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熱錢正在撤離中國”的報道與論述日益增多,潛台詞便是中國“出其不意”調整匯率的時機正在來臨。就在外界預計,中國將在8~9月間調整匯率之時,7月21日人民幣悄然升值。
熱錢≠外匯儲備增量-貿易順差
“熱錢正在撤離中國”的論據主要緣於外匯儲備增量和貿易順差的差額正在減少。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師謝國忠就是這樣認為的。謝先生強調該方法簡單、直觀,將外匯增量和貿易順差的差額視為熱錢。他據此推算,亞洲現在有7000億美元熱錢,其中中國有3500億美元,占總量的一半。而2005年1~5月,亞洲的外匯和貿易順差的差額正在減少。前5個月,流入亞洲的熱錢只有8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30億美元。在今年6月份,熱錢幾乎沒有再進入亞洲。
但是,僅依據外匯儲備增量和貿易順差的差額來判斷熱錢,方法儘管直觀、簡潔,但是失之偏頗。通常,熱錢流入體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主要有:經由經常項目,經由資本項目,無法準確反映的則歸為“誤差與遺漏”。外匯儲備增量反映的是整個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增量和貿易順差的差額當中不僅有“誤差與遺漏”,而且還有資本項目。儘管“誤差與遺漏”被視為熱錢的概率最大,但是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同樣也是各種熱錢的流通渠道。
在監管有力、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相對“正常”的前提下,以“誤差與遺漏”數額來估算熱錢,理論上可以得到近似數據。2004年,中國外匯儲備淨增2067億美元,扣除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順差(320億美元)以及服務貿易順差(100多億美元)的正常收匯,其餘約1000億美元淨增外匯儲備則為“誤差與遺漏”。據國家發改委的初步統計,2004年進入中國境內的國際游資應不少於1000億美元,正好與“誤差與遺漏”數額相吻合。但是,這並不意味經過經常項目與資本項目進入的熱錢可以忽略不計。相反,在2004年出現的大量海外個人到中國境內購買房地產的資金,正是通過資本項目而進入的。
未來仍有升值壓力
針對日益增加的入境遊資,自2004年中至今,國家外匯管理局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游資入境,使得游資越來越難以通過昔日的漏洞進入。但是,資本項目的流入壓力隨之向經常項目轉移。在外匯儲備增量和貿易順差的差額趨於穩定甚至有所縮小的情勢下,相關涉外企業通過延遲利潤匯出、預收貨款等形式使游資持續流入。經有關人士證實,今年以來,企業預收貨款、轉口貿易收匯以及無法判斷具體交易性質的境外匯款明顯增多。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截至2005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7110億美元,同比增長51.1%,增額1010億美元,同比多增337億美元。海關總署公布,2005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為396.5億美元。商務部的數據則顯示,2005年上半年的中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數額為285.63億美元。由此可知,在國家外匯儲備餘額、貿易順差以及外商直接投資額之間,出現了約300億美元的“誤差與遺漏”。如果僅以“誤差與遺漏”來近似推算流入的游資,就會得出“熱錢正在撤離中國”的結論。
但是,2005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超過了2004年全年的順差總額(320億美元),出口增幅保持在30%的高位,而進口增長則只有15%左右。如若考慮貿易順差激增主要緣於投機性資本隱藏在貿易項目下進入中國,那麼據此得出的結論是——熱錢仍遊蕩在中國,人民幣升值壓力並未緩解!
鑑於此,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關於現階段完善出口預收貨款和轉口貿易收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遏制無貿易背景的短期投機資金,抑制投機行為。與此同時,進一步嚴控經由資本項目的短期資金流入。而對已流入而潛伏的境外資金,一方面通過深化宏觀調控將其從房地產等易於形成泡沫的市場中擠出;另一方面則通過擴大投資領域等方式,引導閒置資金進行理性投資。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
□ 江涌 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