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式左派的眼裏,事實不如立場重要。而右派們強調,談論任何問題,要講事實,而不是講立場。實際上,對事實的描述語氣,反映你的立場。
————————
最近,許多網站在傳播一文章:《美國豬肉兵臨城下:常年每斤5元比中國便宜30%》。這個標題,後半截敘述事實,前半截用立場為事實做定位。
該標題是中國記者一貫腦殘的又一次表現。
美國豬肉常年每斤5元(批發價),這是全體消費者的福音,物美價廉,極大地提高了中國消費者的食品幸福指數。記者竟然用「兵臨城下」、來定位。兵臨城下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對方是侵略者,我們要反抗、要抵制。中國官員和媒體總是去除不了從敵我鬥爭的基因,總是喜歡用一些軍事術語,動不動就「兵臨城下」「打一場XX仗」。
「美國豬肉兵臨城下」,「擁有巨大的價格優勢」,這是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為何與民為敵?
這牽涉到對國際貿易的定位問題。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國。我們低價開採礦產資源,壓低工人工資,破壞環境,造出很多產品賣到國外,換回一堆美元紙幣。然後,這些紙幣又用在兩個地方:一是購買美國國債,注意,不是人家美國政府欠你錢,而是你上趕著去買人家的國債,很多中國人不知道這個區別。另一用途就是援助非洲,援助歐洲。
這樣的「出口創匯」,意義何在?
國際貿易,本來就是為了互通有無,輸出自己最有特色和優勢的產品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換,從而使彼此都享受到豐富、廉價的產品。
如果我們只出口,卻對進口產品抱有敵意,動輒說人家兵臨城下,那我們的出口,就是為了換回一堆美元紙幣嗎?
回到豬肉問題。美國豬肉如果大量進入中國市場,會存在性能、衝擊、反傾銷三個問題。
性能方面,美國是允許小量食用瘦肉精的,中國則不允許。小量的瘦肉精是否傷害人體,那是科學家的事情,此處不討論。我們所要確定的是,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豬肉,必須符合中國的法律。
衝擊方面,美國廉價豬肉在讓中國消費者得到實惠的同時,也會影響某個群體的利益,就是那些養殖戶。他們的養豬成本,基本為每斤6元以上。如果美國豬肉供應量很小,則影響不是很大。如果美國豬肉大量供應,則這些養殖戶只能倒閉。中央政府應當考慮如何引導養殖戶降低成本、養殖特色豬等等,而不是通過阻撓美國豬肉進入中國市場,來保護養殖戶,卻讓消費者承受高物價。
反傾銷,比較複雜。並不是所有國際貿易都能提高彼此收益,所以某些時候反傾銷是必要的,也是國際法則允許的。而反傾銷的效果,非常難以估算,中國人總是喜歡用「雙刃劍」的說法來勸說其他國家不要對中國產品反傾銷,其實,這個手電筒可以轉過來照照自己。另外,反傾銷一定要有事實依據。
我特地請在美國的李兄去美國紐約法拉盛中國超市拍了照片,從照片看出,美國超市豬肉價格分部位從1.3美元到2.9美元一磅,即大體相當於15元到35元一公斤。隨即,在美國的夏兄指出,這個價格比弗吉尼亞中國超市大中華便宜很多。
無論是紐約法拉盛,還是弗吉尼亞大中華,豬肉價格都比中國超市便宜。
另外,在美國,只要不是新鮮的,是冰凍的,則價格立馬下降三分之一。所以,5元一斤賣到中國,是有可能的。
至於把豬肉拔高到「農業安全」、「國家安全」的高度,純屬扯淡。我提供一個事實:全球最大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被中國企業雙匯國際收購了,這意味著,如果對美國豬肉反傾銷,則反的是中國企業。當初,史密斯菲爾被雙匯收購時,美國人也沒大喊什麼國家安全。你要收購就收購去吧,市場行為而已。為什麼中國控股的海外企業出口一些豬肉到中國,就是兵臨城下呢?
所以,中國政府和經濟學者,不要費盡心思去考慮如何阻擋美國豬肉的進口,而是考慮兩個問題:1,如何保護、引導中國的養殖戶。 2,為何美國豬肉便宜。後一問題最重要。
據公開的資料顯示:美國豬肉便宜的根源是飼料的便宜,飼料的便宜是因為糧食的便宜。玉米和小麥是飼料的主要成分,2013年底,中國小麥價格升至約2500元/噸,美國小麥約為1300元/噸,中美兩國小麥價格差異約1200元/噸。
中國目前的農村體制、農業體制,無法與美國農業競爭。這才是需要我們思考,並加以改變的。