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中國的老外,最常感嘆的話是“東西便宜”。便宜得有些不可思議。如果僅僅是在中國便宜,那還說得過去,因為中國人收入也低。低收入,低價格,低消費,在中國國內的封閉市場體系內,正常。可東西賣到國外去,還那麼便宜,而且往往便宜得不可思議。久而久之,中國製造成了廉價貨的代名詞。
前不久在中央四台一個介紹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史的一個系列片中看到,一個溫州的打火機商人,第一次到意大利去推銷中國的打火機時,拿出的樣品質量高於意大利產品,而報出的價格僅為人家的十分之一,嚇得意商以為是偽貨,不敢下單。這些商人的腦子是不是有問題?你的商品質量好,你應該賣出高於市場平均價才對,就是促銷打個八折九折也行,這樣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提升品牌價值。從談判的策略上看,也應該報價由高往低降,一開口報得太低,不但傷害品牌,而且再降價空間就小了。
中國一般的民用商品要價過低,一些高技術或壟斷性商品也是價低得不可思議。中國的稀土產量占世界市場的百分之九十,照理中國應該有稀土售價的定價權了。可悲的是,中國稀土生產企業競相殺價,珍貴的稀土只賣個土價。反觀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卻將個鐵礦石賣了個金價給中國。再看中國的軍工業和航天工業,應該屬科技含量高,壟斷性強的行業。這些行業的商品理應賣個好價錢。不可思議的是賣得也是貨好價次。拿發射衛星來說,歐美收費每次都在一二干萬美元。中國的長征火箭成功率高於歐美火箭,應該收個干萬美元吧。不,中國只要三四百萬美元。那些優質的中國坦克、中國導彈也是便宜得沒法說。怪不得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原來是買高賣低造成的。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人的智慧是打了問號的。
那麼中國有沒有價高的商品?有!這就是國內現在價格節節高升的商品房。今年上半年北京房價漲了三成,房價收入比達27:1,也就是夫妻工作27年的收入才可買一套普通公寓。上海房價內環己實破一萬八干元/每平方米,全市僅除一個偏遠區外,均價達萬元/每平方米。買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公寓,動不動就是一二百萬,一般的工薪階層如何買得起?一位在滬工作稅後年收入二十萬的外企經理都買不起上海環內的住房,不得不考慮環外較遠的地段佳。上海房價正直追東京房價。可收入呢,大概還不到人家八分之一。更不可思議的是,今年上半年以來,上海的別墅熱銷,特別是售價一干萬以上的高擋豪宅別墅賣得很快。有意思的是,許多有錢人買別墅作投資保值,買來後並不裝修,叫毛坯房,然後持有等待以後高價出售獲利。目前市面上出售的不少二手別墅仍是毛坯房,有的建造於2002或2003年。這種超高的房價與實際收入的脫節,房地產泡沫浮現,特別是當購買第二套第三套房作投資用的購房人大量出現時,情況就有點象幾年前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前的火爆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