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毀滅資本主義的10大泡沫 |
送交者: chang le 2012年07月07日09:41:10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2 005年年中,距華爾街爆發信貸危機還有三年的時候,《經濟學人》 (Economist) 雜誌就提出了“史上最大泡沫”的警告。當時距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才過去五年,全球房價已經史無前例地上漲了75%。房地產行業即將重蹈互聯網行業的覆轍。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是管理着規模達950億美元資產的投資管理公司GMO的創始人。2007年4月,他在一份投資通訊季刊上撰文支持了《經濟學人》的看法。文中寫道: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泡沫,所有國家、所有資產都將受到影響。 到2007年年中,深感憂慮的格蘭瑟姆感覺自己彷佛在觀察一場慢鏡頭下的火車事故。到當年10月,這列火車以全速撞上軌道的盡頭。一年之後,華爾街這列信貸列車不出所料地車毀人亡。 格蘭瑟姆在2012年初的一份投資通訊中看到了一列更長的火車正在加速前進。當他把注意力放在“公共之善”的研究上時,很快就發現,總體而言資本主義既沒有道德感,也沒有良心。而且資本主義最大的弱點恐怕在於它完全無法解決“資源的有限性”問題,同時不可能在數學上證明實物產出能夠持續快速增長。 我們將此稱為“永恆增長的迷思”。這一迷思正是為現代資本主義辯護的偽科學說辭。 格蘭瑟姆得出結論說,資本主義的缺陷是致命的,就算它在一千件事情上比其它制度做得都好,但在三個至關重要領域中卻是失靈的。而不幸的是,對我們所有人來說,即使資本主義只在其中一個領域失靈,這一制度就可能因此遭遇滅頂之災,而我們也將跟着陪葬。 明白了嗎?資本主義正在自殺,同時也在摧毀美國。以下我們列出能夠預示這一正在加速的趨勢的10大爆炸性泡沫。 1. 醫療泡沫:忘記法院和選舉吧──醫療泡沫將爆炸 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醫學博士安傑爾(Marcia Angell)在《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Post)上撰寫了一篇題為《最高法院的裁決為什麼對奧巴馬和美國醫療體系不利》(Why the Court's Ruling Is Bad for Obama and Bad for American Health Care)的文章。 文章寫道,最高法院做出支持奧巴馬醫改法案的裁決讓我想起一句老話:許願需謹慎。為什麼呢?安傑爾告誡說,不管有沒有奧巴馬的醫改法案,美國醫療衛生系統都會繼續瓦解。如果羅姆尼當選,這一過程就會快些;如果奧巴馬連任,這一過程就會慢點。 美國醫療成本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這一比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高的,而且註定會進一步上升。醫療成本將繼續拖累美國經濟,尤其是在3,300名遊說人士力爭使其不斷增加的情況下。 2. 政府泡沫讓華盛頓與真實的美國絕緣 這個泡沫什麼時候破裂?弗格森(Andrew Ferguson)在《時代》(TIME)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波托馬克河上的泡沫》(Bubble on the Potomac)的特稿中告誡說,大量借債的美國創造出了本國資本無法支撐的財富,這令美國政府脫離了治下的國家。這種“絕緣”會讓美國付出代價。 美國的老百姓或許正在掙扎,但美國政府卻處於“待售”狀態。華盛頓是政府業務發包中心,這項業務的規模可達數萬億美元。在這裡,聯邦預算被賣給出價最高的競標人。遊說是這座城市最大的生意:每一位民選官員都有20多名遊說者。這些遊說者全都在公開宣揚官員們帶來的巨大利益,而這些利益常常是遊說費用的數百倍。 3. CEO薪酬泡沫膨脹了20%,而銀行股下跌幅度高達61% 正是這種心態讓華爾街成為孤島。美國普通民眾碌碌無為,而銀行CEO卻在成就宏圖偉業。《彭博市場》(Bloomberg Markets)雜誌報道說,銀行CEO的薪酬2011年大漲了20.4%,而大多數銀行股卻出現了下滑。 誰是最大的輸家?花旗銀行(Citibank)的股東。該銀行的股票三年時間裡暴跌了61%,而花旗CEO潘偉迪(Vikram Pandit)卻獲得了1,490萬美元的薪酬。 還有更多顯示美國不平等現象日益嚴重的跡象:美聯儲(Fed)說,過去三年占美國人口1%的富豪其財富規模增加了2%,而廣大中產階級的財富卻縮水39%。美國2010年家庭淨資產與1992年的水平大致相當。 4. 不平等泡沫目前處於1929年的水平,這敲響了資本主義終結的警鐘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在他的新書《不平等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中說,美國喜歡自稱為機會之國。儘管我們可以說出一大把憑自身努力攀上社會頂層的美國人的例子,但真正關鍵的卻是統計數字:一個人的機會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父母親的收入和教育? 不幸的是,如今的數據顯示,美國夢是個神話……差距在不斷擴大。2008年以來,美國人所增加的收入中有93%被占美國人口1%的最高收入者獲取了……一種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收入和財富積聚在最富有人群手裡,中產階級被掏空,處在社會底層的人越來越貧窮。 