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信息時代改變了遊戲規則
送交者: 香椿樹1 2015年05月28日09:36:42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信息時代,改變了製造業的遊戲規則

handsetft

關於中國製造業的現狀,我強烈推薦大家讀一下這個貼子。西西河超級雄文———從過去的龍年看未來的中國

相信很多朋友已經都讀過了。

中國的工業,中國的製造業,已經不再弱小。這是一個基本共識。中國在短短十年時間裡,就完成了工業化,完成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夢寐以求的躍變。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中國的工業化過程,和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是基本同步的。

互聯網時代,在客觀上,加速了資訊的傳遞,降低了技術轉移的難度和成本。當然,也方便了山寨:)中國幸運的抓住了這個時機。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

美國人有技術、理念上的優勢,他們可以打造出超前的產品和服務(蘋果或是facebook,google這樣的革命性的企業)。他們吃了甘蔗中最甜的部分。而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只能陷入紅海的慘烈競爭。

中國企業顯然很適應這樣的競爭節奏。韓國人好像也還挺適應。

中國企業有市場優勢,人才優勢(後面會詳細說),資金優勢,效率優勢,產業鏈優勢,還有集群優勢。

中國企業比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能更快,更便宜,更大產能的提供產品,這就是中國製造迅速打敗發展中國家競爭的法寶。

中國經濟有足夠大的體量,在一個行業,往往會湧現多家巨頭,家電,手機,電信等行業無一不是有多家巨頭在同台競爭。中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不光要和外企競爭,還要和自己的國內同行競爭,激烈競爭會帶來大家技術和服務的迅速提升,這也加速了中國企業的成長。這個成長快到讓跨國巨頭們來不及反應,十年前,中國企業還是在中國市場挨打的小羊,一轉眼,日本家電,數碼,手機企業在中國市場基本死傷殆盡。中國企業甚至已經轉身殺向國外的藍海了。

結局,群狼下山,把其它國家那些孤獨的豺狗一一咬死。


中國企業發展的內部優勢:

中國企業仿佛在一夜之間強大起來了,騰訊的市值追近了facebook,阿里的規模也超過了amazon和ebay的總合。華為已經是全球電信業的老大,聯想成了PC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有85家世界500強企業(還沒有包括註冊地在香港的華潤等),而且每年還有數家企業在排隊等着進入。

中國企業有資金優勢,這個就不多說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經是全球第一,這中間大多數是信貸。中國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是全球少有的,大量天使投資者,大量的風險投資者給創業者們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中國企業有本土市場優勢,在中小國家,一個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瓶頸。本國的市場不夠大,企業沒有條件完成大量的積累,企業還不具備足夠的管理,資本,技術優勢去應對全球市場。

而中國企業不一樣,你吃下二三個省,企業規模就大到相當程度了,中國本土市場足夠大,容得下夠多的競爭者,同時有能力把這些企業培育到很大的規模。這些企業在經歷了本土的激烈競爭後,已經初步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大家看,當今全球十大手機企業里,有五家是中國企業,中華酷聯加上TCL和小米,都在紛紛開始進攻海外市場了。

中國企業還有效率優勢,這和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特點是息息相關的。在十年前,往往是國外的企業率先發布新產品。他們把新產品賣高價,從容的吃上一陣後,國內的追趕者才能在技術上追上來,吃點國外大品牌吃剩的殘羹冷炙。

而今天呢?鬥爭局面早就變了。以手機行業為例,中國人才的高性價比,加上中國人的加班加點的勤快。形成了毀滅性的力量。以前歐洲人設計一款手機,要二三年,中國研發人員加班加點,三個月給弄出來了,雖然東西沒有這樣完美,但是勝在技術新啊。你第一代產品剛上市,中國企業第三代產品都快下市了。這還怎麼玩?所以西門子不玩了,NOKIA也不玩了,愛立信不玩了,SONY,夏普,為首的日本企業也早就玩不下去了。日本和歐洲企業,不像美國企業占據着生態鏈的最頂端,中國企業從下向上攻,日本和歐洲先頂不住了。

國外大品牌沒有了吃肉的機會,肚子很快癟了,在安倍三支箭之前(大降日元匯率前),東芝,SONY,夏普年年巨虧數百億人民幣,三家公司加起來,每年虧掉的錢超過1000億人民幣。三家公司的市值,加起來,比不上一個聯想。

同學們,你們在10年前,想象過這樣的局面嗎?十多年前,你要有一個SONY、愛華的walkman或是CD機,是多麼拉風的一件事。當年,日本家電在中國市場,占了半臂江山。現在你再去市場上看看,還有多少日本品牌?連三洋和NEC都被中國企業收購了。日本手機,日本家電和手機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占用率只有不到10%了,反而是中國企業在日本本土打下了更大的份額。


在這樣的攻守之勢下,日本和歐洲憑什麼還維持這麼高的收入和福利?

