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一篇很全面準確的解析美金融危機的文章
送交者: BeLe 2008年10月15日06:08:17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作者:YST(台灣) 看完了 ant的「經濟危機」系列文章,YST 感覺有話要說。看了 asx的「杞人憂天」,YST 終於覺得不能不說點什麽,我的看法介於二者之間。 YST 率性而言,言無不盡。這是關係每一個人荷包的大事,歡迎讀者批評和補充。 (一)2008年金融危機的本質 YST 多次聲明自己並非經濟專家,但是經濟的學問再怎麽大,經濟的基本觀念是簡單的,任何高深的經濟學都要回到簡單的基本面來面對考驗。所以任何有點算術頭腦的人都可以做出自己對經濟的評估,其結果經常不亞於某些經濟專家,甚至優於很多職業經濟專家。 現在說美元有問題已是老生常談,屬於沒有意義的後知後覺。YST 最早談論美元發行過量是在2005年07月21日,當時至少遭受兩個台灣職業經濟學家的攻擊和嘲笑。今天如果不是各國的中央銀行在美國的懇求下善意地握住手中大量的美元,美元早就崩潰了。 經濟學家的話是不能迷信的,經濟的判斷最好倚靠個人的經驗與基本常識,不能對專家盲從。這是因為經濟是一門非常軟的科學,跟心理學差不多。經濟的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是學術象牙塔裏的玩物,全是建築在不存在的假設上,所以這些模型不可能準確。經濟的數學模型經常誤導專家,誤己又害人。基本上,經濟屬於各說各話的一門學問。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經常看到兩個經濟專家對同一個經濟問題發表南轅北轍的談話。 美國今天的經濟品質遠比1997年發生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惡劣,當年亞洲國家只不過外匯準備不足而已,基本經濟的條件(在不受到強大外力干擾下)是穩定的,外貿和政府預算也是平衡的,但是即使這樣就被美國的投資銀行發動金融攻擊,落得悲慘下場。而美國的經濟品質基本面很差,有大量的雙赤字而且不尋求解決,美國以債養債,用強大的軍力壓住陣腳,維持美元表面的穩定,但是內容是虛空的。 YST 今天以最簡單的常識來看這個問題,評論直截了當。 首先,讓我們來界定這次金融危機的範圍。這次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引發然後擴張到全球,但是全球各地受到影響的程度不同。除了像冰島這種小國面臨國家破產,其他國家都沒有嚴重到崩潰的程度。全世界的金融都受到傷害,但都是可以恢復的,除了禍害的原凶 — 美國。 理論上,我認為美國政府已經破產,因為她已經沒有償付欠債的能力; 實際上,由於美國的欠債都是以美元計算,所以美國可以印鈔票還債,這是美國不破產的唯一方法。 造成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的原因有叄個:一是人性的貪婪;二是政府的無能;叄是學術界的推波助瀾。 第一個原因最無奈,貪婪是人類的天性,無法根除,只能誠實面對; 第二個原因最不可原諒,因為這個金融危機完全是政府可以防止的; 第叄個原因最可惡,因為士大夫的無恥是為國恥。 下面我們就從這叄個原因分別作進一步的討論。 (二)人性的貪婪 幾千年來人類所爭的就是財富的分配,人性的貪婪在商業上表現得最直接、最明顯、也最徹底。人類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財富的爭奪,有文爭,有武奪。武奪就是通過戰爭,文爭就是通過制度。不論是哪一種,貪婪是所有爭奪的動力。 1. 美國商界吸引全國最優秀的人才 一個學理工的朋友曾經對我說,70年代他在某長春藤大學攻讀博士的時候班上有個猶太人成為他的朋友。有一次他們聊天,這位猶太同學說:「我們猶太人,第一流的人才去讀商,第二流的人才去讀醫或法,我是第叄流的人來讀理工」。 呵呵呵!這就是老美過去30年的現象。這也難怪,人都是往錢多的地方鑽,非常自然。人的基本心態是好逸惡勞的,總是尋求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高的酬勞。 就事論事,商業不但是錢最多的地方,商學院也是比較容易讀的科系。譬如商學界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研究刊物叫「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YST 曾經在圖書館翻閱過這個雜誌。