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從收入來源來比較中美商業銀行
送交者: 風雲龍 2012年01月09日22:55:54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1。銀行分類

從金融功能或業務來看,銀行大致可分為兩類: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從事存、放款業務;投資銀行從事資本(證券)市場業務。

在30年代之前,美國銀行是商業、投資業務混業並存。但在30年代大蕭條早期,隨着9000家銀行倒閉,政府認為混業並存是導致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 1933的銀行法案(通常又被稱為Glass-Steagall法案)規定兩項業務必須分拆。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摩根銀行被分為兩家:從事商業銀行業務的摩 根大通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摩根士坦利。但隨着經濟恢復,銀行與監管機構認為1933的銀行法案再無必要。1999年,克林頓總統批准了GLB法案,而這 項法案的通過後來也遭到批評,被認為是造成2007-2008的金融風暴的原因之一。在後危機時期,美國將再次分解銀行的兩類業務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在另 一方面,不是所有美國的銀行都是混業經營。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大多部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銀行業務類型主要為商業銀行。1995年通過商業銀行法。2003年通過商業銀行法修改案。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不得從事從事信託投資、政府債券以外的證券和非銀行金融業務。

2。商業銀行收入來源

商業銀行收入來源分為利差收入和非利差收入。

傳統商業銀行收入主要來自利差。美國商業銀行業有個笑話,叫3-6-3法則:商業銀行給存款人3%的利率,將錢以6%的利率貸出去,3點鐘離開公司去打高爾夫球。雖然說這是個笑話,但反映了商業銀行在從事存、放款業務中獲得了豐厚利潤。

然而,利差收入在美國商業銀行中的比重逐步減少。圖1顯示從70年代開始,利差收入已經從80%降低到90年代的70%。在GLB法案通過時,利差收入僅為商業銀行營運收入的60%。與此同時,非利差收入逐步增加。而在中國,利差收入在銀行收入中比重很高。

圖1.

 

圖2對比了2011年頭三個季度,中國一些銀行與美國FDIC所管轄的7436家商業銀行非利息淨收入占營運收入的百分比。除了中行外,其它銀行的該數據比重遠遠小於美國商業銀行的平均數。換句話說,中國銀行淨收入主要還依賴有壟斷性質的利差。

圖2.

   億元人民幣 利息淨收入 非利息淨收入 非利息淨收入占營運收入%
中行 1673 780    31.8%
工行 2671 783     22.7%
民生 467 135    22.4%
農行 2234 548    19.7%
交行 792 150     16.0%
中信銀行 470 85    15.3%
 

 

美國( 億美元)

3160 1755.47    35.7%

 

非利息收入中,有常見的現金管理,如工資發放管理,存款服務等;也有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的網上支付,或自動取款機服務等,或者是財富管理,或政府債券投資收入等。但從細節看去,以中行為例,在其非利息收入779.77億元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占65%。其它服務類非利息收入只有35%。客觀說,中國商業銀行仍有很大餘地來改進營業模式,提高非利差的服務性收入。而這個改進對於提高儲戶的收入、增強資金流轉、加強資本市場運作都具有極大意義。

 

中國的利率改革必將進行,這對商業銀行的營運收入將是一個衝擊。服務的區別必將加快中國商業銀行的層次分類。儲戶將服務好,效率高的銀行流動。一些研究結果已經發現,在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後,小銀行不一定沒有競爭優勢,服務內容的好壞和範圍是關鍵。


郭傑群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2011年可幫投資者跑贏大盤的幾大猜想
2009: Pick up best of the best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