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風暴引爆全球
風暴眼
1、瑞信的暴雷早有端倪,2021年以來,該行先後踩雷Greensill與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分別受損17億美元與55億美元。2022年,瑞信全年虧損達73億瑞士法郎,為金融危機以來最慘。而據瑞信內部人士透露,在瑞信幾乎根本沒有風控。
2、種種跡象表明,瑞信此前的內部管理已經非常混亂。鳳凰網《風暴眼》發現,自2020年以來,瑞信已經更換了3任董事長和CEO。現任董事長阿克塞爾·萊曼和現任CEO烏爾里希· 柯爾納都是在去年才剛剛上任。
3、鳳凰網《風暴眼》梳理發現,2010年至2022年間,瑞信銀行共計推動359家中概股上市,其中不乏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微博、知乎、“蔚小理”等知名企業。瑞信證券還與方正證券合資在中國成立了瑞信證券,在中國境內開展A股企業的承銷等業務。
4、在獲得瑞士央行的貸款後,瑞信債券的信用違約互換(CDS)仍在持續飆升,截止3月17日上午已經突破1050點。洪灝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瑞信肯定是不會第二個雷曼,暫時不會破產。但無論瑞信是否破產,未來肯定都會有更多的銀行出現危機。
“留給瑞信的時間不多了。”在摩根大通(JP Morgan)的最新的一份報告中,分析師這樣說到。
儘管瑞信(Credit Suisse)已經從瑞士央行獲得了流動性支撐,但分析師認為這並不足以解決其面臨的問題。他們表示,即使沒有資本問題,這家瑞士銀行仍面臨市場信心問題。
此前,3月14日,瑞信發布報告稱,該行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15日,瑞信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又給了瑞信一記“暴擊”:出於監管要求等原因,將不會增持瑞信股票。
在硅谷銀行等美國多家中小型銀行接連“雷”引發的市場恐慌環境下,周三瑞信歐股盤中一度跌超30%,創下股價新低,且盤中多次停止交易。當日歐洲股市銀行業指數也整體大跌7%。
瑞士央行的援助雖然暫時穩住了瑞信的股價,但似乎並不能夠完全解決瑞信面臨的壓力。瑞信美元債進一步跌入反映財務狀況不良的區域,而債券信用違約互換(CDS)價格也在持續攀升。
據路透社報道,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至少有四家大型銀行,包括法國興業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已經對其涉及瑞士信貸或其證券的交易做出了限制。這是瑞信麻煩不斷增加的最新跡象。瑞士信貸高管也將在周末召開會議,為這家境況不佳的瑞士銀行規劃未來何去何從。
人們擔心,這家近年來已經深陷基金爆倉、業績暴跌、洗錢丑聞的國際知名投行,早已失去自救的能力,會成為第二個“雷曼兄弟”。
十四年前,美國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這家擁有158年歷史的金融巨無霸在金融海嘯中灰飛煙滅,並且進一步引發了系統性的全球金融危機。
如今,在大西洋彼岸,同樣擁有百年歷史的瑞士第二大銀行、全球最大財團之一的瑞士信貸集團,能夠避免轟然倒塌的命運嗎?