YST 不過是一個普通學理工的人,那個研究刊物上的文章隨便找一篇一看就懂,而且可以明確看出文章內容的貧乏。這個雜誌大部分的文章屬於垃圾,沒有什麽價值。 理工方面的研究雜誌也有垃圾文章,但是比例上要少很多,尤其在難易的程度上,如果你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多半連第一頁都看不懂。 為什麽商業的研究刊物與理工方面的研究刊物難易的程度差這麽多、知識水平的高低也差這麽多呢? 答案很簡單:第一,理工方面的研究需要高度累積性的知識,而商業研究累積性的知識很少。第二,理工方面的研究需要嚴密的科學論證,而商業研究的論證非常鬆散,甚至沒有,流於自說自話。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學院院長就曾經說過:你只要比較一下工學院的課程與商學院的課程,你很容易就發覺二者之間難易的差別簡直不可以道里計。 想想看,一個容易唸、出來賺錢又特別多的科系,當然特別吸引年輕人,而且是最聰明的年輕人。 2. 貪婪被合理化 我們看到,商業學理缺乏嚴謹的課程(一大堆沒有理論基礎的 case study),商業研究沒有堅實(solid)的發展空間,商業運作也沒有客觀的評論標準。所以商場上的經理們所走的方向就是追求短期的最大利潤與玩弄遊戲規則,最厲害的、也是最糟糕的,就是改變政府的法律取得更大的遊戲空間。 美國最聰明的年輕人進了商學院,唯一的目的就是賺大錢,驅使他們的唯一動力就是貪婪。大家都知道1986年一個大企業的執行長(CEO),Ivan Boesky,在加州大學一個商學院的畢業典禮時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Greed is alright!”成為商業界的經典名言。貪婪被合理化了。 想想看,一群美國最聰明的人主持美國龐大的金融機構,設計種種花樣玩金融遊戲,在貪婪的驅使下無止境的追求短期利潤與個人利益,這個國家一定會出問題的。 現在讓我們把討論的範圍從廣泛的商業限制在金融業。 (叄)金融業的貪婪運作 1. 金融工程與衍生商品 大家必須明瞭金融業是一個純粹的服務業,金融業的錢最多,但是這些錢都是別人創造的。在講求利潤的商業界裏,金融界的利潤是最虛空、含金量最低、最不應該獲得的(the least deserved)。 所謂“錢生錢”是一個騙人的假象,金融業只能轉移財富而不能製造財富,這一點我們必須認清。 所有華爾街的人,他們從事的工作都是把錢從一個地方轉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後在過程中套取豐厚的利潤。 金融業不比製造業,是一個零和遊戲。錢就這麽多,大家在同一個口袋裏搶錢。就像一塊大餅大家搶食,聰明的銀行想出花樣多吃了一塊,別的銀行就只能少吃一塊。 YST 不同意 ant的論點就是她說:「衍生商品是必需品」;YST 也反對 ant的論述中所說的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為什麽?因為經過金融工程製造出來的衍生產品沒有增加價值(no added value)。這些衍生商品都是金融業為創造利潤所發明的撈錢工具,它們對社會不但沒有貢獻,反而成為社會的負擔和禍害。 2. 金融業的「信用違約保險」(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 CDS) 金融業的衍生商品純粹是一個套利的工具,對社會只有害處沒有好處。這次全世界的金融風暴就是由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叫「信用違約保險」引發的。今天我們就用「信用違約保險」來作例子。 最原始的貸款買房子是非常好的金融制度: 1.要求貸款者付20%的頭款,表示貸款者的責任心; 2.要求貸款的總數不能超過貸款者的年收入的四倍,也就是說年收入10萬元的家庭,銀行頂多借給你40萬元買房子。 這是最基本的金融產品,這個產品使很多原來買不起房子的年輕夫妻可以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實現了他們的「美國夢」。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活絡了經濟,因為小夫妻買了房子就要買家具、買電器、買裝潢...買一大堆東西。 這個基本金融產品是好的。為什麽好?因為銀行與貸款者的責任與風險都非常清楚,而且非常容易計算。