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少地方政府看到悉心培養起來的“支柱產業”在宏觀調控中經受洗禮時,當房地產個人消費信貸出現負增長、房地產交易大幅萎縮、房地產中介機構紛紛關門之時,當與房地產相關的一些產業如鋼鐵、水泥等價格急劇下落時,不少地方政府、有不少房地產開發商,甚至於不少經濟學家都在懷疑這次的房地產新政是不是已經大見成效了,是不是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該收手了。就如最近不少媒體對宏觀經濟是通脹還是通縮的討論,有人提出,本輪的宏觀調控已經出現拐點,如果政府不對本輪宏觀調控收手,那麼中國經濟出現新一輪的衰退也不可避免。因此,政府對房地產市場不是要調控,而是“救市”了。
對於上述的一些言論與看法,如果真的如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樣,那麼這裡就有一些問題值得人們來思考。首先,七部委的政策剛剛出台,房地產市場就頭破血流了。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這只能說明或是這個市場本身就十分脆弱,根本就不需要政府之“手”來進行調控;或是中央對房地產市場過熱判斷不準確,國內房地產市場根本就不存在投資過熱,不需要調控。
實際上,無論是從哪一個方面來說,上述兩者都是不成立的。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早已在中央18號文件上作了清楚的確定,而且現實生活中房地產對經濟的重要性早就顯露,比如北京與上海,其房地產產值占GDP的比重已達20%以上。新政策後雖然有些地方的房地產投資已開始減緩,但全國大多數房地產市場仍是熱火朝天。特別是北京,房價照樣上升。像這樣離譜的市場,市場出現調整也是必然,否則今後所導致的問題會更大。
對於中央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判斷,儘管新政策來得晚了一些,但無論是從中央政策對國內房地產市場調整的決心,還是從出台政策對房地產調整的目標來說,此次調控的目標應該是十分明確的。這次房地產新政策,一是遏制投機性房地產炒作,整頓國內房地產市場;二是要調整國內房地產市場之結構,以便更大程度上滿足廣大民眾住房之需要;三是建立中國住房保障體系。
房地產新政策後,一些地方的房地產炒作儘管有所收手,或正在靜觀其變,但是這些人根本就沒有退出房地產市場,某些違法亂紀行為也沒有受到法律的處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放棄房地產新政,新一輪的房地產炒作之風必然重起,而且可能會比上一輪的房地產炒作來得更猛,範圍更為廣泛。因此,對房地產市場炒作不可心慈手軟,而一定要採取嚴厲法律制度來打擊之。只有這樣做,才能夠把任意瘋漲的房價遏制住。
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市場結構之調整,這應該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如果事情還沒有開始就希望讓它停下來,則對政府的威信及民眾的福利都是一種傷害。可以說,作為一個以人為本的政府,它的基本出發點就是如何為大多數人謀福利,就是如何通過政策來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
可以說,這次新政策本意就是這樣。但是,誰都知道房地產是一個生產周期較長的市場。在這樣的一個市場,其結構的調整並不是出台一個政策,頒布幾條規定就能夠一蹴而就的事情,有可能一兩年後才具成效。
北京經濟適用房銷售暴露出一系列問題,民眾對經濟適用房銷售意見為何如此大,其中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很多,但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目前北京房地產市場的結構不合理,中低價水平的住房太少。如果北京市僅僅盯住經濟適用房這點來解決這種供求關係,那麼它永遠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經濟適用房的銷售無論如何審查、信息透明化及監管都無濟於事。而要解決這種供求矛盾,就得從根本上調整房地產市場的住房結構,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多的中低價位的住房。
目前,國內許多地方的大多數民眾,他們收入水平十分有限,他們無法承擔高價格的住房。對於政府來說,房地產新政策絕不可半途而廢。
資料顯示,2005年1~5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超過25%以上的有天津(29.0%)、河北(42.3%)、山西(40.2%)、內蒙古(44.5%)、黑龍江(28.8%)、江蘇(42.2%)、安徽(46.1%)、江西(25.2%)、山東(51.7%)、河南(48.0%)、湖北(50.0%)、湖南(33.2%)、廣西(26.4%)、海南(60.7%)、四川(43.5%)、貴州(41.4%)、雲南(61.5%)、陝西(28.4%)等。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國內房地產投資過熱早就從沿海地區、東部地區向內陸及全國蔓延。如果不能將房地產的新政策進行到底,今後房地產市場所面臨的問題會比現在更大。全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非吹大不可。
在這次政策中,不同利益群體之間早已出現激烈博弈,房地產市場的既得利益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是不願意政府推行新政策來觸及其利益的。但是政府絕不可以此停止房地產新政的推行,否則傷害的不僅是政府威信,也傷害了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及房地產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奕顥)
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