5. 債務泡沫:債務纏身的大學畢業生去賣漢堡和咖啡。 要想了解更多不平等差距的證據,看看Utne雜誌的驚人封面吧:一個卡通色彩的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給顧客送上麥當勞特製漢堡,並問:“要配薯條嗎?大學文憑現在值幾個錢?”值不了幾個錢。 在Good雜誌的Minimum Rage專欄,很多報道都是關於大學畢業生被助學貸款壓得喘不過氣的事。美國正在扼殺其未來的競爭力:27歲的紐約大學(NYU)畢業生桑德斯(Emily Sanders)近10年來一直在時斷時續地做服務員和酒吧侍者……她沒有醫療保險,沒有參加401(k)養老計劃,甚至連個儲蓄賬戶都沒有。大多數時間裡,她中午去打首份工,然後再打第二份工,半夜12點以後下班。如果她生病,又有點缺錢,就吃些感冒藥,然後不管怎樣都得去上班。 6.全球性失業泡沫:政府得到警告,革命即將爆發 《滾石》(Rolling Stone)雜誌的迪茨(Jeff Tietz)在《墮落天使》(The Fallen)一文中給我們描繪了另一幅資本主義列車即將失事的畫面:美國中產階級突然急劇衰落……他們原本有着不錯的穩定工作,經濟衰退改變了這一切。現在,他們在停車場的車裡生活。 《時代》雜誌通過廣角鏡頭來關注這個全球新的“失業一代”,數千萬年輕人沒有工作,人數超過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和占領華爾街(OWS)運動的參與者。有人警告政府:在這些人成為無業者且怒火中燒之前,想辦法讓他們有份工作。 但如果格蘭瑟姆的看法是對的,等到政府終於採取行動時,一切為時已晚,屆時反資本主義革命會將席捲全世界。 7. 油價泡沫:新石油危機將再次引發“阿拉伯之春” 財務顧問建議各位投資新興市場,因為“新常態”的美國股市回報率太低。情況或許並非如此。《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的萊文(Steve Levine)警告說,全球產油國的統治者正在看着油價大跌。下跌的速度是自2008年令人驚恐的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不曾有過的。行業分析師用“震驚”和“高度緊張”等字眼來形容油價的下一步走勢,並說可能發生新一輪阿拉伯之春革命,對產油國的獨裁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噩夢。 8. 風險泡沫:全球經濟風險威脅美國經濟復甦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前董事長羅奇(Stephen Roach)在《評論匯編》(Project Syndicate)雜誌撰文告誡說,自2008年以來美國經濟一直處於疲弱的復甦之中。原因在於,史上最大的消費熱潮過去之後,美國消費者不願花錢。 自那以後,出口在美國經濟反彈中所占的比重達到41%。在我們增加的出口中,高達83%流向了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但由於這三大地區均麻煩纏身,美國可能很快也會遭殃。 9. 緩慢增長泡沫:財政緊縮和投資回報較低將成為新常態 仔細聽好:全美超過20萬名財務顧問已經聽過這份報告。報告告誡財務顧問幫助客戶接受低回報的現實。換句話說,投資回報率較低將成為一種新常態,財政緊縮將成為現實:經濟增長緩慢,只有部分板塊的股票會溫和上漲,利率將維持在低位。 明白了嗎?這就是說,下半年經濟增長乏力,未來存在巨大風險。事實上,個人投資者和美國資本主義在短期內都將面臨三大末日場景:歐元區危機、美國大選後的“財政懸崖”以及全球新興市場面臨經濟衰退的風險。 10. 資本主義泡沫:自私削弱了美國的領導者地位 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最近在外交政策雙月刊雜誌《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上撰文寫道,世界正處於演變、過渡甚至是日益混亂的狀態之中。斯考克羅夫特是一名退休的空軍上將,也是老布什政府時期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斯考克羅夫特在新版《重組的世界》(A World Transformed)一書中寫道:過去,我們被看成是為了每一個人而傾盡所能的人;現在,我們則被視作只迷戀自己的特殊利益的一群人。這種短視的願景反映出很多政界人士以蘭德(Ayn Rand)的極端資本主義理念治理國家的一種趨勢。 現在你明白格蘭瑟姆此前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告誡:資本主義既沒有道德感,也沒有良心。它完全無法解決“資源的有限性”問題,同時不可能在數學上證明實物產出能夠持續快速增長。 道德的羅盤缺失。對未來的憧憬缺失。對他們這種短視思維可能帶來的後果的認知缺失。這三大威脅將融為一體,顛覆資本主義,同時摧毀美國。 一言以蔽之,美國這種新蘭德式極端資本主義將自掘墳墓。 Paul B. Farrell (本文譯自MarketWatch)2012-7-6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1: | 中國輸出通脹五因素? | |
2010: | love陽光:不要忘記獲利是要賣出的 | |
2010: | 揭秘美國的“世界金融戰” 中國這次能 | |
2009: | 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 |
2008: | MKT continues downward.Grea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