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於8月20日【IT經理世界】)
最近“單獨二胎”政策成為城中熱議話題,市場反應強烈到令多個香港“BB概念股”出現了超過10%的盤中漲幅。有許多專家甚至大膽預測“單獨二胎”可能是全面放開“二胎”乃至是“計劃生育”的先兆。不管傳聞是否屬實,無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品嘗到了計劃生育埋藏下的苦果。
最近這幾年,中國製造業一直被“用工荒”和“工資成本快速漲幅”所苦惱,這一切都源於“三十年執行計劃生育使得中國人口比其他發展中國家衰老得更快,勞動力人口增長越來越慢,人口紅利不斷消散”。實際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2年底中國15-59歲之間的勞動力人口比2011年同期減少345萬,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力人口第一次減少。
相比之下,日本比中國早14年到達這個轉擇點,不同的是那個時候的日本已經是富甲天下,坐擁3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而且養老制度非常完備,反觀養老重壓之下的中國該何去何從?由於計劃生育,中國至少提前了25年遭遇劉易斯拐點,正所謂“未富先老”。最值得擔憂的是,中國製造的主力勞動人口在20-39歲之間,這部分人口的增長率早在2010年便萎縮至零了,而且直至2035年這部分人口的萎縮速度將明顯快於整個勞動力人口。這意味着主力勞動力人口身上的撫養贍養負擔會越來越重。中國人口中純負擔人口(小於14歲或大於64歲)的比重在2010年見底,之後逐漸上升,到2035年將升至近50%。撫養贍養壓力如此巨大,社會財富可能不堪重負,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很有可能會成長為一個巨大的貿易逆差國。此言所指絕非危言聳聽,目前中國的貿易順差/GDP占比便已從10%的高點降到了2.5%,趨勢已經很明顯。
根據IMF的最新的一份中國人口研究報告,如果政府不對這樣一個趨勢做出積極反應,中國目前高達1億5千萬的勞動力儲備(失業或者半就業者)人口到2020年將減少到3千萬,而中國也將在2020-2025年間穿越劉易斯拐點,到了2030年中國的勞動力缺口將高達1億4千萬。這裡請容筆者稍事闡述一下什麼是劉易斯拐點。工業化之初,一個國家的經濟主要由農業和工業組成。經濟的增長動力主要來源於工業,而工業的增長則由來自農業的源源不絕的廉價勞動力支撐。充沛的農民工勞動力供應使工資成本受到長期壓制,工業得以享受豐厚的利潤和積累龐大的儲蓄,而龐大的儲蓄又能推動資本投資和擴張。當農業再也無法向工業提供充足的勞動力時,工資成本開始螺旋上升。這時這個國家就達到了劉易斯拐點,人口紅利完全消失。
劉易斯拐點對所有新興國家都是嚴峻考驗,因為在此之後的國家將再無法依賴廉價勞動力,低附加值的製造業和出口為導向的國策實現快速增長了。許多國家就這樣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縱觀全球,也只有日本,亞洲四小龍能夠成功逃離這份宿命。
在人口紅利逐漸消散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都只有訴諸舉債投資大興土木來發展經濟,中國也不能免俗。如今中國的投資/GDP比率是48.36%,雄冠全球。這個比率遠遠高於二戰後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紀錄,其中包括創造亞洲經濟奇蹟的日本,韓國和台灣,只有馬來西亞在亞洲金融危機前的1995年達到了最接近中國水平的地方--43.6%。根據惠譽的歷史數據,過去這幾年中國的社會融資總量的增長都遠遠快於GDP。以往的經濟史表明如果一個國家的信貸增長率長期顯著高於GDP增長率那麼這個國家極有可能爆發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還很薄弱,沒有了人口紅利的發展道路也很不清晰,而且老齡化所造成的沉重經濟負擔也很難被現有的經濟模式,福利模式和金融市場所消化,因此中央有必要努力推遲劉易斯拐點的到來。最近有人提出戶籍制度改革是個好辦法,但農民市民化的成本太高,單一成本便在10萬元左右,在地方政府深陷債務泥沼的情況下,這筆費用誰來買單?各部門互相推諉之下,改革進展緩慢,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個時候,逐步放開計劃生育便是一個極好的對策,因其傷害的既得利益較小,比較容易展開。
但問題是獨生子女政策已經深入人心,而且中國社會競爭激烈,撫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很高,即便放開計劃生育也不會產生巨大的效果。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調研,76%的國人都支持計劃生育,相當多的能享受“雙獨二胎”政策的夫婦都自願選擇生一胎。即便是眼下全面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也需要至少半個世紀才能扭轉中國人口結構的不利變化。想想日本經濟深陷老齡化泥沼原地踏步十五年,中國再不改革人口政策將為時已晚。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