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人民幣 |
送交者: 北方 2008年08月23日18:52:48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想起一段少為人知的歷史, 這要叢美國的尼克松總統說起。為了提高美國政府借貸的極限,尼克松成功的把美元和美國黃金儲備鬆綁了,直接的效益是允許財政部發行更多的美元來解決當時經濟上的困境,但在另一方面,美國卻又同時和沙烏地阿拉伯達成了一個影響深遠的約定。 約定其實很簡單,沙烏地的石油只能接受美元付款,交換條件是美國承認沙烏地為友邦,提供其所有一切必要的軍事安全保證。由於沙烏地是中東產油國之首,儲油量也是最多的,不久之後,其他的 OPEC 產油國也都紛紛加入只接受美元付款.這層關係的建立就確定了美元的唯一必要性,誰能不買油呢? 你買家必需擁有美元才能付款,別的錢不好使. 當今的局面就是如此,沙烏地仗着美國的保護,極度的縱容激進的穆斯林教徒,如本拉登等,和參於9-11事件的那幫恐怖分子,各個都是沙烏地的公民。美國沒有一句譴責沙烏地的話,友邦還是油幫,簽證照發不誤。沙烏地很清楚的知道,美國需要沙烏地的油,更需要繼續接受石油保護的美元。 再加一段程咬金式的插曲,鄰近的伊朗也是一個重要的產油國,號稱世界第二多的儲油量,但是伊朗小子們太不上道,竟敢要求買家以歐元來買他們的油。除了核武和偏激穆斯林教徒等種種問題,貨幣才是美國對伊朗真正的痛點。美元被歐元取代不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 這一切就是為了要維護美國在經濟上主導的地位,美元升值時大家都願意來買她的國家債券,欠再多的錢都還是可以把債券賣出去,國家也可以保持着高額的赤字還能繼續運轉;美元貶值時,正好用來降低自己的國債,再把通貨膨脹外銷給別國,同時又增加自己產品的出口竟爭力,更進一步的為美國的跨國公司獲利。中國最近幾年對美元貶值付出了極高經濟上的代價,沿海出口公司的關閉,員工的失業,熱錢流入造成國內的通貨膨脹,都是美元貶值,全世界買單付出的代價. 奧運會成功的結束後,中國終能以更多的自信和驗證過的自我實力昂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我們有着充實的國庫,就期盼着那封遲來的國務院通知書: 中國航天火箭衛星發射服務從今起統一由人民幣結算,他種貨幣一概拒絕往來。 中國重機及軍工設備出口從今起由人民幣出口結算, 中國紡織品類,農產品,鞋類,小家電等從今起由人民幣出口結算, 中國國家企業不論對內,對外作業,從今起一律使用人民幣, ,,,,,,,,,,,,,,,,,,,,,,,,,,,,,,
在那遙遠太平洋的彼端,聲聲不絕於耳的"是,先生,我收人民幣."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