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1997 2007的三點一線正向2017延伸 |
送交者: Pascal 2017年03月21日13:35:37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金融危機1987、1997、2007的三點一線正向着眼下的2017快步延伸?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這次不一樣?
世界上最貴的一句話叫做:這次不一樣。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從來就沒有什麼這次不一樣。 1634-1637 鬱金香泡沫·荷蘭 1719-1720 南海泡沫·英國 1719-1720 密西西比泡沫·法國 1986-1991 日本房地產大泡沫 這些寫進史書的泡沫,有時候都離我們挺遠。 看再多書籍記錄也難以感同身受。 今年春節去到日本,看到日本橋,還沒有意識到日本橋這個景點的意義。 日本橋是1911年完工的建築,這一年是明治44年,明治的最後一年,是日本收回關稅自主的那一年,是日本步入強國的象徵性建築。 這個象徵性的建築,有如天安門廣場之於北京。 有如南京路、人民廣場之於上海。 有如蓮花山之於深圳。 然而我們真正去到日本橋的時候,立交橋覆蓋其上,整條河都沒有景色可言。 實實在在沒有在印象中留下什麼。 以至於僅僅2分鐘就掉頭去看日本交易所。 “看不見的日本橋”
今天,全球化都市東京最貴的地區的房價只相當於深圳龍崗而已…… 租金回報率5-7% 描述以上幾大泡沫的書,近半年看了很多本。 都寫的非常細緻。 歸根結底,無非是人性的瘋狂與貪婪。 說是瘋狂與貪婪,其實也是一種無奈與恐懼。 當看到所有人都在朝着同一個方向奔跑的時候,掉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尤其是個人有限的歷史經驗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證明“他們”是對的。 加入這個大潮,並非來源於瘋狂,而是來自於無奈,對自己有限選擇的無奈。 加入這個大潮,並非出自於貪婪,而是出自於恐懼,擔心被社會拋棄的恐懼。 於是無奈造就瘋狂,貪婪驅動着恐懼 群體性的行為最終帶來了泡沫的最終形態:因為漲、所以漲。 德布羅意憑藉他的本科論文就得到了諾貝爾獎。 他提出宏觀物質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也就是說,宏觀物質也可以被描述為一種波…… 波,有周期。 周期,有高潮、有低谷; 潮起潮落,萬事萬物的運行也在遵循這樣的規律。 各種周期的疊加,造就了複雜的經濟系統 過去十年的全球量化寬鬆,負利率盛行,各國爭相印鈔 國內M2的急速增長,帶來了房地產的黃金十年 今年,在鼓勵居民加槓桿的戰略部署之下 (這裡借用格隆匯的一個圖) 可見,居民部門完美實現了政府關於槓桿大轉移的戰略設想。 近一年,也深出多頭和空頭大本營。 不斷的學習、了解雙方的分析方法與分析邏輯。 多頭的最大理論基礎就在於:M2永遠漲。 只要這個理論前提存在,房價的上漲就存在着理論的基礎。 然而首先,M2真能持續高速增長嗎? 其次,新增的M2還能繼續灌溉到房地產部門嗎? 美聯儲已經兩次加息,並預計2017年加息3次,2018年加息3次。 7次加息基本上在預料之中。 更重要的是,美聯儲進入了資產負債表收縮期。 伴隨着的就是我們看到的,外匯儲備快速下降 甚至在資本項目嚴格管制的情況下,經常項目都成了逃生的通道。 2月貿易出現逆差…… 過去十年,之所以貨幣快速增加,外匯儲備是構成了最重要的基礎貨幣來源。 現在情況逆轉,當基礎貨幣快速減少的情況下 國內流動性迅速鎖緊,捉襟見肘。 以至於地方融資平台已經開始尋求發行美元債 7-8%的利率,加上潛在的年化5-6%的貶值速度,年化12-14%的融資利率; 這些地方平台就是在悶聲做大死。 內債爆了還可以說是肉爛在鍋里,資金換個口袋,還都是在國內; 外債爆起來…… 這逼全國人民給你買單的節奏。 還得起房貸的,都是中產。 收割中產的,有房產稅在後面等着。 三四線更多的,才是TG的基本票倉。 是套牢中產,讓他們一輩子安安心心還貸不鬧事,然後社會穩定? 還是通過大通脹讓全國底層人民為少數人的利益去買單? 這是個political的問題。 別忘了TG真正的核心利益是什麼。 套牢了的中產做不出什麼事情 金圓券再現的話,那個位置就不知道保不保得住了。 曾經有個火雞科學家,他發現一個經濟規律,每天下午2點,天上都會有食物掉下來…… 直到有一天,感恩節到了,所有火雞迎接他們最盛大的節日。 因為漲,所以漲。 歷史2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是對的。 過去3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這一步踏出去,明年就可以盡情嘲笑那些不敢上車的人們。 以至於2015年從4月的4000點之後才是最瘋狂,獲利最豐厚的泡沫時刻。 也有很多人念着索羅斯的名言衝進去這個市場: “聰明的人看見有泡沫,有智慧的人進去盡情的享受泡沫,趕在泡沫破滅之前退場”
