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50年不間斷開採和無節制使用,石油市場現階段起伏不定,價格比2001年漲了兩倍。越來越多的觀察家認為,世界已經進入“後石油時代”。
2005年本該是油價回落的一年。為什麼夏季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油價幾近狂飆?我們是否會再次經歷1970年那樣的危機?油價上漲對誰有利?
這場石油熱潮中的贏家眾人皆知。產油國現在每天有20億美元進賬,石油企業所獲利潤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高;還有工業大國,大幅徵收油稅,稅率甚至高達每升成品油價的80%。
而輸家則不勝枚舉,其中包括被迫承受自年初以來油價上漲將近20%的消費者。連習慣了便宜油價的美國人如今也驚奇地發現,1加侖汽油的價格已經超過3美元。由於颶風“卡特里娜”摧毀了不少石油基礎設施,油價可能會繼續走高。
當“八國集團”今年7月在蘇格蘭峰會上決定建立特別基金抵禦石油衝擊時,貧窮或負債國卻很少有人考慮採取應對措施。生產設備越落後,能源成本越高;相同產量,貧窮國家所用能源是富裕國家的兩倍。
油價會很快回落嗎?倫敦全球能源研究中心8月號研究報告認定:“今年、甚至明年油價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專家認為,石油生產能力下降、提煉技術停滯、經濟增長些微降低以及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家政局不穩都會促升油價。
《福布斯》雜誌編輯史蒂夫·福布斯對油價前景的推測相對樂觀。他認為,中國和印度對石油的饑渴不足為慮,只是導致油價上漲的小部分原因,其他因素不過是一些投機泡沫。福布斯大膽預測“12個月內油價將降至35至40美元”。
今後幾年石油生產水平尚不明確。未來取決於兩個不確定因素:消費增長速度和儲備。
法國石油研究所認為:“20年前,新發現石油儲量就低於石油消費量。”據美國能源研究機構統計,石油企業每年找到120億至150億桶石油,而全球每年消費量為300億桶。
想要在地球上發現另一個沙特阿拉伯幾乎不可能。一家大型石油企業的總裁私下承認,如果不能發現更大儲備,石油開採量可能早於專家預測的2025年開始下降。
石油企業巨頭們亦預測世界石油產量將會下降。它們正努力洗刷自己環境污染者的形象,把更多投資轉向氣體燃料和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