瑞信暴雷,早有端倪
實際上,瑞信目前遇到的危機,已經早有端倪。
自2021年以來,該行便陷入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與家族理財辦公室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的行業風波,瑞信分別受損17億美元與55億美元,同時受到了對其風險管理的質疑。
據報道,瑞信將100億美元的客戶資金投資於英國金融公司Greensill,隨後該公司在比爾黃(Bill Hwang)家族理財室Archegos的融資交易上損失了55億美元。其中對Greensill的投資決定源於瑞信的資管部門,對Archgos的損失來自投行部門。
在上述兩起事件中,Greensill暴雷更像一個特殊的錯誤。而Archegos暴雷則有更多的系統性,Archegos事件暴露了瑞信在管理其交易部門方面存在的更廣泛的缺陷。
對此,匯豐首席分析師分析師Paul J. Davies認為,上述問題主要源於瑞信內部,主要為集團急於實現利潤目標,不再關注自己是如何實現這些目標的。
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芒格在評價Archegos事件時說:“參與的投行都是傻瓜,而瑞信是最大的傻瓜。”
而種種跡象表明,瑞信此前的內部管理已經非常混亂。鳳凰網《風暴眼》發現,自2020年以來,瑞信已經更換了3任董事長和CEO。
2020年2月8日,瑞士信貸首席執行官迪德簡·蒂亞姆(Tidjane Thiam)因一樁間諜丑聞而辭職,結束了他近五年的任期。該丑聞損害了這家歐洲銀行的聲譽,震驚了瑞士金融界。
蒂亞姆辭職後,該行瑞士業務主管托馬斯·戈特斯坦(Thomas Gottstein)接替了首席執行官的職位。但托馬斯·戈特斯坦在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上也僅僅只待了不到三年。
戈特斯坦任期內遭遇了2021年的Greensill Capital和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爆倉事件,公司經歷了兩年的巨額虧損。
2022年初,瑞信還發生了用戶數據泄露事件,黑客曝光了其超過1.8萬個賬戶信息。幾個月後,瑞士最高刑事法庭對瑞信因涉嫌幫毒販洗錢一案作出裁決,瑞信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銀行。
種種負面纏身之下,戈特斯坦不得不辭去CEO職位。2022年8月,59歲的重組專家烏爾里希·科爾納 (Ulrich Koerner)接替托馬斯·戈特斯坦成為瑞信新的首席執行官。
除了CEO職位外,瑞信的董事長職位也頻繁換人。2021年4月,瑞信時任董事長烏爾斯·羅內爾因為CEO蒂亞姆的間諜丑聞、Archegos爆倉以及Greenshill資本破產引發巨額聲譽和經濟損失,十年任期畫上句號。
歐索里奧(Antonio Horta-Osorio)作為“救火主席”,接替烏爾斯擔任瑞信董事長,肩負起了帶領瑞士第二大銀行重回正軌的職責。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歐索里奧的任期只維持了短短九個月。
2022年1月17日,瑞信發布公告稱,由集團原風控委員會主席阿克塞爾·萊曼(Axel Lehmann)接替前董事長歐索里奧的職位,擔任瑞信新一任董事長。而歐索里奧因為一連串失誤,包括被指違反瑞士和英國的防疫措施,已經遞交辭呈。
集團高層的頻繁更迭,顯示出了瑞信在內部管理上的混亂,而這或許也是導致瑞信風控缺失,頻頻踩雷,並最終釀成巨大風險的根源之一。
據《硅谷101》報道,一直以來,華爾街上的對沖基金都心照不宣,知道瑞信的風控是最松的。有瑞信高管更是直言:“在瑞信,根本沒有風控。因為瑞信最高層管風控的人,根本沒有風控管理的背景和經驗。”
據悉,當時瑞信風控團隊的一把手是Lara Warner,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金融本科畢業後去了美國運營商AT&T十一年,擔任各種財務和運營職位。之後去了雷曼兄弟擔任高級股票研究分析師。再之後就一直在瑞信,Greensill和Archegos出事之後被迅速辭退。
儘管現任董事長阿克塞爾·萊曼和現任CEO烏爾里希·科爾納在上任時被賦予“拯救”瑞信危機的重任,但瑞信的問題已經積重難返。出於對瑞信財務狀況的擔憂,其最大股東Harris Associates從去年10月便開始削減對瑞信的敞口,今年3月已完全清倉。
接連踩雷Greensill和Archegos、泄露用戶數據、涉嫌幫毒販洗錢、大股東Harris清倉股票……一連串的事件也導致客戶和投資者對瑞信的信任逐漸喪失。客戶擔心資金安全,紛紛將錢從瑞信銀行中取出,這家頂級瑞士銀行的聲譽日益惡化。
今年2月,瑞士信貸公布去年四季度和年度報告顯示,第四季度淨虧損13.9億瑞士法郎,這使得該行全年虧損達73億瑞士法郎,比分析師預期的65.3億瑞士法郎虧損還要嚴重,為金融危機以來最慘。
