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FT評論:美國應如何避開逼近的財政危機
送交者: 言非心 2013年02月04日23:02:33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北京時間2月4日,《金融時報》刊登題為《美國應該如何避開逼近的財政危機》的評論文章,現全文摘要如下:

  如果將不久前剛剛平息的“財政懸崖”危機比喻成一場比賽的話,那麼參與此次比賽的雙方——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比賽的過程中均使用了雖不光明但也不算犯規的手段。如今,面對尚未解決的債務難題,兩黨派仍舊各執己見,同時催生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美國擁有足以避開逐步逼近的財政危機的預算規則和進程嗎?

  1913年,美國憲法第16修正案獲得通過。如今,100年過去了。這個“100周年”提醒美國民眾一點,那就是美國憲法應該是為了迎接上述挑戰而存在的。

  據了解,第16修正案全文很短, 只有下面這一句: “國會有權對任何來源的收入規定和徵收所得稅,無須在各州按比例進行分配,也無須考慮任何人口普查或人口統計”。 不過,這短短一句話的深意,卻涉及美國憲政和政治經濟體制的根本問題。

  在我看來,正是第16修正案,開啟了美國財政的“潘多拉盒子”。100年前,規模尚小但卻飢腸轆轆的美國聯邦政府,從占全國人口不足7%的百萬富翁那裡獲得主要稅收;100年後的今天,聯邦政府從從未成為百萬富翁的普通民眾那裡獲得主要稅收。

  縱觀全局,關稅一直是聯邦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然而,隨着美國低收入民眾消費支出的不斷減少,美國從國際貿易中所獲得的稅收比例也在“不成比例”地下滑。與此同時,在十九世紀末收入增長最快的最高收入人群,仍處於“不納稅”的狀態。顯然,這種納稅狀況毫無公平可言。

  正因為如此,美國當前的預算紛爭應該更多地側重於公平性的問題。不斷增長的公共債務水平,無疑會阻礙美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同時也會加重民眾的稅收負擔。為了減少預算赤字,聯邦政府勢必會推行規模尚未敲定的支出削減,其中包括國防、基礎設施和科學研究等。

  對於經濟學家來說,不平衡的預算,一直都是美國經濟和政治的隱患所在。然而,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提出的旨在穩定預算的方法,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美國的公共債務始終處於上行軌跡。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言,從現在開始的十年後,美國債務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將會觸及二戰水平的上方。國會預算辦公室所謂的“聯邦支出的爆炸路線”,將會相當於這個“十年內”的每一年債務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都會增加3%,而下一個十年內每年會增加4%至5%。

  更為糟糕的是,美國當前還面臨一場“權利支出項目危機”,該危機將會限制預算進程的突破,同時還會掀起公眾對國內公平性的質疑。歷史數據表明,1973年,聯邦政府的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為17.6%,其中,3.7%用於社會保障支出,1.1%用於醫保支出,剩餘9.9%用於可自由支配支出,其中包括國防。

  今年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聯邦政府計劃內的支出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為21%,(不計入債務的利息支付),其中5.1%用於社會保障支出,5.6%用於醫保津貼,僅7.8%用於可自由支配支出。有分析指出,這種趨勢還將繼續。

  本評論作者格倫•哈伯德(Glenn Hubbard),是美國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古風解讀2012年1月份美國的就業數據
2011: 1.3550左右的支撐到底是不是很強呢?
2011: 2011年標普500股息經典指數
2010: 請教好啊好啊:
2010: 劉以棟:回顧2010年的投資建議
2009: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