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已經開始消費降級了(zt) |
送交者: 芨芨草 2018年05月22日20:23:16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這屆年輕人已經開始消費降級了(zt)
人均50以上的聚會不要叫我!!! 繼佛系、養生之後,第一批90後已經悄然開始“消費降級”了。 下午茶沒有了,當減肥。出門公交+共享單車,再也不任性地出租車或滴滴了。沒買新衣服,畢竟上班有工作服。新出了蘋果也沒買,舊的還能湊合。給家裡人配置了保險,平均每年就要交一萬多了,小病靠社保,大病靠商保。好久沒去吃日料了,一頓500多可以買好多包尿不濕了。護膚品也不再追求大牌了,芙麗芳絲的深水+雅頓粉膠+薇諾娜的保濕乳。化妝品舊的還能用,反正我素顏,偶爾塗個口紅顯氣色。健身卡也不辦了,自己在家用keep。 消費降級,首先從吃開始。晚飯吃意面?別了,還是重慶小面吧。聽說公司旁邊新開了一家地中海風格的餐廳?看了下價格,還是回家叫外賣吧。 其次是交通。早晨睜開眼,八點了!胡亂地穿衣,狂奔下樓,心急如焚,不然打車?這個念頭立馬就被拍了下去:萬一遲到了還得被扣錢,居然還想打車?於是開始埋頭在手機地圖裡規劃“地鐵plus小黃車plus奔跑”的最優路線。 然後是個人形象與生活管理。周末約老同學逛街,到了shopping mall,想到已經被自己刷爆的信用卡和負債纍纍的花唄,默默地飄過蒂芙尼、無印良品和雅詩蘭黛,直奔樓上的名創優品、優衣庫和ZARA。 在樓下的Ole超市逛了逛,一想到有什麼缺的日用品就打開手機裡的拼多多尋找低價同款:9.9元包郵的捲紙,9.6元的20支裝衣架…… 而摸透了年輕人心思的卻是商家。拼多多(團購平台)、名創優品(低價日用品店)和閒魚(二手貨交易平台),逐漸成為年輕一代的網購“新寵兒”。 據統計,拼多多的月流水超過200億元。在該平台,一支5.9元的眼線筆半年賣出了14萬支;9.6元的20支裝衣架四個月賣出110萬個;13.9元10包的抽紙一年賣出358萬件。 在餐飲行業,“呷哺呷哺”將行業客單價100塊以上的火鍋生意,做到客單價50元以下,卻實現了高達13.3%的淨利潤率,遠高於味千拉麵(6.6%)、翠華餐廳(4.9%)和小南國(1.7%)。同時;各大外賣app逐漸取代裝潢精緻的餐廳,成為年輕人覓食的首選。 這一屆年輕人,你們的消費怎麼不行了呢? 窮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圍笑)。 可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不懂了。他們當年靠那幾十塊錢養活了一家老小,你拿着四五位數的月薪卻緊巴巴。為啥? 通過數據收集,梳理了一下讓在北上廣深漂着的年輕人向金錢低頭的N座大山。 在很多人看來,如果不用付房租,生活可以直接提高一個檔次。 碩士畢業三年的小姚租住在北京,三年換了兩次地方,隨着北京房價不斷上漲,自己的租房租金費用每年都在攀升。“最開始是在六里橋,現在是六里橋東。每年都在漲,開始我合租2000多,後來我一個人一居,4000多元,每年還要再漲10%。本人在事業單位上班,一個月的工資除去日常必要的開銷之後,剩下的部分有一半多都給了房東和中介。” 央廣網《50城房租收入比報告:北上深人均房租超2000元》 小姚並非特例。2017年年中,上海易居研究院發布的《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報告顯示,全國50個城市超七成房租相對收入較高,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三亞等4個城市房租收入比高於45%。 也就是說,在這四個城市,租房者要拿出將近一半的收入支付房租。為了不風餐露宿,能省的還是省省吧。 小魚是一枚北漂,從事獵頭工作,月薪到手5K+。工作第一年,同事們都穿戴講究,對各種品牌的討論等同於社交貨幣,剛出社會的她為了融入職場環境開始化妝、買包包。 另外,據說見客戶時打扮得美美噠可以增加成單幾率。因此,打扮光鮮成為日常。這樣一來,她只能打車上班——精緻妝容和一身名牌哪裡經得起公交、地鐵的蹂躪。 為了拓展自己的人際圈,少不了掏錢請客吃喝玩樂。消費開始全方位升級。 直到年末,小魚發現自己存款幾乎為零。自己老家是小縣城,傳統的禮節非常多,媽媽用心幫她列出來的過年人情費用都是幾千幾千的,自己根本拿不出來。 小魚感受到沒有存款的窘迫,決定在第二年開始消費降級:只上淘寶、微博刷心儀的好貨飽飽眼福,沒事不輕易下單;人均花費50元以上的聚會,除非必要堅決不去;少出去浪,多在家宅,周末外賣當糧食。只希望有了存款,明天會更好。 小魚慶幸自己是個單身狗。她的室友阿蓮每個月要和自己的男票一起出去看電影、吃飯,過節過生日動輒就是要買大幾百的禮物。 某大型婚戀網站發現,國內的90後平均每月戀愛花費在2k左右。要知道,這年頭如果想在七夕給女友送個不太貴的禮物,是會被群嘲的——“送200元的禮物,不如送她一個自由”…… 這年頭想要談個符合大眾期待的戀愛,自個兒不省吃儉用能行嗎? 捱過了房租,躲過了人情,一旦想到要建立家庭,還是要勒緊褲腰帶。 小王在深圳一家銀行工作,今年是本科畢業後工作的第三年,月薪18K,在同齡人中並不算差。但是半年前,他的前女友卻因為嫌棄他的收入而跟他分手了,理由是:以這樣水平的工資,在深圳根本沒有辦法擁有一個自己的家,這讓“一個女孩很沒有安全感”。 