中國各行各業的情況差得不多。基本上都是在爬坡和超越的階段。搞得好一點的,電信行業,華為已經是世界第一。搞得差一點的,汽車,到現在,還是被動挨打階段,但是目前也已經有上百萬輛的出口。本土企業也有大好幾百萬的年銷量了。

尤其很高興的看到,中國在半導體,LED,面板等方面,也在突破。在這些行業,也慢慢有了世界級競爭的參與者。例如在芯片行為,中國不光出現了規模的芯片設計和代工企業,甚至還發展芯片行業的上游,光刻機的製造能力。如果這個做起來,中國在這個行業的地位,就一下子越過了台灣,韓國,日本這樣的對手,直接面對美國了。

很多行業,其實都是這樣,中國企業都是直奔產業鏈金字塔頂而去的。這就是我說的,中國領導人和企業家的目光一向是星辰大海。

很多人看問題,喜歡反向看,但是我還是想說,人的世界觀需要正能量。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在所有領域都是最尖端的,美國不是,日本德國更不是。一個發達國家,只要在部分行業達到全球領先,就能保證國家收支平衡,讓國人過上幸福生活了。

一個日本,只需要有材料,鋼鐵,汽車,電子在撐着,這個國家就是發達國家的底子。韓國只要有電子,造船,鋼鐵,汽車,電子在,國民收入就低不了。甚至一個台灣,只要有IT代工這一招鮮,也能勉強算成發達經濟體。 中國經濟體量大一點,在40多個大的工業門類中,有個十個八個門類,出現世界級企業,並在全球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的話,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民的生活水平就低不了。

從目前來看,我能數出來的有這樣潛力的門類,已經超過10個了。只要國際形勢不發生大的動盪(大規模戰爭之類)。中國這些企業的爬坡是不會停的。。因為中國企業有自己特有的優勢。

我曾經在前面講過,一個國家能不能工業化,是這個國家能不能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個很重要條件。當然現在有一些發達國家,工業占比已經不高了,例如美國就是這樣。但是美國工業占比不高,不是說他沒有工業能力,相反,美國掌握了當今最核心的工業能力。看看intel,高通,看看GE,波音,就知道。美國所謂的後工業化時代,是他完成工業化後,爬到產業鏈頂端,開始放棄一些低附加值的東西罷了。美國吃了甘蔗最甜的部分,把其它皮肉讓其它國家分食而矣。

對於其它發展中國家而言,工業化,幾乎是他們邁向發達國家的必由之路。

巴哈馬(中南美洲島國,離邁阿密只有幾十英里的距離,可以從美國坐船過去),是世界上黑人為主的國家中,人均GDP最高的,這個以旅遊為主的島國,人均GDP達到2萬多美元,吸引美國的遊客來度假,是巴國的支柱產業。

但是這樣的國家,國際主流並沒有認可它為發達國家。相反,韓國在人均GDP只有10000美元時,就被經合組織吸納為成員國,成為公認的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這中間核心的能力區別,就是工業能力。


以前,很多學者,都在研究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

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開始後,往往產業升級不上去,經濟長期停滯,又帶來了社會的動盪,導致這個國家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無法進步成發達國家。大家可以參考一下泰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泰國在97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普及汽車,人均GDP相當於中國當前的水平,是當時中國的N倍。結果快20年過去了,泰國的人均GDP居然被中國反超了。)

很多西方學者給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開了藥方,說只有民主化,完全自由經濟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認為只有先這樣搞了,才能讓中等收入國家渡劫成功,羽化成發達國家。結果吃這個方子的國家,沒有一個成功的,通通毒死了。。。尤其是完全自由經濟,簡直是讓這些國家自己主動脫光了讓西方列強蹂躪。這樣的搞的國家,自己的民族企業,基本上死光光了。

二戰後,大家公認的,從中等收入成功躍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只有亞洲四小龍和以色列。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經濟躍升期,沒有一個是真正的民主體制。

新加坡,叫成李家坡也沒有錯。反正很多海外華人都這樣叫。台灣經濟騰飛是蔣經國時代,一樣有五年計劃,當時還是一黨制,還有戒嚴。台灣是1989年以後,才開放黨禁報禁的。。。香港當時是港英總督時代,和民主化有毛關係?韓國經濟崛起時代,還是軍人獨裁政府呢。相反,新加坡,韓國,台灣的如今的大企業,幾乎都是專制時代,由當時的企業和領導人發起或是推動的。好了,我的結論來了,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一個偽命題。不值得再討論和研究。對其它發展中國家,也完全沒有借鑑意義了。