財報還顯示,四季度客戶外流史無前例,這加大了首席執行官Ulrich Koerner在明年之前恢復盈利的難度。瑞信預計2023年將再次出現“重大”年度虧損,2024年將恢復盈利。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就已經有“瑞信是否將成為下一個雷曼”的討論。當時澳洲廣播公司(ABC)商業記者David Taylor在社交平台中發布了一條“某歐洲銀行將破產”的消息,當時普遍猜測這個銀行就是瑞信銀行。
而現在,硅谷銀行的破產仿佛一根導火索,迅速點燃了這家有着5730億美元資產體量的金融巨無霸的危機。
瑞信的“中國業務”
作為一家瑞士投行,瑞信的“主戰場”在歐美資本市場,但其實很早就與中國企業有業務往來,承擔了超過300家中概股的保薦承銷業務。
鳳凰網《風暴眼》梳理發現,2010年至2022年間,瑞信銀行共計推動359家中概股上市,其中不乏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微博、瑞幸咖啡、BOSS直聘、知乎、“蔚小理”等知名企業。
在中國業務方面,瑞信銀行則主要通過兩家公司參與中國金融業務,分別為瑞信證券(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信證券”)及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瑞信”)。
據瑞信證券官網介紹,瑞信證券2008年由瑞信銀行與方正證券共同出資設立,二者持股比例分別為51%及49%。瑞信證券於2021年6年更名,此前數年原稱為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22年9月,方正證券宣布擬向瑞信銀行轉讓其持有的瑞信證券全部股權,轉讓對價為11.4億元。股權轉讓完成後,瑞信銀行將持有瑞信證券100%股權,由此,瑞信證券也就此成為繼摩根大通證券、高盛高華證券之後的第三家“純外資”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至今已有半年,該股權轉讓仍未完成。據今年3月方正證券最新投資者問答披露,目前方正證券已與瑞士信貸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後續事宜正在推進。
鳳凰網梳理發現,瑞信證券目前業務主要包括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以及證券自營幾大類別。今年3月,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剛剛宣布由區域性(深圳前海地區)擴展至全國。
梳理方正證券歷年年報可知,瑞信證券近年來業績波動較為明顯,其中2012至2022十年間年營收基本維持在2億元附近,2021年得益於投行業務取得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大漲243.77%,瑞信證券全年營收大幅攀升至5.1億元,但很快於2022年回落至3.16億元。
淨利潤方面,瑞信證券近年表現則更為波折,其中2022年創造虧損歷史,全年淨利巨虧1.70億元,一舉抹平過去十年的全部盈利,2012至2022十年間合計虧損1.45億元。
與此同時,鳳凰網《風暴眼》梳理發現,瑞信證券近年來國內業務范圍廣泛,涵蓋一眾國內知名企業。其中,在A股IPO方面,儘管不如中概股戰績亮眼,也曾推動過方正證券、中原證券、步長制藥、科拓生物等公司的上市;而在債券項目方面,則服務過中國石化、中國人壽、農行、交行等多家企業。
據方正證券2022年年報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瑞信證券總資產15.84億元,淨資產13.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瑞信亞太區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馬傑明(Benjamin Cavalli)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瑞信計劃於2023年在中國推出財富管理業務。而瑞信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胡知鷙去年曾透露,上述業務的“預計啟動時間不晚於2023年第一季度”。
除瑞銀證券外,瑞士信貸在中國的另一家控股公司工銀瑞信則是瑞士信貸與中國工商銀行合資設立於2005年,後二者持股比例分別為45%、55%。
官網顯示,工銀瑞信目前已擁有公募基金、私募資產管理計劃、社保基金境內外委託投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委託投資、保險資金委託投資、企業年金、職業年金、養老金產品等多項產品管理人資格和QDII、QFII、RQFII、公募基金投顧等多項業務資格,共計員工775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工銀瑞信(含子公司)旗下管理227只公募基金和多個年金、私募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總規模1.72萬億元。
雷曼危機,再次上演?
