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
機器和人搶飯碗,毫無疑問,這是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的常態。每一次產業升級,機器搶人飯碗的這個話題,始終都會被熱烈地爭論。
先從200多年前發端於英國的工業革命說起。那個時代之前,人工紡織養活了很多工人,靠着這職業養家糊口。織布機和蒸汽機的出現,讓英國社會一下子出現了大量的失業工人。而當時的英國社會,並沒有建立起對應的失業保障制度。失去工作的工人,把滿腔怒火泄到了機器之上。他們開始進行有組織的抗議示威活動,表達對現狀的不滿,希望回到工業革命之前,那個他們的手藝被廣泛重視的時代。
他們以奈德·勒德為精神領袖(被後世稱為勒德分子),除了抗議示威,還衝入工廠,驅趕工人,打砸機器設備。當時著名的詩人拜倫,還曾經寫詩為他們辯護。
當然,資產階級代表的英國政府,最後出兵鎮壓了他們,很多人被投入獄中,時代的車輪,仍然滾滾向前,而最早實現工業革命的英國,後來迎來了“日不落帝國”的榮光。
時至今日,機器一直在取代人類的工作,美國曾經有90%的人口從事農業,如今只有2%,就靠這些勞動人口支撐,美國依然是超級農業大國。
至於國內,智能機器人早已大量進入生產線,比如汽車工業,焊接工藝就大量使用了工業機器人。
如果說,以往的機器搶人飯碗,搶的主要是體力活,人類在腦力勞動方面,機器仍然無法替代。但是在當今信息革命背景下,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3D打印技術的興起,機器開始搶走更多原來屬於腦力勞動者、包括服務勞動者的飯碗。——甚至連媒體記者,現在都開始進入失業大軍。
“數字革命”進行的速度太快,我算是見證中國互聯網興起的第一代程序員。從當時的撥號上網,到如今的手機微信時時刻刻在線,衣食住行手機全部搞定,僅僅經歷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很多人都無法完全適應,就被裹挾了進來。
這二十年來,BP機、磁帶、錄像機、即將消逝的綠皮車……很多老事物都消失了。而每一件東西的退出,就意味着相關產業鏈倒閉,會有很多人失業。
在這個產業升級過程中,被機器淘汰掉的產業工人,恐怕很難統計清楚。50-60年代的人,也許很多人一輩子從事一項職業。到了70-80-90後,很少有人能夠在一個行業一成不變地工作十年以上。
機器搶人飯碗,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不能適應時代的進步,很可能就變成半個“廢人”,被時代前進的列車甩下。
和當年大英帝國鎮壓“勒德分子”差不多同一個時代。當時大清帝國的物流系統,依賴的體系是漕運。
清朝的漕運系統,相當於今天的鐵道部。漕運總督和各地總督平級,沿運河各省還有漕運官員,運河邊世襲有屯田的旗丁,還有為漕運提供服務的船隻,各地方有檢查站和關卡,再加上僱傭的挑夫、水手,還有很多官商勾結利用漕運夾帶私貨,——總而言之,很多人都要靠這個系統吃飯。一旦這個系統被海運或者鐵路替代,立刻就會有大量的人失業,這些無業游民流入社會,很久就會動搖清朝統治的根基。
然而,時代的大潮洶湧,並不會保護這些落後的生產方式。大清帝國面對列強的戰爭,一敗再敗。洋人的船堅炮利以及機器效率,實際上統治階層很多人看在眼裡——洋務運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起步的。
很顯然,鐵路系統要比漕運系統先進得多,屬於機器替代人工的大進步。但是如果南北方的鐵路修通,漕運系統就可能崩塌。於是,反對者連風水之說都搬出來了,“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災易召”。
雖然鐵路的修建一再延緩,漕運系統保住了一時。但是,跟不上時代進步的清朝,最終還是在時代車輪碾壓下,退出了歷史舞台。
到抗日戰爭前夕,中國沒有像樣的重工業。甚至鋼產量還遠不如洋務運動時期。八年抗戰,以數千萬同胞的血肉之軀,換來了慘痛的教訓——落後就要挨打。
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科技一定是在不斷進步。你可以拒絕技術升級,但是時代不會等你,如果害怕新技術的出現,導致失業和社會不安定,那麼當對手擁有領先技術,技術差距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挨打就不會遠了。
也許是因為近代史落後挨打的教訓太深刻,中國人對於先進技術的渴望,對於新事物的接受速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甚至超過了美國。
回過頭看英國的砸毀紡織機運動。我們其實可以看到,自動紡織機的出現,後來帶動了更多的就業。