以前保8是為了保就業,因為每年有2000多萬勞動力加入就業市場。80年出生的人口是2500萬,且50年代人口高峰出生的人還沒有進入退休時間。現在呢?90年後出生的人口,每年只有1500萬左右,50後開始大量退休。

新增就業壓力早就沒有這麼大了。甚至在局部出現了勞動力緊張。所以國家可以從容一點發展,考慮一下結構調整的問題。處理一下房價等問題。

中國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濟體,出口占國民經濟很大比重,內部消費占的比重也不小。不要拿美國或是其它國家的經驗來套,一個都套不上。

中國現在是工業國,只要中國的工業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是上升的,那中國經濟就依然是上升期。從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最近幾年,中國企業的產業爬坡還是比較順利的。手機行業,全球十強里,有6家中國企業了,供應商方面,自己的芯片,自己的屏幕面板,自己的傳感器都已經建立起來了。這樣的競爭格局,相當於遼瀋戰役基本上打完了。


在家電行業,中國家電已經全面起來了,三大戰役基本上已經到淮海戰役階段了。

日本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只有不到10%了,甚至還比不上中國企業在日本的占有率。在上游供應鏈方面,中國企業也用上了自主的芯片,自己的面板(京東方)。這樣的案例在數碼,PC,手機,機械等行業是比比皆是。

中國這些年崛起了不少產業,挖走的是誰的市場份額?是日本的,台灣的,韓國的,歐洲的。他們的企業困難不困難?更困難。要是不困難,他們會白白反這些份額交給中國?大家斗得很厲害,東亞各國的產業對位競爭很厲害,我們的企業吃力。他們更慘。前幾年,東芝,夏普,加SONY,三家公司每年加起來虧損1000億人民幣以上,每個賠掉一個世界500強。2000年,日本有120多家世界500強。到去年,只剩下了62家。問問什麼叫負增長,什麼叫不景氣,這才叫不景氣。

中國從2000年的11家,增長到現在的85家,還沒有算上在香港註冊的華潤等。這些年,外媒年年說中國崩潰,年年說企業經營困難。結果呢?

微觀上有企業經營不下去是正常的。產業在不斷升級淘汰呢。當地政府沒有扶持,沒有策劃產業鏈的,自然會遇到經營困難,會輸給已經形成產業集群地區的企業。像一個深圳,周邊一個時車程里,你能找到任何要的手機組件,一個電話打過去,三個小時裡,你要的配件就送到你廠里了,價格還有很多選擇。這樣的產業鏈優勢,別說外國企業了,外省企業也競爭不過啊!你這個省沒有這樣的優勢產業集群,你還死死的不轉型,不轉移陣地,借再多高利貸也是熬苦日子啊。

每個地區,都要形成這樣的產業優勢集群,才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現在是信息時代了,當年單兵做戰的模式已經過去了,技術優勢的差距已經非常小了,企業經營,要看理念,效率,產業鏈整合的能力了。那些跟不上社會進步節奏的企業,自然會被淘汰。所以不要看到關掉一些企業,就感覺經濟不行了,感覺政府要給他續命了。

淘寶起來了,自然會關掉很多零售小店家。餘額寶等各類寶起來了,銀行部分業務自然會受到衝擊。有新的產業興起,必然會關停一部分老企業,當局要做的是,正確引導新產業在全球形成優勢競爭力,同時減少老產業淘汰對社會的衝擊。

我還是看好中國企業的走向的,只要中國工業能力在上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競爭力上升,中國就差不到那裡去。現在中國的經濟是不是最好的時候,但是遠遠好於全球大多數國家的狀態。

————————

關於產業鏈與市場規模方面論述比較詳盡合理, 但是, 作者忽略了另一個問題, 產業鏈形成與生存除了需要市場規模外還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  穩定環境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狹的社會穩定和廣義的產業穩定。  社會穩定容易理解, 烏克蘭那樣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也會寸草不生, 南非那樣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也會去工業化。 廣義的產業穩定才是中國成功的核心。  陳雲的鳥籠經濟理論確實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經濟理論。

作者也沒有提及中國所面臨的危險。 那就是在正常貿易規則無法獲勝的條件下,流氓會作弊,改變規則,賴賬,直到掀翻桌子。 中國製造業僅僅威脅日本歐洲還問題不大, 因為他們都沒有流氓的磚頭在手, 而中國金融業干擾了美國竭澤網魚的洗劫過程, 而美國感覺到生存危機的時候, 掀翻桌子的衝動是不可避免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高手總結的炒股七個技巧
2014: 英國啟用新鎢礦 或削弱中國對鎢支配地
2013: 吳迪:美聯儲退市和美股困境
2013: Tesla 今天突破$100,近期很可能要
2012: 想聽聽大夥的意見與建議
2012: 美國“最聰明的人”怎麼賺錢?
2010: love陽光:量價背離,不會有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