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總理英拉在近日發表演說時稱:像中國那樣,以犧牲底層群體利益來發展證券市場的事情,絕不會在泰國發生。此話一出一時激起千層浪,引起了廣大中國股民的共鳴。顯然這位年僅44歲,剛剛問鼎泰國總理寶座的泰前總理他信之妹,有想拔高自己支持率之嫌,不過英拉的講話,講出了中國證券市場癥結問題,也應引發中國證監會官員的深思。
美國股市成立之初就打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就是保護華爾街”的口號,並且美國證券市場也是這麼做的。而中國證券市場開創的初衷並不是旨在拓寬廣大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增加群眾財產性收入,早些年的目的是要讓國企脫困。近些年是想讓各國有銀行上市以便解決急劇信貸擴張後資金不足的問題。而設立創業板就是解決一部分高新科技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最終為國企上市、銀行再融資、高新科技企業買單的人,就是二級市場最底層的投資者。
中國股市發展速度之快世人驚嘆,20年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走過的路。特別是過去10年間,A股上市公司數據翻番,由2001年的1160家上升至目前的 2249家(美國股市發展了近百年才800多隻股票,A股10年“大躍進”令美國也自嘆弗如);總市值更是從4.6萬億上升至26.2萬億元,上市公司累計融資3.8萬億。2010年全年和2011年上半年股市融資規模排名世界第一。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股市長期表現低迷,2010年A股全年跌幅全球排名第三,市場結構嚴重失衡,絕大多數投資者虧損累累,在這二十年的股市發展中,我們只重視A股的快速發展擴容,歷史遺留老問題諸如“大小非解禁、B股邊緣化、退市機制”等久拖不決,新問題諸如“創業板的三高和快速造富、上市公司的業績變臉”又接錘而至,新的問題造成直接惡果就是創業板市盈率回歸理性,少數高管和利益輸送的關聯人一夜暴富,成為了億萬、千萬富豪,而為此買單的投資者卻深度套牢,廣大投資者對股市存在的新老問題非常不滿,甚至厭惡,民怨和民憤等社會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正在積累着。
1990~2010年累計已實施現金分紅總額為16050億元。然而,20年來滬深兩市包括首發、增發、配股在內的累計融資金額高達3.7萬億元。二者相較,國內上市公司20年累計現金分紅占融資總額的比例僅為43.3%。1990年12月的5年以上定期存款年利率為11.52%,現在五年以上零存整取年利率也有2.50%,而20年43%回報意味着年化收益率為1.8%。但凡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投資者選擇股票的要點是看這個上市公司的持續分紅能力。政府也總教育大家要理性“投資”。可在一個分紅少的可憐的中國股市,投資收益除了靠高賣低買的博弈,還能有什麼辦法?
股市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是什麼?是在健全的體制、機制下,兼具“上市公司融資和投資者回報”二大功能,如果只有上市公司圈錢這一項功能,而缺乏對投資者分紅現金回報,最後發行的高市盈率股票(嚴重透支其未來向上空間)的破發使投資者出現大面積虧損,那麼這個股市就有問題了。所以中國股市的畸型發展之路必須得到根治,投資者的利益必須要得到保護。我們不想看到的:一邊是上市公司圈錢節奏加快,創業板公司不斷出現富豪;另一邊出現70%以上投資者的虧損。如果是這樣的話A股市場充其量是跛腳的“重融資,輕回報”市場,而非真正的成熟市場。
泰國總理英拉在給泰國投資者打氣的同時,說明了她知道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保護泰國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繁榮發展。而讓中國投資者感到失落,中國缺少的是真正呵護廣大中小投資的管理層,中國股市除了制度建設還不完善外,其最初的定位就有問題,也正是這種“重融資,輕回報”的理念,使得中國股市很難有真正的黃金十年。其實也不僅是股市,很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產業都存在犧牲底層群體的利益的,如:房地產離譜的漲價,汽柴油定價機制的失靈,新農村建設的變味,農副產品怪異的價格波動等等,攪得民生對生活都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