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丁花園:百萬富翁,水到渠成 |
送交者: 紫丁花園 2010年09月07日21:07:50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百萬富翁,水到渠成》兼評《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
過去曾有一部電影叫《百萬富翁》,雖然是揭發調侃資本主義虛偽的,但是也給世人留下了很深印象,百萬富翁就成為有錢人的代名詞了。雖然現在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百萬已不是那麼稀罕了,但是對多數人來說,好像還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當戴維柏奇(David Bach)出了一本書,《百萬富翁,水到渠成》(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還是吸引不少眼球的,誰不想自動成為百萬富翁呢? 這其實是一本教個人理財的書,而且其中的基本原理,應該說多數受傳統家教的中國人自然而然就掌握、操作的,只是還需要學習了解加拿大投資理財方面相關國情、技巧而已。但是對北美加拿大很多本地人來說,這近乎是陌生的概念。有兩個現象可以佐證,一是2009年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後,很多人生活困難,國民才意識到個人理財的重要性,政府計劃在中學開設理財課程,從下一代開始補上這一課;還有一個是,有不少工作崗位,特別是服務崗位有不少老人在頂班,在超市收銀台,白髮蒼蒼老太收銀很常見。為什麼老了不安享晚年,還要這麼辛苦?恐怕沒有足夠的退休收入來源是一個重要因素。 1. 理財是責任和使命責任、使命這些大詞(Big Word),如果單從字面上講,中文英文背景的都會覺得很空洞。落實到理財上,如果一個人不僅有夠一家老小生活的收入來源,而且還留出錢來給子女教育投資、給自己退休投資,買保險以防萬一,使幼有所教,老有所養,那麼這個人大概稱得起責任這個大詞;如果這個人還積極地儘早實現財務自由(Financial Freedom),經營事業,傳承後代,澤被一方,那麼這個人大概稱得起使命這個大詞。 既然都提高到責任和使命這種層次了,理財肯定就不是短期行為,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就有必要引入長期計劃性的概念。財富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終其一生,甚至延續數代。據調查現代美國多數百萬富翁,過的都是很節儉平常在我們看來甚至乏味的生活,一本暢銷書《鄰家的百萬富翁》,講的就是他們的生活狀況和方式。有計劃地實現富裕應該是理性的正常的途徑,而且會使人生活得很有成就感和原則性。中國古話講,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一輩子窮,很是有這個長期計劃的意思。 如果有了長遠觀念,那麼二十歲開始就為自己退休養老投資就不是什麼被譏笑的事情了。理財的目的通俗地講就是不缺錢,不僅眼下不缺錢,將來也不缺錢;現在工作不缺錢,將來退休也能保持現有的生活水平而不至去再掙貼補。照現在發展的態勢看,退休養老,子女是靠不住的;單位是靠不住的;政府是靠不住的;上帝,……? 歸根到底還得靠自己。 退休不一定就是養老,如果你實現了財務自由,也許五十歲甚至四十歲就退休了,不用再看老闆臉色,去做愛做的事。曾經調查過一些成功人士,有好的工作、大的房子、子女受高等教育,卻根本不知道財務自由這個概念。解釋了之後,紛紛表態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都是這個工資單完了等着下個工資單。這很正常,這很加拿大,至少還沒有拆東牆補西牆地還債。 但是,你沒有想過做一點改善嗎? 2. 成功經營好職業是最好的理財理財最基本的條件就是開源節流,沒有財怎麼理?在創收上,如果能有多渠道現金流收入,當然是好事;如果沒有,特別是普通人在一開始的情況下,主要的財富來源就是職業收入,也就是你日常從事的為別人為社會工作,別人社會給你錢作報酬這一件事情。 既然職業收入是主要收入來源,那麼成功經營好職業就是最好的理財,或者說給進一步的財富積累打下了必要的基礎。經常說教育投資是最好的投資,就是因為接受教育培訓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技術含量,相應就可以要價更高(高工資)。 工作沒有貴賤,收入不論高低,都有理財可言。從理財角度講,希望職業收入是穩定的,那怕低些;單位是提供福利的,那怕少些。