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點評:製造業正在逐漸回流美國 |
送交者: 遠古的風 2011年10月08日16:02:18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華爾街日報:準備好了,美國,中國正在變貴 John Bussey 華爾街日報 2011-10-07 幾年前我在香港遇到一位來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家具製造商,他把生產外包給中國企業,後來卻遭到了中國合作夥伴的“背叛”:合作夥伴將他撇在了一邊,直接向美國市場銷售產品。 如果今天看到這股趨勢再次改變,他毫無疑問會迷惑不已。 在全球尋找工資和成本優勢的偉大博弈中,一些行業正相當令人吃驚地退回到美國本土,並且這一步伐可能加快。家具製造業(通常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只是其中一個令人震驚的行業。周二,福特汽車公司(Ford)宣布將在美國本土製造某些汽車零部件,這些業務通常是外包給中國企業的。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本周,美國國會中匯率問題上的強硬派正在推進一項懲罰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法案。他們可能已經留意到了這一趨勢:他們想為美國重新創造的就業機會已經在緩緩流入美國──請注意,重點是“緩緩流入”。 科克倫(Bruce Cochrane)就是剛剛出現的這股生產轉移趨勢中的典型。他正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林肯頓開設一家家具廠。對於林肯頓地區和受外包嚴重衝擊的家具製造業來說,此舉實屬罕見。過去10年中,美國家具廠的就業人數減少了60%。 科克倫說,以前在中國製造在美國銷售的家具的價格優勢曾高達50%,現在這一優勢只剩下10%至15%,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工資水平大幅上升,某些地區一年的漲幅高達15%或以上。科克倫說,和幾年前相比,運輸成本也增長了一倍。 曾在中國待過的科克倫說,2006年前後,我看到了一個轉折點,尤其是在勞動力成本上。 某些職位多年來一直在往美國回流。但現在最有可能回國生產的領域或許開始明朗起來。 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賽金(Hal Sirkin)指出七個最容易因針對美國市場遷移生產而受影響的工業類別(針對中國市場的生產會主要駐紮在中國)。它們是家具、運輸商品、電腦和電子產品、電氣設備和電器、塑料和橡膠製品、機械以及金屬製品。 賽金說,這些類別的產品現在在中國製造可能更便宜。但隨着勞動力、原料和運輸成本上漲,優勢將會在四年左右的時間裡倒向美國。 賽金在周五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推算,回到美國的生產可能會為製造業增加80萬個就業機會,如果算上服務業後勤類崗位,總數將會高達300萬。 過去這類樂觀的預言遭遇過失敗。但如今多種起作用的力量表明,這次可能的確不同以往。 這些因素有:中國不斷提高的生產成本;由於美國一些工會變得更有靈活性,美國的工作條例得以簡化,勞動力成本出現下降;美國一些州的政府向企業提供了更多補貼;美國的勞動生產率遠高於中國;美國零售商為縮短貨物周轉時間和削減庫存而給生產商施加的壓力,這一壓力促使更多生產商放棄因將生產轉移至中國而導致的長供應鏈。 還有人民幣因素。在世界各國政府就人民幣匯率問題發出大量呼籲後,北京自2005年以來已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約30%。由於人民幣升值會提高中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售價,這對那些用在華工廠的產品供應全球客戶的美國製造商是壞消息,對已經離不開中國廉價產品的美國消費者也不是好事。 但對於那些想把生產業務遷回美國的企業來說,這卻是件好事。 Sleek Audio是一家生產高端可調諧耳機的企業,其營銷總監吉爾(David Gil)說,該公司正在把所有在華生產業務遷回美國。中國除了生產成本不斷提高外,質量控制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該公司每副SA Six耳機的售價是250美元,在公司將生產業務遷回美國佛羅里達州後,耳機的售價不會改變,但生產成本將增加20%。該公司首席執行長克里科(Mark Krywko)說,質量控制的改善和庫存損耗的降低將抵消生產成本的上升。他說,公司的利潤將會增加。 不過,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家具行業,沒人認為過往的繁盛時光會再回來。美國家具生產商行業組織美國家居用品聯盟(American Home Furnishings Alliance)的鮑齡(Patricia Bowling)說,一些堅持在美國生產的企業正在看到市場需求上升的好苗頭,因為進口家具的成本在不斷升高。但她說,像科克倫那樣在美國開設新家具廠的情況卻很少見。 說到科克倫,他正為自己在美國的工廠購買最新式的鋸、刨和其他機械設備,這恰好說明了美國工廠的勞動生產率為什麼會那麼高。 但這一現象的另一面則是美國工廠僱傭人數的下降。科克倫預計,當他在北卡羅來納州最新開設的工廠投產後,該廠只需135名員工就能幹過去需要250人完成的工作。 撐不下去了 美國在華製造業15%要撤 文匯報 2011-10-07 波士頓諮詢集團7日發布報告稱,隨着中國工資水平不斷上漲,預計到2020年或之前,大量美國在中國外包的製造業將抽離中國,屆時將有15%在中國製造進而出口到美國的產品搬回美國製造,美國亦因此獲得300萬個就業機會。不過在強大內需及歐盟市場依賴的支撐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並不會因此消退。 這份報告預計,美國將新增的300萬個就業機會,主要來自那些決定縮減中國投資規模,重新採用本土勞動力的美國企業。美國媒體表示,這份報告的樂觀預測將讓白宮感到欣慰,因為奧巴馬政府一直強調,製造業是經濟復甦的關鍵。 隨着海外製造成本的上升,美國製造業似乎有望迎來復甦。尤其是中國近年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民幣持續升值,一些美國企業開始大量抽離在中國外包的製造業。