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翔:忽悠案例精選 (1) |
送交者: 汪翔 2011年03月08日18:07:14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忽悠案例精選 (1) 平安證券年年紅1號宣告清盤 投資者巨虧近40% 2011年03月09日03:30每日經濟新聞曾子建 本周一,平安年年紅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年年紅1號)存續期滿,正式宣告清盤。 2008年3月,這隻平安證券的首款集合理財產品曾經號稱“以期獲得穩定的中長期資本投資收益,為委託人謀求穩定的財富增值”,但最終單位淨值僅剩下0.6037元。 3年下來,年年紅1號從來沒有分過一次紅。投資者最初投入的約2.8億元資金,到2010年底的資產淨值僅剩下1.3億元。到清盤前,年年紅1號累計淨值增長率為-39.63%。儘管平安證券自己也投入了1500萬元,但三年下來提取的管理費和交易佣金加起來仍然盈利。 成立三年 從未超過1元面值 3月7日,年年紅1號的單位淨值最終定格在了0.6037元。回顧2008年3月,除了該產品出了成立後的第一天之外,其單位淨值就從來沒有達到過初始淨值1元之上。 2008年,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年年紅1號成立的首個年度便大幅虧損。到當年年底,該產品虧損1.25億元,虧損幅度高達48.66%。而在2009年A股市場大幅反彈的一年,雖然該產品略有收益賺取1835萬元,但卻遠遠無法與大盤漲幅相比。這一年年底,年年紅1號單位累計淨值僅為0.6385元。2010年,年年紅1號依然無法扭轉虧損的局面,最終單位淨值為0.6157元。 實際上,到2010年第四季度,平安證券幾乎放棄了讓該產品翻盤的期望。年年紅1號在對今年1季度的投資計劃中表示,“賬戶將維持較低的股票以及股票型基金投資比例,多選擇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品種投資。” 到今年3月7日,年年紅1號存續期滿,顯然不論是平安證券,還是其客戶,都難以再容忍該產品的持續虧損。最終,不得不宣布清盤。 成立之初 推廣功夫一流 年年紅1號的投資能力顯然無法令投資者滿意,這與2008年該產品推廣時所顯示的營銷功力相比,顯然是天壤之別。在當初年年紅1號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說明書》中,對“投注目標”一項作出如下描述:基於資金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充分挖掘投資對象的競爭力優勢和長期增值潛力,分享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以期獲得穩定的中長期資本投資收益,為委託人謀求穩定的財富增值。 此外,說明書還如此描述其投資理念:“本計劃將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有機結合,努力克服單一風格投資所帶來的局限性,並爭取長期獲得主動投資的超額收益”。 顯然,當投資者看到這些充滿自信的描述時,很容易就有了投資的衝動,特別是在2008年剛剛經歷了一輪牛市時,誰不希望“長期獲得主動投資的超額收益”?誰不希望股市投資“年年紅”? 正是在這樣的推廣效果下,年年紅1號只用了4天便募集了近3億份份額(含平安證券自購1500萬份),並於2月29日提前結束推廣。 投資巨虧 平安證券仍有賺 如今,年年紅1號以0.6037元的單位淨值清盤了。當初共有645位客戶投入約2.8億元資金,平均每個客戶投入資金43.4萬元。到2010年末的資產淨值不到1.3億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安證券自購1500萬份,按照虧損比例,損失約594萬元。然而,如果算上3年多下來,平安證券提取的管理費和收取的交易佣金,實際上平安證券還是有得賺。 根據年年紅1號公布的公開資料顯示,該產品的管理費按照0.8%年費率計提。公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平安證券累計提取的管理費達到404.7萬元。此外,股票交易產生的佣金收入也歸平安證券提取。其中,2008年收取60.4萬元,2009年收取178萬元,2010年粗略估計也在100萬元以上。管理費和佣金兩項收入加起來超過700萬元。 從最終的盈虧計算,雖然客戶最終以損失近40%收場,但管理人平安證券卻仍有不小的盈利。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周評:從美國真實意願厘“黃金”投資思 | |
2010: | 迪拜地產是否有投資價值:建在沙漠上夢 | |
2009: | 俺有點想全面撤軍, | |
2009: | 大英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英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