貸款者知道如果付不出每個月的貸款就有可能失去房產和20%的頭款;銀行知道如果呆帳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政府關閉,取消營業資格。在責任與風險的平衡下,社會活動平穩運轉。 但是金融界搞了一個新花樣把銀行貸款的風險賣給保險公司,這就是「信用違約保險(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 CDS)」,銀行交付一定的保險費把違約的損失由保險公司來賠償。於是銀行賺錢是穩的,風險全由保險公司來承擔。你想想,天下有這等好事嗎? 美國有一句話:If it looks too good to be true, then it is not true. 保險公司非常精明,在購買了很多銀行的大批房屋貸款後把這個產品包裝一下,用一個新面目賣給另外一個金融機構獲取立即的利潤。這個金融機構又重新包裝再賣給下一個金融機構。新包裝一個比一個複雜,這樣子最原始的貸款風險就不斷地轉手。 接著,銀行因為沒有風險,膽子就越來越大了,20%的頭款取消了,甚至貸款者的收入也不審查了,變成人人都可以買房子,房地產的市場當然變得非常活絡,房價也不斷地節節升高。房價快速地升高更加刺激房地產市場,因為在不要頭款的情形下一個家庭就可能買了好多棟房子做為投資。 保險公司也不是傻瓜,高薪養了一批精算師來計算風險,風險高的貸款保費也提高,算出結果仍有利潤,所以「信用違約保險」照樣買進又賣出。 就這樣雪球當然越滾越大,這一定出問題的。經過重新包裝後的風險計算已經變得非常複雜,說老實話,我不認為那些精算師能算得清楚,但是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經過包裝後欺騙普通投資人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騙外國的投資者。 3. 「信用違約保險」是一個騙局 金融業是由美國最聰明的這批人來玩花樣,所謂花樣就是不斷包裝新的金融衍生商品來圈錢。但是這些人再聰明,明眼人立刻就看出這是一種欺騙,你不需要算數很好就知道這個金融衍生商品一定會垮掉。為什麽?因為它違反了經濟最基本的原則。 從理論上,「信用違約保險」能夠持續運轉是基於一個假設:房價會不斷地上漲。 這個假設是不可能成立的。當房價飆升的速度超過人民收入增長的速度,那麽經濟的繁榮是虛假的,房地產的欣欣向榮是銀行界不負責任的貸款所造成的假象,這個假象在某一天一定會崩潰。 從實際經驗上,美國房地產的起落一向是周期性的,一個周期大約是七年。 所以不論是根據理論基礎還是實際經驗,房價崩潰帶動金融崩潰是遲早的事,YST 只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發生,因為我沒有資料。 當每個月繳不出貸款的人越來越多,保險公司就會倒閉。保險公司一倒閉就不能兌現給銀行提供的保險,銀行也要倒閉。附帶的,那些購買 CDS證券的外國投資公司也要吃下所有的損失,因為那些貸款證券根本不值錢了。當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眼看這個由CDS建構出來的虛擬大廈即將傾倒時終於斷然出手,360億美元的債券只賣了6億。但是即是這樣也不能避免美林證券最後的破產倒閉,因為槓桿太高了,美林證券沒有足夠的資產來填補損失。 其實金融界的人不是傻瓜,他們都知道有問題,但是他們停不下來。其實也沒有人會在乎這個問題,因為他們都在追求短暫的利益,活在沒有明天的日子裏,他們只關心今年的分紅是多少。猶太人由於兩千年來都沒有自己的國家又遭受別人的歧視,形成了這個民族快速獲利、迅速移動資產的流動民族特性。這些倒閉的銀行和投資公司,它們的執行長每年分紅都在一千萬美元以上,在倒閉前他們早就把資產移到國外去了,把爛攤子留給政府和納稅人。 最無恥的就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美林證券最後一任的CEO,他們在離開以前都為自己交涉好了超過兩千兩百萬美元的離職金。他們真不愧是美國最聰明的人。 惡人居然有善報,這個世界還有公理嗎? (四)美國政府的無能 幾十年來美國政府看到企業界的 CEO天文數字的薪水與福利不加以規範,導致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日漸退化,標準的例子就是通用汽車公司,但是這到底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 美國政府看到金融界的 CEO天文數字的薪水與福利不但不加以規範而且還放鬆相關法律讓他們放手幹,譬如美國國會在1999年取消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界限,讓高風險的投資銀行和低風險的商業銀行合在一起經營,這後果就非常嚴重了。 