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財稅體制改革 中央地方難喬 |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7月07日00:18:09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
2014-07-07
香港特派員 李春 中國當今的改革叫「全面深化」的改革,在所有改革中哪一項最為重要?不用爭,首推財稅體制改革。那是因為這場改革,被定位為「關係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刻變革」。 中國的財稅體制改革不僅已經定調,還定下了時間表、路線圖。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定下時間表是2016年基本完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和任務,2020年各項改革基本到位,現代財政制度基本建立。 改革方案有了,路線圖畫好了,時間表定下了,這項改革,是否就順風順水上路了呢?看來不是。 中國的財稅體制改革有三大內容,包括: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收制度體系改革,以及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 這三大內容每一項都不容易,但前兩項只要頭腦清醒、依法辦事,透過立法和修法就可以完成。最難的是第三項,即調整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因其要重劃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到今天為止,中國都還是「超穩定架構」,那是因為有一黨專政、黨政不分的政治基礎,令經濟上的中央和地方,能夠在「分灶吃飯」下,還能「和平共處」。 中國以前財稅制度是蘇俄體制的計劃經濟財稅體制,以後小改革,到1994年朱鎔基推了「分稅制」改革,才有了與市場經濟能握手的財稅體制。然而「分稅制」是人治與市場的混和物,不是法治意義的財稅制度,所以也為今天的經濟留下諸多麻煩。 這個麻煩來自於「分稅制」的「分灶吃飯」,意思是稅收分成中央稅和地方稅,整體稅收中央拿走48%,地方拿走52%。按中央和地方所擔當的實際責任多少,劃分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 然而20年來,實際問題是地方認為中央把錢拿走,事情要地方辦。結果地方就問企業要錢,叫「收費」。再不就是瘋狂賣地,叫「土地財政」;最後就是大肆舉債,叫政府性地方債的失控。 問題是,中央方面不承認有問題。財政部長樓繼偉前兩天還說,從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看,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是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的前提。目前中國中央財政集中程度不高,國際上英、法、義、澳等中央財政收入比重都在70%以上,美國常規年份也在65%左右。 但地方官員認定,現在中國財政狀況是,中央財政好於省,省好於市,市好於縣,縣鄉財政最困難。中央財政集中大量財力,然後對地方搞轉移支付,尤其是專項轉移支付,是「跑部錢進」的根源。 去年數據顯示,全國財政收入中央占48%左右,地方占51%-52%;但在財政支出方面,中央財政只負責15%,而地方財政則要負責85%。也就是說,地方財政主要靠中央轉移支付,那是高度依賴,依賴不上的時候就去賣地,賣不出去,就編造名目去找民眾「收費」。 所以,中國這場財稅改革,現在吵的是中央地方重新「確權」,那是難中之難。未來改革能不能成功,主要也在這一部分的權力重劃是否順利。 台灣 聯合報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與股共舞4 | |
2012: | 華爾街日報:毀滅資本主義的10大泡沫 | |
2011: | 中國輸出通脹五因素? | |
2010: | love陽光:不要忘記獲利是要賣出的 | |
2010: | 揭秘美國的“世界金融戰” 中國這次能 | |
2009: | 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