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期專欄文章說過擁護累進稅制的人主要從抑制貧富過度分化維護社會公正的角度主張富人應該多交稅,收入越高,稅率也越高。而反對的一派則抨擊累進稅制是懲罰勤勞者,獎勵懶惰和不思進取,高稅率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兩派攻訐,互不相讓。從歷史來看,隨着政府機構的擴大,政府職能的增加,美國個人所得稅徵收的面也越來越廣。在19世紀中葉南北戰爭前,美國只對極少數最富的人徵收所得稅,而且時徵時斷,取決於美國的經濟狀況。1913年美國通過了憲法第16條修正桉,為永久性、普遍性徵收個人所得稅提供了法律基礎。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只對極少數富有人徵收個人所得稅,1939年,美國只有7%的個人交所得稅,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納稅的個人上升到60%,今天納稅者的比例更達到95%以上,幾乎所有有工作收入的人都要交個人所得稅,納稅的主體也從富人轉向廣大的中產階級。
所以說所得稅的徵收是大政府的結果,政府職能越大,需要的錢也就越多,錢從哪裡來呢?先是從富人,然後是從芸芸眾生,靠工資收入的勞動者。前幾年美國出了一本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該書認為政府的職能就是徵稅與花錢,政府官員的工作是花錢和僱人,他花的錢越多和雇的人越多,他的機構就會越大,在政府中,誰的機構越大,誰就越受重視。同時稅制的爭論也是有明顯的黨派色彩。一般來說,共和黨代表富人的利益,主張降低稅率,而民主黨則代表中下階層和低收入者的利益,力主維持福利,反對過份減稅,尤其反對主要有利於富人的減稅計劃,每當共和黨推出一個減稅計劃時,共和黨總會標榜對勞動階級(Working Class)多麽有利,每個家庭多得了幾百塊錢,而民主黨則攻擊它得益最多的是富人,窮人和中產階級只是作為陪襯,只分得很小一杯羹。而每當民主黨人上台當總統,主張增稅以維持福利時,共和黨也會不失時機地攻擊民主黨只會徵稅,掠奪中產階級。
一般而言,共和黨主張低稅率,民主黨反對盲目減稅,但也有例外,老布希總統88年競選總統的口號是“Read my lips,No more tax!”但上台後由於各種因素被迫打破承諾增加稅收,馬上被民主黨抓住把柄,大肆攻訐,那一句“Read my lips,No more tax!”的名言也成為斬斷老布希第二任總統夢的利斧之一。現任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是共和黨前市長朱利安尼鼎力相助才登上市長寶座的,他本人是企業家出身,他上任二年不到,迫於市政府財政困難而決定增加稅收,裁減員工,立刻招致各方攻擊。所以說共和黨與民主黨在稅收問題上的攻訐爭鬥、唇槍舌劍,看似水火不容,既生瑜,何生亮,但都有一個度,一條底線。這個度這條底線就是要維持美國政府的基本開支,最起碼的社會福利和公共設施。想想看,美國明年的軍費開支就是$4,000億,聯邦政府有上百萬員工靠薪水養家煳口,美國的社會安全保障,Medicare、Medicaid,美國四通八達的Highway,這些都要靠稅收來維持,這些是不能砍的,而民主黨有時候要增稅,也有一個度,就是不讓廣大的中產階級“出血”太多,不能在政治上失分。現總統布希一方面要減少稅收,另一方面卻又增加開支,導致預算再次出現赤字,布希的應對之道是增加國債(bonds, bills ,notes)。布希寄望減稅能刺激經濟復甦,經濟復甦會增加稅收,最後達成預算平衡,但減稅並不必然刺激經濟增長。二年前布希上台之初就推出了$2.35萬億美元的減稅方桉,但二年下來經濟依然一團糟,前幾天國會又通過了$3,500億的減稅計劃,但具體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作為華人移民,不論是來自港台還是中國大陸,相信都對美國的高稅率頗有怨言,但我們要知道美國是個私有制社會,政府不辦企業,基本沒有收入來源,只能靠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來維持。美國這麽一個龐然大國要咿D,人民要安居樂業,老人要老有所養,窮人要得到救濟,美國的軍艦要在四大洋自由巡弋,都要靠你我他的稅收。相對於港台中國大陸來說,美國的稅率是高的,但相對於北歐一些高福利國家(丹麥、瑞典、挪威、芬蘭),美國的稅率還算低的,就是美國的近鄰加拿大,稅率也比美國高許多,想通了這一點,大家也許能心平氣和一些。畢竟你稅率高,說明你收入高,就算你交最高的稅率39.6%,你留下的還是大頭。而且美國實行的是累進稅制,39.6%的稅率並不意味着每100美元要交39.6美元的說,你真正交給Uncle Sam的也就30美元左右。
(6/1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