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魏武揮:媒體的估值
送交者: chang le 2014年08月01日04:18:58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騰訊科技 2014-08-01


此 前,粵傳媒(廣州日報集團的上市公司)曾經發布過一個公告,大意就是用自有資金1.03億元,買了廣傳媒持有的上海第一財經報業有限公司25%股權——這 起交易有它的特定背景,但有一點也值得關注:通過這起交易,大致上第一財經報業有限公司就是估值4個億人民幣。而第一財經報業有限公司的主打業務就是《第 一財經日報》的發行和廣告。再說的直白一點,創刊於04年的一財日報這張報紙,值4個億人民幣。


就在昨天, 市場上冒出來一個消息(備註:後經證實系假消息),投資收購愛好者阿里巴巴牽頭拿出來5個億元投資廣東21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占股20%。簡單運算一 下,就是21世紀傳媒值25個億。21世紀傳媒旗下的業務稍微龐雜一點,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理財周報》、《21世紀商業評論》、《福布斯》中國 版以及21世紀網等,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是《21世紀經濟報道》這張創刊於2001年的財經類報紙,也是這起投資案中的最主要的資產,畢竟這個報紙的廣告收 入一年可以達到數億元。


兩起傳統紙媒的估值故事講完,另外一頭,新媒體。今日頭條剛剛融資完成,估值5個億,那不是 人民幣,是美金,算起來值30億人民幣。今日頭條創始於2012年8月,滿打滿算至今都不到兩年,年收入大概也就一個億上下。今日頭條最近關於版權方面的 麻煩很多,但人的確實打實的拿了一個億美金的投資(占股20%),而做了十幾年的21傳媒,集旗下所謂全媒體之力,拿了五個億人民幣,做了十年的一財日 報,拿了一個億人民幣。兩下比較,數目懸殊。


其實內容生產方,在整個信息生態中的商業位置就是“綿羊”,而傳播渠道方,就是獅子。動物世界裡,有一個食物鏈,商業世界裡,文縐縐地起了個名字叫“生態鏈”,大致意思其實就是食物鏈。誰掌握用戶誰就擁有談判優勢,放之充分競爭的市場經濟里的任何一個行當,都是真理。


傳 統媒體當道的世界裡,內容生產和傳播其實是合一的。只要生產就有人看這條規律建立在兩個上頭:做內容生產者有一定的門檻,因為需要建立一個組織機構來做這 件事,中國還有特有的國情,需要牌照;隨之而來的就是第二點:內容生產者不多,供給不大,需求很大,自然不愁看客。我在很多場講座中都會提到,早年我中學 里的一位年級排名第一的優等生,每天要花1—2個小時看上海的一張晚報,仔細到連報縫都要讀完,因為一來他好學,二來除了教科書實在是沒啥可讀的。那可真 是紙媒的黃金歲月。


這兩點其實是一點,那就是成為內容生產者門檻很高。互聯網興起後,這個門檻大大降低。一方面個體 可以發布內容,另外一方面,成立一個做內容生產的商業組織比以前容易很多,這是拜與互聯網密切相關的風險投資所賜。內容生產門檻一旦降低,信息供給就蓬勃 發展,需求沒有太大變化,真正意義上的供給方的地位就會越來越低,渠道就出現了。


有人說,互聯網是消滅中介環節的, 它能讓真正的供給和需求直接發生關係。但互聯網——至少發展到今天——在不斷消滅各種中介環節的同時,培養出一個巨大無比的中介,那就是渠道。門戶是信息 傳播渠道(其實門戶自己生產的東西並不多),搜索也是信息傳播渠道(它生產的可讀信息更少),社交還是信息傳播渠道(用戶生產用戶消費,互相發生供求), 一個微博賬號再怎麼坐擁數千萬粉絲,還只是微博場域中數億賬號的一個;一個微信公號再怎麼號稱影響力巨大,微信出一條政策還是得仔細研究琢磨,照它規矩辦 事。搞來搞去,內容生產者越來越鬱悶,越來越成為“綿羊”,越來越成為遊戲的玩家之一,而不是遊戲的規則制定者。


渠 道做兩件事,其一提供海量信息,所謂一站式服務,人類其實骨子裡是懶惰的,有一站式的app,為啥要裝數十個app呢?其二是在海量信息上做匹配,這件事 很重要。信息供給增大後,提供合適的信息成為提升效率的關鍵——正如安德森所言,一種豐裕必然帶來一種稀缺。信息豐裕了,找到我想要的信息成為稀缺。搜索 通過用戶自行輸入關鍵字完成匹配,社交通過用戶人以群分完成匹配,至於今日頭條這種app,就要說“數據挖掘技術建模用戶閱讀口味匹配”的故事了。


