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9 香港特約記者 鄭漢良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在其網誌上撰文指出,香港的外匯基金的資產總值確實在過去20年有了長足的增長,達到目前的3萬億元(港幣,下同),但這筆基金不能用於基建或社會政策用途,因為外匯基金是用來“穩住市場和市民對香港金融體系的信心”,是“香港金融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金管局定當繼續謹守崗位,以審慎和保守的原則去管理外匯基金”。
陳德霖說,香港的“城牆”要高、“彈藥”要足,才可以有足夠實力去抵禦未可預見的震盪和衝擊。
功能和角色類似國家中央銀行的金融管理局,過去由於坐擁巨額外匯儲備但對社會政策和基建又是一毛不拔,備受輿論和金融界人士批評。此外,金管局過去的投資甚而出現虧蝕,從而被指責投資政策過於保守,使得香港的儲備未有應得的回報。
陳德霖在網誌上逐一解釋金管局的立場時指出,外匯基金的法定用途基本上就是維持香港的貨幣和金融穩定。在過去幾十年間,每次香港出現銀行或金融危機,外匯基金都擔當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陳特別舉出1998年8月國際大鱷對港匯和港股進行雙邊操控的例子,當時港府需要動用外匯基金入市,成功擊退國際炒家。此外,金管局又在2008年10月為香港銀行所有存款提供擔保,並為銀行提供流動資金及資本援助安排,及時鎮住局面,穩住市場和市民對香港金融體系的信心。
陳德霖反問:“假若外匯基金規模不足,那麼我們作出的擔保又能否保得住存戶和市場人士的信心,得以維持金融穩定的局面? ”
對於有人批評金管局的投資政策過於保守和審慎,陳德霖解釋,外匯基金的投資目標是要儘量保本,維持高流動性,令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套現,應付不能預見得到的金融動盪和危機。
陳承認外匯基金的資產總值確實在過去20年有了長足的增長,但他提醒港人,香港的銀行和金融市場的規模亦在同期增長了很多。例如在1993年底,香港銀行體系的總資產為6萬億元,但在2013年底,香港的銀行資產已增至17萬億元。
陳最後指出,豐厚的外匯基金是香港金融穩定的基石。香港是一個全面開放的經濟體系和金融中心,無論我們在監管方面如何小心和努力,都不可能排除香港會受到外圍波及和衝擊而出現危機,屆時外匯基金就會是保障香港金融穩定的最後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