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央行宣布將更多的貸款貸給實體企業之後,周一股市迎來暴漲,而樓市也迎來新高潮,CPI數據則是達到了5.1%。大量的信貸資本蜂擁而動,成為將更多的錢貸給實體經濟最大的笑話。
君不見,很多國企都已經成為空殼,成為融資貸款的平台,在他們的包裝下,這些巨量的信貸資本流向了股市,掀起一陣又一陣的巨浪,引誘儲蓄資本進而吞噬之;流向樓市,就瘋狂地炒地皮和房子,地王此起彼伏,巨額的流動性過剩流向了房子和地皮,將中國的地價和房價推向了一個又一個新高潮;流向農產品和各種資源品,將這些事關民生的物價炒到了天上。
很多人竟然將這些主要歸咎於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果沒有適度寬鬆的政策(危機之初,下調準備金和降息),中國經濟現在還在什麼地方趴着都還不知道呢?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實業經濟過剩和虛擬經濟或者說資本資產價格暴漲,其實是歸於上述巨量信貸資本從所謂的實業項目中流出來的,炒來炒去賺取巨量的差價以充當實業利潤。為什麼這些貸款能夠輕易進入股市和樓市,各種規則都失效了,原因很簡單,這些企業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你們民企不可以干的,我們幹了你能怎樣?在這樣的邏輯下,信貸資本和產業資本轉化成了一批又一批游資,將中國經濟推向 “過熱”的境地,於是乎,各類專家們就開始呼號不已,該加息了,該上調準備金了,問題在於,信貸結構的畸形,還將持續將中國經濟推向過熱的境地,所謂加息和上調準備金,會把民企和大量的實業經濟逼到死角里去。
無論是數量型的上調準備,還是價格型的加息,能解決中國貸款身份主導的畸形嗎?如果不能,民企還要過冬,而承載着大量就業的民企大量倒閉,也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了。
當務之急,不是吹噓說讓信貸回歸到實業經濟去,應當是查清楚你們的貸款,名義上用到實業上去,但暗地用到了哪裡去了?如果這個都不查清楚,上調準備金和加息除了給民企和百姓製造困境外,還有什麼效果嗎?那些得到巨額信貸的高貴身份利益者,照樣拿着銀行貸款到處炒股、炒樓、炒地皮、炒大蒜、炒煤,炒一切能夠賺錢的東西。
在這樣的遊戲裡,國企個個精神飽滿,業績不俗,你要是賺得太少,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但是,一問他們要紅利,個個反咬一口,問你要補貼。上市圈錢之後,大小非減持後,企業帝國的口袋裡,一個個都裝滿了人民幣,而且,還有大量的貸款,這麼流動的錢怎麼花啊,高利貸給那些貸不到款的企業,或者炒炒輕鬆賺錢。銀行在存貸差巨額利潤的刺激下,也當然有着強烈的放貸衝動,央行當然有多印鈔票的衝動(其他國家更牛,比如說美國,現在只剩下印錢這一招了,美國的儲蓄戶都氣死了)。於是乎,“流動性泛濫”成災,所到之處,無一不漲。
可以預見的是,在“物價上漲”堂而皇之的幌子下,加息和上調準備金都是“自然而然”的和“順理成章”的了,我早就指出,這種故意製造“物價上漲”的假象,如果不糾正,會給處於過剩階段的經濟形勢,帶來致命的一擊的。稍微留意,我們就明顯的感覺到,中國製造正在面臨着一股四面圍來的大網籠罩之苦,人民幣升值製造的中國成本上漲和資產上漲,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災難呢?大量的信貸資本,經由金融市場的一輪又一輪的漂白和洗劫儲蓄資本的過程中,正在成為製造中國身份和財富差距的槓桿性工具,而一味收緊的貨幣政策,又在千萬民企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真正製造暴漲暴跌的畸形信貸政策,依然沒有絲毫的改變。
將中國的股市暴跌,找個高盛替罪羊,將中國的房價大漲,找開發商當替罪羊,這些做法,已經騙不到稍微有一點腦子的人了。高談中國經濟過熱的大爺們,請你到中國實業企業里去看看,我們的民生有多艱難?當然,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從整體上處於上升周期,但是,並不是因此就可以無視現在“過剩周期”了。事實上,當上調準備金連續出拳和加息政策,以及房地產打擊政策,這些政策連續疊加在一起的時候,過剩的實業經濟何以堪?
從周一的股市歡呼性暴漲以及樓市的量價齊升的現象,足以證明了信貸資本游資化的程度有多麼的嚴重,我們的監管層不去監察這些真正的價格推動者,反而拿着加息和上調準備金的剪刀,給過剩經濟的傷口上再剪幾根筋,實在是摸不到頭腦。一些慫恿者,從英美金融鼓吹家(當年他們就是這樣鼓動日本人捅泡沫的),到國內所謂的經濟學大人,以按圖索驥和套公式理論的勁頭,出了那麼多餿主意,不知道他們臉紅嗎?經濟要持續增長,大學生要就業,工人工資等待上漲,退休者期待有更好的福利,這一切都需要清醒而準確的政策,而不是賭徒式的亂下注。
(朱大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