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是中國經濟永遠的痛,為什麼中國經濟多年高速飛奔的同時,中國股市卻如同瘸子走路般一瘸一拐? 在國進民退和投資主導消費居次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利潤前景和生存空間卻越來越被壓縮。中國的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出中國的製造業增長正在逐漸萎縮,禍不單行的是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又紛紛爆出審計作假的醜聞。中國股市儼然成了一個巨大的投資價值陷阱。
看着深陷經濟危機中的歐美,我們隔岸觀火般的暗自慶幸,但是歐美的股市表現卻遠遠好於我們,具有巨大諷刺意味的是今年連破產國家希臘的股市表現都比我們好。上市對於借貸無門的民企本是苦海的彼岸,可是中國股市如此悲催,民企只有苦海無邊了。在歐美,私募是企業融資最重要的渠道之一,私募也完全可以在中國為企業融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在銀行業的信貸資源過度被央企國企壟斷,金融體制改革來日方長,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情況下,大力發展私募本是解決中國民企融資困境的一條捷徑,但是中國的股市表現如此之差,使得私募基金缺乏退出路徑。許多投資中國的私募在退出無門的情況下,只有求爹爹告奶奶的求着央企國企來收購。此情此景讓許多有志於中國私募的仁人志士和國際友人望而卻步。
全世界都渴望從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中獲利,但是投資中國股市卻不是康莊大道之一,這是一個多麼可悲可笑的現實。中國的經濟奇蹟成了一個令許多投資者難以解讀的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的背後是如皇帝的新裝般醜陋的現實:中國的GDP增長主要靠的是固定資產投資,而不是消費。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50%左右,消費只占GDP的區區30%左右。在這場固定資產投資盛宴中受益最大的是央企國企而不是民企:根據滙豐銀行的數據,2010年,中國移動和中石油兩家央企的利潤就超過了同年中國最大500家私企利潤的總和,同時中國的壟斷企業還占據了全國總工資收入的55%。在全國人民勒緊褲帶大興土木大搞投資的時候,我們收穫的卻不是更加豐盛的未來,根據Fitch的數據,在2012年每一元新的融資額將產生0.39元的新GDP回報。而08年經濟危機前則可以產生0.73元的新GDP回報。這意味着我們的許多投資都白白浪費了,回報很低甚至沒有回報。想想那些修的如鄂爾多斯般富麗堂皇卻無人問津的新城吧,想想那些乘客寥寥巨額虧損中的高鐵。GDP瘋狂增長的背後是腦滿腸肥的央企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產能過剩。這樣殘酷的宏觀環境怎能不令民企和內需窒息?這樣的企業生存環境才會有這樣萎靡不振的股市。
這種宏觀環境不徹底改變,中國的股市就無法完成徹底的救贖,就無法根本性的改變中國企業惡劣的融資環境。這絕非危言聳聽,現實已經越來越嚴峻:今年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中發布盈利預警的企業數目已經超過了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後的最高記錄,而且情況依然在惡化。中國的GDP在高速增長,但中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卻在萎縮。這就是中國經濟斯芬克斯之謎的癥結所在。
盲目追求毫無質量增長的中國經濟到了必須自我救贖的關口。根據滙豐銀行的數據,2010年私營企業提供了44%的就業機會,而在1992年這個比例是2%。在2010年之前18年私營企業每年平均創造300萬個就業機會,而與此同時國企每年平均裁員230萬,集體企業平均裁員170萬。國進民退和投資主導消費居次的宏觀政策播種下的只是虛假的繁榮。我們必須認識到提高私營企業在利潤創造和全國工資總收入中所占比率是增加就業,穩定投資,縮小貧富差距,盤活內需的提綱挈領的一條捷徑。政府雖然放開了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EII)審批制度,但並改善資金大量出離中國的困境,也並沒有引來期望中的大量資金。因為放鬆QEII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舉措。現在看來“民進國退”不但是再造中國經濟的捷徑,也是必由之路,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徒勞。
值得既得利益放心是,“民進國退”並不一定需要大規模私有化來實現,可以通過放開行業限制,稅收傾斜,信貸傾斜等等舉措來實現。必須破除國營企業對收入再分配的過度壟斷,讓私營企業在財富創造和就業創造當中發揮主導作用,要不然大量資源通過壟斷形成的腐敗,尋租,資本外逃和投機來配置就無法實現效益最大化,甚至會產生嚴重的社會淨損失(Deadweight loss)。
中國經濟斯芬克斯之謎是透支人口紅利推遲重大結構性調整的必然結果。“民進國退”將開啟中國經濟增長新的紅利窗口,刻不容緩!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