投資銀行進入商業銀行的營運領域自然不會放過房屋貸款這塊大餅,投資銀行把手中的房屋貸款進行分類等級然後創造不同的金融衍生產品,叫做「房屋抵押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 CDO)。投資銀行把 CDO銷售給廣大的投資者套取利潤,這一來受到牽連的金融機構範圍就很大了,遍佈國內外。這些都拜金融衍生產品之賜。我不相信投資者也好、投資銀行本身也好能算得清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真正的風險,不可能的。大家只看到兩件事情,房價在不斷地攀升,所有的人都在賺錢。 商業銀行的存款有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10萬元的保額,投資銀行美國政府是不擔保的。但是投資銀行進入CDS與CDO的買賣,現在一旦倒閉受到打擊的範圍就非常大了。 這些最聰明的美國人創造了CDS與CDO這兩個衍生金融商品,但是這些衍生商品對社會沒有增加一點點價值(no added value),唯一的目的就是透過它們來圈錢。 YST 即使不研究經濟也知道房地產市場在國家經濟中占非常關鍵的地位,沒有人敢在這上面開玩笑。為什麽?因為牽涉到的金錢數字太過龐大。房子是美國人民最大的一項資產,房地產不但個別的價值高而且數量非常大。美國是超級富裕的大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附近隨便一棟房子價值都超過兩百萬美元,美國房價上升和下跌所引起的經濟連鎖反應是不得了的,是以兆美元(trillion dollars)計算的,哪裏是任何保險公司或投資銀行賠得起的。這是用最簡單的算術就知道的常識。 美國通過法律讓投資銀行進入房地產市場進行炒作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行為。 想想看,一群美國最聰明和最貪婪的人要求政府放鬆管制讓他們自由地玩金錢遊戲,美國國會議員禁不起投資銀行的遊說,通過了這項法律。美國政府這就犯下了極為嚴重的錯誤,讓龐大的流動資金炒作房地產,一定出問題的,應了中國的名言:「治大國如烹小鮮」。 當月入兩千的家庭成功向銀行借貸,買了40萬的房子,大家都相信明年這房子會漲到50萬。你想想,這能不出大事嗎? (五)學術界的推波助瀾 美國政府對金融界放鬆管制固然是由於投資銀行的大力遊說與金錢攻勢,但是美國學術界對金融衍生產品的肯定是有絕對關係的。 在美國的學術界有一大批經濟學家研究金融衍生產品,其中至少有四個人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是: 米勒(Merton H. Miller ),1990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馬可維茲(Harry M. Markowitz),1990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索拉斯(Myron S. Scholes),1997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莫頓(Robert C. Merton ),1997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前叄個得獎者都是美國猶太人,莫頓是否是猶太人我不能確定。 米勒與馬可維茲得獎的理由是“在金融經濟學的理論上有開創性的貢獻” (“for their pioneering work in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economics”)。 索拉斯與莫頓得獎的理由是“鑑定金融衍生產品價值的一個新方法 ” (“for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derivatives”)。 就是這些人的烏龍學術促使金融衍生產品大行其道,直接導致這次美國的金融崩潰和全世界的金融災難。 美國學術界對莫頓的讚譽包括“在數學金融(mathematical finance)領域的終身成就獎”和“現代金融學理論的牛頓”。我們現在看到這些讚譽不覺得很諷刺嗎? 莫頓與牛頓唯一相似之處就是名字都有一個「頓」字。牛頓在力學上創立的定律如果和莫頓的數學金融一樣烏龍的話,今天有人敢坐飛機嗎? 經濟學術界不要臉的人和浪得虛名的人何其多。 (六)人民的覺醒 1. 人才導向的錯誤 一個健康的社會是要用最優秀的人才去創造財富,而不是用最優秀的人才去玩零和的圈錢遊戲。美國長久以來本末倒置,現在在科學與工程從事辛苦研究的大多數是移民。 2. 金融衍生產品沒有這個需要 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很難評估,因為經濟學家的理論是虛浮的加上精算師的計算也不可靠。最重要的是金融衍生產品沒有這個需要。經濟學家在金融衍生產品上作文章,很大程度上屬於學術性質。保險精算師的計算也是鬼打架,因為他們計算的假設前提沒有充分的論證。 金融投資是一種行為科學(behavior science),屬於心理學的範圍,是非理性的,根本沒有定論。人的行為隨著時間、地點、民族性、教育程度、莫名其妙的情緒或刺激...等等而改變,不可能有適當的量化。金融衍生產品的數學模式一旦複雜化就失去實際意義,莫頓的“數學金融學”保證是鬼打架的玩意兒。任何或然率的計算都是不可靠的。 3. 不能過分信賴經濟學家 經濟不是科學。如果硬要把經濟劃分成科學的話,經濟也是一個非常軟的科學,只比心理學硬一點點。經濟學家的話只能參考,不能輕易相信或採納,要一點一點地實驗並且進行長期的觀察和修正。這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4. 金融界充滿貪婪的騙子 我們用破產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作例子。為什麽用它做例子?因為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它是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中最早破產的,而且美國政府不救它。美國列出了十大做錯事的人(“Ten Most Wanted Culprits”),雷曼兄弟最後一任的執行長富爾德(Richard S. Fuld, Jr.)名列第九。 富爾德從基層幹起,在雷曼兄弟這個投資銀行工作有39年的歷史。根據Equilar(一家專門研究企業經理薪資的公司),富爾德從1993年到2007年薪資與紅利一共領取了接近五億美元,即使在瀕臨倒閉的2007年富爾德也從公司拿走了四千五百萬美元。這些年來,雷曼兄弟的高級經理每年的薪資與紅利都超過一千萬美元。 富爾德在國會作證時態度傲慢,他承認最後8年總共領取的薪資與紅利是3億5千萬美元,是很多錢,但是他並不承認自己有錯,錢也拿得心安理得,他認為雷曼兄弟的倒閉錯全在政府不出手援助。看到沒有?這就是美國最聰明的精英,華爾街的英雄。 富爾德只能在這次金融崩潰的罪人中排第9,大家可以想像這罪魁禍首是如何惡劣了,也可以看出華爾街已經病入膏肓。 有一部分失業的華爾街金融人士進入上海的金融界工作,我認為這不是中國的福氣。這些人基本上是垃圾,他們的 mentality就有問題,人格已經定型,他們不會為中國作出真正的貢獻但是很有可能為中國帶來災難。 (七)取消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在1968年增加了經濟學獎,這是一個笑話。諾貝爾獎從1901年開始頒獎就是遵照諾貝爾的遺囑,只頒給五個領域 — 物理、化學、醫學、文學、與和平。諾貝爾在遺囑上明言這個獎不得包括數學。 1968年為了慶祝瑞典中央銀行成立叄百週年,瑞典中央銀行就設立了一個經濟獎,這也無可厚非,隨便取一個甚麽名字也沒有人會反對。但是為了提高這個經濟獎的含金量,瑞典中央銀行硬生生地盜用了諾貝爾的名號,這就不對了。諾貝爾並沒有授權給後世人這麽做。 經濟學這門學術太軟,留給研究者胡亂下結論的空間太大。後果不單是學術上欺世盜名,而且實際上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一九七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兩位美國人,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因為他們創造了最佳投資的理論。他們得獎的論文是「最佳資產分配的理論」(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兩位專家號稱根據他們的理論投資就無往不利。 甘先生和古先生領獎以後,有好事的記者問他們:「既然這個理論這麽厲害,你們有沒有想過用這筆獎金來證實這個偉大的理論呢?」 兩位經濟學家回答說:「我們正準備這麽做。」 猜猜看後來發生什麽事? 甘先生和古先生用他們發明的理論作投資,輸光了他們全部的諾貝爾獎金。