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Tesla, 下一個蘋果?
送交者: Next 2012年12月12日13:51:12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2012馬上就要過去了,世界並沒走到末日,2012在人類歷史上看來也就是平平常常的一年,波瀾不驚。然而如果細看,2012還是有些東西事件有可能是歷史性的,比如本文要介紹的Tesla Model S。 

Tesla 是美國一家汽車公司,不到十年的歷史。今年六月,Tesla 純電動豪華4門Sports Sedan,Model S 的第一輛量產車交付顧客。雖然至今也就生產了幾百輛,Model S卻在汽車界引起極大震動,蠃得從紐約時報到consumer report 所有試駕過該車的媒體機構的一致好評,現已幾乎橫掃今年的所有汽車大獎: 

Motor Trend: Car of the Year. 並且是該刊62年歷史上第一次無爭議的全票通過 Automobile: Car Of the Year 

Time: Innovation of the Year 

Yahoo Auto Car of the Year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例舉了,並且還在增加。在最權威的 north American car of the year 評選中現在也呼聲極高。 其實全電驅動的轎車市場上早有其它廠家推出,如尼桑綠葉, 並未引起什麼波瀾。 Tesla Model S有何不同之處?這要從tesla 創始人Elon Musk 說起。

Elon Musk來自南非,是Paypal的創始人之一。賣掉PayPal 後成為億萬富豪,創建Tesla。和硅谷所有科技狂人一樣,他認為Sierra Mountain以東所有經營傳統行業的人都是一群白痴。他將Tesla總部設在蘋果同一小鎮,明顯是以喬布斯為導師,品味高,想法新,要引領潮流,改變世界。傳統汽車公司的電驅車主要是以環保為噱頭,突出電動這一概念。為降低成本,他們的電驅車都做的小且簡陋,配以小電池,故續航里程有限,反而突顯了電動車的劣勢。而Model S 首先是一輛車,一輛從外型到性能都卓越超群的高級車,然後再是電動。 Musk給 Model S 配上強大電池,研發出世界上最先進的電驅系統,使一次充電可行駛三百英里,滿足絕大部分人平時駕駛的要求。 

Model S 售價在5萬到10萬美元之間,和BMW,奔馳這些豪華車相當,而性能設計超越同檔的汽油豪華車。由於電動機的扭力巨大,且無滯後,故加速很快。有人曾將Model S和BMW M5在賽車場進行了直線加速的比賽,結果M5,the iconic sports sedan, 敗給了Model S。S的電池做成一平板,平放車底,使整車重心降低,故操縱性極佳。 我去Tesla店看過,Model S確實很漂亮,線條優雅,做功精緻,給人高檔精品的感覺。各種高科技的花樣中,印象最深的是十七寸超大觸控屏幕,控制所有系統。由於電驅車無需變速器,油箱及排氣系統,且電動馬達體積很小,也就一加侖牛奶桶大小,做車內體積很大,車前後各有一行李廂。 

Tesla在世界各地開了二十多家直銷店,Model S受到富有且推祟高科技人群的追捧。由於目前產能有限,現在下訂單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拿到車了。Tesla 的目標是年產二萬輛。在Model S 的基礎上,Tesla 又開發了一款SUV, Model X, 明年底上市。

現在看來Tesla能否最終成功的關鍵是充電時間和價格,特別是後者, 現在的價格是阻止Tesla走向大眾市場的最後障礙。Musk走的是從上到下的戰略,現正在研製一款價格三萬多和BMW3系列競爭的車型,估計2015年上市。 決定電驅車價格的主要因素是電池,如果電池價格降下來,電驅車因省了很多主要部件,故比汽油車的製造簡單很多。 

誰是下一個蘋果? 從華爾街到硅谷都在尋找答案。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答案就是Tesla。確實,從Musk的創業理念,到Tesla的經營策略到Model S的創新思路都讓人看到蘋果的航跡。然而也有很多人對其並不看好,特別是底特律那班人。原因之一就是汽車行業新來者很難成功一一看來Musk將傳統行業經營者視為白痴是有一定道理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20111212市場簡評
2011: 2012年最有錢途的十隻美股
2010: 美國金融股如同吃了毒品?一時興奮?
2008: 布什說了:你們不救我救!
2008: 振興美國汽車業的三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