因為自動紡織機的高效率,因此需要更多的原料,這帶動了棉花種植業的擴張。而更多的布料,同時對印染產業有了更多的需求。品種更多的布料,又帶動了製衣產業的發展,甚至還帶來了新的時尚產業。——整體而言,產業鏈規模變大了許多,人們也可以買到更多更廉價的服裝,整個社會因此有了更多的就業。
回過頭看看中國。機器和人搶飯碗,但是人可以派上更大的用途。以汽車廠為例,現代汽車的流水線,早已經不是人海戰術。但是一家汽車公司一樣需要很多員工——設計、品牌、物流、市場營銷、售後服務、財務管理、4S店管理,在汽車使用環節,又帶來了很多新的就業機會——連停車場都養活了很多人。
所以,不用擔心技術的進步,機器的升級,會導致社會大面積的失業。每一次產業升級,都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包括微信小程序帶來的服務升級,同樣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就業機會。——現在圍繞微信生態鏈討生活的人,已經有數百萬之多。
至於那些因無法適應技術進步,無法轉崗的工人,需要一定的社會保障體制來保護,這屬於國家應該做到的。不能單純為了保護就業,就一直保護這落後產能,變得不思進取。
關於高科技淘汰就業,很多人習慣拿美國來類比。
美國的產業,目前主要集中於高端領域,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和IT行業,實體產業中,軍火、汽車、航空這幾塊也還很大。美國經濟的GDP、包括企業利潤,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實際上大體已經恢復(只是政府赤字一直壓不下去)。
但是美國的就業狀況,始終沒有好轉。到了現在,乾脆干起了挖礦採油的產業——開採頁岩氣頁岩油等。
那麼,美國的失業問題,是因為機器替代人工引起的嗎?當然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仔細分析美國的“去工業化”,本質還不在於此。
1.美國的金融和IT行業,把人力成本抬得非常高,普通製造業毫無國際競爭優勢。強勢的工會,又讓這塊人工成本,始終降不下來。
2.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減少成本,提升效益,除了保留核心技術部門,大量的工作都外包出去。以蘋果公司為例,在美國僱傭員工不過幾萬人,但是在中國有幾十萬人在為蘋果提供產品。
3.美國是“律師治國”,在美國做實業,很大的成本要繳納律師的“保護費”,企業一旦出事,很容易在律師團的訴訟中,走到破產境地。
其他原因還有,但是屬於另外一個題目了,以後再說。
從美國的教訓來看,只要中國不走“去工業化”的邪路,始終堅持製造業為本,那麼技術的進步,實際上並不會帶來大量的失業。相反,更多的人力騰出來,還可以做更多的事。——實際上,這些年中國技術一直在進步,經濟並不那麼景氣的情況下,很多行業受影響,但是找工作還是比較容易。
————————
不對, 資本主義社會機器人搶人的飯碗必然誘發經濟危機。 每一次技術進步都會伴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兩次世界大戰就是這麼來的。
社會主義制度下機器人是受歡迎的。 簡單例子, 社會主義社會的師傅願意教徒弟, 因為徒弟幫師傅享清福。 而資本主義社會師傅決不能真心教徒弟, 除非是自己的兒子。 因為教會了徒弟就餓死師傅。
道理: 以錢為本於以人為本是存在本質區別的。 雖然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採用資本主義的企業管理方式, 但是, 生產的目的不同, 中國不怕機器人, 而美國則正好相反!
最後一段“那麼技術的進步,實際上並不會帶來大量的失業。相反,更多的人力騰出來,還可以做更多的事” 這個提法是對的, 比如大片的沙漠可以建設太陽能電站, 工程機械可以到南海再添幾個島礁,然後造大郵輪。。
但是, 這個假設前提是土共現有資本掌握在國家手裡, 可以不為追逐利潤而生產。
最近中國炒作高達500米的特大橋造假只有10億人民幣, 同樣橋在美國,不知道價格, 但是3.2公里的地鐵竟然花45億美元。 土共的10億成本哪裡來的? 那家公司肯定是土共的國有公司。 造那樣高難帶的大橋全世界沒有幾個公司能做, 基本上是壟斷價格, 簡單說10億報價土共會造, 20億他也會投資, 如果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公司, 報價至少15億, 然後少做幾個橋, 利潤到手而不承擔風險多好阿。
機器人的問題, 福特公司的衝壓工廠引進機器人把雇員數千減少到幾十個, 工資再高也不會產生購買力, 公司掙錢而工人貧困的問題根本不能靠製造業回歸解決, 你說美國白男窮的局面能改變嗎? 根本不可能。
不得不說,美國制度的根本缺陷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