠,這次災難是二戰期間對他打擊最大的噩耗(前文提到,英國股市卻並沒有丘吉爾那樣悲觀,早在1940年中就已見底)。1942年,日本不停徵服東南亞各地。1月初,馬尼拉投降。接着,馬來西亞淪陷,隨後是新加坡。十萬名英國士兵淪為階下囚,僅少數人存活——英國在東南亞建立的帝國大業消失殆盡。
必須要提的是,日軍當時準備充分:陸軍操練是全世界最嚴酷的,每天14小時操練,日本兵可以連續幾周天天行軍25英里,而且是負載自身體重2/3的行裝;海軍很早建立了現代化的航空母艦,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精銳的海軍力量;空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快、最靈活的零式戰鬥機,魚雷轟炸機飛速快,準度高。
開戰初期,美軍裝備相比日軍都要差一截,日本讓最優秀、最有經驗的飛行員一直戰鬥到被擊落為止;美軍則是讓優秀飛行員在戰鬥和培訓之間輪調,所以到了戰爭後期,日本飛行員的素質越來越落後。但在1942年,美軍飛行員多數是菜鳥,必須面對身經百戰的日本飛行員,所以,日軍在戰爭初期顯得所向無敵。
對應的,美國股市在1942年上半年陷入蕭條。相反,東京則一片歡欣。1939~1940年大部分時間,投資者感覺到日本正在崛起成為強國,股價一路攀升。1941年受到禁運事件影響,短暫低迷,但在珍珠港事件以及日本徵服東南亞期間,股市再次大漲。
然而,如前文分析,日軍不耐久戰。以珍珠港事件為例,乍看之下,日軍的計劃出奇的成功,其實不及預期。首先,偷襲激怒和喚醒了美國人民;其次,雖然美國有18艘軍艦受創,但多數是擱淺在淺水區,幾乎全部都可以打撈,僅需數月修復,而不是好幾年;此外,美國水兵傷亡很少,航空母艦也恰好出海執勤,未受影響。不過,上述幾點,大家是到後來才充分了解到。日本的海上優勢僅僅在半年後就結束了。
1942年5月,美軍用臨時拼湊的劣勢艦隊,憑藉破解日軍密碼的實力,美軍飛行員的勇氣和運氣,在中途島海戰擊敗了全球最優秀的日本海軍。日本損失4艘航空母艦,2,200名精兵,320架飛機,尤其是150名優秀的飛行員,對日本來說,這是毀滅性的打擊。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終於向世人證明它可以打勝仗,重創日本海軍的武士道精神和種族優越感。
自負的日本人難以承受這種羞辱,掩蓋真相,首相東條英機竟是在一周后才知道這場災難的嚴重程度,大眾更是知之甚少。當時的日本經濟和德國一樣,都是表面繁榮,依靠巨額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捏造而來。1944年,日本政府大量印鈔和發債為戰爭籌資,與德國一樣的惡性通脹降臨到日本。1943~1947年,日本實施股價控制。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後,日本經濟和股市徹底崩潰,股市休市。
日本股價指數1930~1947年(實質和名義)
資料來源:花旗集團;瑞士信貸;特雷西避險基金公司
由於資料數據不太完整,根據倫敦商學院的研究,1944~1946年日本GDP大跌46%,1940~1949年日本股市實質每年都大跌25.7%,1930~1949年日本名義物價膨脹3,280%,實質物價則下跌75%,債券也好不到哪去,同一時間,每年的報酬率下跌17%。可以說,在日本軍國主義好大喜功的二十年間,投資金融資產如同災難。
2、戰後的日本及股市
1945年秋,日本股市恢復交易。美國麥克阿瑟將軍主導日本經濟改革,儘管他似乎狂妄自負,但他實質上是日本的建國之父。他對日本展現出友善文明,施行自由民主、土地改革、廢除貴族,日本人民和天皇對占領勢力異常順從,重建非常順利。從1951年起,日本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期,股市從當年的85點大漲近40年至1989年12月的39,000點。
在日本,更長期而言,股票仍是不錯的財富保值增值方法。1867年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經濟成長始終比西方列強還快,但日本經濟比較多變,周期循環比較大。整個二十世紀,儘管日本戰敗,遭到占領,經歷三次長期大熊市,根據史密瑟斯投資諮詢公司的計算,日本股票年報酬率仍有4.6%。
由於資本主義(股市的核心)和投機心態早已紮根在日本人心中。早在1948年前,一些頗具遠見的投機客就預期日本終會再次崛起,成為經濟強國,以極低價買進大量股票,創造了巨大的財富。
日本225指數1949~1989年
資料來源:日經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