包含了Condo、鎮屋、獨立屋等所有類型的房屋在內的、多倫多平均房價, 將從2016年的 CA$622,000 漲到 2066年的 CA$4,400,000 ! 如果只算獨立式住宅的話,別打聽,更是8位數的天價!! 上周,我跟小王說:我們那些同事很多已經借了2-3個銀行的消費貸,還湊了家裡的一些積蓄到處看房子隨時準備入場了。他們2-3萬的月收入,一旦加息開始,還款壓力會很大的。 小王悻悻地說:幸虧有你們同事……才托住了市場不至於跌的太深;要知道,我周圍的朋友們根本沒什麼收入,只留了最多1-2年的還貸金額就沖了進去。只要不漲,他們就虧錢了,兩年後無論漲跌,都只有賣房還貸一條路。 需求是有周期的,就像一根在波動的彈簧 2008-2013年,一大批人將買房需求推遲,然後13-14集中入市,瞬間釋放需求,3個月內,所有這時期的同事幾乎都買好了房。 原本在結婚之時以及小孩上學之前才會有真正剛需的硬需求,有的被推後,也有的被提前。 2016-2017,沒生孩子的,沒結婚的,甚至單位里沒女朋友、還沒男朋友的,應該在2019-2022年產生剛需的需求集中釋放。 各個都揣着建行、江蘇銀行、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寧波銀行提供的利率不等的,最高可以到200多萬的消費貸,去付首付。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接下來5年,新增需求在哪裡? 工資不漲,貸款抑制,政策限制,貨幣收緊,M2可能出現不增長甚至負增長。 美聯儲上調7-8次利率, 國內至少跟着4-5次;還貸金額大增,邊際痛苦顯著。 尼古拉斯·金濤天王說的2017-2019,周期共振,房地產進入下行期。 這個提前做出的預測,還真可能碰的很準。 房產價格,除了城鎮化的長期增值以外,根本上就是個貨幣現象而已。 至於什麼人口淨流入、小學人口持續增加 二胎持續增加、土地資源有限 等等等等…… 都是上漲之後才找出來的理由罷了。 2008-2012年,這些要素也都具備,怎麼沒看你用他來解釋為什麼不漲? 房產價格,就是個貨幣現象。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 2015 我們經歷了槓桿牛·股災;2年以後,當初的妖股們已經跌去了70-80%。 2016 我們經歷了債災;債災之前,很多企業發債成本幾乎媲美了國債 2017 搶房搶的我們身心疲憊,動輒十餘年工資的首付,再配上三十年的省吃儉用 這將是一個足以記入歷史的持續期如此之長的泡沫。 最後也將有足夠多的人要為他付出刻骨銘心的代價。 2016年,我寫的文章叫做: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 白銀時代的意思是,年價格增速5%,以時間換空間,逐步消化高估值。 如今,很多地方一年透支了過去10年的漲幅。 2017年,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這次不一樣。 房地產正在快速接近歷史大頂。 1987 美國金融危機 1997 亞洲金融危機 2007 美國次貸危機 2017 …… 每逢7的年份,世界總是動盪不平靜 世界靠着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過去了又一個十年。 2017會發生什麼? 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買來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每個人都正在賭桌上面下好了“大” 還是 “小”…… 也有人直接逃離了賭場…… 未來會怎樣,只求別用一生做代價。 做夢 —— 都在數錢 第九夜: 再論郭文貴,他究竟在說什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XuqqQqiE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6: | 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要抓住要害 | |
2015: | deliver:談幾小下OXGN | |
2015: | 發個每個字可能值幾塊錢但又免費的貼子 | |
2014: | 美國發生史無前例大規模電話稅務詐騙案 | |
2014: | 用K線識別中線黑馬 | |
2013: | 巴菲特31年來致股東信精華總結 | |
2013: | 2013年惠普股東大會面面觀 | |
2012: | 陶行逸:美元走強對金價構成壓力 | |
2012: | 國企私有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