這是對經濟學家最好的註解。 經濟學家的烏龍事件太多了,費德曼(Milton Friedman,1975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自由經濟理論用在南美洲,搞垮了南美洲的經濟。我們還沒有學到教訓嗎? 1999年,美國國會被金融界的金錢遊說和鼓吹金融衍生商品的經濟學家誤導而改變法律。2008年,美國金融界的操盤手們撈走了大量金錢,把爛攤子留給政府和美國納稅人來收拾。這種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值得鼓勵嗎? 經濟學家盜用了諾貝爾的名號就增加了他們說話的份量,一再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基本上違反了諾貝爾獎設立的宗旨,那就是諾貝爾獎要頒發給“那些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士”。 諾貝爾經濟獎早就該取消了,經濟學家在自己的小圈子隨便彼此讚譽和取暖,我們都無所謂,隨便頒發什麽XX獎,我們也不在乎,但是不能盜用諾貝爾的名號。 再說一遍,莫頓與牛頓根本不在一個天平上。 (八)美國政府如何處理金融危機 為了挽救金融崩潰,美國要求外國的中央銀行拿出百分之十的外匯存底來買美國公債。笑話,憑什麽? 過去這些美國投資銀行在國外炒作匯率,製造了亞洲的金融危機,從亞洲國家撈走了大量的金錢。今天這些投資銀行惡貫滿盈、面臨倒閉,亞洲國家憑什麽要救他們? 美國金融界犯下的錯誤、美國金融人士的貪婪和美國人民過度的消費為什麽要全世界來分擔災難的後果? 美國七千億元的搶救金融計畫完全是治標不治本,七千億美元丟進這個黑洞一下子就不見了。美國的金融黑洞據估計超過60兆美元,這會把全世界都拖下水。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來自華爾街的高盛(Goldman Sacks),他提出的計畫根本是不負責任的,完全站在投資銀行的一方,而不是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 美國政府應該做的是: 1. 將聯邦儲蓄(Federal Reserve)收歸國有 目前的聯邦儲蓄是私有的,美國政府並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也沒有發行鈔票的權力。美國應該趁此機會將聯邦儲蓄收歸國有,成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加強美國的金融管理。 2. 立法限制銀行的運作 銀行要有足夠的準備金才能允許運作,這個準備金與銀行的營業額有一定比例的關係。政府立法限制銀行進行投機和高風險的金融活動。任何銀行一旦虧損接近它的準備金就取消它的營業資格。 金融人員的薪水要受到限制,尤其執行長和高級經理的薪資與福利需要有絕對的上限,譬如一年不得超過50萬美元。執行長的薪資要與低層員工有一定的比例,譬如執行長的薪資與福利不得超過中間值(median income)的10倍。 金融機構其實只需要做非常固定(routine)的工作,所以中等人才就可以了,不需要員工挖空心思想新花樣,也不需要付給他們特別高的薪資。金融工作本來就不是特別具有創造性的。金融工作即使有什麽創造,其困難度和社會價值也遠遠低於製造業。為什麽?因為金融業只能轉移財富,不能增加財富,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和製造業不成比例。轉移財富的人比創造財富的人收入高,這是不合理的。 3. 平衡預算、消除赤字、降低國債 YST 最看不起美國經濟學家的地方就是拋棄基本常識的胡說八道。美國經濟和金融問題的根本是雙赤字(貿易赤字與政府赤字)。如果雙赤字的問題不能解決,其他什麽都是空談。美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平衡政府預算,這是最容易的,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那麽其他一切都免談。 美國聯儲會的主席伯納克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博士,講了一大堆金融紓困計劃其實只有兩招:一招是發行國家債券,以債養債;另一招就是開動機器印鈔票。 說一句老實話,如果這樣就能夠做聯儲會的主席,那YST也能做這個主席,坐領高薪。這個出身全世界評估第一名的 MIT經濟博士能夠被人看得起嗎? 4. 製造業與服務業 平衡貿易赤字要靠製造業,不能靠服務業。