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clays操縱Libro的醜聞轟動了全世界,影響到了高達350萬億美元的全球信貸和金融衍生物市場。為了牟利,連這樣規模巨大的偷天換日的勾當銀行都幹得出來,還有什麼是不能做的。乘着全世界對銀行業信心降至谷底的東風,我要挺起腰杆來昭告天下,久遠流傳的黃金價格被操縱的陰謀論根本就不是陰謀論。
像黃金價格被操縱這樣一個陰謀論,以往西方主流媒體一般是不碰的,但Libro醜聞讓主流媒體不再嘲笑這個相關度極高的陰謀論了,近日在英國《每日電訊報》讀到的一則關於前首相Gordon Brown的舊事印證了這個事實:在1999年至2002年間,Gordon Brown做了一件極為蹊蹺的事:以最高$296一盎司的極低價把英國絕大多數的黃金儲備給賣了。
事情的緣由如此,1999年高盛銀行的大宗商品總裁Gavyn Davies通過時任Gordon Brown秘書的妻子Sue Nye找到英國財政部,說明包括自己在內的好幾家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有還JP Morgan和花旗銀行)積累了十分巨大的黃金空頭頭寸,如果任由黃金價格攀升的話,這幾家銀行極有可能資不抵債,引發全球金融體系崩潰。Gordon Brown接下來就向全世界宣布要賣黃金儲備,黃金價格應聲下跌。一般情況下,大規模賣黃金儲備時應該低調,以免納稅人的利益受到損失,但Gordon Brown卻不按理出牌了,結果當然是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銀行在黃金空頭上大發其財。
在黃金空頭上,這些大銀行和政府包括央行在內利益是一致的,因為黃金價格是現代法定貨幣體系的阿喀琉斯之踵:法定貨幣是以信心為基礎的,如果黃金價格攀升過快就預示着人們對貨幣的信心開始崩潰,這樣一來央行就很難控制流動性和通脹目標了。
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是個高度槓桿化的市場,過去21年的數據表明在這個市場裡只有黃金和白銀在價格攀升的時候空頭頭寸敢於急劇擴張,好像他們不怕巨額虧損一樣(較近的一個例子發生在2008年3月和7月)。只有央行的水才有這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