15日瑞信股價暴跌後,在一片質疑聲中,瑞士信貸董事長阿克塞爾·萊曼緊急發言試圖“穩定軍心”。他表示:該行不需要政府援助,因為管理規定不同,將瑞士信貸的問題與美國硅谷銀行倒閉類比是不準確的。
但情況似乎並不樂觀,阿克塞爾·萊曼的話很快就被“打臉”。當地時間16日,瑞士信貸銀行發布公報說,該行將通過擔保貸款工具和短期流動性工具向瑞士央行瑞士國家銀行借入500億瑞士法郎的貸款。
據報道,瑞士政府可能也會對瑞信提供擔保等援助措施。但瑞士議會中最大的政黨瑞士人民黨表示,反對圍繞瑞信的問題提供任何形式的政府擔保。
該黨派領導團隊成員Thomas Matter說:“政府不應為瑞信提供擔保。瑞士央行負責向瑞信提供流動性,央行已經採取了行動,聯邦委員會沒有必要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如果聯邦委員會為瑞信提供政府擔保,則將使金融危機後推出的“大到不能倒”相關監管機制失去信譽。”
從美國的Slivergate Bank、硅谷銀行到瑞士的瑞信銀行,人們擔心,一場新的雷曼危機是否正在醞釀?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銀行出現危機?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周三表示,瑞信如果倒閉金融市場將面臨“雷曼兄弟時刻〞。魯比尼說,瑞信的問題是,它可能太大而不能倒,但也可能太大而無法救助。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瑞信肯定是不會第二個雷曼的,瑞信和雷曼兄弟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瑞信是一個系統性重要銀行,所以瑞士國家銀行是一定會救的,而且已經在救了。”
洪灝認為,瑞信暫時應該不會破產,因為它畢竟得到了一筆新的資本金。但同時也不排除最差的情況,不過即便它真的破產了,市場也不會感到奇怪,全球金融市場其實對瑞信破產也已經有所預期和准備。
“瑞信是一個系統性的重要銀行,所以瑞士國家銀行是一定要救的。如果不能夠和瑞士銀行合併的話,它也可以用國有化的方式來拯救。其實德銀在前兩年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洪灝表示。
洪灝認為,無論瑞信是否破產,未來肯定都會有更多的銀行出現危機。如果美聯儲接着加息,收益率繼續大幅的上升的話,其實對於銀行系統是非常不利的,銀行的美債利率上升,會導致投資組合價格的下降,導致股本的缺失,那麼很多銀行就會陷入硅谷銀行類似的困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也認為,美國中小銀行的破產,目前來看在政府的救助之下暫時有所緩解,但是不排除後面還會有個別銀行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之下出現破產風險。
但無論如何,瑞信的危機確實是迫在眉睫了。在獲得瑞士央行的貸款後,瑞信債券的信用違約互換(CDS)仍在持續飆升,截止3月17日上午已經突破1050點。
而瑞信的員工們,已經開始着手尋找“下家”。在對瑞信集團金融健康狀況的擔憂引發全球市場動盪之際,該行的幾位亞太區股票業務高管宣布離職。
據知情人士消息和媒體看到的內部備忘錄,瑞信亞太區股票業務聯席主管兼日本股票業務負責人Nick Silver將轉投法國巴黎銀行,出任一個高級職位。根據備忘錄,瑞信亞太區股票銷售主管Jonathan Jenkins、南亞股票業務主管兼泰國區域經理Chris Prasertsintanah也決定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