職業收入穩定的條件其實給了我們多方面的要求,比如行業前景看好、自身努力、經驗技術儲備提高、搞好人際關係、避免頻繁跳槽、保持身心健康打持久戰等,一句話,保住飯碗。單位提供福利,特別是RRSP,與下文介紹的養老投資有關係。 3. 分析一個自動百萬富翁的典型案例柏奇在書中先介紹了上他理財課的一對百萬富翁夫婦,單從外表上看不出來,很普通很低調的那種,丈夫穿的夾克還是十年前的款式。丈夫是中年人,當地一家公用事業公司的中層經理;妻子是美容師。兩口子的總收入一年超不過55000元。但就是這一對夫妻,擁有兩處付清貸款的房產、送兩個孩子上了大學、手頭還有100多萬的積蓄,在55歲就敢退休了。 柏奇對此很是好奇,問他們是不是繼承了財產。他們回答是,“我們只繼承了知識”。原來從他們二十多歲結婚開始,父母教他們建立了理財的觀念和行為(他們也同樣傳授給子女),點點滴滴身體力行照做下來,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讓我們大概看看他們家傳的理財經驗: · 截住漏走的小錢 · 先給自己付錢 · 理財自動化 · 除了買房子,不要借錢消費 · 買房而不是租房 柏奇詳細聽取、詢問了百萬富翁的理財之道,給當時還很年輕也是二十出頭的他很大人生啟發,發展更新了對理財的認識。本來他是教授理財課程的老師,結果卻讓學生給上了一堂終身受益的課。 應該說這對百萬富翁的理財基礎和做法是非常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的,我們平常人都可以照做,關鍵是觀念跟上和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具體介紹他們的做法。 4. 截住漏走的小錢----拿鐵因素每天給自己省下5元或是10元一點錢投資,長期下來就會不少。錢不在少,關鍵在于堅持和長期,加上複利的神奇效力,財富就會滾雪球地增長。有人說,5元、10元,看似不多,對我也不可能,我的錢都是月月光。這時你就要檢討一下你的拿鐵因素了。 拿鐵因素(Latte Factor)已經成了西方理財教育一個普遍接受的詞彙和概念了,意思是指日常花費在不起眼的奢侈品上的小錢(拿鐵是一種貴的加巧克力的咖啡)。你有多少這種可有可無、可以省下的消費呢? 專家建議嘗試着給自己的每一筆開支記個賬,就會知道錢從哪裡流走,有沒有可能截住。那個百萬富翁丈夫,年輕時就憑省下的煙錢,兩年就能付房子的首付了。在供房還款方式上有個小技巧:選擇每兩周一還(與領薪水的周期一致),而不是一月還雙倍的數量,這樣每年可以多還出一個月的錢來。 5. 先給自己付錢在加拿大(中國也一樣),你辛辛苦苦工作後領到的薪水,發現已經被政府捷足先登扣去了一塊(所得稅、養老金、保險等),然後拿着這剩下的錢,還要付這個帳單、那個賬單,最後才可能是自己的儲蓄投資。這是一般的做法。 我們能不能先給自己付錢(投資),甚至早於政府的那隻手呢?在加拿大是有這種可能的,這就是RRSP,註冊退休儲蓄計劃。 如果你是工薪族,可以要求在工資里扣出一定數量或是比例的錢投資RRSP。這樣做的好處是,第一,眼下你拿不到這筆用去投資的錢,拿不到自然也就不會花掉;第二,好的公司會給你配套一定比例的投資,得到公司的鼓勵獎;第三,因為投資是在政府徵收你的所得稅之前撥走的(先給自己付錢),應稅基數小了,相應扣的稅就少了。這第三條是比較隱蔽的,它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你可支配收入減少的數量,沒有你放進RRSP里那麼多。專家測算,你每天投資10元到RRSP里,實際可支配收入只減少7.2元。 如果是自己當老闆,可以享受的RRSP更複雜也更優惠。 至於說給自己付多少?專家穩妥的建議是每天一小時為自己工作,也就是拿差不多收入10%的錢來投資;激進的建議是把允許的RRSP份額(每年報稅後稅務局給你的證明里會明示)全買了,因為這可能是工薪階層唯一和資本家相似享受抵稅的機會,要充分利用。當然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不能投資投得飯錢都沒有了。 6. 理財自動化理財自動化的意思就是,一旦設定了投資方式,可以不用去管它。比如發薪的時候買RRSP,一旦設定了錢數或是比例(比例更好,這樣你工資上漲投資跟着上漲),每次就自動扣除了,不用多費心。其他許多理財方式都可以做到自動化,自動從你的帳戶里轉錢,這只需要到金融機構辦理即可。 自動化的好處除了省心以外,也降低了投資風險,因為你的購買時間是分散的,購入成本相應攤平了。 最後至於說不用信用卡消費,目的主要是節制消費欲望,避免出現債務,好像也不用一概而論。買房住而不是租房住,而且儘可能快地還清房貸,象那對百萬富翁夫婦,還清第一套房,再買第二套更好些的房子自己住,把第一套房租出去收租金,這樣就有穩定的現金流收入了。 這就是書中所講的自動成為百萬富翁的理財之道。只要你做到了堅持理財,自然會積累財富,數量多少倒是其次的。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