波士頓諮詢公司早在今年5月就發布報告預言,美國將在未來5年內重新坐回「製造業一哥」的位子。 波士頓諮詢公司報告顯示,2000年中國製造業時薪僅52美分,而美國為16.61美元。到2015年時這兩個數值將分別達到4.41美元和26.06美元,中美之間工資差異正不斷收窄。 同時,為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國內不斷祭出優惠政策,這將使得一些州成為對於美國本土消費品而言最廉價的生產基地。今年一季度,卡特彼勒、通用電氣、福特等美國製造業巨頭紛紛宣布計劃,對於在美製造業投入新資金。諮詢公司埃森哲的報告也顯示,受訪的製造業經理人有約61%表示,正在考慮將製造產能遷回美國,以便更好的匹配供應地和需求地。 財富中文網發表文章指出,3方面原因成為美國企業抽離海外業務的重要因素。首先,海外用工成本不斷上升,「世界工廠」的中國國內工資漲幅已經超過生產率增長;其次,除了工資上漲,至偏遠地區以及從工廠到商店的運輸成本也保持上升態勢。 過去4年,由於油價上漲以及船隻和集裝箱運力削減,運輸成本已經上漲了71%;最後,全球供應鏈不濟亦令許多製造業巨頭紛紛轉頭本土製造。 不過,波士頓諮詢公司報告認為,美國企業把在中國外包的製造業抽離中國,但並不意味着中國製造業在世界製造業中角色的消退,鑑於中國仍擁有支撐其龐大國內消費市場的投資、歐盟等國對中國勞動力的依賴以及中國製造業配套措施的相對完善,中國製造業地位仍很關鍵。 寧選「美國製造」 美企舍華回本土 金融時報 2011-10-07 面對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廉價勞工市場競爭,近年「美國製造」貨品買少見少,但有部分美國商人不理成本較高,決定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回美國,並增加聘用本地工人,認為「美國製造」始終形象較佳。這種資金回流的趨勢,可望重振疲弱的美國就業市場。 以得州休斯敦為基地的髮型用品公司Farouk Systems早年於中國及韓國設廠,但4年前起減少外判工作,擴展在美國本土的生產線,目前公司本土的生產比例已佔整體生產80%,遠高於2007年的 40%,在得州額外增加400個人手。主席沙米表示,若生意夥伴及顧客知道產品來自美國,可「省靚招牌」,有利擴展業務,4年來銷售額已急增約20%。 Farouk公司部分產品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前科學家設計,沙米指出,質素及科技均是在美國競爭的重要因素,成本反而是其次。他稱,雖然美國的人力成本比中國高昂,但後者的效率則稍遜,「在美國請15個人就可完成的工作,在中國需要70人才成。」 亞利桑那州大學商學院院長米特爾斯泰特稱,當中國市場發展日漸成熟,成本會陸續上升,企業在當地設廠再出口至美國,吸引力將驟減。然而有企業主管指出,美國要扭轉依賴中國生產的局面並不容易,例如編織用品或柳木傢具等產品早已在美國絕跡,被迫外判至中國生產。 【古風按:上面三文正合在下的兩篇拙作里的預見: 《高油價的政治經濟後果》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0&postID=2367.html 《印度為什麼不能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0&postID=4502.html 同時,這種事情其實對中國經濟發展是好事:有競爭就會是好事。中短期來看,當西方把製造業拉回本土後,很多商品的價格就會變貴,之後西人的生活水平就開始下降了,西方也就會漸漸衰落下去了。長期來看,這種事情的發生對美國(西方)和中國都是有益的:西方開始自食其力,中國開始提高自己國民的民生。這才是整個世界經濟能夠重新平衡供需而走上可持續性發展之道的正途啊! 說得更廣泛一點,如果我們來觀察現在整個西方白人世界,就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1)凡是英語系的西方大國(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和充分接受英國文化的國家(如印度、冰島、愛爾蘭等),大都靠磨嘴皮子的所謂“智慧型”經濟(以金融、法律等服務業為主)在生存。所以,它們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受災最嚴重。好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還可以依靠資源賣給中國來過活。 2)凡是南歐的國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希臘、葡萄牙等)基本上都是靠祖上的文化遺產在享樂。所以,它們已經瀕於破產了。 3)凡是受德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如德國、法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等國)都是努力實幹的。所以,它們成了整個歐洲甚至整個西方白人世界的砥柱中流。 古風因此衷心地希望德國能夠帶領着整個西方白人世界繼續進步。否則,以後中國把世界經濟搞得像兵乓球和跳水一樣,全世界就剩下中國一個人玩,就太沒意思、太沒勁啦! 再說到關乎未來國民經濟戰略制高點的綠色產業,中國其實一點也不弱小,中國的綠色產業也不是空殼。現在中國政府運用的競爭策略很高超:通過對自己的綠色產業大力投資(低息貸款和財政補貼),讓中國出產的綠色工業產品迅速奪取世界份額,把西方的綠色產業擠出國際市場。到頭來,西方即使有更好的技術,也失去了市場(如最近剛剛倒閉的美國Solyndra公司)。最後,中國的公司憑藉着雄厚的財力就去收購這些破產的西方綠色產業公司或者其先進科技,再通過中國自己的強勁製造力推向全世界。這不就是西方精英大力提倡的“西方設計、中國製造”經濟模式嗎?哈哈……】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love陽光:興登堡凶兆依然值得警惕! | |
2009: | Next day high attempt is a sho | |
2009: | 美元走軟金價走高 羅傑斯早期預言成現 | |
2008: | 大勇大智巴菲特 | |
2008: | 夫妻20萬。新婚夫妻為什麼50萬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