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很可能發生的五大原因 |
送交者: 言非心 2012年06月13日00:20:30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看到一種規律得以形成——經濟在年底走強之後便會在次年春夏時期走軟。這導致債務危機周而復始,而各國央行實施強力政策予以反擊;這基本上使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延遲幾個月。當經濟衰退在確立前就得以成功阻止之後,經濟學家們就會宣布,一輪強勁的經濟復甦指日可待,不料由於政策刺激的影響逐漸減弱,經濟又重現頹勢。這一幕曾在2010年、2011年發生過,而現在正在2012年再次“上演”。 在今年早些時候積極宣揚全球經濟復甦的潛在強度之後,經濟學家及權威人士再次競相下調此前各自樂觀的經濟預期,以反映過去幾個月我們所面臨的嚴峻現實。同樣是這些經濟學家及權威人士,他們現在紛紛公開呼籲政府進一步實施經濟刺激措施,從而讓我們擺脫這個所謂的“階段性疲軟狀態”(“階段性疲軟狀態”是我最不喜歡的說法,這種說法似乎有點古怪——當整個經濟復甦一直都處於疲軟狀態的時候,我們如何能從中孤立出一個“階段性疲軟狀態”呢),如果全球經濟不斷需要大規模貨幣政策來支撐的話,它又能強健到哪裡去呢?因此,最近出現的這輪“階段性疲軟狀態”是否會演變成一場徹底的經濟衰退呢?我的看法是,這很有可能,而且很可能發生在2013年美國經濟受“財政懸崖”重創之前。以下是我的觀點: 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聯盟,歐盟的經濟收縮步伐早已加快。歐洲的失業率剛剛達到創紀錄的11%,而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10個月收縮,而且還在不斷惡化。法國和德國也未能免受影響。這些情況的發生,正值歐元區的地緣政治風險正不斷加劇,而其銀行體系的脆弱性正不斷增加。形勢已經惡化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 二. 中國經濟目前正在放緩,不可能像幾年前那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大驅動力。雖然有人猜測中國將進一步實施經濟刺激措施,但中國政府已明確表示,本次經濟刺激措施的規模和範圍絕不會像2009年那樣龐大。2009年的那次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給中國留下了大量的不良債務。 三. 印度和巴西這兩個非常重要的新興市場大國現在也處於經濟放緩的困境之中。印度在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創九年新低(年增長率為-1%)之後,目前正陷於停滯狀態之中,而巴西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為區區0.2%,可謂低迷不振。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放緩對勢頭減弱的全球經濟增長所提供的緩衝效應將遠遠低於幾年前所能達到的程度。所謂新興市場國家經濟與發達經濟體“去耦”(decoupling)的說法還是到此為止吧…… 四. 美國經濟目前雖然仍在增長,但無法達到能實現自我維持的經濟復甦所需的“逃逸速度”。一直以來,就業市場根本就沒有走出衰退。自2008年以來,已過了四年多的時間。在2008年,美國的就業形勢達到巔峰水平,而我們現在的就業率仍比2008年那時低3.6個百分點。這確實是前所未有的,因為經濟復甦通常需要兩年多一點的時間就能使就業率達到此前的峰值水平。美國最新發布的就業報告非常糟糕,從而證實了這一困難。而最新發布的失業報告顯示,兼職工作有所增加,但全職就業有所縮減。最重要的是,就業低迷已經轉化成了美國普通民眾收入的廣泛疲軟。經濟學家戴維·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表示,經稅收及通脹調整後的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連續第七個月下滑——這種情況在非經濟衰退時期很少發生。對於主要以消費者為基礎而且總儲蓄率偏低的美國經濟而言,這種收入增長趨弱現象確實令人擔憂。 五. 貨幣政策救助措施的“半衰期”越來越短。鑑於我們上面概括的情況,我們完全有理由預期,美聯儲在短期內將推出新一輪貨幣刺激措施。然而,如果我們在過去幾年吸取到些經驗教訓的話,那就是:全球各國央行的這些經濟刺激措施並沒有產生可自我維持的經濟復甦,因為這些措施並沒有解決全球債務過多的問題。這些措施可謂是治標不治本。因此,對市場及經濟所造成的正面影響似乎越來越小。歐洲事先大肆宣傳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只是使危機延後四五個月發生,而現在我們又面臨這種危機情況,爭相談論歐洲債務危機正不斷惡化。再次,重新實施經濟刺激措施可能在短期內使我們感覺轉好,但騙我一次可以(但不會被騙第二次)…… 雖然目前預言經濟衰退的經濟學家很少——他們從來不這樣做,我認為目前至少很有可能的情況是:我們正處於另一場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初期。我希望情況並非如此,但目前全球經濟的基礎極其脆弱。 (福布斯中文網)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