對任何國家而言製造業都是基礎,服務業是寄生在製造業上的。美國如今本末倒置,GDP 的70%是服務業,一流人才都流向服務業,這會出問題的。特別是金融業的收入太高,高到不成比例,2006年華爾街的金融業有35萬人,平均每個人分紅30萬美元,是美國人平均工資的7倍。請問,他們對美國的貢獻是其他行業人的7倍嗎?這樣的財富分配對製造業造成傷害,對整個國家的經濟也造成傷害。 小國家如新加坡可以把重點放在服務業,但是大國不可以。你想想,一個像美國這樣的大國,人民不想如何製造更好的汽車,卻只想賣汽車保險賺大錢,這個國家會有希望嗎?看看底特律那些被遺棄的一排排的房子、滿是塗鴉和沒有維修的社區,創造財富的製造業都萎縮了,金融業靠什麽來運轉?這個國家能不發生金融危機嗎? 任何大國或任何重要國家必須靠強大的製造業來創造財富,而不是靠服務業去圈錢。 (九)金融危機中國應該做什麽? YST 對美國的未來不樂觀,我個人認為美國的好日子已經走到頭了。快則5年,最慢也不會超過10年,美國必須被迫作出改變,不可能維持目前的消費水平。但是我看不到任何美國政客有勇氣告訴美國人民必須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change the life style),因為政客這樣做會選不上。 美國人目前願意做的選擇就是叄種:舉債度日、印鈔票、打仗。 上面的第叄種選擇基本上就是 asx的論點,也是我把 asx這篇文章上升到重要的理由。 金融危機引發世界大戰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世界有幅員遼闊的叄個核大國,大戰的發展很難預測,大戰的後果很難評估。但是美國政府企圖透過戰爭來加強美元的地位則毫無疑問。YST 只需要舉出一件事實就可以證明這個論點。儘管美國有這麽大的財政赤字,美國的軍事預算每年不斷地增加,武器的研發從未停止。美國參議院在2007年10月01日以92票贊成、3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總額為6480億美元的2008年國防授權法案。這個數目超過全球軍事預算的一半,也破了美國的歷史紀錄。 讓我告訴你,美國這麽龐大的軍事預算絕不是為了防禦而是為了進攻。 美國沒有國防部(Defence Department),只有進攻部(Offence Department)。 YST 個人認為中國可行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1. 乖乖地購買美國公債 中國必須想清楚,現在購買美國公債幾乎等於把錢丟水。中國這麽做唯一的正確動機就是用這些錢為自己的和平發展購買時間,以應付美國未來的軍事敲詐。 想想看,韜光養晦總要付一點代價,兩千億美元若能買到10年發展的時間也不貴,這比當年「九一八事變」所付的代價小多了。 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沒有能力還錢。更重要的是,美國既沒有還錢的欲望(desire)也沒有還錢的壓迫感(pressure),因為她有強大的武力。 說穿了,我美國就不還錢,你能怎樣? 對比還錢,美國有更大的欲望尋找任何機會或藉口賴掉這筆帳。這是國際現實,呵呵呵! 2. 要求美國賣出黃金 美國比任何國家有更多的黃金儲備。2008年06月,美國的黃金儲備是8311噸。 一噸黃金目前的市價大約值叄千萬到叄千五百萬美元。 中國有本事就要求美國搭配部分黃金來舉債,譬如中國每買10億美元公債要求美國搭配一噸黃金,也就是說大約 3-3.5%的借債由黃金預付來證明美國的 good faith。一手交錢,一手交黃金加債券。這是最有效的方法要美國為她的舉債負起責任。 3. 買美國的資源 中國不要買美國的公司,也不要買美國的房地產,但是可以買美國控制的資源,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譬如2005年美國國會以 333票贊成92票反對,禁止布希政府批准中海油併購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現在中海油就可以提出重新協商,或進行其他類似的併購,因為優尼科在海外有很多石油開採權,這比持有美元或美國債券穩當。 4. 買美國的外島 如果美國實在沒錢,中國可以提出把關島或夏威夷賣給中國,就像當年俄國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一樣。只要價錢談得攏,這是一個遠比債券合理的交易。
0%(0)
0%(0)
  第二個方法好-----但美國可是無賴-----同意嗎?  /無內容 - 神經節 11/13/08 (186)