於是,小王現在在公司旁邊租了一個1.4K的隔斷無窗小房間,一切以節儉為主。存錢是他目前經濟上的第一要義,連電話費也省着用。他希望再次戀愛時,這筆存款能夠讓自己不要再那麼尷尬。 而在北京的白領小靈深知,結婚才是降低個人消費的開始。和老公結婚3年,自從開始還房貸,給家裡購置各種必需品,她就開始不斷壓低個人支出。 結婚前,我的衣服都是大幾百上千的,包包、鞋子不是大牌子都會覺得質量沒保障。結婚以後,直接降到H&M;現在我們正在考慮備孕,但是真的很猶豫,我現在已經夠不講究的了。養娃貴啊,估計以後就是地攤貨了。 在N座大山之下,一些年輕人開始轉變為徹底的實用主義者。他們痛恨人情世故,試着對一切品牌光環視而不見;他們為未來精打細算,在當下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他們恐懼疾病和意外,對一切可能帶來經濟損失和安全風險的事情避而遠之。 你以為你的生活已經夠悲慘夠“佛系”了?日本年輕人在一旁拈花微笑。 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欲望社會》中描繪了日本的經濟“慘”狀:2014年,日本的實質GDP增長率為-0.03%。這十年來,日本不管是哪個階層,實際年收入都減少了大約100萬日元。 政府使出十八般武藝降低物價,仍舊無法刺激消費。年輕人喪失物慾、成功欲,對於車和奢侈品嗤之以鼻。 日本汽車工業會2015年的調查顯示,59%無車的日本年輕人表示“不想買車”;在年輕人中“宅”文化盛行,他們遠離了父輩所熱衷的高爾夫,高爾夫消費者從 1300 萬人銳減至760 萬人;年輕人的一日三餐也因陋就簡。居酒屋是日本文化的象徵,但日本的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在家喝酒,畢竟更加實惠。 在經濟下滑的影響下,日本傳統的“買房安家”觀念正在被年輕人拋棄,選擇租房生活的人越來越多。 2015年的調查顯示,約四分之一的日本人認為不買房也無所謂。這一比例在20歲至40歲的年輕人中更高。 從1983-2008年,30-39歲年齡層的住宅自有率從53.3%下滑至39%,而未滿30歲者的住宅自有率則從17.0%下滑至7.5%。儘管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還款年限相比中國更加寬鬆,但30歲前的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 日本年輕人的“低欲望”首先來源於社會經濟的低迷。在上世紀中後期的經濟繁榮後,日本人經歷了泡沫經濟破滅後“失落的20年”。日本年輕人遭遇了其他發達國家年輕人不曾經歷過的、曠日持久的經濟停滯。 這對他們的消費心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經歷過通貨緊縮、市場不景氣的黑暗時代,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背負房貸或結婚生子。更何況日本政府負債纍纍,借款金額高達其GDP的兩倍。倘若國債暴跌,個人儲蓄將灰飛煙滅。 其次,僱傭制度的變化也導致了年輕人消費欲望的下降。如今日本25-34歲的年輕人中,近三成是以非正規雇用形式為企業工作的,大學畢業生的薪酬在過去十年基本沒有變化。 父輩們擁有的終身僱傭制、定期加薪是其購買房貸商品的前提。所以據調查,在60歲世代中,兩人以上的家戶住宅自有率高達90%。然而如今,在薪資凍漲、合同制員工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無法申請房貸、付不起房貸的家庭戶數卻在增加。更何況各行各業的“大佬”們長期霸占高層職位,年輕人升遷無望,何來買房資本? 總的來說,正是經濟不景氣而帶來的各種不穩定、無保障,讓這一代的日本青年一頭栽進了“低欲望”的生活方式。 而在中國,年輕人的消費降級還剛見勢頭。 在主流社會各種宣傳消費升級的氛圍中,消費降級成了年輕人們的一種抵抗。兩者之間的矛盾之處就在於:一個消費主義社會需要購買力來為自己增值,而年輕的消費者們不再買賬。而弔詭的是,造成年輕人對消費升級失去興趣的,也正是資本本身。 但消費降級本身也值得警惕。仔細想想,無論買還是不買,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背後是不是我們無法排解的壓力、焦慮、孤獨和私慾? 消費降級無可厚非,被迫降級背後的問題才值得思考;勤儉節約值得鼓勵,但因此而把自己關進孤獨的小屋裡卻不值得提倡。 所以,企圖用降低支出、提高儲蓄來為自己的生活提供保險還遠遠不夠。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比特幣:幾分鐘轉移資產(zt) | |
2017: | 5月23日你要知道的10個股市消息 | |
2016: | 交易員實戰5月第4周計劃 | |
2015: | 香港股票市場嚇死人 | |
2015: | 第一量子礦業宣布開啟12.5億美元融資計 | |
2014: | 中俄4000億美元大單有多少驚喜? | |
2014: | 追漲而不被套的4大絕招 | |
2013: | 中國大媽買金為何會被美聯儲擊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