無 論是海量信息,還是做什麼匹配,其實內容生產方很難完成。我一直認為單個媒體(哪怕就是一個什麼媒體集團)很難完成我們一般討論時涉及到的傳播渠道。雖然 對於整個信息世界來說,渠道為王是用市值估值來證明過的,但對於單個媒體來說,內容為王我也不反對。做不了渠道,把內容生產這個事做到位,也一樣有價值。 無非就是,商業價值,可能比渠道小就是了。


但是。


作為內容生產方,一定要明白 的是:碎片化是它的大敵。越碎片化,內容生產方越不值錢。為什麼在文字圖片領域裡,傳統媒體干不過所謂新媒體,而在視頻領域裡,傳統媒體話語權依然很強, 就在於後者的消費場景並不是碎片化的。看一個電視劇,看一個電影,用戶在消費前自我判斷未來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我有空。內容生產者去適應什麼碎片化,越 適應死得越快。


社交網絡、類似今日頭條這種新聞客戶端都喜歡鼓吹碎片化,碎片化符合它們的利益,因為使用這些工具的 用戶預期都是填充一些碎片時間——比如等人的時候。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內容消費,其實渠道的作用會降低。當一個用戶對於一個內容生產方產生某種意義上的“預 期”後,其實這個生產方本身就可以成為渠道。


這個預期是建立在“有用”,最好建立在“功利性的有用”這個基礎上。我消費這個內容,要麼就是比較深入全面的愉悅(不是什麼簡單的短時間的閱讀快感),要麼就是能幫我完成某件功利性的目標。前者屬於視頻的活,後者,至少財經媒體是存在這個可能的。


我 昨天在一個群里開玩笑說,中國證券市場如果可以做空個股的話,像財新這種媒體集團,估值放大十倍都是小意思。為什麼?揭黑一個貪官,就有可能會涉及到某些 股票。財新的新世紀現在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閱讀預期:揭黑揭成了中國相對來說最會揭黑的媒體。做空股票和利益直接相關,這時候的深度閱讀就變成了一件極有 價值的事,而這個時候,今日頭條這類客戶端在這個點上,是無法掌控財新這種媒體的傳播渠道的——利益相關方會直接訂閱財新的內容。


回 到本文開頭的兩個估值故事。一財日報的交易,其實是粵傳媒完成前陣子的某個承諾。而21傳媒的交易,我認為是阿里抄了個底。時下媒體的價值出現兩個動向: 一些新媒體估值太高(我就認為頭條估值太高了),而一些傳統媒體估值太低。我和很多人說過,現在一些傳統媒體就是個白菜價,但其實它蘊含的價值並不小—— 話說的直白一點,如果一個財經媒體的報道能真正影響到股價(或者公司估值),遠遠超過什麼廣告公關收入,尤其是做空。對於阿里這種金融帝國來說(嗯,阿里 是一個金融帝國,投資收購愛好者嘛),在這個當口逢低介入,以待未來時勢,很自然的事。


我曾經和一個崇尚內容本位主 義的媒體人聊過,在他看來,傳播工具的變化實在太快,博客熱了一陣子,SNS來了,SNS熱了一陣子,微博來了,微博熱了一陣子,微信就冒出來了,誰知道 後面是什麼。作為一個內容生產方,拼命去追趕迎合掌握層出不窮的傳播工具,不如把內容做紮實了,自有人會幫你做傳播,而其實這一點並不需要太過介意。他的 話有蠻大的道理,只不過我要補充一點的是,把內容做紮實了得往“有用”走,而這一點,我們的內容生產方,尤其是傳統媒體,還有極多的課要補。但凡這一課補 上了,就是內容生產門檻提高了,時勢一旦有變,商業價值自然大幅提升。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這句口號,在我看來,莫如改為:滿足有功利需要的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吳迪:人民銀行再度放水背後的潛台詞
2013: 飛云:大勢預期, 經濟活動的生命線
2012: 吳迪:瘋狂的中國經濟泡沫
2012: 蘋果是否會拆股進入道指?
2011: 羅一鳴:債頂和債務
2011: 債頂後
2010: 紐約經濟有多糟?百老匯大街瞧一瞧
2010: 拆穿股市投資的十大謊言
2009: 美英澳經濟= MBA=知識創新 = 優秀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