  Much of it are good but forgot - k19 10/21/08 (302)
    But to know the real reason - k19 10/21/08 (274)
  looks like france in 1800s - kenn2003 10/19/08 (213)
  looks like france in 1800s - kenn2003 10/19/08 (202)
  looks like france in 1800s - kenn2003 10/19/08 (218)
  好文章!YST能否翻成英文,也好讓老美朋友們開開眼。  /無內容 - 有話好說 10/16/08 (259)
  值得一讀!!!  /無內容 - zxv 10/16/08 (180)
  好文。 美國人很卑鄙,如果他破罐破摔打伊朗?  /無內容 - jiaozhen 10/16/08 (357)
    好主意。  /無內容 - 有話好說 10/18/08 (234)
    not good. Too much 人民幣 in circ  /無內容 - rednose 10/17/08 (188)
  這作者沒有面對的事實是: - 6degrees 10/15/08 (1527)
    you not read carefuly. 經濟vs數理 - rednose 10/17/08 (303)
      金融與經濟有很大的相交部分, - 枯木朽株 10/17/08 (261)
    基本同意你的說法,YST的誤解與偏見也可以理解 - 枯木朽株 10/16/08 (501)
      等着拜讀大作。 - 6degrees 10/16/08 (423)
        不要搞錯了 - 沽酒雪夜 10/17/08 (373)
          別激動,呵呵。 - 6degrees 10/17/08 (273)
    老兄一定是搞金融的 - 沽酒雪夜 10/16/08 (711)
      暈! 古人云: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 cibc1 10/16/08 (403)
        先把你的錯別字改了再來說話 - 沽酒雪夜 10/17/08 (425)
          丟了錢心情都不好, 同情一個! - cibc1 10/17/08 (319)
            杜詩云:“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無內容 - 枯木朽株 10/17/08 (272)
              喜得  /無內容 - cibc1 10/17/08 (229)
              兄長好, 能有洗頭盆天下就太平了. :-) - cibc1 10/17/08 (256)
                為她送去篇賀詞,煩請菡妹要她看看email  /無內容 - 枯木朽株 10/17/08 (246)
                  一定帶到. 謝謝 :-)  /無內容 - 笑菡 10/18/08 (218)
          這位同學太認真了,這裡不是茶館,大家是來交流學習的, - 6degrees 10/17/08 (241)
      你應該想想為什麼你的401K是股票賬戶的5倍 - 枯木朽株 10/16/08 (529)
        你說這話有沒有邏輯啊 - 沽酒雪夜 10/17/08 (414)
          如果只是做着玩,你說比專家做得好就難以取信於人了。 - 枯木朽株 10/17/08 (239)
      不福氣啊?去撲騰兩下,試吧試吧?呵呵。  /無內容 - 6degrees 10/16/08 (217)
  切中要害的分析,非常值得一讀!  /無內容 - 特有理 10/15/08 (225)
  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關於金融危機的文章  /無內容 - 老本 10/15/08 (200)
  Wall Street Exec. Payments - xiangshui 10/15/08 (361)
  毫無意義  /無內容 - 枯木朽株 10/15/08 (299)
      只說一句, - 陳丹蕾 10/16/08 (41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這個“生意經”念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