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美國華爾街的歷史,有一些感觸。
大家都知道,1929年的大崩潰和大蕭條有很多原因。就股市而言,大崩潰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周期的調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華爾街有過一段停市,儘管在
“窄街”的場外交易一直沒有斷過,但紐約交易所是停牌的,一戰之後,美國經歷了空前的繁榮的10年,股市是一輪大牛市,後來,信用交易非常瘋狂,投資者可以用1成的保證金交易,10萬美元的現金就可以做成100美元的交易,那個時候,100萬美元是一個非常大的財富,大家從傑西.李佛摩爾的自傳里可以明白,100萬美元可以在當時稱得上是富翁的了。高度投機的結果必定導致調整,美國經濟的過熱也出現周期性的衰退,當經濟和股市出現嚴重調整的時候,胡佛總統和美聯儲犯了一個極其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收緊貨幣,導致美國流動性的緊縮,這就是當時大蕭條的根本原因。格雷厄姆在那次大崩潰中幾乎傾家蕩產,菲利普.
費雪也遭受了嚴重的損失,除了巴魯克和美林的客戶倖免於難之外,大部分投資者都遭受了股市的清洗,家破人亡不在少數。凡是閱讀過美國股市歷史的都知道這個事件,至今仍然是學者們研究的對象。
從1939年二戰爆發到45年戰爭打了6年,在戰爭得刺激下,儘管美國的經濟已經恢復了繁榮,羅斯福新政和二戰的刺激已徹底經扭轉了經濟的衰退,但人們對於股市仍然非常恐懼,很多股票的價格跌到4倍的市盈率,幾乎按照市淨值的7折在賣出,仍然沒有多少人願意入市。到了1949年,美國經濟大幅度增長了3
倍,但道瓊斯指數僅僅達到200點,比大蕭條重新確定的基期指數僅僅漲了一倍。美國人把美元都存入了銀行,銀行存款從1940年的42億美元增加到
1949年的359億美元。
對照我們的股市,何其相似爾。08年的大崩潰導致了人們對股市的恐懼,熊市的心理持續了7年,當然比美國的恐懼時間要短了一點,那是因為二戰一直到1945年才結束,人們對戰爭和股市的恐懼是一樣的,討厭不確定性風險。
08年之後,這7年裡,我們的廣義貨幣大幅度增加,GDP快速上升,銀行等大藍籌股按照淨資產的折價交易,市盈率甚至跌破了4倍,而居民的資金不是用來買那些高價的磚頭水泥框子,就是去做銀行理財。歷史再一次重複90年前的悲慘故事。
誰能參透其中的玄機呢?
如果忽略一些小的波動,目前的中國股市,其實就是美國90年前的那個大時代,那是“格雷厄姆+巴菲特”的時期,如果你明白了我的意思,你還會為ipo恐懼嗎?
至於ipo,我相信不久大家就會明白,它是巨大的壓力,但也是巨大的動力。
投資就是過日子,散戶的日子其實比機構好過,俗話說,家大有家大的難處,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有什麼好害怕的呢?無論是機構砸到1900還是1800,其實你耐心的睡大覺等着就是了。我們什麼govt再差勁,不是還有那層紅色的外衣嗎?難道比Wall
Street更混球嗎?
恐懼早晚會得到克服,就像華爾街29年大蕭條會被翻過去一樣。
想到這一點,就寫到這一點吧。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